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枭雄曹操惜鬼才,三哭郭嘉见真性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已开通认证号(ID:dushi918 和 dushi828),欢迎订阅。


文:赵进斌 (微信公号读史特约作家)

历史没有假设,可我读《三国志·郭嘉传》后,掩卷长思,还忍不住假设:假如郭嘉不早死去,枭雄曹操一统天下的进程极有可能提前,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也就没有诸葛亮的大放异彩、一枝独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又一次发问:郭嘉和诸葛亮:谁是三国乱世第一谋士?


在《三国演义》中,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智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基本相同。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历史改期。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郭嘉这颗智谋星不像诸葛亮那样璀璨明亮。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故,为刘备集团服务了二十八年,而且还有十一年时间是乾纲独断;郭嘉为曹操集团服务却一共只有十一年,而且职务是军师祭酒(参谋)。两人施展才华的条件,真不可同日而语。


高谈阔论隐居家乡,慧眼识择明主而事

三国之时天下大乱,有枪就是草头王,天下豪强并起,饱读史书知识分子,大多隐居山林,待价而沽,司马徽、徐庶、诸葛亮、郭嘉、徐庶、庞统等名士莫不如此。


那个时期,长江流域的荆襄地区是高才辈出之地,素有“唯楚有才”之誉。在三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中,荆襄高才有很大影响力。荆州在东汉末年战乱时期是学术中心,这里相对安宁的环境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条件。最有名的学术领袖是庞德公、宋仲子等人,庞德公是当地士族领袖,三国时期的神秘大隐水镜先生司马徽也是颍川人,视德公为兄长,被德公称为水镜先生,两人亲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


司马徽与宋仲子的学生很多,也都非常著名,庞德公让从子庞统去见教司马徽,庞统被徽赞誉为南州冠冕,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诸葛亮每次见庞德公都参拜,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荆州,是三国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因失荆州而使统一中国的霸业不能实现;刘备因借荆州而立,取得西蜀之地而与魏、吴共为三国,但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导致吴蜀联盟破裂,形成长期与魏对峙的局面,最终三国归晋;吴因借荆州而和刘备成为联盟,在赤壁大破曹操,却因强攻荆州,杀死关羽,差点亡国,最后虽有荆州,却失去蜀国,唇亡齿寒,相继被司马氏所灭。在荆州这片土地上,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成王败寇的智谋对决。


在三国前期众多豪强政治集团的对抗中,形势错综复杂,没有所谓单一集团能强盛,只有兼容、联合众多力量才能统一,杰出的政治家都深谙此道。


郭嘉出生于颍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一带。少年时喜欢与长者交谈,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郭嘉自信而清高,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就显示出这位青年奇才颇有远见。


郭嘉21岁的时候,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被称为“天下英雄”。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更要有超常的眼光。此后郭嘉一直在家赋闲了6年,践行的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公元196年,恰逢曹操招贤纳士之时,曹操两个重要谋士荀彧、程昱共举郭嘉!有这两个高参推荐,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共论天下大事。这次会面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后来的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郭嘉比曹操小15岁,但对曹操的宏国伟志似乎了如指掌。当曹操就天下大势向郭嘉问计时,郭嘉一语道破要害,建议曹操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先消灭吕布。这样不仅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曹袁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又询问郭嘉,作为谋士,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郭嘉说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郭嘉明晰透彻的分析,让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运筹帷幄屡建奇功,一言义释刘玄德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并无鲸吞四海之志。在这种情况下,看透大势,谋划得当,特别是对一个个敌对阵营状态、动态的准确判断,便成为自己能否胜出的关键。公元197年,当曹操感到对自己虎视眈眈且军事实力明显在自己之上的袁绍集团如芒刺在背,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从双方主帅的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作了分析,提出了“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的结论;他援引楚汉争战、刘邦反弱为强的例子,激励曹操的争战信心。并为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而且曹军此战一举击败袁绍,曹操一时威震北方。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囊团中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认为:“的确。但曹公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是杀害贤士的恶名。那么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谁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明察!”曹操亦有感于此,便不杀刘备。


但郭嘉同时提醒:“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此时却倾向感化收服刘备的计谋。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借趁袁术北投袁绍之机,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此时刘备已走,而且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198年9月,曹操采纳郭嘉之谋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去了据点。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也就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孙策这位将门虎子艺高胆大,完全继承了其父孙坚的好斗气质,骁勇善战的名声如雷贯耳,以所向披靡之势,在富饶的江东四面作战,一举莫定了雄厚的基业。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


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建安九年(204年),鉴于郭嘉屡献妙计建奇功,曹操封其为洧阳亭侯。


建安十年(205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郭嘉辅佐曹操8年时间里,屡献奇计妙策,连破诸多豪强势力。此时的曹操集团,猛将如云,智士麾集,如日中天。

 

征讨乌桓献奇计,天妒英才病速逝

建安十二年(公元206年)春,袁尚逃入乌桓,即现在的辽宁锦州一带。为防止袁尚、袁熙与北方“三郡乌桓”勾结对自己的威胁,建安十一年(公元207年)曹操决定远征乌桓。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


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反对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北征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


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从事后来看,郭嘉言论的预见性之强令人叹服。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挑选精兵良将,进兵辽东。曹军在白狼山奇袭乌桓主营,俘虏了袁部1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孙康。


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首领蹋顿王的背后。


乌桓军士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也被击杀。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


这次远征乌桓成就了曹操两大功绩,一是成功平定乌桓,完成北方统一大业;二是在班师途经碣石时,曹操策马上山,遥望渤海,回想自己功盖寰宇,意气风发,于是有感而发,留下了千古名篇《观沧海》一诗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千七百四十七年之后,毛泽东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词中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两代军事家,一种心境,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已!


从出征乌桓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时年38岁。一个旷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陨落了。


君臣心相印,情意两深重

曹操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二和他有足够多能力强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武的有张辽、张郃、夏侯渊、徐晃、曹仁等一流将领,文的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等一流谋士。


从《郭嘉传》中可以看出,曹操和郭嘉君臣共事十一年,一直是互相欣赏、互相勉励,始终能做到真心相待,诚心交流。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有郭嘉和自己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


据载,两人常“行同骑乘,坐同幄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在严于治军的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督察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有史学家说,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


郭喜被曹操招纳为军师后,每逢军国大事议论纷纷时,郭嘉的计策总是正确的,并且他的策略从无失算,真正达到了算无遗策。曹操认为“天下人相知者少”,他把小己二十多岁的郭嘉引为“知己”,“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坦诚交流,无所忌讳,在长期的互相欣赏中建立了彼此间的高度信任。他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当远征辽东郭嘉因为病重卧床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当郭嘉病逝时,曹操亲至灵堂,悲痛万分。后更表奏朝廷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他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攻伐便显得乏善可陈,除了对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取得小胜利,军事上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被孙刘联军烧得焦头烂额。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确实是重大损失。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生前死后,曹操曾三哭郭嘉,由此可见这位枭雄惜英才真性情的流露。


一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丸的行军路上。《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曾描写道,当时“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服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郭嘉年纪比曹操小得多,作为下属,生病之时,曹操前来探视问计,见郭病状伤心流泪,由此可见曹操无奈悔过状。


二哭郭嘉发生在当年九月,曹操讨平乌丸三郡回师到达易州时。郭嘉已经病得很严重,奄奄一息。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问疾者交错”。即一天中不时地问询郭嘉病情。郭嘉一死,他“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节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曹操亲自参加了郭嘉的葬礼,哭得很伤心。并且对荀攸等人说,他打算让郭嘉做他的接班人。可是他却中年夭折,难道这是命吗?可以说,郭嘉之于曹操,犹张良之于刘邦。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没有郭嘉恐怕难以想象。所以,郭嘉死,曹操大哭、特哭,确实是发自肺腑的。


第三次哭郭嘉情景更加令人动容。曹操狼狈败退赤壁时,途中对身边残兵败将曾仰天长叹:“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情哉奉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回师后在众谋士就座的场合仰天大恸,捶胸痛哭,念叨郭嘉,而“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曹操在赤壁失败后缅怀郭嘉,毫不掩饰对众谋士的失望,认为如果有郭嘉在,绝对不会让他吃这样的败仗!真让一帮谋士无不黯然自惭,无地自容。听,那一声接一声的“哀哉,痛哉,惜哉”,让我们听到了曹操呼天呛地的号啕。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遭受的最大的打击,犹似雄鹰折翅。他此一哭,与其说是在懊悔与自责,不如说是对统一中国梦想的破灭和绝望。所以此哭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达到了悲伤的顶峰。


“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曹公深识真梁栋,兵败犹然想郭嘉。正是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中藏经纶,胸中隐兵甲。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三国演义》中把这些史料作了更好的渲染,使得曹操哭郭嘉的情景交融,令人难忘。


三国争雄,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功,最终建立了一方基业。与之相反,曹操集团却因为一个人的早逝而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导致曹操统一中国的理想没能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系读史特约作家赵进斌原创作品,作者禁止未经许可转载。欢迎大家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时期十大谋士
他是曹操最器重的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完全可以与诸葛亮媲美
易中天品三国(十四)天生奇才
三国十大谋士
数三国众谋士 演义TOP10最强谋士排名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前者到底有多厉害?两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