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书脉·大明之风华:解缙(上)大明才子解缙

要说这明代真是个盛产才子的时代,除了最具人气的“江南四大才子”(按照正史的说法应该是叫吴中四才子,即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四位)之外,又有“明朝三大才子”于明史上发光发热,这三位才子指的分别是解缙、杨慎和徐渭。解缙,则是后世公认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一位。他既是永乐朝的内阁重臣,又是明初期文坛、书坛的集大成者。这样一位在朝堂、文坛、书坛上都富有声名的才子,却为何最终明珠暗投,落得一个枉死雪中的结果?要追寻一代才子解缙的人生悲剧之源,我们势必要走进他的人生,去一探那些掩藏在历史风云背后的悲欢。今天的文章,让我们先从他天纵奇才的少年时光说起。

明代才子解缙

从小就有着“神童”光环的解缙,其背后也有着良好的家族渊源,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捯一下这个庞大的解氏家族——

解缙本是山西平阳府解州人(今山西运城西南)。他的祖先本不姓解,姓姬。没错,就是姬发的那个“姬”。因为封邑为“解”,后人便以解为姓。及至唐代安史之乱爆发,解缙的十八世祖解隐将解家举家迁至金陵(今南京)一代。后来,解隐之子解禹因去吉州(今江西吉安)做了刺史,因而解氏家族也改迁到吉安居住,这也是为什么解缙流传于世的许多书法作品都署有“庐陵”(庐陵是吉安的古称)的原因。

如果从唐代的南迁算起,庞大的解氏家族一共经历了十九代人,其家学渊源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解家才子颇多,因此得了个“唐宋诗书第一家”的美誉。解缙的父亲解开就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一位大才子,而解缙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想没有点过人的学问都难。

解缙和大才子唐寅一样,属于自带光环出场的那种人。除了从小在读书写字上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以外,从坊间流传下来的一些逸闻趣事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神童”属性:

据说解缙小的时候随父亲去江边游泳,父亲将脱下来的衣服往旁边一棵老树上一搭,张口就出了一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小解缙对答如流:“万里长江作浴盆!”说完,纵身就往河里一跳,徒留父亲久久地震慑在他强大的气场中……

又有一事,说小解缙七岁时便才名远扬,风头盖过了许多大人。当时有一位已经“退休”的李姓尚书不信一个七岁小孩能有此高才,于是特意宴请了许多有才名在外的权贵显赫来饮酒作诗,小解缙也在他宴请的宾客之中。父亲解开知道李尚书意在奚落儿子,不愿让他前去,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解缙还是毅然去赴宴了。

果然,李尚书的考验还在大门口就已经开始了。小解缙来到李府门外,却见大门紧闭,原来其他人早早就到了,把大门一关,在里边自行先吃上了,成心要落这小孩的面。看门的仆人告诉他要从旁边的小门进,解缙不肯。仆人便大声道:“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听出在考他,当即轻松对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远远听见了解缙的对答大吃一惊,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大门迎他进来。

尚书第

刚入席,考验又来了。有人见小解缙身穿一件绿袄,便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蛤蟆穿绿袄。”解缙看他穿一大红,会心一笑,张口就来:“锅中螃蟹着红袍。”那人听了,心里有气。我把你比作蛤蟆,好歹是个活的。你倒好,干脆拿我比蒸熟了的死螃蟹。但是解缙这联对得工整,他又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咽下了这口气。

于是众人又默默饮酒。酒过三巡,李尚书醉意上来,想要压服解缙这个小孩,用手往天上一指:“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这气势是一点不肯输,李尚书啼笑皆非。

宴席散场,李尚书主动请求小解缙留下墨宝,解缙听了说:“难得今天有群才雅集,解缙愿题一联助兴。” 李尚书听罢,赶紧叫人拿文房四宝来,于是解缙挥毫舞墨,留下一联后扬长而去。李尚书一看,竟是一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次小解缙赴宴,是毫不丢面,李尚书一伙完败。解缙的才名从此愈发远扬。

以上轶事究竟有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地发生过我们无从得知,但从解缙死后好友杨士奇为他写的墓志铭来看,七岁的小解缙确实是十分有才,作诗对联都相当有水准,远远甩出别的七岁孩子几条街。

洪武十九年(1387年)的时候,解缙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天才光环——在江西省的乡试中一举夺魁,江湖人称“解解元”。要说这历史上,有名的解元不多。唐伯虎“唐解元”是一个,解缙“解解元”也是一个。

在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明代十分流行的这种乡试。乡试是我国主要的一种科举考试形式,当然,唐宋的时候有其它的叫法——“乡贡”、“解试”。因乡试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举行,正值秋季,故称“秋闱”,所以也有“秋榜”之称。明、清两代定乡试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以参加考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式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乡试听起来排场不大,但事实上非常正式。乡试的主考官是由天子钦命,而乡试的地点也是一间一间隔开的“号房”,专供考生在里边答卷、吃饭和住宿。每位考生都在这样一个“单间”里吃喝拉撒睡,直到考试结束,想中途溜出来,那是不可能的。当然,进入到这种“号房”内之前的搜身检查也是十分严格的。

古代的乡试榜

言归正传,解缙在乡试中一鸣惊人后,一鼓作气,于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以第七名的成绩高中进士,为同榜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时的解缙还不到二十岁)。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哥哥谢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时考中了进士。

其实以解缙这满肚子的才华,本不至于只考第七名这样一个成绩的。据闻这次考试解缙的文章其实写得非常精彩,还曾被主考官拟为一甲,状元的候选人(一甲为考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但是后来几个考官一商量吧,解缙这小年轻吧,有才是有才,但是太愤青了,所写文章中许多言辞都过于犀利。锋芒太过,就一定会招是惹非。于是,几个考官一商量,就把解缙的名次给往后推了。

解缙之才,甚至引起了当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注意。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朱元璋对首科会试还是非常关注的,他特地调阅了一、二等甲考生的文章,看过之后,发现屈居第七名的解缙倒是文采出众,不同寻常,就对他格外的关注。到了殿试时,解缙再次表现得才华非凡,风采照人,朱元璋有心想钦点其为状元,但受到许多朝臣反对,只好忍痛割爱,钦定任亨泰为状元。

明太祖朱元璋

解缙虽然与状元之名擦肩而过,但他成为了太祖朱元璋心中的“无冕之王”,而解家“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也风靡京城,成为当时人人争相传颂的盛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全省状元”到内阁首辅,此人击败了唐伯虎成明朝第一才子
他是两朝宠臣,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大明首位内阁首辅解缙
青楼女子出上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大明第一才子直呼太难
一青楼女子出一上联,大明第一才子都未对出,至今已经成为绝对!
明代大才子解缙出手相助和尚, 对出超难下联, 却被出题人一眼识破
明朝时期,一老妪出一上联,解缙大才子都无法对出!成千古绝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