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沫若,吴晗 千古第一罪人 建国后,不论从物质还是文化还是科学技
郭沫若,吴晗。千古第一罪人。

建国后,不论从物质还是文化还是科学技术都是急需提高的年代。包括人的思想。

那是 1956 年秋的一天,午后的吴晗在北京四合院一边喝着茶一边思索着一个事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这辈子没亲自主持或者参与挖掘一个帝王陵墓,亲眼感受一下,在历史上也留不下什么名声。明朝皇陵至今都没有被挖的,不行,我得在有生之年亲自主持挖掘皇陵,以替国家抢救文物的名义,对,说干就干。

于是吴晗用替国家发掘文物的名义给当时主持文化的副经理郭沫若写了申请挖掘皇陵的申请函。郭沫若一看:嘿。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两个人一商量,就它了—明定陵。

1956 年,经过努力找到了定陵的入口,整个挖掘过程经历曲折,文物也损失惨重。因为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很多丝织品见到光和风之后就纤维化,很多珍贵文物损坏,造成了文化和历史不可挽留的损失。

在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郭沫若,吴晗等一部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私人欲望,置国家文物不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人为的错误。

明十三陵中,定陵是唯一一个被挖掘的。#明朝# #皇陵# #定陵# #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皇陵是唯一被打开的帝王陵墓,但为啥挖墓人的结局都很诡异?
中国考古之痛:定陵悲剧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循迹晓讲
1956年郭沫若挖定陵,传闻事后多人离奇死亡,真相究竟如何?
1958年发掘定陵后,吴晗得寸进尺想挖明长陵,周恩来听后沉默良久
专家不顾反对硬挖万历皇陵,文物遭到严重破坏,遭后世一片唾骂
十三陵中为什么要最先打开万历那座陵墓,剩余的又为何不继续发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