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博士:只有这样临帖,才能掌握古人的法度和技术
userphoto

2022.09.15 江西

关注

原载:《中国书法》杂志2022年第8期  

原标题:论书法临摹的似与不似

作者简介


林峰,浙江瑞安人,副教授职称。中国美院艺术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组成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师、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导师。曾任中国书协西部展、中国书法年展、五届草书展评委等。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1项、省厅级课题4项,参与多部书法教材编写,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书法专业刊物上发表等。有多本作品集、艺迹刊行。

书法作品获二届兰亭奖获奖提名,三、六届兰亭奖艺术奖,十届全国展最高奖,二届青年展金奖,四届楹联展最高奖,首届册页展铜奖,首届翁同龢奖提名等。入展“现状与理想”、“源流与时代”全国书法批评展和创作展,十二届全国展,“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伟业”庆祝书法展,第十二、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等重要展览。

论书法临摹的似与不似

作者 | 林峰

人类的各种技能大多是通过模仿获得,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更是如此。特别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亦步亦趋地临摹前人的经典作品成为书法学习的重要途径,即便对于成熟的书家,临摹亦应贯穿书法学习的始终。而谈到临摹,必然涉及到似与不似的问题,近些年“精准临摹”成为书法学习的共识,但没有个性、不能自运、只是像古人、甚至像现代人等又成为新的问题。因此如何认识书法学习中似与不似,以及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很有必要。
一、以似求法
“得古刻数行,专心而习之,便可名世”,“真迹只须数行,便可悟用笔”,想来很多人觉得古人这些言论言过其实。笔法是书法学习中最困难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但具体的技术动作并不多,比如起行收、使转,以及点画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技法的全部要素都包含在“数行”之中,只要对这“数行”进行极其细致,无限深入地观察、模仿和研习,最终掌握古人的技术密码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求似求像肯定是掌握古人书写技巧最为有效的手段。
所谓求似,首先是点画形态的似。点画形态的准确规范着用笔的动作,可以有效改变初学者信笔的习惯,所以越逼肖古人,则改变其“积习”的力度也越大。如果对求似的要求不高,临写时必定会忽略很多细节,而细节恰恰是窥探古人技术动作的关键。因此在临写时要仔细观察范本,用心体悟毛笔动作与点画轨迹形态的关系,努力通过范本“想见古人挥运之时”,从而掌握用笔的技术动作。在用笔准确的基础上,还要追求字法、章法甚至墨法的准确。要遵循由易到难、局部到整体的学习路径,循序渐进,逐个突破。
另外,在中国传统美学上还存在形似和神似的问题。神韵必托于形体,形似方能神生,形神兼备,乃臻妙境,可见形似是神似的基础,而神似是更高层面上的似。临书不仅要像其形,更要“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乃得形神俱佳之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似。因此在求似上,还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对于笔法的训练,除了要精准地表现点画的外部形态,还要尽可能准确表达点画的速度、节奏、力量、质感等;对于字法的训练,不仅要准确把握字的结构特点,还要体会毛笔运动过程中姿势动作、速度节律、空中轨迹对结构的影响等。因此在临写时,除了外部形态的准确,还要研究毛笔运动的动力形式,只有这样才是更高层次上的似,从而最终掌握古人高超的法度和技术。
二、不似求意
在追求似的过程中,要注意绝对的似是没有的,所谓的似只是相对的似,可以说不似才是常态。书法学习好比小儿学语,最初模仿大人的咿呀声调仅是为了获得发声的技巧和方法,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运用技巧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书法如果只是一味的像古人或今人,那只能是模仿秀演员,没有自己的语言,至死不会说自己的话,那是很可悲的。所以求似仅是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而追求自我风格,“我写我心”才是最终的目标。
林峰老师临赵孟頫《三门记》
欧阳修学李邕书,自谓“为字绝不相类”,旨在“得其意而忘其形”。“意”是内心的感思和想象,《说文解字》:“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由于“意”的作用,我们面对古人就可以“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重在“师其意而不泥其迹”,通过对古人的主动改造和选择,做到以自家面目合古人神理。故在临摹的高级阶段以不似求“意”成了重要的追求目标和修炼境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从自然宇宙、社会变迁到时代风尚、道德情感等,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及。在美学属性上,书法通于美术、文学、音乐的美,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挥洒情感,成为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古人在大量而长期的日常自主书写中将其内心生活、精神追求与形式技巧日渐融合,从而实现其笔迹的个性化和风格化,最终凸显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的意义和价值。而当代书坛,作品背后往往看不到“人”即个体的存在,这正是当下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鉴于以上认知和分析,在具体的意临学习中,要重视个体感受,逐渐健全自我意识,通过日常的自主书写,用心体悟和感受自己的书写习惯、笔性特点、审美趣味、风格追求等。这种自我意识和感受在书法学习中是非常可贵的,要小心呵护,并在大量且长期的日常自主书写中逐步调整完善,这是日后建立个人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
另外,这种以不似求意的非精准临摹其实比精准临摹更难,由于没有可以依托和参考的对象,更需要习书者识见、审美、智慧、修养的综合齐力。首先要有高远的志向。不似就是不同于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一个没有风格要求和风格建树的艺术家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家。所以要将建立完美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终身的追求,同时在日常践行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生命的充盈,丰富和圆满。
其次要有高标的审美和超拔的识见。一个人的艺术品位和高度是由他的审美和识见所决定的,不是不同于他人书法面貌就是有风格有个性的好书法。当前有些书家陶醉于已偏离正常审美的所谓自我个性和风格,其实是认识和审美判断出现了问题,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林峰老师行草扇面

最后要重视日常的自主书写。随着数字媒体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书法已退出实用领域,古人习以为常的日常自主书写被电脑、微信所替代。书写成了创作,构思成了设计,于是做作、虚伪、不自然、程式化和最后“人”的缺失便不可避免,这是古今书法生态最大的区别。书家在获得技巧后需要与自己的身体、意识和精神进行长时间的磨合、融汇,技巧才可能成为潜意识和本能,这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而非刻意的安排和设计。因此只有在极其熟练的自主书写中生发的不同于他人的书法面貌,才具有真正独立的风格和意义。
中国书法强调精神层面的意韵和品格,在具体的技术操练中,似与不似并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而是不似也似,似也不似,往往根据需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更为有效的训练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似与不似只是书法学习中的不同层次和要求,求似不易,不似更难。我们要努力在求似中掌握古人高超的技术动作,更要在追求不似的过程中磨砺心性,提高审美,突破自我,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林峰)
林峰作品微展
第六届兰亭奖获奖作品

行草手札

行草扇面

行草长卷

行书小品,临蔡襄扈从帖

草书条幅

临怀素律公帖

26-50 25P尺寸高180

斗方,临阁帖  

尺寸高68cm

临王羲之二帖

高38厘米

临王羲之孔侍中帖

高38厘米

选临蔡襄手札

高35厘米

选临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高138厘米

临苏轼《寒食帖》

高138厘米

草书条幅

高180厘米

临黄庭坚帖

临颜真卿《祭侄稿》

高33厘米

临苏轼手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二
小楷技法指南---刘小晴(下) - 风清云淡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转载]我怎样认识书法和理解书法 刘文华 书法全说
古雅而清新—刘照剑的书法世界
引用 储篓斋砚边点滴
草书狂人刘洪彪狂草书法作品面面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