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忻州五台南禪寺 留存完整的中國最早木結構建築
...

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莊。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宋、明、清時期經過多次修葺,1973年又進行了復原性整修,恢復了唐代殿宇建築出檐深遠的渾樸豪放面貌。

...

山西五台山南禪寺大殿,解放後在東冶鎮李家莊被發現。

寺院坐北向南,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築,圍成一個四合院形式。除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餘幾座殿宇都是明、清時所建。

ADVERTISEMENT

寺的創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 (782)。是所知存留到今,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木構遺物。

...

寺內大殿西縫平梁下,保存有唐人墨書題字:「因舊名旹(時)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謹志」,是寺宇殿堂重建年代之證,較佛光寺東大殿早75年。殿內佛像與殿宇同時建造,是中國除敦煌外稀有的中唐彩塑。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法,中國佛寺大都毀壞,而南禪寺由於規模較小,處地偏僻,且州府縣誌和佛教經籍上均無記載,幸免於難,留存至今。後經宋、元、明、清各代,雖曾有過一些維修和裝繪,兩廂配殿和山門均經重葺,但唐代大殿的規制結構和殿內唐代塑像的體貌都依舊保存了下來。

...
ADVERTISEMENT

南禪寺大佛殿較小,殿內沒有柱子。在殿內中心稍後,有高0.7米的「凹」字形佛壇,沿壇可以通行,壇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代原塑,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大殿單檐歇山頂,平面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通面闊 11.75米,進深10米。殿前月台寬敞。前檐明間辟板門,兩次間為破子欞窗。殿四周施檐柱12根,西山施抹楞方柱3根,皆為創建時的原物,余皆圓柱,柱底自然料石作柱礎。各柱微向內傾,角柱增高,側腳、生起顯著。柱間用闌額聯繫,無普柏枋,轉角處闌額不出頭,唐代特徵顯著。殿內無柱,無天花板徹上露明造。通長的兩根四椽栿橫架於前後檐柱之上,栿上施繳背,通達前後檐外,再上為駝峰、大斗、捧節令栱、承平梁和平榑。平梁兩端施托腳,其上用大叉手承托脊榑,無駝峰與侏儒柱。這種構造是漢唐期間的古制,五代以後已不復見。梁架兩山用丁栿,轉角處僅設搭牽一道,承椽枋與平榑相交之點,用直斗承托。梁栿形制皆為月梁式。檐柱上施斗栱承托屋檐,無補間鋪作,古制猶存。柱頭斗栱五鋪作,雙抄單栱偷心造,前後檐華栱兩跳皆足材。第二跳華栱系四椽栿伸至檐外製成,繳背伸出檐下砍成耍頭,與令栱搭交承替木和撩檐榑。兩山斗栱上的耍頭,是丁栿外端。轉角處施45度斜栱,令栱製成鴛鴉交首栱。柱頭泥道栱之上,疊架柱頭枋兩層,下層隱刻慢栱,上層置駝峰,皿板、散斗承壓槽枋。各栱卷殺皆分五瓣,每瓣微向內傾,這種作法曾見於齊隋間石窟窟檐和墓葬雕刻斗栱之上,建築實物中此為僅見之例。

ADVERTISEMENT

...

殿頂舉折平緩,總舉高為前後撩檐榑之間的1/5.15,即19.4%。檐出部分僅施檐椽一層,不加飛椽。翼角處大角梁通達內外,無子角梁,平直古樸。

...

殿內佛壇寬大,約占室內面積的二分之一。壇上彩塑17尊,皆為唐物。主像釋迦佛,體形高大,結跏趺坐於束腰須彌座上。兩側有文殊、普賢各騎獅像。主像兩側為阿難、迦葉二弟子和二脅侍菩薩。文殊、普賢前隅有獠蠻、拂菻牽引獅象和二童子仰望,再前為二侍立菩薩和二天王。釋迦前面有二供養菩薩置蓮台上。各像比例適度,面形豐滿,衣飾華麗,神態自如,體形較六朝柔和。與敦煌唐塑相較,如出一轍,是中國現存寺觀彩塑中的珍品。

ADVERTISEMENT

...

此外,南禪寺還保存有角石2塊,石獅3軀,小石塔1座,雕工精練,亦為不可多得的唐代遺物。

...

南禪寺年久失修,大殿木構件有所風化,地震衝擊後梁架向東歪閃,檐柱向前傾斜,部分構件脫榫劈裂,四椽受壓彎垂10餘厘米。經過實地發掘、測繪設計,製成修複方案,1974~1975年落架修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维诺:论山西佛教彩塑
山西平遥 镇国寺
五台山佛光寺
进入大殿应注意哪些礼仪?
中华传统建筑丨记录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保国寺木建筑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