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鼻病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鼻科医生必备全套资料)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

  (二)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

  (三)了解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四)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

  (五)了解鼻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鼻的应用解剖学


一、外鼻

1、支架

由骨和软骨共同构成。

骨:额骨鼻突、鼻骨、上颌骨额突。

软骨:隔背软骨及大翼软骨。 



外鼻额切面示隔背软骨

2、皮   肤

鼻尖及鼻翼处皮肤含较多汗腺和皮脂腺,易发生痤疮、酒渣鼻和疖肿。

3、静 脉


 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面部危险三角区

4、神经和淋巴

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分支。



三叉神经皮支分布区


外鼻淋巴


二、鼻腔



鼻腔分区

1、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鼻翼内侧面所对应的空间,临床上多好发疖肿和湿疹。

2、固有鼻腔(nasal fossa proper)


内侧壁→鼻中隔



中隔

在鼻中隔的前下方粘膜内血管丰富,交织成网,为鼻出血好发部位,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称之为利特尔区(Little区),也称鼻腔的“易出血区”


2鼻腔动脉


鼻中隔偏曲

外侧壁 (解剖重点)

由诸多骨骼组成,从前向后: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迷路的内侧板、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其主要部分为筛窦和上颌窦的内侧壁。 外侧壁附着有重要的结构——鼻甲。


鼻腔外侧壁的骨性组成



鼻腔外侧壁

(1)下鼻甲及下鼻道

下鼻甲体积最大,下鼻甲肿胀及肥厚是多种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下鼻甲

(2)中鼻甲及中鼻道(middle turbinate & middle meatus) 

    中鼻甲属于筛骨的一部分,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标志,手术应保持在中鼻甲外侧操作,可避免损伤筛板。

    中鼻道是内镜手术进路最为重要区域。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 

    即以筛漏斗(ethmoid infundibulum)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甲、中鼻道、前组筛窦、额窦开口、上颌窦自然开口等解剖结构。 



各窦口开口位置


 (3)上鼻甲及上鼻道(superior turbinate & superior meatus) 

     上鼻甲是三个鼻甲中体积最小的,属筛骨结构。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4顶壁

前段:鼻骨、额骨鼻突构成

    中段:筛骨水平板

    后段:蝶窦前壁


底壁 

硬腭的鼻腔面


鼻内孔和后鼻孔

鼻内孔:鼻腔的最狭窄部,影响鼻腔阻力。

    后鼻孔:蝶骨体、蝶骨翼突内侧板、腭骨水平部后缘。



黏膜


嗅区粘膜结构示意

血管 



鼻腔静脉

淋巴

汇入耳前淋巴结、腮腺淋巴结、下颌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之后汇入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 


神经


鼻窦

鼻窦是围绕鼻腔的两侧、上方及后上方的位于面颅骨及脑颅骨的含气空腔。 


一、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1.前壁:称尖牙窝。

    2.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

    3.上壁:即眼眶底壁。

    4.底壁:牙槽突,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

    5.内侧壁:鼻腔的外侧壁。


上颌骨前面观


上颌骨外侧面观


上颌骨内侧面观


上颌骨上面观


上颌骨底面观

二、筛窦(ethmoidal sinus)

    外侧壁:泪骨和纸样板。

    内侧壁:鼻腔外侧壁上部,附着有上、中鼻甲。

    顶壁:额骨眶板的内侧部→形成筛顶。

    下壁:中鼻道外侧壁结构,如筛泡、钩突和筛漏斗等。

    前壁:与上颌骨额突和额窦相接。

    后壁:借蝶骨筛板与蝶窦毗邻,解剖变异较大,薄,易损伤。   


筛骨前面观


筛骨上面观


筛骨外侧面观


三、额窦(fronatal sinus) 

    前壁:即额骨外骨板。

    后壁:即额骨内骨板→与颅前窝相邻

    底壁:外侧3/4为眼眶顶壁;内侧为前组筛窦的顶部。

    内侧壁:额窦中隔。 



蝶窦位置及开口


蝶窦位置及开口

五、鼻窦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1、血管

    上颌窦由鼻后外侧动脉、上颌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等供应;静脉回流入蝶腭静脉。

    筛窦由筛前、筛后、眶上和鼻后外侧等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入筛前、筛后静脉,亦可回流到硬脑膜的静脉和嗅球、额叶的静脉丛。 

额窦由筛前、眶下和鼻后外侧等动脉供应,静脉回流入筛静脉,亦有经板障静脉、硬脑膜的静脉入矢状窦。

    蝶窦由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上颌动脉咽支和蝶腭动脉的小分支等供应,静脉回流入蝶腭静脉,并有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鼻窦的血供


静脉

2、淋巴

    鼻窦内淋巴毛细管不多,可能汇入咽后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上群


3、感觉神经

    均由三叉神经第1、第2支主司。上颌窦由上牙槽后支及眶下神经主司;筛窦由筛前、筛后、眶上等神经以及蝶腭神经的鼻后上外侧支和眼眶支主司;额窦由筛前神经主司;蝶窦则由筛后神经和蝶腭神经眼眶支主司。

鼻的生理

1.鼻阻力:是正常呼吸时,由鼻阈所形成的阻力,有助于吸气时胸腔负压的形成。

2.鼻肺反射:当鼻腔阻力增高或鼻粘膜受到化学气体刺激时均可引起支气管的收缩,从而减少肺通气量。

3.鼻周期

4.鼻粘膜的免疫防御功能


鼻及鼻窦的检查

1.  问病史

2.  外鼻检查


检  查  外  鼻

Ⅰ 标志

Ⅱ 视诊—皮肤的色泽和外形

         有无充血﹑肿胀﹑皮损 ﹑鼻骨

      折和畸形(歪鼻﹑鞍鼻 ﹑塌鼻)

Ⅲ 触诊—皮肤是否增厚﹑变硬 ﹑触痛

      双侧鼻骨是否对称,有无移位


酒  糟  鼻


鼻尖鼻小柱鼻前庭炎症

检查鼻前庭

徒手检查法:

方法—用拇指抬起鼻尖,不要用窥鼻器

观察—观察有无充血、肿胀、渗出、糜烂、皲裂、新生物



鼻前庭疖

前 鼻 镜 检 查

方法—右手持镜

    左手置于头部,以三个视野观察检查




前鼻镜检查

三种位置

第一位置:受检头位稍低以观察鼻腔底、下鼻甲、

下鼻道、鼻中隔前下部及总鼻道的下段。


第二位置:受检者头部后仰至30。检查鼻中隔中段及中鼻甲、中鼻道和嗅沟的一部分。



第三位置:头后仰至约60。,可看到鼻中隔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沟和中鼻道的前部。




鼻 镜 检 查

正常—粘膜淡红色、光滑、湿润、下鼻甲柔

      软,具有弹性。鼻腔无分泌物

异常—粘膜充血、肿胀、糜烂、溃疡、出

      血,鼻甲肿胀、肥厚、萎缩、息肉样

      变,鼻腔分泌物(量、性质、气味、

      来源),鼻腔畸形 ,中隔穿孔,后鼻

      孔闭锁,鼻腔异物,新生物          



过  敏  性  鼻  炎


鼻  息  肉


慢性化脓性鼻窦(前组)


萎 缩 性 鼻 炎

鼻咽镜(后鼻镜)检查


鼻咽镜检查内容:

       镜面向前向上:可见软腭的背面,鼻中隔后缘、后鼻孔、各鼻道及鼻甲的后段、鼻咽顶部

      镜面向左向右转动:见咽鼓管咽口,咽鼓管隆突、咽隐窝等结构。   

      将镜面移向水平:可观察鼻咽顶壁。    

 


检查中注意鼻咽粘膜有无充血、粗糙、出血、浸润、溃疡、脓液、新生物及鼻咽两侧是否对称,以便早期发现鼻咽癌。



鼻窦检查

体表投影

1.前鼻镜及后鼻镜检查法

2.体位引流法

3.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4.鼻窦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


叩触上颌窦筛窦额窦

1.触诊

2.叩诊

3.并观察各窦区有无红肿、隆起、包块、眼球移位





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副鼻窦X线检查,CT(冠状位、轴位)检查,已常规应用。鼻窦A超检查。



正常鼻窦CT



上颌窦囊肿CT表现



鼻窦解剖变异CT表现



鼻窦解剖变异CT表现



鼻窦解剖变异CT表现



鼻窦解剖变异CT表现


硬性鼻内镜检查



正常鼻腔结构



鼻中隔偏曲、上颌窦副口内镜所见



鼻息肉内镜所见

鼻功能检查

一、呼吸功能检查法

1.鼻测压计

2.声反射测量计

二、嗅觉检查法

㈠主观检查法:简易法、嗅阈检查法

㈡客观检查法:嗅觉诱发电位


鼻腔炎性疾病

鼻腔的炎性疾病即鼻炎,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鼻腔炎性疾病的分类:

根据变应性因素可分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包括血管运动性鼻炎、妊娠性鼻炎、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即平常所说的“感冒”“伤风”。


病因

1.病毒感染是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2.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黏液和副黏液病毒。

3.传播方式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的物体或食物进入机体。

4.诱因:(1)全身因素---受凉、过劳、烟酒过度,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或其他全身慢性疾病;

(2)局部因素---鼻中隔偏区,慢性鼻炎、鼻息肉;临近的感染病灶,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病理

1.早期血管痉挛、黏膜缺血、腺体分泌减少,鼻腔黏膜灼热感。

2.进而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黏膜下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继发细菌感染者黏膜下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及上皮细胞脱落。

3.恢复期,上皮细胞及纤毛细胞新生,纤毛功能及形态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到三天。

2.初期表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

3.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变为粘液性、粘脓性或脓性.

4.全身症状;全身不适、倦怠 、头疼 、发热(37-38度).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多有高热(39度以上),甚至惊厥,常伴有呕吐、腹泻。

5鼻腔检查:鼻黏膜充血、肿胀,下鼻甲充血、肿大,总鼻道或鼻底有较多分泌物,初期为水样,以后逐渐变为黏液性、粘脓性或脓性。

6 病程约7—10天

并  发   症

1、急性鼻窦炎;鼻腔炎症经鼻窦开口向鼻窦内蔓延,引起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上颌窦炎 筛窦炎多见;

2、急性中耳炎:感染经咽鼓管向中耳内扩散所致;

3、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经鼻咽部向下扩散引起。小儿 老人及抵抗力低下者,还可并发肺炎。

4、鼻前庭炎  感染直接向前蔓延。

5、其他   经鼻泪管扩散,尚可引起眼部的并发症,如结膜炎 泪囊炎等。

鉴  别  诊  断

1、流感;全身症状重,如高热 、寒战、 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酸痛。上呼吸道的症状反而不明显。

2、变应性鼻炎:表现为发作性喷嚏和清水涕,发作过后一切正常,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3、血管运动性鼻炎 与变应性鼻炎相似,发作突然,消退迅速。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4、急性传染性疾病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5、鼻白喉;鼻白喉有血涕,全身症状重,常并发咽白喉。

预防

1、增强机体抵抗力    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合理饮食等。

2、避免传染    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感冒”流行期间尽量不或少出入公共场合,注意居室通风。

治 疗

1 、全身治疗:

     (1) 发汗

     (2) 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抗感冒药等。

     (3) 全身应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或可疑并发症      时用

     (4) 其他治疗:多饮水 清淡饮食 疏通大便 注意休息

2、 局部治疗

     (1) 鼻内用减充血剂:首选羟甲唑啉喷雾剂,也可用1%(小儿用0.5%)麻黄碱滴鼻液滴鼻,收缩粘膜,减轻鼻塞,改善引流,此类药物连续应用不能 超过7天。

     (2)穴位针灸。

   (3)滴鼻方法:①仰卧法:仰卧,肩部垫枕,鼻孔朝上,或仰卧头后仰悬垂于床缘外;②坐位法:坐位,背靠椅背,头后仰,前鼻孔朝上;③侧卧法:患侧卧,头悬垂于床缘外,此法适用于一侧患病患者。体位取定后,经前鼻孔滴入药物,每侧3-5滴,滴药后保持体位2-3分钟。

滴鼻法



下鼻甲收缩前后


慢性鼻炎

概念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显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点。

病因


未明,一般认为本病还是感染性疾病。即使有感染存在,也是继发性的。目前认为本病与很多因素有关。

局部因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迁延成慢性炎症。

(2)鼻腔解剖位置变异   如鼻中隔偏曲或气化中鼻甲等,阻碍鼻腔通气引流,增加鼻粘膜反复感染的机会,导致鼻粘膜迁延性炎症。

(3)鼻窦的慢性疾病    如慢性鼻窦炎症性疾病,分泌物反复长期刺激鼻粘膜,因此慢性鼻炎可与慢性鼻窦炎共存,统称慢性鼻及鼻窦炎。

(4)邻近感染性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5)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   如滥用滴鼻净、麻黄碱等滴鼻剂,导致药物性鼻炎。

职业与环境因素

(1)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如水泥、石灰、煤尘、面粉等)

(2)长期或反复吸入有害的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等)(3)生活或生产环境中温度或湿度的急剧变化(如炼钢、烘熔、冷冻作业等)

全身因素

(1)全身性慢性疾病    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心肝肾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慢性便秘等,均可引起鼻粘膜血管长期瘀血及反射性充血。

(2)营养不良:维生素A、C缺乏。

(3)内分泌疾病或失调    如甲减引起的鼻粘膜水肿;妊娠后期或青春期常有生理性的充血、肿胀。

(4)其它因素    烟酒嗜好,长期过度疲劳,免疫功能功能障碍,变应性鼻炎等。

病理

1、鼻粘膜深层动脉和静脉、特别是下鼻甲海绵状血窦呈慢性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加。

2、早期表现粘膜固有层动、静脉扩张,静脉和淋巴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静脉和淋巴管回流障碍,静脉通透性增加,粘膜固有层水肿。晚期发展为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和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增厚,下鼻甲最明显,其前、后端和下缘可呈结节状、桑椹状或分叶状肥厚,或发生息肉样变。中鼻甲前端及鼻中隔粘膜也可发生增生、肥厚或息肉样变。

临床类型

1.慢性单纯性鼻炎: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第一种类型。

2.慢性肥厚性鼻炎: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第二种类型。

以上两种类型虽然在病理学上表现不同,但实际上无明显界限,前者可发展、转化为后者。两者临床表现上略有差异,所以治疗上有所区别。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一)症状:

         1、鼻塞:①间隙性;②交替性。

         2、多涕:一般为粘液涕,有继发感染时有脓涕。可伴有头痛、头晕、咽干、咽痛、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耳鸣、耳闷塞感等。



(二)检查:

      1、鼻腔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对减充血剂敏感。

      2、分泌物较粘稠,主要分布于鼻腔底、下鼻道或总鼻道。

治疗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1、病因治疗。

2、局部治疗:

    (1)鼻内用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并最终产生减充血效果,根据需要可长期应用,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2)鼻腔冲洗:鼻内分泌物较多或粘稠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3)鼻内应用减充血剂:应用羟甲唑啉喷雾剂,连续应用不能超过7天。如需继续应用,需间隔3-5天。长期应用0.5-1%麻黄碱滴鼻液可损害鼻腔粘膜纤毛结构,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得不使用时,应少量间断应用。禁用萘甲唑啉(滴鼻净),已经证实该药物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4)其它疗法:包括封闭、针刺疗法等,已较少应用。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二)检查:

      1、下鼻甲粘膜肥厚,鼻甲骨肥大。粘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尤其以下鼻甲前端和后端游离缘为甚,探针触及有实质感,无凹陷或有凹陷不能立即复原,对减充血剂不敏感。

      2、分泌物主要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分布在鼻腔底或下鼻道。

(三)治疗:

   1、药物治疗:同慢性单纯性鼻炎。

   2、手术治疗:对于粘膜肥厚,减充血剂不敏感者,可行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有慢性鼻窦炎者,要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术,达到改善鼻腔通气,减轻粘膜炎症的目的。

   3、其他:激光、冷冻、微波、射频等。


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化 脓 性 鼻 窦 炎

一、发病率        

占鼻科总发病率1/4~1/5

二、解剖特点与鼻窦炎发生

上颌窦:  发育早,窦腔大 , 底低, 自然开口高 , 处于额筛引流通道下方,发病率最高

筛窦:发育早,吸入气流的首先冲击部(前筛),  发病率次于上额窦

额窦:位于筛窦之上,感染来源于额隐窝发病率位于第三

蝶窦:位置最深,常规检查不易,发病率最低。

鼻窦炎分类 (从病理生理角度)

  1. 急性鼻窦炎:可经药物治愈不留明显窦粘膜损伤

2.复发性鼻窦炎: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窦炎,炎症 可治愈不留窦         粘膜损伤

3.慢性鼻窦炎:单纯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的持续性  鼻窦疾患。 慢性鼻窦炎(分期角度)包括(1) 急性鼻炎                                                                         (2)复发性鼻窦 炎                                                               (3)慢性鼻窦炎

(一)急性鼻窦炎

一、病因

全身抵抗力下降+鼻腔炎症, 鼻腔炎症的产生:各种原因使相互对应的鼻粘膜接触在一起,使粘膜表面的纤毛运动停止,吸入的病原微生物不能清除,局部生长繁殖,经窦开口蔓延到窦腔。致病菌:  球菌(主)、杆菌(次)、厌氧菌,注意混合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常继上感或急性鼻炎之后,出现畏寒发热,                              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小儿可有呕吐、腹泻、 咳嗽症状。         2.局部症状:(1)鼻塞:(2)多脓涕:3.局部疼痛4.头痛:其    特点是:(1)部位性:前组鼻窦——位于头颅表面:  后组鼻 窦——于头颅深部。(2)时间性:额窦——呈周期性,上午重,下午轻。 上颌窦——上午轻,下午重。 

三、检查与诊断:

病史:急性鼻炎后症状加重(全身、局部)。

检查:  1.局部红肿压痛:额窦──前额、眶内上角;                   筛窦──  鼻根; 上颌窦──尖牙窝。  2.前后鼻镜检查(1)鼻粘膜充血肿胀; (2)鼻道积脓:前组鼻窦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位于上鼻道或蝶筛 隐窝。有条件的作鼻腔内窥镜检查。

3.口腔检查:齿源性上颌窦   炎查出病齿。4.鼻窦X线片:示鼻窦粘膜   增厚、窦腔密度增高、上   颌窦可见液平面。5.穿刺冲洗法:拟诊上颌窦   炎,在抗菌素控制下,退   烧后可用,观察有无脓液,   有诊治之功效。


前鼻镜像


后鼻镜像

 四、疗治疗原则

根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和预防 并发症。

  1. 一般治疗:同上感。2.控制感染:及时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很重要, 以防转为慢性,避免产生并发症。

3.局部治疗:基本同急性鼻炎。(1)体位引流:(2)上颌窦穿刺冲洗:(3)理疗:局部热敷,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等,以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症状。

4.病因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牙疾等邻近病灶。


上颌窦穿刺术


(二)慢性鼻窦炎

一、慢性鼻窦炎临床及放射学诊断标准     症状体征持续8周(成人)、12周(儿童);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每年发作4次(成人)6次(儿童),症状体征致少持续10天;药物治疗4周后无急性感染,但CT异常持续存在。

三、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常见精神不振,头昏易倦,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淡漠等。2.局部症状:(1)多脓涕:为本症主要症状之一,为粘液脓性或脓性涕,齿源性鼻涕有腐臭味。(2)鼻塞:因鼻粘膜肿胀、中鼻甲息肉样变、息肉形成,或分泌物潴留所致。(3)头痛:钝痛、昏痛、闷痛、鼻源性头痛。

鼻源性头痛的特点:1.头痛常伴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2.多为头深部钝痛或隐痛、昏痛、无搏动性;白天加重, 卧床休息减轻;3.头痛有一定的时间性与部位性;4.休息、滴鼻药、通鼻,引流改善则头痛减轻;咳嗽、低头弯腰、情绪激动时,头痛加重;5.嗅觉障碍:鼻粘膜肥厚的机械阻塞;或嗅区粘膜变性萎缩所致。

四、检查及诊断1.病史2.鼻腔检查:前鼻镜、鼻内窥镜。


中鼻道息肉形成  鼻甲息肉样变      治疗后

3.副鼻窦X线检查,诊断价值尚有争议。4.CT检查,常规应用。

五、 治疗:1、抗生素:疗程4周。2、减充剂:麻黄素3、免疫预防治疗:4、抗过敏:脱敏治疗、抗组胺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喷鼻:伯克纳。5、鼻窦负压置换法:6、中药治疗。7、手术:(1)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儿童)(2)上颌窦冲洗术:儿童不宜(3)鼻窦手术:①根治术、②内窥镜鼻窦手术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过敏性)鼻炎:普遍、5~22%季节性      包括从春到秋各个季节对树、野草的花粉过敏反应的枯草热综合症,亦包括由霉菌孢子引起的敏感反应。 常年性        由一些全年存在的过敏原引起。如室内尘土,职业过敏原,宠物、霉菌、食物和饮料以及药物。

病因          

特应性体质的病人对某些变应原(过敏原)的反应性增高呈现以鼻粘膜病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变应原作用于特应性个体有三种方式(1)吸 入 (2)食入 (3)直接接触

 发病机制      

属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有三个主要环节:(1)机体致敏;(2)介质细胞脱颗粒;(3)鼻粘膜组织反应。


    二、   症   状

  1. 鼻痒,连续性喷嚏,2.鼻溢清涕3.鼻塞,嗅觉减退4.其它:头痛,耳鸣,流泪,声嘶

三、 检    查 ·鼻粘膜苍白水肿,表面有多量水样或稀薄粘性涕 ·鼻息肉形成 ·鼻分泌物涂片检查见嗜酸性细胞增多


并 发 症

过敏性鼻炎若未能针对炎症加以防治,其并发症及影响包括:鼻窦炎, 支气管哮踹,咽鼓管阻塞,嗅觉障碍 ,经常张口呼吸而造成牙龈肥,鼻息肉

治     疗

1.避免与变应原接触;2.抗组织胺药物:扑尔敏等3.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立复汀4.类固醇激素:局部可用伯克纳、全身用地塞米松、强的松5.免疫疗法: IgG 阻断变应原与IgE结合,介质细胞敏感性6.局部治疗:冷冻、激光7.手术治疗:翼管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



鼻出血

病因

(一)局部原因:外伤、鼻腔鼻窦炎症、鼻中隔病变、肿瘤

(二)全身原因

检查及诊断

(1)确定出血部位(2)估计出血数量(3)找出出血原因

Little氏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粘膜内动脉血管丛,为鼻出血好发部位。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


治疗

(一)一般处理:调整体位,心理安慰,给镇静剂。

(二)止血方法:1、简易止血法  2、烧灼法   3、冷冻止血法      4、翼腭管注射法  5、填塞法(三)全身治疗和其他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鼻炎的针灸治疗
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哪个更严重?
鼻窦炎是鼻窦部的炎症
【医学超级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鼻症状学和疾病
鼻部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你一定要知道!
抠鼻孔能治鼻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