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博览】质疑“三维目标”——也谈“过程”是目标吗? 与张汉林老师商榷

质疑三维目标

——也谈“过程”是目标吗? 与张汉林老师商榷 

定陶县陈集镇中学    杨福银  

       暑期远程研修开始以来,每天的专家讲座都要讲到“三维目标”,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一直在思考:“过程”到底是不是学习目标呢?但无论如何思考,却总是不能理解“‘过程’是目标”的说法。我又仔细拜读了张汉林老师的大作《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点思考》《浅析历史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谁的过程与方法》等,可还是想不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一.我的疑惑 

      疑惑之一:张老师说:“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只是手段,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①”。因此,教师采用的“‘视频导入、图片展示、配音动画、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虽然是过程与方法,但却不是目标。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历史资料’、‘如何探究历史问题’、‘如何评论历史观点’、‘如何比较历史事物’才是教学目标②”。 

       在上面一段文字中,对于“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只是手段”“不是目标”的观点,大家都是认可的;但“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的观点却有待商榷。我认为张老师说的“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历史资料’、‘如何探究历史问题’、‘如何评论历史观点’、‘如何比较历史事物’才是教学目标”这句话,意思就是“学生学会‘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探索历史问题的方法’、‘评论历史观点的方法’、‘比较历史事物的方法’才是教学目标”。这里都是说的“方法”,哪里有“过程”的影子?又如何能说明“过程”是目标呢? 

      也有人说,“‘过程与方法’是渔而不是鱼”,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应当说“‘方法’是渔而不是鱼”。说教给人捕鱼的方法可以,但我们总不能说要教给人捕鱼的过程吧? 

       疑惑之二:张老师又说:“过程目标,其中也涉及到方法,因为过程必然蕴含着方法,如辨析史料的过程中有辨析的方法,评论历史观点的过程中有评论的方法。进一步说,方法不仅关联到过程,还关联到能力。比如说,评价可以是方法,也可以是过程,还可以是能力。③” 

       上面这句话真是令人晕头转向,越看越迷糊!难道“过程”“方法”“能力”就无法区分了吗? 

      二.我的探索  

       “过程”是不是“目标”?我想还是举个例子辨析一下的好。

记得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圆,然后说:“如图是两个同心圆,阴影部分是个环形。大圆半径是15厘米,小圆半径是10厘米。 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应当如何计算图中环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这个

题目是比较难的,当时班里只有包括我 

在内的少数几个学生举手。老师先让那

几个学生回答,他们都说:应当用大圆

的半径R,减去小圆的半径r,然后,

用两条半径差的平方乘以3.14,就是阴

影部分的面积。 

        老师又让我回答,我说:“先算出大圆的面积,再算出小圆

的面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于

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回答对了,老师特别表扬了我,所以这件事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结合上面的例子,我想简单分析一下: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过程”“方法”和“能力”。 

       1.“过程”不是学习目标   从哲学上讲,“过程”是指物质运动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是事物及其事物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形式。以学生的学习来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时间的延续,以及学生所学知识总量的增长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这里,时间是“过程”的载体,学习时间的长短是“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我们常说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里“过程”的含义之一就是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所有工作都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来完成。 

        我们再看上面的例子中“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思考”这句话,可以说,同学们思维的“过程”是在这“两分钟”里完成的,这“两分钟”就是学生思维“过程”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论正确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思维,都是通过这两分钟的思维活动完成的,这两分钟的思维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这里的“过程”就不是学生要掌握的学习目标,而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2.正确的思维方法才是目标。  思维“方法”有正确、错误之分。如上面的例子中,“我”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那几个学生”的思维“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学习目标,而错误的思维方法就不是学生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方法”与“过程”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方法”是理论,“过程”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这里的实践,包括学习活动在内。“方法”可以用语言来表述,是可以写在纸上的东西,当然也可以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而“过程”不是写在纸上的东西,而是人们在“方法”指导下,采取的实践活动的总和,这里的“过程”体现为人们的实践活动耗费了多长时间、进行了哪些活动等等。一旦这些活动(既“过程”)结束,人们对这些实践活动(既“过程”)进行总结,得出经验和教训,则这些经验和教训不管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或者用口说出来,或者是写在纸上,就已经不再属于“过程”的范畴,而是又变成了“方法”了。所以,张老师所说的“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指正确的“思维方法”,它绝不是什么“过程”,“过程”只能去做,是无法“掌握”的;只有“方法”是可以“掌握”的。“过程”是达成目标的媒介、手段、必经阶段,“过程”可以去体验,但体验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体验而体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正确的“方法”。所以,“过程”本身不是目标,正确的“方法”才是目标。 

       我们再看张老师说的“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这句话,如果把其中的“过程”这两个字用“方法”替换下来,就成了下面的样子:       

       “学生要掌握的思维方法与方法才是目标”。 

        很显然,这里的“思维方法”与“方法”是同义词,没有必要重复,所以必须删去“与方法”三个字,删除之后的句子是这样的: 

       “学生要掌握的思维方法才是目标”。这样,句子才通顺。 

        3.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这里的“主观条件”,包括“方法”“技巧”“策略”等。“技”和“能”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合起来叫做“技能”;也就是说,你掌握了某种“方法”、“技巧”,你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某种“能力”。“方法”也好,“能力”也罢,都是学习目标。   

        张老师说:“方法不仅关联到过程,还关联到能力” ,这句话说的不错。因为不论你采用什么“方法”做什么事情,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但这并不能证明“过程”就是学习目标。  至于说“方法”“还关联到能力”,的确如此。“能力”与“方法”更是密不可分的,你掌握的“方法”愈多,你的“能力”就愈强;你什么“方法”都不会,就谈不上有“能力”。以学生的学习来说,掌握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说,三维目标中的“方法”从属于“能力”,属于“能力”的范畴,是不能单独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同另一维“知识与能力”并列的。 

        综上所述,不仅“‘过程’是目标”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提法也是不科学的。那么,三维目标中的三维应当如何界定呢? 

        三.我的结论      

       我认为,三维目标应当是新课改前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即: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 3.德育目标(或情感目标) 

        说了这么多,自以为正确却未必正确。错误之处,请张老师和各位老师指正。 

 注释: 

①②出自《浅析历史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作者:张汉林老师 

文章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07d6488783d049649b6658cf.html 

③出自《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点思考》,作者:张汉林  

文章来源:http://hist.cersp.com/kcjs/kcyj/200612/4983.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握“三维目标”内涵
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新要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原创】“兴趣、方法、过程”作为目标远比“知识”更重要
试论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中如何理解并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