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学困生教育

谈学困生教育  

一、不让一个学生落后

谈学困生教育

 

一、问题:她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有这样一道题目:

××牌52型拖拉机,一天耕地150公亩,问12天耕地多少公亩?

一位学生是这样解的:52×150×12=(略)

因为是新接的四年级班,对孩子不熟悉,所以俞老师就找她问话:

“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列式?”

    “老师,我错了。”

    “好的,告诉我,你认为正确的该怎么列式?”

    “除。”

    “怎么除?”

    “大的除以小的。”

    “为什么是除呢?”

    “老师,我又错了。”

    “你说,对的该怎样呢?”

    “应该把它们加起来。”

    看来,这位学生是在瞎猜,只要老师重复问一句,她就习惯性地说自己错了,接着拿另一种计算方法来搪塞。显然,她没有学会分析,她知道加减乘除肯定有一种是适合这道题目的,这也是在许多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常见的现象。于是,俞老师又对她说:

   “我们换一道题目,比如你每天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

    俞老师想这道题她应该会做,因为其结构与前面的题目一样,都是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迁移一下就可以了。

    “老师,我早上不吃大饼的。”

    “那你吃什么?”

    “我经常吃粽子。”

    “好,那你每天吃两个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

    “老师,我一天根本吃不下两个粽子。”

    “那你能吃几个粽子?”

    “吃半个就可以了。”

    “好,那你每天吃半个(小数乘法没学)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

    “两个半。”

“怎么算出来的?”

“两天一个,5天两个半。”

这位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呢?学生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具有很强的生活型思维习惯,但数学学习需要的是数学思维方式。举例来说,当学生面对“每天吃两个粽子”这一材料时,有的学生首先会想:这可能吗?而有的学生首先会想:这是每份数。前者是一种极生活化的思考,关注材料的合理性;后者是一种数学思考,将材料抽象为一个“量”,从而进行形式化的演绎思考。

这位学生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数学思考的方式尚未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她需要的不是老师不断地重复讲这类题目,而是建立起与题目对应的数学语言,并运用数学语言间的数理关系进行演绎建构,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能力。而这种关于语言与思维能力的辅导是数学学习中教师所未曾注意的。

因此,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之前,需要有一个问题解决工具的掌握过程,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准备性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发生困难,教师应该把力量花到与该学习相关的准备性材料上去。

感悟一:学习困难源于学习准备的缺失

这位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呢?我想,人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于生活中养成了生活型的思维习惯。在他们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的时候,却仍然保留着生活型思维。比如,当学生面对“每天吃两个粽子”这一材料时,有的学生首先会想:这可能吗?而有的学生首先会想:这是每份数。前者是一种极生活化的思考,关注材料的合理性;后者是一种数学思考,将材料抽象为一个“量”,从而进行形式化的演绎思考。

该生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数学思考的方式尚未建立起来,需要一个特别的辅导。然后,我跟她说:“我知道怎么给你补课了。”后来,在学习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她学得十分顺利。学习困难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大多数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如果发生了困难,一定是某个地方的准备出问题了,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去找寻那个节点,只要节点解决了,学习也就解决了。

感悟二:等待也是一种好办法

    二年级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先学:                  后学:

                                    

可是有一位学生却一直这样写:

                                 

课上我以她的错例做讲评的时候,发现别的同学在笑,而她一点也不觉得好笑。下课后别的同学去参加大课间活动了,我留下她补课,想想有20分钟也可以完成补课任务了,特别是现在自以为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比较深的时候。但结果很奇怪,这位小朋友写来写去还是写成:

 

既然补不起来,我就不补了,也没骂她笨,随她吧!反正离期末考试还有3个月呢?

大约一个月后,我发现类似的题目,她已经写成:

我马上找她来问话:“这段时间是不是有家庭教师了?”

“没有。”

“那这段时间有人给你补过课了?”

“没有。”

我静静地看了她一会儿,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是学生的“成熟”。

学习是基于一种成熟,就像小朋友学跳绳。一个月前怎么也学不会跳绳。一个月后自己就会跳了。而教师的等候,则给了学生成熟的时间。

感悟三:补课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1986年我中师毕业,在小学里教数学。班里有三个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我采用的办法是课上多提问,不让他们走神;课中多指导,不让他们掉太多;课后多补课,尽量讲懂今天学的东西。两年下来,花了十分多的力气,总算能考个七八十分送上初中了。

有一天上午十点多钟,我上街买块三角板,从店里出来,猛听得一声“俞老师”。循声一看,正是两年前“亲密接触”的一名学困生,问他:“你干什么呢?什么时间了,还在街上!”

“不是的,是我们老师让我出来遛一下。”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从前花了很多时间给他补课,有意义吗?我补得了两年,补得了三年、四年吗?

后来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情感淡漠与学困成因》。现在想想,学生可能也是十分讨厌补课的。重复着讲题目、做题目,学生也累,老师也累,累了的时候,淡漠是自然的了。

从此,我开始审视我的学困生。我相信补课不是改变学困生的正确选择。

那么,正确的选择是什么呢?

感悟四:学习的改变源于心的改变

后来有一次接手新班的时候,前任老师向我介绍了两位需要教师关注的学困生。我打定主意,决不像从前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他们补课了。可是不补课.又能怎么样呢?在迷茫之中我不知道好办法是什么,但我已经知道不好的方法是什么了。补课,应该是帮助学生进步的辅助方法,而不是主要方法。在我没有用好办法之前,我至少可以停止使用坏办法。

两位学生的数学成绩真的不好,中间尝试过几次补课,不过是帮助他们完成当天的作业。他们上课是基本不听的,不听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如果是从前,我发现他们不听,会义愤填膺地指责他们、批评他们。可是,现在我意识到大量的批评、指责、补课应该停止了。我一直关注他们、观察他们,包括在课堂上和课外。有一天上数学课,我一边讲课,一边用眼睛观察着其中一位低头在抽屉里玩东西的男生,不经意间他突然抬了头,我感觉他的视线与我的视线对接在一起,他的眼珠动了一下,我突然有一种感觉:这个学生可能会好了!

奇怪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他真的渐渐好起来了。我发现他做很多题目是不用列出算式而可以直接报出得数的。于是,我让他参加当时我任教练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班。就这样,中间也针对性地补过几次课,但很少。这位学生的数学已是十分优秀了,当年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他拿了一等奖。另一名学困生呢,效果还是不行,成绩依然不好。我一直观察她,一直想重觅视线对接而心灵相通的机会,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就这样,她也上了初中去了。

我想到《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摸他的心。”也许师生之间有时也需要一点心的沟通。

如果我不能改变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我至少可以不以补课的名义伤害他,而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关于学困生,我已不再急躁了。在补课之前,我会先想一想,是到补课的时候了吗?心的改变是需要条件的,这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缘”,但这“缘”一定来自教师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候。

 

因此,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急着下结论,可能是个好办法。我想,这种情况可能在小学的低段比较常见。个体机能的成熟度真的是有差别的,由于这种差别引起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再被强化为“笨”,就会真的令学生表现为“笨”。

20年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没有间断对学困生的思考。在浙江小学数学名师班学习期间,我做了一个课题,也是关于学习困难的,老师说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课题。一个数学教师的价值便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其实一个优等生也会发生学习困难的,在发生学习困难之际,也是学困生。

面对学困生,我反思了自己的经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阶段:体力劳动、价值追求、方法求索、生命等候。今天,如果要对学困生问题开出一剂药方.那只能是4味中药:体力劳动2分,价值追求3分,方法求索3分,生命等候2分。

二、从两节课看课堂教学

特级教师于永正,写作课《考试》人民教育06、5。

对话:于老师——尊重;于爷爷——亲人;于伯伯——年青了;永正叔——我的侄女;于永正——朋友,师生沟通了。

上课:于说,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按要求做。(板书:细心、要求)记住一定要按要求做,细心到什么程度,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时间是5分钟。(发试卷、学生做题,时间到,收试卷。)

教师边翻试卷边自言自语:坏了、坏了、真糟糕,发现一个学生,终于发现一个——赵一凡。

教师于:请赵一凡读题。(投影仪出试题内容。)生读:“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

要求:先填写所在学校班级、姓名、然后读读每道题,读后再做。

一、写出你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二、默写一首诗,不写题目和作者。

三、请你尝试着写一首诗。

四、读下面两首诗,比较……

五六七八九题略。十题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题。

讨论对话:拟的题目:“智力的陷井”“到底怪谁”“粗心的惩罚”“神话就在我身边”

于永正通过考试,设了一个智力陷井,对粗心的学生进行善意的惩罚,创造了一个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神话。

举一个例子:“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小学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

 

第一次上课:“谁再来说一遍”,

学习:86-49=37

学生:、86-40=46、46-9=37

教师:“听懂他的意见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三个学生再说一遍,然后练习。

教研员:提倡算法多样化,培育发展学生思维,而不是脱口而出。

 

第二次上课:“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学习:76-19=57

学生算法:1、76-10=66、66-9=57

2、76-20=56、56+1=57

3、79-19=60、60-3=57

4、76-9=67、67-10=57

5、80-20=60、60-4=56、56+1=57

6、76-16=60、60-3=57

教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教研员:学生交流很充分,教师都有评价,可是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听懂了呢,如何培养学生比较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优化意识。

 

第三次上课:“听懂他的意见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教师启发问:1、“谁听懂他的意见了,谁能解释一下”。

2、“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相近的方法还有吗”。

3、“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谁再来解释一下”。

这样真正达到了有效交流,课堂上,学生思维高潮迭起。

怎样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

一节课的是否成功,一个核心的理念是该节课是否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即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二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即小组内的学生互动够不够?三是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是在独立的思考吗?是深层次的还是浅层次的,四是学生情感状态,教师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愉快,兴奋吗?五是学生的生成状态,即学生到底从这节课中获得了什么?

好课的一级指标:肖川认为好课有三个一级指标:

1、  真诚: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的表露瞬间的感情态度,教师言行都是内心真实感受,从内心深处流溢出来自然真切。

2、  深刻:能给学生匠心独运之感。能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是学生茅塞顿开。

3、  丰富: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温暖、充实的精神氛围中,对问题理解多元与彻底,言说的厚重与表达的多样。

三、从转变观念,看教师专业成长

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需要一颗真诚的敏感心,对于任何教师来说,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培养出高才生,而是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因为决定人生成败和幸福的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

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在教育中,太重视从认知到行为,却容易忽略从行为到习惯。

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

爱必须以平等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如果没有平等和尊重,爱可能是残忍的,一种权利的剥夺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理解是尊重,惩处也是尊重。

2、质疑习惯

请迟到的学生安静的走进教室,宽容有时比惩处更有力量。

改报告为敲门

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由别说话了到Are   you  ready

批改作业,变×为?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使其把潜能变成现实。

教师让出一分,学生会努力十分。

孩子有权了解活动安排

直呼我名,未尝不可。

3、创设学生发展环境

我们无力阻止他们经历人生,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没有一个学生想故意做坏事,当他们做错事后,他们一样惭愧和无助。此时,他们不需要斥责,不需要惩罚,他们需要一个肯倾听他们心中苦恼的人,一个真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人,一个把他们引向正路的人,一个知心朋友。

要感动别人,首先要燃烧自己——高尔基

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

别了语言霸权,别了思想专制,别了唯我课堂

当老师喜欢一切学生的时候,学生就会喜欢老师的一切,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学质量。

4、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没有什么比拥有独立的大脑更加宝贵的了。教学如果没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生联系,那么知识只是借助学生的头脑储存,教学只有与人的精神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使其对知识有自主自发自然的动力。

批判唯一观念,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不能以信仰为基础,而是以思考为基础,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进行创造。

批判看齐观念,把一切知识技能道德都制定成规范,所有教育活动都向规范看齐,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性思维。

批判平均观念,把纷繁复杂的事物用宏观角度统计的思路,加以平均,取得中数,一切活动按中数设计,这样否认学生个性,把教育活动简单化。

批判必然观念,把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复杂社会现象简单化为公式计算的必然现象,否认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否认思考和创造。

5、面对学生错误

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纠正错误本身就是引导学生提高。

对待错误:是非鲜明,态度和蔼、循循善诱,引发自省、是谁说谁,就错论错、错中求对,鞭策激励、批评有据,处罚有度、因而不发,善于对待。

6、尊重个性差异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觅不到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教师找不到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寻不到对任何学生都适合的教育方法。

人性的美丽在于人的个性教师要做:孩子内心世界的观察者,孩子权利的保障者,自我发展的引导者。

7、用人格去影响人格

人生是要用精神的力量去支撑的,在人的一生中,最深沉的精神支撑力量是人格尊严。

宽容的爱更伟大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面对学生,我鼓起勇气说“不会”

教师是面带微笑的知识,是科学和人文的化身,让我们把微笑带入课堂,和学生共同面对。

 

如何拥有教育智慧,成为智慧型教师,具体谈几点要求: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

实干是基础,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我县有骄人的中高考成绩就在于有骄人的毕业班教师,武中、二中、职教中心招生后分班,师资都是均衡分配,但总有一些特殊的学生集中到个别班级,原因就在于个别班级的班主任或是科任教师有独特经验和智慧,给学校和社会及许多学生家长形成了良好的影响。名校之名,名在教师;名师之名,名在智慧。

苦中有乐:智慧型教师和所有教师一样,承担着艰苦繁重的任务,所不同的是,智慧型 教师苦中有乐,他们是“累,并快乐着”,他们往往一上讲台就把自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去,其他一切烦恼便都忘记了。

一名女教师课间到厕所,正值下雨,等出厕所门时,她所教的女学生们每人一把伞形成了一个多彩的虹,接她一直到教室,这便是教师的欢乐。

二、顽强自觉地学习

1、自觉学习,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把学习当成第一需要。学习的意义去年讲过,这里分析一下教师不学习的原因,一是没空学习,真没有时间(武中的一个时间表);二是没有内驱力,长期的职业倦怠对工作失去热情,对现实的屈服没有改革进取的信心,坐井观天,观念陈旧,不知道与先进理念的差距。

2、酷爱学习,特级教师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几年来阅读质量达300多万字,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自己买了近40000元的教学用书。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阅读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撰写100多万字笔记。

3、灵活多样的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书本报刊,进修学习,网上学习,实践学习,参观学习。

举例:“广”——所有时间、所有地点、所有场合、所有资料、所有信息(网上)、所有中小学教师、所有的中小学校。“深”——《人民教育》读5遍。“活”——用得上。

三、联系实际的思考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物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等这些因素过多地干扰课堂的方向,理性的状态是教育的最好救助。

思想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许多新思想新方法都是在教育实践中萌发出来的,(顺便插几句:教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校长、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要脱离教育教学实践,李希贵、陈进兴、魏书生都是市局的局长一把手,不仅仅听课,而且经常上课,桃城区教育局全体机关干部每年到中小学集中听课一个月,二中副校长李志强每天听6节课,每学期也要听两个月的课,什么时候打电话,什么时候他在听课,这样的副校长不多,我们乡镇中学的主管教育的副校长在忙什么,法制、安全、督导、学籍。)   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能对教育理念,更深刻的认识形成自己系统而独特的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

成都盐街道中学副校长李镇西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他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特级教师于永正,保持教育心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超越,04年我就提出来,让教师写“教学反思”。

四、充满个性的创新:独特的个性;不断地创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辩证地思考: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优点使人敬,缺点使人可爱。

五、刻苦修练

修练:声音——引人入胜;语言——妙趣横生;眼睛——传神丰富;表情——神采飞扬;学识——有如涌泉;行为——规范专业;脾气——逗人喜爱;个性——鲜明唯美;心灵——平和美丽;气质——超凡脱俗;灵魂——崇高圣洁;人生——阳光幸福。

愿老师们具有: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彬彬有礼的修养、保持整洁的的服饰、真诚善意的笑容、脚踏一片净土、眼含一种感激、心存一份珍爱、在三尺讲台上心有一个宽广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从学生的叽叽喳喳中思悟为师之道(组图)
53.【教师博览】走进名师——俞正强(六)
初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王贤的博客
校本教研的实践嬗变 张丰
教师怎样进行教育叙事
言己|北大附中“上学”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