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讲堂】浅谈律诗中颔联、颈联的造句技巧 (二)

永安二胡 - 画情 (二胡版)

来自山海诗韵

05:28

(续)


二、使用倒装

如果诗歌的句式与平常说话无异,都是主语接着谓语再接着宾语,就会让人感觉很死板。因而有时使用倒装句,生气就来了。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的诗擅长写景,此诗颔联造句尤其绝妙。本来按照语序应该是“白鹭飞于漠漠水田之上,黄鹂啭于阴阴夏木之间”,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语序完全颠倒,令人读后趣味盎然。再如:

尚可忘情衣剪半,偏来报梦燕栖双。(笔者武侠小说配诗《遣悲怀》三首之二)

按照正常的语序,下联应该是“偏偏报梦告诉我燕子在成双成对地栖宿”,但这里颠倒语序,除了想改变句式增添生气,还为了要与上联配合成对仗。


三、自对

自对,是指一个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本身就存在着对仗的关系。律诗中自对的范例,最有名的莫过于下面两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西山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第一首诗中,“山重”与“水复”自对,“柳暗”与“花明”自对,而上、下两联“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又组合成对。

同样地,第二首诗中,“风急”与“天高”自对,“渚清”和“沙白”自对,上、下两联“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又组合成对。

这样一来,两首诗的艺术格调就相当高雅了。

五言律诗中也有自对的例子。如: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唐·张乔《书边事》)

首先说明一下的是,“梁州”本来应作“凉州”,在今天甘肃省境内。抛开地名的意义,“凉州”可以看成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于是乎,“春风”与“青冢”自对,“白日”与“梁州”自对,然后上、下两联再组合成对仗。这两句诗,艺术境界也是很高的。


四、连动

连动是指两个或三个动宾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放在同一句诗中,造成排比的效果。如: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上联“问姓”与“惊初见”两个动宾短语并放一起,下联“称名”与“忆旧容”亦如是,将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生动、形象,虽有“合掌”之嫌,仍不减其韵味,向来堪称佳句。 

下面举一个连用三个动宾短语的例子:

徇私取道临宣府,亡命易途绕蔚州。(笔者诗《过王振》)

“徇私”、“取道”、“临宣府”、“亡命”、“易途”、“绕蔚州”全部都是动宾短语,造成一种排比的效果。


五、适当使用数词、叠词和助词

1、数词

翻读唐宋诗人的名篇,对仗中使用数词者不下千万。数词不仅仅是平常所指的一、二、三、百、千、万,在格律诗中这样定义会过于狭隘,实际上有些与数目稍扯得上边的词也应该包含在内的,比如几、双、众、群、无、数(几个的意思)、半、独、单、孤、倍等等。最特殊不过的是下面这两句诗中的数词: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乍一看,“寻常”与“七十”不能相对,其实“寻常”一词在这里并非“平常”、“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古时候称八寸为“寻”,倍寻为“常”,因此这里“寻常”被借用为数词。当然,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只聊作参考。真正体现数词运用的应为下面各例。一般数词使用的位置多在首字、第三字、第五字,七言律诗也有用在第六字和第七字。大家可以从数词的位置,体会一下运用时的技巧。

用在首字的有: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唐·刘禹锡《北塞山怀古》)

三荐功名无彩绶,一朝巡按有王孙。(笔者诗《舅甥》)

用在第三字的有: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唐·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用在第五字的有: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诗其一)

借来圣祚三重火,烧尽愁丝一地灰。(笔者小说配诗《囚身》)

七言律诗用在第六字的有: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朝云遗梦萦三峡,浩气腾空漫九天。(笔者诗《题武侠小说<喋血神珠>》)

用在第七字的有:

庭前老叶何其众,帘外栖莺总未双。(笔者武侠小说配诗《遣悲怀》三首之一)

下面这一例则在同一句中用了两次数词,而且对仗十分工整自然: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唐·温庭筠《利州南渡》)

两句话一共用了四个数词:数、群、万、一。如此妙语,非大家手笔而不能为。

 2、叠词

无论是古汉语词汇还是现代汉语词汇,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叠词,会使诗句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叠词不宜在同一首诗中重复使用,写诗的朋友当以为忌。律诗中使用叠词,多在一、二字或三、四字,七言律诗有用在五、六字,或六、七字,而且纵观前人诗词,叠词用在五言律诗的比率相对于七言律诗来说少很多。因此下面仅以七言律诗举例: 

用在一、二字的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用在三、四字的如: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用在五、六字的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用在六、七字的如: 

梅老尚余花对对,巢空不见燕双双。(好友听雨轩主《岁暮感怀——和天涯游子吟兄三江三叠韵》之一)

 3、助词

至于助词,这里特指之、乎、者、也、矣、焉、哉等。笔者以个人诗词略举一例: 

前缘逝矣留西榻,缺月凄然伫北窗。(笔者武侠小说配诗《遣悲怀》三首之一)

这两句诗写的是殷宜中(小说中的人物)对亡妻的怀念。矣、然都是助词。

上面列出的一众助词,在《诗经》或者古乐府民歌中经常见到,但近体诗中所见不多,因此一旦用了这类助词,会使诗句增添几分古朴的味道。

 

六、破格使用重字。

写格律诗的朋友都知道有个规矩,就是一首诗当中一般不能有重复的字,这已是历代公认的忌讳。但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在同一句诗中出现重复的字,却是允许的。使用重字,也是为了使用句式结构更加灵活和多变,富有新意。可惜前人例证不多,只能借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尾联为例说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句中“峡”、“阳”都是重字,但它们分别用在同一个句子里,就不在忌讳之列。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好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失地,平定“安史之乱”指日可待,诗人忠君爱国,当然是狂喜不已,想象自己已经重回旧地。相信读者也能从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欢忭。

下面再以笔者的诗作举几例说明:

一笑一颦皆夺魄,无烟无雨自成诗。(《生情》)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位清丽可人的女子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韵。两个“一”字和两个“无”字,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实质的,一种是朦胧的。 

接下来的四例,字面意思已十分清楚,仅抛砖于读者,留待自行斟酌。 

痛犹甘愿何妨痛,伤到分离更自伤。(《随行》) 

可怜栖处非生处,徒使痴心尽死心。(《蒲公英》) 

荆丛掩路非无路,古木遮天更极天。(《巴蜀咏早》) 

山遗断石梳闲水,水漾微波浸软山。(《题画诗》)

 

在律诗中使用对仗的技巧还有很多,若然悉数列出,恐非数万字篇幅而不能容。上面列举的几种技巧,无论是前人还是今人,都是用得比较多的。笔者不顾愚昧,兀自撰文说之,无非想对前人经验略作总结,同时也为今人学写格律诗提供一个粗浅的范本。笔者认为,格律诗是古典文化中一种璀璨的明珠,它的存在与现代诗歌的推行并无抵触,相反,它极需要今人将它继承并发扬光大,因而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初衷之一。


(未完待续)

    投稿要求:投稿诗词10-20首、原创摄影5-10幅,附作者简介及1-3张生活照,主题请注明“山海诗韵投稿”字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律诗中颔联、颈联的造句技巧
    楹联丛话
    格律诗基础知识漫谈》—白杨
    香港诗词学会
    集雅诗社诗会学习资料(2015-1)
    古代律诗中有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对仗数词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