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鞋文化是汉服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服鞋子名称说明及图解

鞋文化是汉服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人用了一个很优美的词——足衣——来表达鞋袜的概念。“足衣”,又称足服,顾名思义,就是指穿在脚上的服饰。在秦朝以前,足衣用来泛指鞋袜。自汉朝以后,开始有了内外之分。足之内衣统称为袜,足之外衣则称为鞋。汉服的袜子为白布短袜, 袜口用两条布带系拢以固 定和保暖。

足衣

那么鞋子除了“足衣”“足服”的称呼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叫法吗,有些称呼你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秦汉鞋履的穿法有严格的制度,汉时,人们的鞋名普遍着履。汉代凡祭服穿,朝服穿履,出门穿屐,妇女出嫁穿木屐。这一时期鞋履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履( lǚ):

履就是今天的鞋的意思,如西装革履;作践踩、走过,如履历;表示执行、实行,如履行。《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中对该字有记载。

单底的鞋称作履。履的制作材料有皮革、丝绸、麻布、葛、木竹、草等。许多动物的皮革也可做成履,其中以獐、麂等珍稀动物制成的鞋档次最高。《潜夫论·浮侈》认为普通百姓“履必獐麂”十分奢侈。以生皮制成的履称“鞜”,以薄皮制作的轻巧的履称“鞮”。还有一种鞋称“靸”,《说文》“革部”称其是小儿鞋,但《释名·释衣服》则解释为“韦履深头者之名”,即鞋面较长的皮鞋。

翘头履

鞵也是一种皮履,《释名·释衣服》说:“鞵,解也,着时缩其上如履然,解其上则舒解也。”这种履可能是系带的鞋。以丝和锦制作的履称“丝履”或“锦履”,是当时的高档鞋履。丝履因形制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户系”等。江陵凤凰山西汉前期墓中就发现有锦缘素丝履、锦缘青丝履实物。汉代更常见的鞋履是价格低廉的麻履和草履。汉代麻鞋实物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其形状有平头和尖头两种。除根据制作材质区分履的差别外,汉时的履根据履头的差异可分为圆头、方头、歧头和笏头(鞋尖上勾)等样式,这些在出土文物中都可找到实物证据。

古代对鞋的叫法还以后很多,如:“屩”、“屣”、“屦”、“鞵”、“鞮”等。

“屦”和“屩”指的都是草鞋,用草或者麻编成,“葛屦”就是用葛编成的草鞋,好处是制作简便,穿着透气。周朝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为周王及王后制作草鞋,这些人叫“屦人”,都是在编的“正式工”,编制办给出的是连同官员、学徒在内一共有十六个编制。

据《周礼·天宫·屦人》记载,屦人的职责是“掌王及后之服屦”。国王和王后夏天穿的鞋一般是葛草编的草鞋,而且草鞋需要和服饰颜色、款式搭配,“玄端黑屦”、“素积白屦”,意思就是黑草鞋配黑衣服,白草鞋配白腰带。

“履”、“屣”都是布鞋,用麻布、绸布等制成,这个花样就比较多了,诗词文章中出现得也比较多,属于大路货,式样上花头也不少。

“鞵”、“鞮”指的是皮革制作的鞋子,这个也没什么可多说的。我们现在所说的“皮鞋”其实最早是写成“皮鞵”的。

赤舄

(xì)

在鞋底上加一层木板的双底鞋称作舄。《释名·释衣服》云:“复其下曰舄。舄,腊也,行礼久立地或泥湿,故复其下使干腊也。”《急就篇》颜师古注:“单底谓之'履’,或以丝为之,复底而有木者谓之'舄’。”由于加厚了鞋底,穿舄可防止泥水污染鞋面。舄档次较高,皇帝和百官进行祭祀时皆着“赤舄”“絇履”。适合身材矮小的女性穿的薄底木舄,称“晚下”。《释名·释衣服》:“晚下如舄,其下晚晚而危,妇人短者着之,可以拜也。”晚下或作“下”。《方言》卷四曰:“其庳者谓之'苑下’。”

《明宫冠服仪仗图》冠服图中所载赤襪、赤舄图。

木屐

(jī):

《释名·释衣服》云:“屐,榰也,为雨足榰以践泥也。”《急就篇》颜师古注谓:“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可知屐是木制的鞋底有两齿的鞋,既可以防滑,又可拉开脚与泥泞地面的距离。桓帝延熹年间(158年—166年),木屐成为京师洛阳流行的鞋履,已不限于仅雨天使用。《后汉书·五行志》载:女子出嫁时,也穿木屐。屐上施以彩画,并以五彩丝带系住。

“屐”其实就是木拖板,鞋底有两个齿,最初是作为雨鞋存在的,魏晋时期全民热捧,日本常见的木屐就是那时候传过去的。李白在《浣纱石上女》里写道:“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把木齿涂成金色,亮瞎眼了。

《晋书·谢安传》中有一个“折屐齿”的典故。当淝水之战的捷报传来,正在下棋等候消息的谢安装逼,故作镇定,表情淡然接着下棋。但棋局结束之后,走路匆忙,“不觉屐齿之折”,连屐齿断了,走路脚高脚低都不觉得,暴露了心中实在是狂喜的。

在木屐的诸多种类中,有一种“谢公屐”值得一提。谢安的后代、著名文人谢灵运曾发明一种木屐,屐齿可以拆卸,专门用来登山。据《南史·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木屐是中国最古老的足衣。它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底板,通常以木料为之,作鞋底形,古时称之为“木扁”。上钻有小孔数个,以穿绳系。二是绳带,被称之为“系”,南朝无名氏《提搦歌》:“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系两头系。”就指屐上的绳带而言。三是屐齿,均装在木扁下,其开头有扁平、四方及圆柱体等多种,前后高低大致相等。

木屐之所以这样构造,是为了方便在雨天、雪天或泥泞路上平稳行走。

棠木屐就是用棠木制作的木屐。棠木是一种乔木,木质坚韧,用它做成棠木屐质量属于上乘。

靴子

靴:

《释名·释衣服》:“靴,跨也,两足各以一跨骑也。本胡服,赵武灵王服之。”密县打虎亭汉墓中即有着红色长统靴的乐人,居延查科尔帖出土的东汉木简画绘一官吏着长袍黑靴。靴子是帮子略呈筒状高到踝子骨以上的鞋。靴子还有细分的名称:

朝靴

朝靴:

朝靴本来是官员上朝时所穿,是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红楼梦》中贾宝玉没有官位,他所穿的是应该是朝靴的仿制品。

战靴:

战靴是古代武士所穿的鞋,多以皮革制成。芳官原是戏子,舞台上戏子们扮演武将时都穿战靴,但与真正的战靴不同,多以缎制成。芳官所穿应是戏靴,并非真正的战靴。

鹿皮靴

女人皮靴:

有一种女名为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的制作手艺极复杂。“掐”是一种针线工艺的名称。掐金挖云是用金线掐出边缘,再用其它丝织品控出云头形,装饰靴尖部位。红香羊皮是将羊皮染红。

另一种麀皮小女靴,麀皮应是母鹿的皮,这种皮软而柔,绒面保暖,适合缝制靴鞋。雪天行走时,能穿得起极珍贵的羊皮小靴和鹿皮小靴,怕只有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才穿的起。

男人靴子

男人靴子:

《红楼梦》中可以看出:贾府富贵,男人们平时多穿靴子。比如: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轻裘宝带,美服华冠。这里点出贾蓉穿的是靴子。茗烟进学堂之后,贾蔷遂跺一跺靴子,故意整整衣服,看看日影儿说:“是时候了。”由此可知,贾蔷上学是穿靴子的。

贾宝玉从外面回来,麝月秋纹带了两个丫头来等候,宝玉满口里说'好热’,一边走一边摘冠解带……秋纹将麝月拉了一把,笑道:'这裤子配着松花色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这靛青的头,雪白的脸来了。”秋纹说的很清楚,贾宝玉穿是靴子。

除了他们以外,贾珍、贾琏和贾府的其他子孙都是穿靴子。

靸鞋:

靸鞋是古代小儿经常穿一种鞋。鞋帮纳得很密、前帮深而覆脚,无后帮。《急就篇》卷二:靸鞮昂角褐。颜师古注:靸谓韦履,头深而兑,平底者也。今俗称呼谓之跣子。清人徐珂认为靸鞋是“靸拉”,近似于现代的拖鞋。

睡鞋:

睡鞋,是旧时妇女睡眠时穿的软帮软底的鞋子。

徐柯《清稗类钞》服饰类里写到:“睡鞋,裹足妇女所著以就寝者。盖非此,则行缠必驰,且借以使恶臭不外泄也。”叶大兵、钱金波主编的《中国鞋履文化辞典》曰:“睡鞋,亦称'眠鞋’。旧时裹足妇女临睡前所著之软底鞋。睡前著之以防脚趾松弛,并以此取媚于枕席间。

关于鞋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千百年来,中国的鞋子都是不分左右的,中国人穿鞋子都是用一个鞋楦,做出两只一模一样的鞋子的,这些不分左右脚的鞋子被称为“正脚鞋”。因为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据说,中国人制作的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到现在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都是怎么穿鞋的?
屩、履、屣、屦、屐、鞵、鞮,来来来,认字时间到!
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从古至今鞋子是怎么演变的?
浅析中国古代鞋的发展和演变史,看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发展历史
客家人旧时脚穿的“鞋”。
屦、履、屩、屐、鞮、屣、舄、鞵、靴,你知道都代表什么鞋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