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伯未:医籍的选读和读法

中医书友会第73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整理者/余瀛鳌

编辑/张亚娟 校对/徐靖婷、居业

I 导读秦老认为一个优秀的青年中医,至少有两方面的书必当精读。其一,打基础的书(经典名著及有关诊法、方药的必读书);其二,属于本专业的教材和代表性著作。

中医书友会为大家准备了本期“医书选读”专题,点击下面标题查看本专题所有文章:

岳美中:当读的古医书

走好中医路:谈谈中医人的读书问题

名老中医们都背了哪些书?

何绍奇:《内经》怎么学?诵解别明彰

医籍的选读和读法

中医文献的浩瀚是闻名于世的。那么在习读时首先遇到的是选取什么书的问题。

在中医学院求学的学生,当然主要是学习教材课本。大学规定课程学完后,仍有一个继续选读哪些书的问题。

秦老认为,明代王肯堂所辑《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简称《医统正脉》)共选了44种著作,这些名著基本上反映了明以前医学体系的正统脉络。其中除《素问》、《灵枢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这几种最重要的典籍外,秦老指出求取精进的医生,尚须选学《甲乙经》、《脉经》、《中藏经》、《伤寒明理论》、《宣明论方》、《儒门事亲》、《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外科精义》、《医学发明》、《证治要诀》等书。但仍嫌不够,因为王肯堂未将《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千金》、《外台》、《妇人大全良方》、《小儿药证直诀》等名著辑入。

这些著作同样能反映医学系统之“正脉”。至于王肯堂以后应选读哪些书?

秦老强调应根据各人的专业而定。他举例说,如从事内科临床的同志,宜选学《赤水玄珠》、《医宗必读》、《张氏医通》、《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证治汇补》、《金匮翼》、《杂病源流犀烛》、《医学衷中参西录》、《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书,以及现代名医的有关著述。

至于医籍的读法,秦老认为:一个优秀的青年中医,至少有两方面的书必当精读。

其一,打基础的书(经典名著及有关诊法、方药的必读书);其二,属于本专业的教材和代表性著作(如小儿科医生当精读《小儿药证直诀》,喉科医生宜深入学习《重楼玉钥》等)。大量的医籍是属于略读的范畴。

当时我提问:“应怎样'略读’可以事半功倍?”

秦老答称:“这里有一个善于选择的问题。所读的大量书籍应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只要'有关’,虽然不是医著也要阅习,我比较主张有目的地各取所需、分门类地看书。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陆世仪在《思辨录》中说:'凡读书分类,不唯有益,且兼省心目。’亦即根据书的不同名目,结合你所需要的有关内容,按门类或专题规定要求予以有选择地阅习。但是我们一般博览和略读的书,往往是在精读、熟读书籍之外,为了开阔视野,逐步掌握学科全貌而予广泛涉猎。

诚如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所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有重大成就的学者,几乎无一不是勤学博览者,说明'博览’在学习、提高方面的突出重要性。此外,有些价值不大的书,也属于略读的范围,这些书只要了解其梗概即可。

另有一点也很重要,即读书不能尽信书,我们应该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逻辑,要善于识辨精华与槽粕,当然这里又有一个慎重和科学态度的问题。要反对泥学不化,提倡学以致用。”

秦老的读书经验,我听得较多,学得并不好,但从学习的实践中,确实尝到了甜头。如能将所读书中的精论、方药治疗,适当地分类摘记(笔记或资料卡),便于检索,收获将会更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伯未:医籍的选读和读法(学中医必读的文章!)
《时方歌括》
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
岳美中谈“当读的古医书”
【第一讲】 第7节 一生心血 化为医书(2016-01-31 06:50)
好书补读莫嫌迟──访名医何时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