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5)奈曼历史之辽时捺钵地广平淀及长泊考
 辽时,实行“四时捺钵”制度,也称四季捺钵。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国其实既有皇都,也有五京之制,然而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却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捺钵之地实际上是契丹国的政治中心、最高统治者所在地。
      翻阅辽史,辽时冬捺钵在广平淀,亦称藕丝淀(道宗时契丹语)、柳林淀、白马淀。《辽史》卷三十二《营卫志》:“冬捺钵,曰广平淀。在永州东南三十里,本名白马淀”,皇帝多在此坐冬避寒,时常射猎讲习武艺,并与大臣议论政事、接受宋等国使臣的朝贺。广平淀在永州东南三十里,那么,永州又在哪里呐?
       《辽史·地理志》称其位于潢河、土河二水合流处。经文物部门及考古专家调查考证,永州城位于翁牛特旗白音他拉镇东南方7.5公里处,即北纬 43°15ˊ51.9〞,东经120°28ˊ35.9〞,城中海拔319.4±7米。永州城目前城墙遗迹保存基本完整,原城墙由土夯版筑而成,坐北朝南,城址基本为方形,南北长525米,东西宽545米,面积28.6万平方米。(姜念思等《辽永州调查记》《文物》1982年第7期)。墙基宽约10米,残部高约1-2米。
 
       按中国历史辽代地图标示,广平淀位于奈曼旗苇莲苏一带,也有人将其定位于孟家段水库南伊和塔拉嘎查一带,或其以东百里内。这一带,辽时为沼泽,又属河谷,肯定风大冰冷,加之芦苇丛生,无法防火,辽皇族肯定不会在那里捺钵。
       根据《辽史》卷三十二《营卫志》:广平淀“在永州东南三十里,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余里。地甚坦夷,四望皆沙碛,木多榆柳。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既然广平淀“四望皆沙碛,木多榆柳”,“其地饶沙,冬月稍暖”,此描述地望应属沙地中间平川。
       广平淀不在苇莲苏至孟家段水库一带老哈河冲击湿地草原,又会在哪里呐?
       从庆陵辽墓壁画《冬之图》所绘冬捺钵场景可以看出,冬捺钵地并非是湿地草原,应在坨间沼地。
 
       借助现存永州城遗址、辽史文献和谷歌地图,广平淀位于永州城东南三十里,应在老哈河南岸沙带中,即苇莲苏南五十家子牧铺东西10华里,南至北包古图一带。
 
       20天前的周末,到五十家子牧铺一带实地考察。这里虽已沙化,变成皑皑大漠,但所有沙坑下均为平坦黑土层,黑土层上辽代陶片、辽白瓷片很多,北包古图一带仍有大片古榆林和柳树。这里的地望辽时很平坦,四周皆沙岗,背风向阳,冬月稍暖,更符合广平淀地望。据当地人讲,十几年前,在五十家子牧铺西,有人在沙坑黑土层地表捡到一银匣,内装有辽代极其精美的累丝金凤和累丝金佛。这么珍贵之物必是皇家所用,此遗物又不是出土墓中,那出土地很可能是皇家活动区域,精美的辽白瓷片也说明了这一点。
       既然辽时广平淀“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之地,可借鉴宋史、辽史以进一步佐证。
       翻阅辽史、宋史,关于广平淀记述很多。一是北宋时期,辽冬捺钵为广平淀,宋人使辽多以此为终点,如苏颂(2次)、刘跂、韩琦、王珪、苏辙、彭汝砺、包拯等使辽时都到过此地,留下许多诗赋。苏颂两次使辽,留下了五十八首诗。苏颂的《使辽诗》,对于契丹人冬捺钵的情景作过这样的描述:“莽莽寒郊昼起尘,翩翩戎骑小围分。引弓上下人鸣镝,罗草纵横兽轶群。画马今无胡侍诏,射雕犹惧李将军。山川自是从禽地,一眼平芜接暮云。”辽大康三年、宋熙宁十年,即1077年的十二月初,苏颂在广平淀见到道宗,完成了他贺辽道宗生辰的使命(道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在十二月初贺其生辰,当就是受贺改期,此后不久还要在此附近接受北宋的贺正旦)。苏颂《广平宴会》:“辽中宫室本穹庐,暂对皇华辟广除。编曲垣墙都草创,张旃帷幄类鹑居。朝仪强效鹓行列,享礼犹存体荐馀。玉帛系心真上策,方知三表术非疏”,就是专门记录道宗生辰宴会的场景,诗注:“礼仪极厚,虽名用汉仪,其实多参夷法。”对宴会的设置多有自己的认识。苏颂十二月十日离广平时写下《离广平》:“归骑骎骎踏去尘,数朝晴日暖如春。向阳渐喜闻南燕,炙背何妨郊野人。度漠兼程闲鼠褐,据鞍浓睡测乌巾。穷冬荒景逢温煦,自是皇家覆育恩”。
       刘跂到达辽国以后,受到的也是友好盛情的款待。《使辽作十四首》其十一、十二云:“今日朝元仗,千官两掖门。从容鱼藻宴,供奉栢梁尊。厌服貂裘敝,愁看桂酒温。谁知广文淀,水面箔为藩”。“置酒穹庐晓,僧山合管弦。应缘地褊小,难遣舞回旋。风急皮毛重,霜清湩酪膻。君看东向坐,贵重尽童颠”。两首诗写的是向辽主恭贺新年以及饮宴情况。
       韩琦在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以右司谏,直集贤院假太常少卿,直昭文馆充贺辽正旦使。《安阳集》载有使辽诗四首,现录其中一首《使回戏成》:“专对惭非出使才,拭圭申好敛旌回。礼烦偏苦元正拜,户大犹轻永寿才。欹枕顿无归正扰,据鞍潜觉旅怀开。明朝便是侵星去,不怕东风拂面来”。
       王珪于仁宗皇祐三年(1051)出使契丹,为贺辽兴宗“正旦使”, 途经幽州有感而作《市骏坊》:“平昔君王事胜游,日谢沧海尚停辀。千金骏鼓今谁顾,死驾盐车亦不休”。
       文学家苏辙于元祐四年(1089)使辽时所作《虏帐》诗,曾记述广平淀的冬捺钵:“虏帐冬住沙陀中,索羊织苇称行宫。从官星散依冢阜,毡庐窟室欺霜风。舂粱煮雪安得饱,击兔射鹿夸强雄。朝廷经略穷海宇,岁遗缯絮消顽凶。我来致命适寒苦,积雪向日坚不融。联翩岁旦有来使,屈指已复过奚封。礼成即日卷庐帐,钓鱼射鹅沧海东。秋山既罢复来此,往返岁岁如旋蓬。弯弓射猎本天性,拱手朝会愁心胸。甘心五饵堕吾术,势类畜鸟游樊笼。祥符圣人会天意,至今燕赵常耕农。尔曹饮食自谓得,岂识图霸先和戎”。
       彭汝砺于公元1091年出使辽国,到广平淀,路上以诗记述了辽国的自然风光、民俗特色,也抒发了作者出使旅途的艰辛寂寞之感,身处异国的思乡思归之情,以及身为使臣的大国情怀及对和平稳定的美好畅想:《大小沙陀》“南障古北口,北控大沙陀。土地稻粱少,岁时霜雪多。古来常用武,今日许通和。岂乏嫖姚将,君王悟止戈”。
       二是《辽史·营卫中》里记述了捺钵规制:“皇帝四时巡守,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人,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从。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唯摘宰相一员,枢密院都副承旨二员,令史十人,中书令史一人,御史台、大理寺选摘一人扈从。每岁正月上旬,车驾启行。宰相以下,还于中京居守,行遣汉人一切公事。除拜官僚,止行堂帖权差,俟会议行在所,取旨,出给诰敕。文官县令、录事以下更不奏闻,听中书铨选,武官须奏闻。”
       三是《辽史·营卫志》中广平淀捺钵实录:“皇帝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每枪下黑毡伞一,以庇卫士风雪。枪外小毡帐一层,每帐五人,各执兵仗为禁卫。南有省方殿,殿北约二里日寿宁殿,皆木柱竹榱,以毡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桶皆以毡为之,傅以黄油绢。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门户。省方殿北有鹿皮障,帐次北有八方公用殿。寿宁殿北有长春帐,卫以硬寨。宫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轮番千人祗直。禁围外卓枪为寨,夜则拔枪移卓御寝帐。周围拒马,外设铺,传铃宿卫。”其中所说的“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和“黄布绣龙”的豪华装饰无疑蕴涵着中原文化的重要影响,但是便于迁移挪动的毡帐式宫殿却继承了北方民族所居穹庐的古老传统,实际上乃为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相激相融的结晶,从而充分体现了番、汉合一的特点,使其成为辽朝多民族政权的象征。
       四是辽史载,公元1115年,天祚帝开始觉察到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八月,天祚帝率领十万辽兵,亲征女真军。结果,辽军惨败,尸横遍野;女真军乘胜追杀,一举攻陷辽东五十余州。天祚帝东征失败后,辽国文武官员们对天祚帝开始失去信心,认为天祚帝没有能力当皇帝,不如皇叔耶律淳贤德。于是,文武官员们一致发难天祚帝,让他让位给耶律淳。十月初九,耶律章奴反叛,奔上京,图谋迎立魏国王耶律淳。皇上派驸马萧昱领兵前往广平淀保护后妃,派行宫小底乙信带着书信飞驰告知魏国王。当时章奴先派王妃亲弟萧谛里用其谋划劝说魏国王。魏国王说:“这又不是小事,皇上自有诸王可以立为后继,北、南面大臣不来,而你言及此事,这是为何?”然后,耶律淳密令将参与“废帝谋立”事件的妃子萧氏弟弟萧敌里、外甥萧延留拘禁。不久,乙信等人带着皇上亲笔信前来,详细说明章奴等人想要废父立子之事。魏国王当即将萧谛里、萧延留等人斩下首级献给天祚帝。单骑抄小路前往广平淀待罪。皇上待他像先前一样信任,感觉耶律淳忠贞不贰,遂加封耶律淳为秦晋国王。章奴得知事情败露,便率领部下攻掠庆、饶、怀、祖等州,结连渤海群盗,人马发展到数万人,进军至广平淀想要加害皇上。归附辽国的顺国女真阿鹘产(阿骨打)以三百骑一战而胜,擒其贵族二百余人,并斩首以徇。将章奴之妻子儿女配到绣院服苦役,或者散发给近侍做婢女,其余得以逃脱者都投奔了女真。章奴伪装是使者,想投奔女真,为巡逻人员逮获,捆缚送至行宫所在,将他腰斩于市,剖出其心以祭献祖庙,又将他肢解后拿到五路示众。这是发生在广平淀的最大一次历史事件,也是最后一次。因为这次事件后,辽冬捺钵再也没来广平淀。
       这些记载,说明广平淀也是天祚皇帝时后妃行宫,说不定那内装有累丝金凤和累丝金佛的银匣就是这次事件中后妃所藏。另外,广平淀北10里的东风遗址,是否是辽史中龙化州城南大广寺,是否与冬捺钵有关,有待于考古来证实。
       特别是苏辙的使辽诗《虏帐》,记述广平淀冬捺钵“虏帐冬住沙陀中,索羊织苇称行宫”,佐证广平淀在沙陀中。这与借助卫星地图寻找的广平淀地望一致。
       1164年(大定四年),周昂由燕京到隆州赴任,途经龙化州南广平淀,记录了当时景象:“屋边向外何所有?唯见白沙垒垒堆山丘,车行沙中如倒曳,风惊流沙失前辙,三步停鞭五步歇,鸡声人语无四邻,晚风萧萧愁杀人”。这时的广平淀已全部沙化。
       辽太宗、景宗曾在长泺春捺钵,到圣宗时期,春捺钵地基本移至长泊,又称长泺,即今奈曼旗西湖至大沁他拉镇北部一带。辽国前期,“如长泊”、“幸长泺”频繁出现在“游幸表”中。《武经总要·北蕃地理》记,“长泊,周围二百里,泊多野鹅鸭,戎主射猎之所。道出中京之北四日程,经榆林馆、饥鸟馆、香山子馆,东北即长泊。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一亦记载:“宋大中祥符六年,契丹开泰二年(1013年)九月,翰林学士晁迥等使还,言始到长泊,泊多野鹅鸭,辽主(圣宗)射猎,领帐下骑,击扁鼓,绕泊,惊鹅鸭飞起,乃纵海东青击之,或亲射焉。辽人皆佩金玉錘,号杀鹅杀鸭錘。每初获,即拔毛插之。以鼓为坐,遂纵饮,最以此为乐。”晁迥是宋人,他亲眼看到的辽主(圣宗)春捺钵的情形,与《辽史》中的记述完全一致。而南宋的大词人姜夔更是以诗歌的形式,对辽主(圣宗)“春捺钵”时海东青的捕猎天鹅的有着更为艺术的反映。《白石道人集》卷上《契丹歌》云:“平沙软草天鹅肥,契丹千骑晓打围。皂旗低昂围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海中健鹘健如许,鞴上风声看一击。万里奔追不可知,刬见纷纷落毛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是白城——到过白城的辽皇帝
契丹建国将近400年,为什么现在一个人也见不到了?
金|辽国对女真人的恣意凌辱, 是迫使完颜阿骨打对辽战争的导火索!
护步达冈之战!决定辽金两国生死存亡的大决战!
老家绥中(98):读金史(3):不堪契丹欺压阿骨打建立大金国
古代辽国和金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