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学人的品质:复杂、包容、向善

爱的各位毕业生及你们的家人:

在毕业之际这个悲喜交集的日子里,让我们禁不住追忆流逝的时光和憧憬美好的未来。

记得,三、四年前你们刚刚报考教育学院研究生时的情景,面对着正襟危坐考官提出的“你为什么要报考我们学院?”这个问题,你们振振有词,要么说你们在上小学时受到某位孔子般老师的启蒙,要么说你们父母和祖父母就是老师,受他们的影响,所以你们儿时心灵中就萌发了当一名“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教师的种子。我们被你们说服或者“欺骗”了,所以允许你们跨进了学院的门。

当你们离开时,我们可以检验一下,到底有多少人走上了教师岗位。我没有与徐未欣老师核实数据,之所以没这样做,不是故意给你们留情面,而是没有找到说服我自己的理由,怕自己伤心。“学院到底如何影响了你们?”这个问题像是一朵挥之不去的乌云。“出尔反尔”是对教育学院的反讽,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我现在好像有点想通了,可以说服自己了,也说给你们听一听,请你们帮助判断一下。

长话短说,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们成长了,改变了当初单纯而稚嫩的想法。你们在哪些方面改变了自己呢?

第一,你们认识到教育以及包含于其中社会的复杂性。

教育不是仅靠善良之心和一定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完成的使命,涉及到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就事业而言,非教育者个人所能为。

国内外的教育学术史告诉我们,教育没有简单而明晰的规律可循,我们至今发现的是一些变动不居的规则,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规则。有一本名为《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的书,作者是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哈佛教育学院曾经的院长,这本书讲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你也许会说,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也是如此。

我以为,在彼此中,教育学为甚,不仅缺少清晰的规则,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概念也是模糊的,比如“教育”这个概念就是这样的。什么是教育?杜威在1938年演讲中有意或无意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一位名叫菲利普.杰克森的芝加哥大学教授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长达六十年的思考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对于教育,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理解,既有“经验”(empirical)的一面,也有“先验”(transcendental)的一面。

从哲学上看,下面几对范畴对于区分教育的不同层面是有益的,存在/本质,世俗/崇高,实际/沉思,接受/塑造。教育存在与教育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看得见的,而后者是看不见的。杜威的问题是关于教育本质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做一个对比: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探索真理;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知性(understanding),更在于理性(reason)。教学既有形而下的一面,也有形而上的一面,对于形而上宜釆用仪式性的活动,如今天举行的毕业典礼。

因此,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你们学习和研究的是世上最为复杂也是最不确定的人类创造物。进入社会职场后,你们可以对于复杂和不确定性具有一种比其他专业毕业生更充分的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这种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无疑就是探索未知的动力,可以导向不断的好奇与思考。

第二,教育还会让你们有一种包容的态度。

面对复杂和不确定,我们不得不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之,否则作为人类的我们将无地自容。简单如大学,复杂如大学,这是我学习组织学的一个心得。对于这个说法,你可能不以为然。下面,让我来陈述一个事实,希望可以改变你的固执。

众所周知,北大不乏智力超群的人,他们可以在一个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和卓越的学术成就,但是就管理这所大学而言,则乏善可陈。大学这个魔宫,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走马灯式的校长更替中,就数蔡元培校长最高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通俗地说就是不管,少管比多管好。如此这么说,那不是人人都可以当校长了吗?奥秘就在这里,蔡校长不管可以,你我不管就不行,其他人也不行,这是一个还没有解开的谜。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离开学院之前,一定要到大厅对着蔡校长的画像鞠上一躬,算是对包容的致敬。

再让我讲一个例子。

2014年,在周雪光老师的关照下,本人去斯坦福大学访学。斯坦福也是闵维方老师的母校。有一天,闵老师的老师,我的师爷Henry Levin从哥伦比亚回到斯坦福,做了一个讲座,内容是关于“教育效果”(education effectiveness)。他做元分析(meta-analysis),收集了数百篇发表的研究论文,看一看到底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是高效的,你猜结果是什么?没有确定的答案。这就是说,教育学人花了纳税人那么多的银子,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啥也没有发现,要是让纳税人知道非气死不可。花就是这样,不能怪看花人。

想一想,还是近在咫尺的雪光老师的导师马奇牛,他老人家早就在“人的有限理性”这一基本前设下开展了研究,揭示了一些大学魔宫中的奥秘,其中一条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当你们走出燕园,如果有人想把你的思维改变为简单时,一定要想到我今天讲到的蔡爷爷和马爷爷这两位伟人,他们就在你们身后。

第三,教育让你们向善。面对复杂和不确定,我们只有用包容的心态才能盛的下那用理性无法接受的混乱。

但是,光有包容还是不够的,过于被动,长久不了,心灵迟早要出问题。因此,教育还会给你一些幽默,更多给你一些善良。

教育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学科那样纯粹,就在于在求真之外,还要求善。求真,我们可以价值中立,客观地看问题;求善,则要我们融入其中,与我们的对象同呼吸、共命运。北大教你兼济天下,教育学院则教你先独善其身。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时我们很无力,也很无奈,但是至少可以先把自己打理好,阳光而勃发向上,永不气馁,面对悲观的现实也要做一个乐观的人。

经过一番自我疏导,我好像不太纠结了,因为从狭义上讲,你们中的多数人没有选择教师或者教育工作作为自己当下的职业,但是从广义上讲,你们的工作都与教育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前两天在参加一个会议时了解到,其实北大其他学科的情况也相差无几,情况并不比我们好到哪里去。专业的设立并不是限制同学的职业选择,而是给同学更大的选择空间。离开校园,就是放飞自我之际,人生的真谛是个性的,没有通式。下一次见面不知是在什么时候,请记住复杂、包容、向善是北大教育学人应有的品质。

且行且珍重!

(本文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为2019年研究生所做的的演讲。)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商决定一时,情商决定一世
九所大学校长演讲
基础教育:要“人”,还是要“才”?
52岁校长与学生一同考入北大,不仅仅是励志
一幅“江湖书法”证明不了北大没水平...
北大校长:教书育人多年,孩子若没这些品质,北大只是白读一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