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选择“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
userphoto

2024.04.25 山西

关注

什么是D-SPECT心肌灌注显像

D-SPECT由以色列科学家研发,拥有超过七十项世界级专利技术和研发成果,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分子影像心脏专用机,该技术采用了国际最前沿的碲锌镉(CZT)半导体探测器,革命性地将传统SPECT的灵敏度提高了10倍、分辨率提高了2倍、扫描速度提高了10倍。

D-SPECT不仅能够定量评估冠心病高危人群心肌缺血的范围、面积、程度,而且还可以对冠心病进行危险分层并且指导临床PCI手术的治疗决策。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新的半导体材料作为探头,进行心肌灌注显像,使得图像的分辨率和诊断的准确度较以往大大提高。

到底什么人应该进行D-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呢?

在D-SPECT检查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有患者存在几大误区:

患者A:医生,我害怕冠状动脉造影,所以来做这个检查,这个没有创伤,做了这个就不要做造影了。

患者B:医生,我已经做过冠脉造影了,还需要做心肌灌注显像吗?

患者C:医生,你看我这个检查结果好吗?血管狭窄多少啊?

冠脉造影和心肌灌注显像两者意义相同吗,可以相互替代吗?先做哪个比较好啊?

其实,患者有这些误区很正常,因为他们并没有理解冠脉造影和心肌灌注显像。冠脉血管的生理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即使部分医生,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解冠脉生理学以及检查的基本原理,在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适应症方面把握也会欠准确。

想要很好的理解心肌灌注显像,首先要大概理解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情况。

打个比方吧,心脏如同一个水泵一样,把血液泵出,给全身的器官和组织供血,同时心脏自身也需要血液供应,给心脏自身供血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自主动脉根部发出,逐级分支,进入心肌,并在心肌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这就如同一棵大树,树干和树枝相当于冠脉,树叶相当于心肌细胞。

想要知道这颗大树的树干或树枝有没有损害, 看看树叶的情况大概就能了解。如果树叶很茂盛,表示树干和树枝正常,或者即使有损害,也是轻微的,并没有影响给树叶供应养份;如果发现有树叶枯萎了,只哪怕有一小簇树叶,说明给这簇树叶供氧的树枝发生了病变。冠状动脉有没有病变也是类似的情况,冠状动脉如果发生病变影响对心肌的血流供应,就会表现为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我们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判断心肌缺血就是通过观察心肌(也就是树叶)的情况,来推测供应这部分心肌的血管(也就是树枝)有没有发生病变。

上图A就是心肌灌注显像的结果,我们看到白色箭头的地方有缺血,说明供应这部分心肌的冠状动脉很可能有问题,B和C两幅图通过冠状动脉CT和心肌灌注显像融合,发现缺血的这部分心肌主要由左侧冠状动脉的一个分支血管(对角支,也就是B图里箭头所指的DA1血管),说明是DA1这根血管有问题引起了心肌的缺血,D图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DA1血管确实存在狭窄。

与心肌灌注显像不同,冠脉造影是通过往冠状动脉血管里打对比剂,直接观察冠脉血管(树枝)有没有狭窄。

如上面的D图,以及下图,黑色为打对比剂之后显示的血管,白色箭头所指的部位变细,为血管狭窄的部位。

很明显,通过冠脉造影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看到血管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也是进一步治疗的前提,与心肌灌注显像看“树叶”(心肌)不同,冠脉造影的关注点主要在“树枝”(冠状动脉血管)。

但冠脉造影也存在问题,冠状动脉和大树一样,有树干到树枝,越来越细,分为很多级。

按照功能,冠状动脉由大到小大致分为以下三级血管:直径500μm到5mm的传导性动脉,直径在100-500μm的前微动脉,以及直径小于100μm的微动脉对于直径小于300μm的冠状动脉微血管,一般就不能通过冠脉造影观察到。

其次,对于一些“分枝” 看似有问题,但其实并不一定影响到“树叶”(心肌)的养份供给,或者是这根有问题“分枝”供应的“树叶”同时还有其他树枝来给它们供应养份(就是我们所说的冠状动脉血管的侧枝),这部分“树叶”并不会枯萎(在人体就是心肌不存在缺血),那就不必须急于去处理这些看似有问题的“树枝”(冠脉血管),选择养分调理或者局部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更加合适。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树干”和一些大的“树枝”并没有问题,但是“树叶”仍然枯萎了,这是什么情况呢?这其实就是我们临床上遇到的一些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看到的血管是没有狭窄的,但病人依然有胸闷胸痛的症状。

注意,这里我强调了两个词,一个是“看到的血管”,前面我们介绍了,由于冠脉造影分辨率的问题,300μm以下的血管我们就无法通过造影看到了;另外一个是“没有狭窄”,并没有说“正常”。因为对于这样的病人,可能恰巧是造影“看不到的那部分血管”存在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微血管病变”,同样引起心肌缺血,使病人产生症状,如同“树干和一些大的树枝”没有问题,很细小的 “树枝”出了问题,同样会导致“树叶”发黄或枯萎。

也就是说,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判断心肌缺血部位、程度,并且发现心肌缺血的敏感度远超心电图检查,即使是小分支冠脉导致的心肌缺血也可以显示出来,而且它是无创性的,因此心肌灌注显像被认为是从心肌层面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心肌代谢显像是判断梗死心肌存活的“金标准”。

如果心肌灌注显像是正常的,说明相应冠脉的血供是正常的,如果出现心肌缺血,说明相应冠脉管腔有狭窄、痉挛或有功能障碍,导致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减少,需要及时治疗。

观察到“树叶”黄了(心肌缺血),但无法判断是“树干”还是“树枝”出了问题,如同我们通过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到心肌缺血,但不同大小的各级血管有问题都可以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灌注显像并不能告诉我们哪一级的血管出了问题。

这时候往往还需要进一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冠状动脉可以直接看到直径较大的心外膜血管有没有狭窄,而在冠脉造影的同时通过“血流储备分数+微血管阻力指数(FFR+IMR)”检查可以确定心外膜血管有没有引起缺血,以及造影无法直接看到的微血管有无问题,从而弥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不足。

因此,冠脉造影与心肌灌注显像的关系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互相弥补其诊断冠心病的局限性。如果能在冠脉造影的同时检测微循环IMR,就能实现冠状动脉从大到小,从结构到功能的全面评估。

此外,心肌灌注显像还可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有效预测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是选择介入、手术治疗还是内科药物治疗,指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向,为降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风险提供客观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冠心病影像检查技术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科普|冠脉造影检查正常,心脏就一定没有问题吗?
重视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前的危险分层
什么情况下建议做心肌灌注显像?
诊断冠心病标准只有一条,需要放支架的标准也只有一条
“桥下流水”,一文带您掌握心肌桥的诊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