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子恺:愿你颠沛流离,半生苦寒,归来仍是温柔少年

每一个独立自由的灵魂  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丰子恺 来自私房艺术 22:37


1963年4月4日,

在写给友人的信中,

周作人对丰子恺大加指责:

“丰君的画 ,

我向来不甚赞成,

形似学竹久梦二者,

但是浮滑肤浅 ,

不懂 ‘滑稽 ’。”



其实,早在抗战时期,

敌占区的报纸上,

对丰子恺的批评就并不少见。

《护生画集》第二集发表之后,

就有人说,如今大敌当前,

丰子恺不为穷人喊救命,

却为禽兽讲护生。

也有人对他的人物进行冷嘲热讽:

说丰子恺画人连五官都没有,

两条横线也算时髦吗?



这些饱受争议的画作,

却被挂进了大街小巷。

弄堂里的理发馆、澡堂子、馄饨摊,

甚至是火柴盒上的图案,

到处都有这些“没有脸”的“禽兽”之作。

而作者丰子恺也成为了中国漫画史上,

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人这么画过,

在他之后,也没有人这么画过。




1898年11月9日,

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的石门小镇上,

是丰家的第七个孩子。

在此之前,家里已经连得六女,

父亲给他取名为慈玉。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男孩,

他从小就浸润在脉脉温情中。

即使是幼年丧父,

他也始终是家中深得疼爱的一个。



从六岁起,他开始在私塾读书,

直到十二岁他进入新式小学,

他接受的一直是传统教育,

温文尔雅的传统文化勾勒了他的童年。

小时候的丰子恺,

就对颜色和线条极为敏感。

《千字文》里的黑白人物,

都被他挨个涂上了颜色。

私塾先生见他很有想法,

就让他试着给大家画孔子像,

当时的丰子恺就有了“小画家”的绰号。



1914年,

16岁的丰子恺离开石门小镇,

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

就是在这里,

他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老师,

夏丏尊和李叔同。

根据丰子恺回忆,

前者给了他近乎慈母的关怀,

而后者则给予严父般的教育。


丰子恺笔下的夏丏尊


夏丏尊负责教授国文课,

他所提倡的白话文被丰子恺奉为圭臬,

其中通俗平易的特点,

贯穿了丰子恺往后一生的创作。

夏先生也同时担任舍监,

他事无巨细地关心着丰子恺的生活,

这种照料在很大程度上,

让初到陌生环境中的丰子恺,

内心有了安全与归属感。


弘一法师李叔同


另一位恩师李叔同,

可以说是对丰子恺影响最大的人。

他不怒自威的气质深深吸引着丰子恺,

丰子恺曾表示:

凡是李先生喜欢的我都喜欢。

这位在中国艺术文化领域的大师,

永远是沉默宁静的。

他的课从一鞠躬开始,

再到一鞠躬结束,

从始至终娓娓道来。


李叔同教音乐美术课,

在丰子恺眼中,

李先生凡事认真。

在他“温而厉”的教导下,

丰子恺养成了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



李叔同的绘画课是从石膏模型写生开始的,

这让许多初次接触写生的学生无从下手。

李叔同便示范给大家看,

并把示范的画作贴在黑板上,

向来习惯临摹画作的学生,

大都直接照搬黑板上的范画。

而丰子恺却不愿如此草率地“画葫芦”,

他依照李叔同的方法从实物出发,

因此他的绘画水平进步很快。


有一天晚上,一向极少论人的李叔同,

把丰子恺叫到身边对他说:
在我所教的学生里,

从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快速进步的。

回去后,丰子恺在日记本里写道:

当晚这几话,便确定了我的一生。

此后两年,丰子恺在绘画上下足了苦功,

有空就向李叔同请教,

他们的关系也越发亲近起来。



事实上,统治丰子恺感情的,

不止有李叔同的学识,

还有他为人的境界。

李叔同注重人格修养,

丰子恺践行老师的教诲,

一生都是温文尔雅的君子。

在西湖边上求学的这五年,

奠定了丰子恺人生道路的方向。

他找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

音乐、散文和绘画。



1919年,毕业后的丰子恺,

跟随学长吴梦非、刘质平,

到上海开美术学校 ,教西洋画。

一 次,丰子恺布置学生画静物,

一只青皮的橘子引发了他的伤感 ,

他觉得自己就犹如那个半生不熟的橘子,

带着青皮在这里现学现卖,

就如同“卖野人头” 。


他下定决心要出国留学,

在家人的支持下,

他再次告别了家乡,远渡万里,

来到了老师李叔同曾留学的日本。


留日归来的丰子恺


到了日本 ,

丰子恺见到了真正的西洋画,

发现了自己的差距是那么大。

然而他的经费却十分有限。

正在迷茫之际,

一次偶然的机会,丰子恺在旧书店,

意外地发现了竹久梦二的画集。


竹久梦二作品


竹久梦二是日本主流之外的一位业余画家,

他擅长用洗练的技法和浅白易懂的笔触,

来表达朦胧的伤感 ,别有一番滋味,

因此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

丰子恺看后,感觉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从此,他放弃了油彩和画布,

专注于东方人更容易接受的纸墨创作。


但是,丰子恺并不熟悉国画,

这时又有一个人给了他灵感。

他就是清朝画家曾衍东。

这个在中国籍籍无名的画家,

在日本颇有名气。


曾衍东作品


曾衍东擅画人物,

他的作品饱含幽默,

下笔随性,自成一家。

在曾衍东的画中,

丰子恺发现 ,

笔墨不必恪守前人定则 。

因此,他的创作开始尝试

突破国画的传统模式。



从丰子恺早年的画作来看,

稚拙干净,画面虽然简单,

却时常被朋友们称赞。

朱自清说: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

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

带核儿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

老觉着那味儿。”

丰子恺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清新自然,纯净温婉。



回国后,夏丏尊亲自写信,

邀丰子恺执教春晖中学。

春晖中学在当时是全国中等学校

对学生施行美育的典范之一,

丰子恺一人就担任音乐、美术、

英语三门课的教学。

风光旖旎的白马湖畔,

极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春晖中学


1924年,他公开发表的第一幅漫画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刊登在朱自清、俞平伯

编辑的杂志《我们的七月》上。

茶楼一角,客人已散,

新月一弯,茶具几盏。

著名学者郑振铎看后曾说,

“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

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

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也有人对这幅图提出异议的,

说画中的月亮方向反了。

新月的月牙应该是朝左,

而残月才朝向右,

但画上却是个朝右的新月。

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很快就成为了笑谈。


可天文台的专家看后,

却解释道:画中所绘是后半夜新月,

朋友小聚,尽兴聊到深夜正好对应此景。

丰子恺作画,基于日常的留心观察。

平淡之下,深藏情致。

从此,一股独具“温柔敦厚”气息的

中国式漫画在他笔下诞生了,

丰子恺正式走上画家的道路。



在郑振铎的邀请下,

他开始为《文学周刊》作系列插画,

冠以“子恺漫画”的名字发表,

也为之出了他的

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

往往以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

漫画集问世后,大受欢迎,

子恺漫画,开始声名鹊起。



“儿童”在丰子恺漫画里出现频率最高,

可以说,他画尽了孩子的

喜、怒、哀、乐、

懵懂、稚拙等多面的神采。



郎骑竹马来,两小无嫌猜。



走路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最是好光景,努力惜春华。



丰子恺曾说:

“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

天上的神明与星辰,

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他认为世间事物的真相,

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

因此,他借助儿童的视角,

细致描摹世间的温柔与感动。



他极尽全力地抛开大人的思维,

反对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意。

他常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以饱含同情的笔墨,

绘出成人对孩子无形的伤害,

在这个过程中,

他戳到了中国教育的痛点。



一个模子刻一群,

如此造人太可怕。



不同孩子,

统一标准。



吹拉弹唱办学校,

风风光光好招生。



无论毛病大小,

全部一针起效。



古有拔苗助长,

今有吹儿成功。


授课提前录制,

无限循环播放。



在丰子恺的漫画里,

既有成人改造孩子的无错之过,

又有孩子必然成人的无可奈何。

他没有站在教育家的角度上,

石破天惊地针砭时弊。

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出发,

对世间美好单纯的消逝,

流露出无比的惋惜之情。



同样让丰子恺于心不忍的,

还有天地间生灵的挣扎。

1928年,他准备画50幅护生画,

为此时已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庆生。

老师叮嘱他:画集应是通俗的艺术品,

应以优美柔和的情调,

让阅者生发凄凉悲悯的感想。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为报师恩发愿而作,

然而又超越私人之间的感情,

蕴藉着一份博大的慈悲情怀。




1932年,

日本人发动一二八事变,

江湾地区成为战场,

丰子恺不得不辞别恩师和朋友,

连同家人离开上海,

回到老家,建起那座著名的缘缘堂,

他在里面作画、写诗,

缘缘堂隔开了两个世界,

里面的温馨,外面的痛心。

他将心中无限的怜悯,

化作笔下无尽的悲哀。



当日本人在杭州湾登陆时,

丰子恺正在书房里画
《漫画日本侵华史》,

他准备把自明朝以来的日寇侵华史,

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

他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看懂。

但他的笔终究没有日本人的铁蹄快,

日本的轰炸机还是飞临石门镇的上空。



平时朝昔相处的邻里乡亲,

横尸在缘缘堂的门口。

年仅九岁的小女儿丰一吟

从被炸毁的学校勉强逃回。

短短几天之内,石门镇遍地狼藉,

在痛苦与哀嚎中,

丰子恺带着十几口人匆匆从家乡逃离,

撇下了他万分留恋的缘缘堂。

从此,开始了辗转多地的流离生活。



在驶离石门镇的船上,

经过再三考虑的丰子恺,

将画好大半的《漫画日本侵华史》,

忍痛沉入了河水中。

从作此画集之初,

他早就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

但却担心因此画集,

连累一船人的性命。


画集被河水冲走了,

丰子恺却没有放弃对侵略者罪恶的揭露,

一路上流离失所灾民和哀鸿遍地的惨象,

深深震撼了画家的内心。

在漂泊的过程中,

丰子恺创作了一系列抗战漫画,

描绘华夏大地上的触目惊心。



空袭也,

炸弹向谁投?

怀中娇儿犹索乳,

眼前慈母已无头,

血乳相和流。


他记录了万里流亡路上的生灵涂炭,

和携家带口的恐惧不安。

自家的悲欢与别家的离散,

一起向丰子恺涌来,在辗转流离中,

他如约完成了《护生画集》的第二集。



在这六十幅手稿中,

与第一集不同的是,

在经历了家仇国难的丰子恺,

画面更静谧了,

全篇找不到刀光剑影的杀戮,

处处就是真善祥和的人间。

一种包含沉静的巨大力量正在凝结。

他用自己的画作告诉人们,

在战争年代,

更需要歌颂希望。



这种深沉的温柔,

需要配套博大的胸怀。

如果没有高远的境界,

他就难以承受对其画作的诸多非议。

禽兽之作也好,不懂滑稽也罢,

丰子恺的世界里始终不变的是,

包含世间温情的一笔一划。



正如国学马一浮所言:

勿忘尽力发挥非战文字,

为世界人道留一线生机。

丰子恺具有一种长远的眼光,

他的画作不是用来对抗异族侵略的武器,

而是表现全人类基本文明的美。



1949年,

当胜利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时,

尝尽人间漂泊之苦的丰子恺,

终于有了安全与归宿感。

他时常因为新中国的一切热泪盈眶,

似乎把前半生积攒起来的委屈,

化成了幸福与感动,尽情释放出来。

他不仅以更饱满的热情进行创作,

更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在上海市第二次文代会上,

他发表了《大剪刀讲话》,

他反对千篇一律的冬青,

提倡尊重不知名的花,

任其自由发展。

在同行的掌声中,

丰子恺怎也不会想到,

祸根也就此埋下。



在普世的明争暗斗下,

坚持慈悲是困难的。

在十年动荡中,

丰子恺被打倒。

他不仅要忍受无休止的谩骂与攻击,

还得承担莫须有的罪名。

纵使如此,他仍然乐观。

为了不让家人替他担心,

他向来报喜不报忧。

他留了多年的胡子被剪断了,

他安慰女儿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但丰子恺的寒冬却那样长,

他被下放到上海郊区进行劳动改造,

女儿去给他送棉衣,

老远就看到父亲胸前挂个破袋子,

哆嗦着站在田间摘棉花。

丰子恺看见女儿来了,

他反倒开脱说是别人见他年纪大了,

才安排这种不太重活儿给他。


而事实上,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下,

他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1970年,丰子恺因为肺病住进了医院,

出院后,他在病痛折磨和精神的重压下,

依然完成了《护生画集》的最后一集。



尽管李叔同早已去世多年,

但丰子恺仍以整整百幅画卷,

还报老师的恩情,

更践行了“护生即护心”的人世诺言。



1975年9月15日,

丰子恺因为肺癌去世。

大师走了,他的画作

一次次将他带回到我们身边,

让世人感受画中从未冷却的温情。

他于悲欣交集的人世间,

颠沛流离,半生苦寒,

仍能活出人的善良与真情,

温柔归来,一如少年。


·  END  ·


每一个独立自由的灵魂

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丰子恺诞辰125周年:温暖人心的力量 ... 作者:高渊
独立苍茫自咏诗/中国文化报
他被称为“20世纪的陶渊明”:不教书,不演讲,不赴宴
【9月15日】丰子恺,一边跟老师李叔同出家,一边却又留恋红尘不忧无虑过一生
丰子恺的精神家园
夜翻书|“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读《丰子恺遗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