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风控人员的修炼:搞风控的最好有点业务经验,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合规体检    评估数据库    合规日历

前言


来源:经管之家


个人目前在一家金融机构担任资本市场业务的独立审批人,负责对资本市场业务的咨询、指引和审核,PRM持证人和资深会员。个人的从业经历并非从风险管理开始,而是从投资开始,这是一个极大的优势。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帮助机构盈利,所以从业务条线转到风险管理的优势之一就是了解业务。了解业务包括,了解业务的逻辑,更重要的是了解业务人员看问题的角度。风险管理在一家机构内部最后往往都涉及到公司治理问题,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公司内部的权利如何在各个不同的群体之间划分。权利的划分也是利益的划分,风控相关的规则制度、阈值限制、业务指引等往往会引起利益的纠葛。在纠葛过程中要善于从对方角度看问题、明白对方的核心诉求,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进行交流、讨论、协调、改进、甚至某些时候的妥协。所以先不说其它要求,仅从经历和能力来说,搞风控的最好有点业务经验,最好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在金融领域内要做到熟悉业务难度是不小的,尤其是风控,广度和深度都有要求。很多人对所谓风控的认知就停留在金融机构里搞搞模型、设设参数、做做统计上面,这个素描包含了一部分风控从业者,但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要熟悉业务,一个是要有全局的认识,这是基础。所谓全局就不是鸡零狗碎,而是有结构、有层次的对一个系统有较深入的认知。比如对市场,至少要了解权益、债券和期货市场,这是证监体系;还要了解贷款市场、理财市场、信托市场,这是银监;最后还有一个保险市场,这是保监系统。根据所在机构的不同深度上可以有所侧重,但广度上也要有一定的覆盖。在当前大资管和资产证券化提速的前提下,认知的重点可以放在证监体系下的标准化金融市场上,但对其它市场也不能忽视,因为大资管市场的竞争对手有银行、信托和保险这些非证监体系的机构。


 第二个是对盈利模式要有认知。往俗了说,就是靠什么赚钱的。既要有系统的分析方式,比如杜邦分析、费差分析、收益成本分析、客户体验分析等等来确认怎么赚钱,也要根据机构的不同来整理归纳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是某个环节、某个技术、某个服务,但最终也是强化了上述系统分析的某一个或几个因素。


熟悉业务能帮助认知风险吗?这是一定的!从宏观方面说,机构面对的最具威胁的风险不是什么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而是业务风险。什么是业务风险呢?就是由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某一类业务被迫收缩、削弱、暂停、甚至终止。如果某一类业务都快没了,再去纠缠于此类业务的细枝末节、去防它的市场、信用和流动性风险又有什么意义呢?比如,网络消费贷业务,由于趣店的上市引爆舆论,导致监管出台严厉措施,很多消费贷平台被迫关闭,这就是由监管引起的业务风险。再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导致其它一些支付平台和方式逐步被边缘化,这是由竞争导致的业务风险。从微观层面来说,熟悉业务有助于你判断业务面临的具体风险。比如先分为类贷款业务还是投资业务, 在投资业务里还可以分为固收、权益或衍生产品,然后在拆解到更基本的风险因素。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点,风控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为业务服务的,控制风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而且是为了稳定的而持久的盈利。所谓稳定而持久,是指机构能够在适当的风险管理下,从容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在一定的周期里能持续的运营下去并不断为股东创造利润。风控在机构内部的另一个存在价值是为管理服务。所有的机构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包含三个部分:输入、处理、输出


如果是企业,输入的是各种原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处理过程是工艺或生产线、输出的就是某个产品;如果是金融机构,输入的是资金和各种制度限制、处理就在各种限制下决策资金的使用、输出的是某种金融服务。风控部门一般横跨所有业务部门,公司的大量信息在风控部汇总,这是一个可以看到全局的部门。这个部门制定的业务制度和指引不仅涵盖输入,也覆盖处理和输出。所以,这是一个通过统计、咨询、限制、引导等方式来协助公司管理层更有效的对业务实施管理的部门。所以前面我也提到,如果仅仅把风控想成是搞搞模型、弄弄参数,那就把风险管理想的太简单了,虽然风险从业人员里有以模型为生的(为业务服务),但这不是一个全面的特征。但也必需承认,风控在更高层次上的价值创造和风控人员的层级有关,公司显然是不会把部分管理功能放给一个较低层级的风控人员,但是哪怕是较低层级的风控人员在机构内起的作用在大方向上也是为业务或管理服务的。


如果机构内部风控的价值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为业务服务、为管理服务,那么以此为标准可以判断一个风控人员是否有价值,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有多大的价值。简单的来说,风控人员包括业务型风控、综合型风控和管理型风控。一般的风控从业人员多数是从某类业务的风控专员入行的,这个阶段对模型、算法和系统有较高的要求。随着资历的加深,逐步成为该类或某几类业务的风控负责人,此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职能,已经可以影响一条或几条业务线的展业规则,并给业务人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也是在这个阶段,风控人员可能会开始意识到软技能(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关注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会意识到:机构最大的风险就是业务风险。风控的最高阶段是管理型风控,从层级来说,基本要到风控总监甚至首席风险官的层次。这个层级参与公司经营,统筹公司可以应对风险的各种资源,确保公司在各种限制之下,能够稳定的而持久的盈利。公司可以应对风险资源从硬件上来说,包括:利润、资本金(包括原始资本金和历年累积的留存收益)、流动性资源。从软件上来说,包括:公司的风险偏好、公司的风险政策、公司的声誉。其中,风险偏好基本是由管理层决定;风险政策主要是首席风险官通过掌握的两个工具向外输出,这两个工具一个叫风险管理部、一个叫法律合规部。


名不正,则言不顺。前面主要介绍了风控在机构内的价值和定位。算是为风控正名,名既正,则下面就可以开始主题:风控能力的修炼。


机构内部的风控因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还可细分出不同的岗位,各个岗位对能力和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有偏前台业务的风控(投资风控),有比较纯粹的中台风控,也有更贴近操作运营的后台风控。这几类岗位在同一个级别上从待遇来说是偏前> 偏中 > 偏后。就重要性而言,几类风控没有主次之分。虽然偏前的风控和利润源接近,看上去似乎最重要,但是其实所有的三类风控都重要。


第一,近年来偏后风险管理(主要是操作风险)日益成为国外大型机构的管理重点。主要是由此导致的损失,无论是有形的可以直接以经济价值衡量的,还是无形的以公司声誉、客户体验衡量的,都教训深刻。


第二,风控的层级越是高,涉及管理内容越是多,越能明白一个道理:机构作为一个整体要稳定而持有的盈利需要机构没有明显的风险管理“短板”(另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叫:全面风险管理)。对于很多大型机构而言,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还要高于市场和信用风险,原因我就不展开了。


鉴于我个人的经历,我要介绍的主要是偏前的风控。为了更好的说明我的观点,我留几个问题在这里。不是为了引起学术争论,只是为了引出我的观点:

1、上市公司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的()

A、正确    B、不正确    C、不完全正确


2、有公开报价的证券比较公允估价应该就是公开报价()

  A、正确    B、不正确    C、不完全正确


3、一旦公司破产了,这家公司就完了()

  A、正确    B、不正确    C、不完全正确


4、上市公司要比不上市的公司更有的优势()

  A、正确    B、不正确    C、不完全正确


5、通胀较高的环境对公司是不利的()

  A、正确    B、不正确    C、不完全正确


6、管理投资组合的要点之一就是要适当的多元化投资()

  A、正确    B、不正确    C、不完全正确


以上的问题根据我的经历,答案都是:不完全正确。


我对以上问题的认知基本经历了一个初始认为正确,然后认为不正确,到最后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正确的过程。由此我认为软技能方面:一个风控人员的修炼主要是:


形成开放的思维:对新事物、新观点甚至是对立的观点要有包容的态度。开放不是站在你的角度来看问题,而是去领会其他人的逻辑和观点。如果一个人带着自己的成见去解读他人的观点,那多数是带着批判的心态。所以先放下自己的解释,尝试完全从对方的角度、立场、利益去看问题。这样走过一遍之后在回到自己身上,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


提升认知的层次:要多层次、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要善于从不同的利益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交易,特别是复杂一点的交易,如并购,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融资人、债权人、客户、普通员工层、高管层、监管部门(包括税务、行业主管部门和交易审批部门),各个主体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考量。


提炼并使用模型:这里的模型不是指量化的风控模型而是指思维模型,而是心理学、物理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文学等等的多学科模型。比如,从文学里我学习到区分事实和观点的重要性;数学里体会到贝叶斯模型对决策的改进作用:即当一些事实出现的时候,需要去回顾原先做出判断的基础是否还成立;物理的惯性定律告诉我们金融系统或公司经营中某些历史因素的惯性是很强大的,除非有足够强大或很小但足够持久的其它因素才能迫使它改变。


附件中是我归纳和收集,思考并尝试去使用的一些模型,这个应该算独门武功吧,其实质就是从多个维度去看待问题,当然思维模型的使用我自己也是学生。


附件1


附件2


上次提到了风险人员,尤其是偏前业务的人员要训练的软技能,我这边举几个日常的例子。

举例一:比如某上市公司要质押股票融资
1、经查看近3年财报,发现该公司基本面略弱。

2、经量化模型分析,得分较高,约有4-5折质押率。

3、经过尽调,发现该公司大股东年内涉及一笔民间小额贷款的借贷诉讼


推理过程:

 第一,根据经验,并结合1和2,判断该公司状况良好的概率50%。

第二,根据3,即大股东在控制上市平台的前提下仍然涉及民间还款纠纷说明资金链紧张。(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国内掌握上市平台的大股东等于手握印钞机)


若该公司初始状态不好概率为50%,则状态良好情况下大股东涉及小贷诉讼的概率20%,状态不好情况下大股东涉及小贷诉讼的概率80%,根据贝叶斯定理估算:大股东如果涉及小贷诉讼,则上市公司状态不好的概率为:80%。(此处的推理实质是当出现上市公司大股东涉诉民间小贷时,把对状态不良的概率为50%的初始判断,修正为出现此类事件下状态不良的概率为80%)


结果:约一周后该公司出现重大风险事件。

举例二:乐视网

个人在15年对乐视网已经提出了重大质疑,论坛里就有我15年写的文章。因我所在机构风控相对谨慎,没有投资任何涉及乐视网的业务,这在今年相比于很多泥足深陷的同业机构,算是一个利好。


1、经查看其历年财报,发现该公司基本面很弱。

2、使用我自己的自由现金流模型比对,三个核心问题回答都是否。

a.是否赚钱?  否

b.赚钱的趋势是否可以持续? 否

c.风险有多大?自融、滥融、滥担保、风险极大。

 3、逆向思考:根据模型为了维持乐视网当时的股价,其自由现金流必需3年内转正且增长要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10年自由现金增长57倍,考虑到PE对自由现金的放大倍数,市值可能增长的更快。这样的概率有多大呢?现有的上市公司中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样本数近3000家,几乎没有,意味着即使有也是概率极小。这等价于告诉我们:乐视会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吗?大概率不是哦!贝叶斯!!!贝叶斯!!!

举例三:一家煤化工上市企业连续两年亏损被ST,同时因资不抵债进入债务重整。


国内搞债务重整的思路往往是

(1)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用于偿付债务或用转增的股票向新的投资人融资支付债务

(2)剥离亏损业务的资产

(3)放入赚钱的业务(资产重组)


1:概率论:如果一件事情有多个前后嵌套的环节,即使每个环节的成功概率是80%,4个环节后成功的概率也只有40%。这里环节包括:资产剥离、转增股本引入偿债资金、有点小业务维持上市公司的壳、注入赚钱资产。2和4难度较大(概率低),1和3难度较低(概率高),最终的结果是希望股价上升,投资人、债务人、债权人等实现双赢。


2、心理学:利益团体在危机时如何决策?自利。考虑到资本公积转增出来的股本都是流通股,一旦市场风险增加或股价不利,会有大量的卖盘,高大上的说法叫止损,其实就是一种捞回一点是一点的心理。


3、演化和动机观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是一家破产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和人员经过长期演化已经适应了旧的体系、观念和利益划分方式。破产企业因为是国企,新进入者做到市场化的处置有很高的难度,即市场化处置人员和冗余部门,但不破不立。新进入者如果不能大概率赚钱,或者麻烦比利益多,接手的欲望就会很低。(大家可能对90年代初大大量员工下岗(失业)现象记忆犹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后面国企之所以能焕发第二春,跟当时的这波处置有很大的关系)。


 结论:目前的观察是当初出具的否定意见基本是对的,该企业未完成资产注入,即未找到接盘人,股价基本在转增价附近,预计会跌破。


已经介绍了风控需要培养的长期软技能,下面就来谈一谈硬技能,根据我跟人的从业经历,需要培养的包括:


■ 熟悉你的市场。市场是一个广义的词,这里包括市场里的机构(玩家)、市场里的产品、市场里的基本规则、市场里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内容。从深度来说,你的主战场要足够深入,这样才能见人所未见。从广度来说,要有足够的覆盖,因为市场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要善于借助不同市场的情况来验证自己的一些判断。


 熟悉你的工具。取决于工作的具体领域,工具包括模型、程序和算法、财务知识、税务知识、自己工作里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我自己为例,我主要负责资本市场业务的审核,所以我的需要的工具是财务知识、证监系统的法律法规、基于工作需要和经验开发的财务模型(股票定价模型、股票质押模型、债券评价模型等)和一些思维和概率模型。


 工具也要注意更新。比如新的监管规定出来,则需要跟进学习,同时更新模型的参数和假设,以便反应新的信息。以我自己为例,使用的股票定价模型最早是基于自由现金流开发的(基于公司永续运营的假设),后来进一步改进,增加了相对估值法,增加了对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即:公司的非持续运行角色,而是考虑了公司作为投资人的角色)。目前估值模型已发展到第9版。


扩大你的信息渠道。信息渠道的来源可以是公开媒体报道、行业协会、朋友圈等。证书无论是CFA、FRM、PRM等等,我个人觉得最大的价值是用来筛选人员和设定门槛,其次增加了信息渠道。至于证书认证中学到的知识,还是要有选择性的学习,随着工作经验的累计,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标准理论和实际是格格不入的,或者说,游戏完全不是这么玩的。扩大信息圈的另一优势是,很多时候你不需要自己样样精通,如果你面临一个问题时能够知道谁能够解决,或者什么方法大概可以解决,这也已经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评分的应用策略之道
《金融风险管理之九阳真经》眼法篇:“识妖术”(方灏)
迷失的大数据风控:小心“吹”变成了“黑”
客户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分析——客户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合规及风控要点
做风控工作的体验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