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历史复习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消极影响

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周王室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的特点)

(2)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周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4.作用

(1)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深远影响

(1)利: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2)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度森严;人们崇尚权威,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裙带作风盛行,不利于民主法制的发展。

【图示历史】早期政治制度

【重点考向】

考向一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结合

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行为,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族权和政权紧密结合,家国同构,亲贵合一。官僚都是贵族,有封地而无薪俸(贵族政治),下级向上级纳贡。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无论是商朝的方国,还是周朝的封国,自治权都很大,天子的身份只是“共主”,对诸侯下属的领地并无实际的治权,与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皇权相比,王权十分有限。

(4)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典例引领】(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模拟)《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A.证明王权的合法性

B.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宣扬天人合一思想

D.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通过封禅仪式,实现“鬼神通”,说明王权与上天存在密切联系,从而证明王权的合法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与以农立国没有关系,排除B项;封禅仪式只是为了证明王权与上天的关系,并非宣扬天人合一,排除C项;封禅仪式在道家学说形成之前即已出现,说明这一做法与道家学说无关,排除D项。

【点睛】封禅中的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天地,是帝王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考向二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开创的一种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 同时又对周天子负有一定的义务。被分封的并不都是具有王族血缘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以血缘关系为维系政治统治的纽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附于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了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周天子的王位以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的爵位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分封士,这样就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3)从范围来看,分封是国家内部,宗法是家族内部。分封制和宗法制就像一个同心圆,将国和家联系起来——政治上是君臣,血缘上是兄弟,贵族分享国家权力,并在贵族内部继承权力。天子的地位——天下共主和家族领袖。

【典例引领】(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模拟)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婚姻成为控制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B.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已不能有效地维系分封制

D.通过政治联姻来完善统治制度

【答案】D

【解析】材料“以婚媾、甥舅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体现出的都是血缘关系,可知西周通过政治联姻来巩固分封制,D选项符合题意。控住诸侯国主要通过实行分封制,A选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出的是血缘关系维系政治制度,不是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错误;由材料可知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牢固纽带,C错误。

【考点冲关】

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2.金文的“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

A.“礼”成为华夷之辩的主要内容

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

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

3.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比较多。具体如下:

到战国时代,执政者主要重视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其它礼则改变了性质、作用或被废止。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礼制形式渐趋规范

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C.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D.儒家学说地位上升

4.据《史记》记载,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据此可知

A.分封制度下诸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B.商汤的成功缘于他修德务民

C.司马迁修史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夏商更替实现了社会的转型

5.夏商西周都城是以神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始建国营都首先置宗庙、立社坛,凡国之大事均是在宗庙和社坛中进行。而东周时的都城突出政权所在“大朝”建中立极的绝对权威,“大朝”之外的“左祖右社”则成了附属建筑,这一变化突出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C.王权的统治不再依靠神权

D.宗法关系没有受到重视

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直通高考】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3.(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4.(2018年浙江选考)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5.(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参考答案】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 C项误读材料;题干述及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金文及《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关于华夏一词的解释源于中原地区服饰华采,疆域广阔文明道德兴盛的景象,反映了在礼乐文化下,周人本身的文化自信,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对夷的阐释,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民族融合现象,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礼乐文化,排除。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朝礼是尊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可知体现的是礼制和政治相结合,C正确;礼制形式渐趋规范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材料未体现血缘关系,排除B;儒家学说的出现时间是在春秋晚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可知最终商汤取代夏桀的原因是修德务民,故B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故排除A;材料中的夏桀和商汤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无关,排除C;夏商更替是朝代的更替,我国仍然处于奴隶社会,没有出现社会转型。故D错误。

【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5.【答案】A

【解析】夏商西周时期“凡国之大事均是在宗庙和社坛中进行”,体现出宗庙政治的特点,到东周时期“政权所在“大朝”建中立极的绝对权威”,而“宗庙和社坛”的则成为附属建筑,说明随着官僚政治体制的逐渐出现,传统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A正确;先秦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错误;材料中说明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没有说明王权的统治不再依靠神权,C错误;东周时期政治依然体现出浓厚的宗法关系,宗法关系没有受到重视材料中不能体现出,D错误。

6.【答案】B

【解析】材料“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反映了分封制下士、庶民重家而轻国,这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B正确;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该具体分析,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的消极作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直通高考】

1.【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3.【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4.【答案】D

【解析】由材料“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材料说的是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不符合史实。

5.【答案】A

【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

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

除C;依据材料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知,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

袭特权,而且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

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正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学案1
【知识点】高考历史必考点解析——分封制与宗法制
【考点专练】中国古代早起政治制度
【浙江专用】一轮复习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优质教学课件PPT
【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