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遇见苏轼(一)

     去年年末,我们到惠州探访东坡先生曾经走过的路:苏堤西湖,水光潋滟,沙鸥翔集。

      公元1092年,东坡以“宁远军节度副使”被贬到北宋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惠州。然而在惠州的两年七个月,东坡凭着他一如既往的乐观和开朗,把困窘生活过得滋润。竹林湖畔,东坡独坐清风里,宠辱不惊,淡然豁达,“日啖荔枝三百颗”,“几经瘴雨蛮烟依然是明月当头罗浮对面”。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西湖及至惠州城,也因为东坡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虽身处逆境,东坡却心怀黎民百姓,热衷推广教育,写下160首诗词和几十篇散文,令惠州名扬四海。文人雅士喜欢到惠州聚集,兴办书院,讲学谈诗,纵论古今,使得惠州文脉兴盛,人才辈出。

      为解决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一方面带头捐资“助施犀带”,一方面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这也是西湖苏堤得名由来。东坡还绘制在黄州见过的插秧船图形,请工匠制造,教民应用;设计水碓水磨,教民舂米磨面;发明制作遮挡烈日的凉帽等等,他关爱百姓,和百姓相处融洽,也深受百姓敬重厚爱,他们情谊深挚,亲如一家。东坡在惠州留下了许多人文遗留和感人故事,也给人带来温婉从容的惠州初印象。





      惠州归来,我用一节课与学生分享了所见所闻,包括在东坡祠堂遇到用方言吟诵东坡诗词的保安大哥。虽相隔千载,我们仍能品读东坡其人、其诗、其情。寻找苏轼的脚步,我们拥有了为一首诗奔赴远方的勇气,拥有了清风明月的心境。

苏轼,我想对你说

初三5班  宋承胤

东坡祠

惠州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秋天总是来的毫无防备,高远又略显空洞的苍穹也越发忧伤,正在此时,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浮现在脑海,于是心如潮水,突然有好多话想对想对你说,苏轼。

      你虽多次被贬,你仍没有一点怕苦的时候,你能勇敢面对坎坷的命运,面对这个世界,虽然你很痛苦,但是仍表现了一副毫不畏惧的模样,仍然有一颗乐观向上之心。

      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代文人,你那高可凌云的才华给了我们中秋佳月夜得以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你那时是怎样提携金樽对月,把酒临风抒怀,对手足的思念在团圆之夜更加深刻。

      就像你被贬黄州期间,别人很得意高兴得快疯了,因为他们没有你那样有才,他们在嫉妒你,当然更恨你。但是你在苦难时写的书法,却成了中国有名的书法极品。

      皓月当空,你在西湖石凳上,一壶浊酒,与月共饮、眺望“苏堤”。“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这月夜荷花,清雅静幽,别是一幅图景,一种情怀。

      那年,你踏上了密州,便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那一首慷慨激昂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了你的豪迈之气。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洋洋奋发,遒劲豪迈!

      那在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吟成的《水调歌头》,你问苍天,问明月,与苍穹共饮共饮,让明月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声,天地共鸣。

     又在那年,你来到了海南,那个孤独的小岛,你壮心未已,报效大国之心冉冉升起。

你在月下,静静地,望着三潭印月,举起杯,浊酒未尽,断愁肠,哀思不断,却不乏积极向上的力量。

      东坡,你钟天地灵秀于一身,从宋代丰神秀逸地走来,衣袂飘飘,屐痕蜿蜒。你豪放,你豁达,你乐观……你教会我要在任何困境中都不能放弃,而应该用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你教会我要在梦想面前要勇敢,哪怕它很难实现,也要去尝试!正是因为你,中华文化才能更加精彩纷呈、源远流长!

这不是终点

初三5班  孙恬恬

东坡祠

惠州

      我合上了手中的书。有阳光洒下来,洒在封面“苏东坡传”四个字上。“哪怕读完了这本书,也还不是我了解苏东坡的终点吧。”我想。

     小时候,因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我认识了这首歌的词作者——苏轼。长大一点,在网上翻找来一些关于苏轼的有趣故事,又粗略读完苏轼的几首词作,我对苏东坡有了一个初印象——一个能把平淡的生活过的很有滋味的人,一个爱惜百姓、随遇而安的人。我想,也许,这就是我了解苏东坡的终点了吧。

      后来我上了初中,在老师的推荐下不是很情愿地翻开了《苏东坡传》。自以为已经了解苏东坡的我,从书中第一次得知了这位伟大词人的生平。有文献称,古时平均气温比现在高,故“南蛮瘴江”只怕并非夸张,而是实实在在的描写——夏日的广东,前一刻还闷热难耐,后一刻便暴雨倾盆,雨没有任何理由地不留任何情面地向每一个人砸下,留给人的,是耳边雨的怒吼,身上雨的冰寒。

      可苏轼在突如其来的雨中写下的,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老人,一身湿透了的衣服,一双普通的草鞋,在一片不断滴落着水珠的叶片中,迈着的步子却是从容的、毫不狼狈的,仿佛是在散步——“雨具先去”又如何,这般雨中漫步的乐趣却不是平常人所能享受的到的呢。

     苏轼确实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却不是安于平凡之境,而是在尝遍分离、孤独、恐惧、不甘之后,任它风雨“穿林打叶”,任只有竹杖芒鞋在身,亦能常有一颗淡定平和的心,吟啸徐行。他人的看法、痛苦的境遇从不是生活不幸的因,“此心安处是吾乡”。

      原来这才是苏东坡!原来只读一首词、只听闻一个故事并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大词人。读完一首词、品味它的情感并不是了解一个词人的终点,同样,背几首诗、几篇古文,我们就能谬诩自己了解中华文化了吗?

      不,对一位伟大词人、对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的品读从来就没有终点。兴许,几十年后重读苏轼,又会生出不一样、更深刻的感悟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记】苏堤在哪?
东坡到处有西湖,我寻西湖到惠州
追寻苏轼走遍他的人生之旅
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苏轼与惠州西湖 转载
苏东坡一生中的“五大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