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画人录|沈周:悠然自得,逍遥自在,活脱脱一神仙中人!

【之十八】

沈周的一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这位明代画坛“吴门画派”的奠基者,是一位真正的“神仙中人”,其从容自若的人生哲学和潇洒自如的艺术理念之间互为表里,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画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走向,并以其人格和画格的双重魅力,在画史上铺陈出一段完美无瑕的佳话。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从隐者到显者

沈周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同时也是一个隐逸世家。

其祖父沈澄在明永乐年间被推举进仕,但坚拒不就,伯父沈贞吉和父亲沈恒吉也均继承家风而无意仕途。到了沈周这一代,这样的家规之下的沈周一出生就被打上了“隐三代”的深刻烙印。

少年时代的沈周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在诗文书画等“无用之用”上用力颇勤,而对科举“敲门砖”之类的文字却兴趣寡然,这种人生志向一开始就奠定了他艺术创作的基本风格皈依,那种闲适而悠游的雅致趣味是他作品骨子里的美学遵循。

这种幸运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具有并承受起的一种福报,而沈周这种“富贵闲人”的身份和平淡散和的秉性却正好与这样的环境合拍,可谓幸甚至哉。

《鸠声唤雨图》

从小就随当地学识渊博的大学者陈孟贤(陈宽)学习诗文,名师出高徒,十一岁时沈周就能作百韵诗,户部主事崔恭读后讶异不已,于是当场以《凤凰台赋》命题作文,而沈周毫不含糊很快就一气呵成,于是文名盛极一时,被当时人们认为是唐代才子王勃转世。

西谚说三代出一个贵族,这在沈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完美地将沈氏家族的盛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年纪稍长,他的学识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全方位提升,在绘画上除了家学之外,还深受当时吴门画家杜琼、刘钰、赵同鲁等人的悉心指导,很快就成为当时吴中地区首屈一指的青年才俊,无论是诗文还是书画都冠绝当时同侪。

在他二十八岁时,苏州知府汪浒举荐他入仕,接到书信后,沈周以《周易》占卜得到遁卦的第九五爻为由,坚决拒绝了知府的一片好意,而且从此坚定了隐居的决心。此心从未移,此情重未变,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又三番五次以父母年老的理由一再拒绝了朋友们劝他入仕的想法,而是隐居在青山绿水中乐得逍遥。

沈周性格宽和,心境恬淡,深得中庸之道,在自身隐而不仕的同时,又不以此自傲,而是无论与达官贵人还是三教九流,都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人为善,这种谦谦君子的风范使他的名望在朝野之间都名闻遐迩。

《渔家乐》

沈周的低调,是随时可以高调的低调,虽然沈周不屑于也从未在做人做事上高调过。

晚年的沈周就遇到过这么一件有眼不识泰山的事儿。有一次新来的太守召集画工去府上彩绘墙壁,有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将沈周的名字报上去了,于是沈周一点不摆谱乐呵乐呵地去干完了活儿才回家。此后不久,太守进京述职,一到京城就被选拔官员的部门负责同志问沈周先生身体还好吗?太守含糊应付过去后,见到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还没汇报工作就又被李东阳问沈周先生有没有信件呀?太守吓出一身冷汗,于是只得支支吾吾说信件还没到。地方上这样一个大人物,自己还不知道,于是赶紧去问侍郎吴宽沈周是谁?面对家乡官员吴宽就详细地将沈周的样貌说给太守听。

《三蔬图》

吴宽小沈周八岁,两人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而且在吴宽赴京城任职两人别离之际,沈周还特意临仿了许道宁《秋山晴霭卷》并绘制了《观物之生蔬果册》送给赴京任职的好朋友,由此可见二人交情之深,他对沈周的性格和情况了如指掌,所以估计当时对太守问沈周一事也并未往深里想。

太守回来后,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在京城大名鼎鼎的沈周竟然是给自己府上彩绘墙壁的那个不起眼的老者,于是立即去沈周家拜访沈周先生并赔礼道歉,估计坐了不少自我批评自己有眼无珠之类的话,后来还是沈周家讨了一餐饭吃了,才算把这个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隐者沈周,以他在当时的名望而言,似乎与他的本意并不相符,但从另一个方面说这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的大隐,身隐名显,身处江湖之远而名扬朝堂之上,这种始于隐而终于显的悖论式的结果,更彰显了沈周风光月霁的胸怀已臻太虚真境。

《松石图》


从细沈到粗沈

在“明四家”中,一直有“粗文细沈”这一说法,且有诗为证:“文沈唐仇四大家,粗文细沈足堪夸”。按照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也就是文征明的粗笔画和沈周的细笔画在二人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最珍贵。

而从沈周的作品来看,从“细沈”走向“粗沈”是他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鲜明的特色,这个分水岭大约在四十岁左右。他的学生文征明对他绘画技法演变和风格递进写过这样一段话:

石田先生风神玄朗,识趣甚高,自其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上师古人,有所模临,辄乱真迹,然所为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虽天真烂发,而规度点染,不复向时精工矣……

文征明这么评价,正好与他自己的审美趣味相一致。早期沈周的作品在技艺上从老师杜琼的笔意直追元代王蒙的技艺特点,这与他的家学渊源有着莫大的关系,他的曾祖沈良与王蒙相交莫逆,家中藏有不少王蒙画作,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沈周早期画作取法王蒙是最自然不过的。从他三十五岁时所作的《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轴》这幅作品中,王蒙的技艺特点可谓体现的十分明显,主要运用解索皴、牛毛皴的技法,整个画面显得稠密繁复,气韵生动,在大气磅礴的构图中显示出精微缜密的细节特点。而在他早期的作品如《幽居图》《采菱图》等都可以在其中看到王蒙的技法影响,仿王蒙笔意成了他这期间作品的标准手法,也是他细笔画的笔墨技巧和美学特征的源头活水。

《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轴》

在模仿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摹古出新,这才是所有画坛巨匠成就自己面目和风貌的关键一步。沈周也不例外,在毕肖王蒙的基础上,沈周的风格也在逐步的转变,进一步借鉴融合了黄公望、董源、巨然等人的笔墨技艺特点,披麻皴等技艺在他的画作中渐渐多起来,正如他自己四十九岁一首题画诗中所说的那样:

我从绘事岁既多。破费水墨将成河。

滥觞董巨意亦广,望洋不至当如何?

后由元溯宋,兼容“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笔墨技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顺理成章实现了风格的无级变速式的转换。他在四十一岁时为老师陈宽七十岁寿辰所作最著名的作品《庐山高》,可以看作是“细沈”向“粗沈”转换期的杰作,也是沈周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气势雄浑,在人与景、虚和实、浓与淡的对比处理上极见功力,整体上以王蒙笔法中的解索皴兼及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为主,但其中又融入自己的想法,使这幅作品相较此前的作品显得细中有粗的特色,在墨色浓淡、笔触粗细之间切换自如,饱满的画面中又蕴含着一股充沛的气息,显得气韵灵动、神采焕发,尽管画中人物采用淡墨写就,但人与山的呼应之间更突出了他老师陈宽的崇高人格和博大胸怀,通过这种隐秘的关系凸显了这幅作品的主旨,再以画中的题诗点题, “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淩天风。”直接将老师陈宽高山仰止的风范诠释的淋漓尽致,在祝寿图中这一题材中堪称文人画中的经典。

《庐山高》

沈周的书法与他的绘画风格的转变几乎同步,早期受沈度、赵孟頫等人秀美工整的影响较为明显,四十岁前后开始转向学习宋人黄庭坚、米芾、苏东坡等人书法,到五十岁后基本形成了以黄庭坚书法为根基的粗犷中带有自己特色的面目,与他的粗笔画作基本在同一个时期定性。在他六十五时所作的《夜坐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幅作品沈周在上方题有一篇长文,粗沈的画风和粗犷的书风两者之间相得益彰,显示出一种野逸的情趣和放旷的情怀,这类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具有一种直抒胸臆的力量,其意象性、符号性和表现性更突出更耐人寻味。

从细沈到粗沈,在表现力上应该来说是具有一种进化论意义上的进步,但毋庸讳言,以沈周的个性,其晚年应酬之作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作品的表达深度,除了数量多寡之外,这也是细沈作品表现高于粗沈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夜坐图》


从画人到仙人

沈周与世无争的个性,加上优渥的家庭出生,使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童真的心态,他的《观物之生》这样的童趣盎然的册页就是一个典型,而他豁达的个性中又带有着一种高级幽默更是留下了不少让人会心一笑的故事。

《观物之生》之一

《观物之生》之二

他的诗书画在当时风行一时,但他却并不用以此为生,自称自己乃“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他的学生文征明也称他为“神仙中人”。一生隐居不仕的他,成化甲午年写的《市隐》一诗对他自己的个性表述的倒是恰如其分:

莫言嘉遁独终南,即此城中住亦甘。

浩荡开门心自静,滑稽玩世估仍堪。

壶公溷世无人识,周令移文好自惭。

酷爱林泉图上见,生嫌官府酒边谈。

经车过马尝无数,扫地焚香日载三。

市脯不教供座客,户佣还喜走丁男。

檐头沐发风初到,楼角摊书月半含。

蜗壁雨深留篆看,燕巢春暖忌僮探。

时来卜肆听论易,偶见邻家问养蚕。(易指《易经》)

为报山公休荐达,只今双鬓已毵毵。

《魏园雅集图》

《雨意图》

确实,对沈周来说,他交友不分尊卑,对各个阶层无论是高官还是文人,亦或是僧人还是寒士,一律都与人为善,甚至到了好好先生的地步。于是向他索画的人络绎不绝,他的朋友人刘邦彦曾为他写过这样一首诗:

送纸敲门索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

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

面对这样的情形,他也是一筹莫展,导致他后期的画作良莠不齐真假不一,甚至有时对明知是以假充真的画作也署上自己的名字。而且对一些“无理取闹”的索画者也并不介怀,他曾经为一位向他索画的太守画一幅《五马行春图》,而这位不学无术的太守不知道“五马”就是太守的代称,于是心下不悦诘问为什么画中一个随从都没有,沈周倒也风趣,添画了六个随从,还解释道因为绢布短了所以只能画上仪仗前导三对。

他还写下了一幅妙趣横生的《化须疏》,替他的朋友赵明玉向美髯公周宗道写信为其化缘十根胡须,文辞极有趣,读后让人忍俊不禁,传为美谈:

伏以天阉之有刺,地角之不毛,须需同音,今其可索,有无以义,古所相通。非妄意以干,乃因人而举。康乐著舍施之本,崔谌传播种之方。惟小子十茎之敢分,岂先生一毫之不拔,推有馀以补也。宗道广及物之仁,乞诸邻而与之,存道有成人之美,使离离缘坡而饰,我当榾榾击地以拜。君对镜生欢,顿觉风标之异,临河照影,便看相貌之全。未容轻拂于染羹,岂敢易捻于觅句。盛矣荷矣,珍之重之。谨疏。

《化须疏》

沈周这种待人接物的风范在桀骜不驯的名士群体中并不多见,总觉得他的幽默有时与苏东坡颇为相似,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其中的智慧、才情不同凡响,他的画作是他留名青史的关键,但他的为人处世的神仙中人风范也是他重要的加分项。


大智慧方能成就大境界,大胸怀方能开创大格局。

沈周的一生,自性觉悟,随性从容,看窗外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正是这样的恬淡为上的心态,才使得他心无旁骛,在诗文书画领域中勇猛精进、怡然自乐,并且兼总条贯、揽其精微、创立新格,从而领一时之风骚,并且山高水长润泽后学,创立了明代画史上声名显赫的吴门画派。

明清画人录|仇英:与他们不同,在逆风飞扬中最终凭实力抢镜

明清画人录|文征明:星光不负赶路人,一个笨小孩的华丽逆袭

明清画人录|唐伯虎:活出自我的风采,留下超我的风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周写生册欣赏,文征明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一诗一画:沈周画作《庐山高图》
“神仙中人”沈周写生册欣赏!
沈周150幅高清画作欣赏
吳門宗師:明·沈周作品大賞
沈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