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来30年,我们的孩子将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



书单编辑作品,转载请联系出处


上一期,书单君和“书米”们分享了

《我们的存钱能力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华裔经济学家的研究,让我大开眼界!》

(?点击阅读)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书单君祝天下所有的孩子和童心未泯的“书米”们节日快乐!


这一期,书单君想和“书米”们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常常会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很少会想到:世界变化那么快,我们现在给孩子的教育,他们未来能用得上吗?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有关孩子三十年后要面对的职业世界,它来自资深生涯规划师古典或许会刷新你的未来观和教育观。


先来谈一个问题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


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


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

“duce”是引导

“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

所以,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讲个故事,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这样一个好的想法:




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黑人小姑娘和她母亲举着的这张报纸上面写着: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中学的种族隔离制度。


在那年,小姑娘想去白人学校被拒绝。她的父亲愤而起诉,官司打到联邦大法院后,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法官引证。


通过实验看到,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后,四岁孩子也可以清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大法官们就通过了1956年教育法案。


该法案的执笔人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


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热泪盈眶,终于有人告诉我:


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leading out,让我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




而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我要问的是:大家知道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吗?


各位,我们最需要运用小学所学的能力的时候不是高考,而是35岁——职业生涯最顶峰的时候,我们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


今天所讲的人才,不是适应18岁高考时的人才,而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社会的人才。


那么

未来的职业环境是什么样?


2040年的职业环境应该有三个改变:


1
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


四年前,富士康决定让生产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


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地被电脑所取代。到那时,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


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十年之后可能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


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


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


举个例子

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是MBA(工商管理硕士),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还在继续往下降。


是什么人代替了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


是MFA(Master of fine art),也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


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时,那些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逐渐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


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地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


2
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


2010年,世界五百强的平均寿命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那你们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


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


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时,你就会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


未来的孩子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五到七份工作,而且换两到三个行业。


如果我们这个时候还教他在只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在害他呢?


3
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


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 2016年,中国人的平均GDP将会达到8000美金。预计到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


但是很遗憾,从1994年开始,中国人的平均幸福感就没什么明显上升,甚至有几年还有下降。


为什么3000美金和8000美金这两个数据这么重要?


因为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发现,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实现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过了小康。


8000美金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


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不管我们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开始上升了。


所以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一样,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


他们会真真正正地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


所以90后就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


虽然有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


那么

未来的孩子需要什么能力?


1
从理性到感性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


设计感

讲故事的能力

整合事物的能力

共情能力

会玩的能力

能找到意义感


简单说,当我们和美国的人均GDP持平的时候,活得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


在20世纪90年代,可能家长们会建议儿女们选择公务员、银行柜员和土木工程师,因为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单位最安全。近些年,家长则会鼓励孩子们去读国际贸易、金融和计算机工程。


但是,在2040年,社会中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一定干着像产品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这种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2
从规划到创造


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案例:

1953年,哈佛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


27%的人没有人生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3%的人目标清晰且长远。


25年后,调查跟踪发现目标越长的那群人活得越好:目标清晰且长远的3%成为了顶层,而没有人生目标的27%活得很糟糕。


但经过证实,这个案例完全是一个从头到尾编出来的故事。


编出来的故事为什么流传那么广?


因为它符合我们对于错误的判断——我们总是希望未来被计划、规划、设定,所以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够很早就定下来,不要动。


在我看来,你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小学不让他做,大学不让做,媳妇不让他挑,房子不让他选,工作帮他找好了。


于是到他真正面临职业变化的时候,父母什么都不懂,而孩子他却不会做选择了。


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


我们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


3
拥有幸福的能力


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所谓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


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能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很幸福。


因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不会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最成功的。


所以,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极其重要。尤其在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未来,你一定要帮你的孩子拿到这个能力。


------- 最后我想说 -------


在职业生涯方面,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你对于未来的信心是什么样子。




如果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相信未来是善良的,那么他就教孩子们去打开可能性,去创造可能,去尝试更多,去体验精彩。


但如果一个家长和老师相信未来是灰暗的,就会教孩子保护自己,开始死读书,熬过那些考试,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做一个老老实实又平庸的人。


你对于未来的判断,其实就是关于教育最重要的话题。


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我在写给自己一岁女儿的信中说:


亲爱的弯弯,

希望你活得认真,

活得精彩,

跟自己比,

希望你过上我从未理解、

也未曾看见的生活。







书单君说:

“书米”们,不知道今天的文章,

对你是否有一些启发?

好的教育理念,应该具有未来视角。

假如给你现在或未来孩子写一封信,

你会写些什么呢?

欢迎在底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


世上还有很多你未曾看见的生活

比如下面这两个故事,或许你也愿意一读

(点击下图,立即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斯洛需要层次告诉你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
家长的心理需求,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路径
你不知道,通往幸福的路只有一条
101不可思议的洞察生活和工作
【家庭教育】未来30年,孩子们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