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传奇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传奇

——纪念建军90周年

◎ 韩洪泉

        降魔神兵,英勇无畏,观侦防消,火龙腾飞,我们是防核化的奇兵劲旅,奇兵劲旅。诞生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前进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冲向蘑菇烟云,驰骋染毒地域。攀登科技高峰,提高保障能力。前进,人民的防化兵!前进,人民的防化兵!保卫和平反侵略,永远跟党走向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

防化兵进行曲》

        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运用毒、烟、火等以达到取胜的目的,是自古就有的做法。化学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大规模运用于作战,并在20世纪的多场战争中广泛使用,成为人类的一个梦魇。应时而生的化学兵,则成为进行化学战和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防护的主要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是以核生化防护装备为基本装备,担负核生化防护保障、烟火支援等任务的专业兵种,是战时核生化防护及军队平时参与核生化突发事件处置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军各军种均编有防化兵部(分)队。人民防化兵以“防”冠名,彰显了这支部队的作战防御性质和战斗保障功能,更因此被誉为“降魔神兵”。从“攻”到“防”,从“魔”到“神”,从卫国战场的“火神”到世界和平的“卫士”,新时代的人民防空兵,必将为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利益和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沿革篇:“诞生在革命战争

的年代里,前进在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中虽然没有正式成立防化兵,但已经展开了卓有成效的防毒工作,并组建起相应的专业队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针对国民党军队的空袭和毒气攻击,专门进行防空防毒的教育和训练,成立了化学研究室,并在中革军委特科队内编设化学排。抗日战争时期,针对日军多次向敌后根据地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成立化学队,专门培养防毒干部。化学队于1939年1月开学,从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选调了50余名具有中等学历的学员。同年11月化学队结业,学员大都分配到八路军各师和新四军中担任化学勤务主任或化学参谋。从此八路军和新四军有了专业的防化干部,成为组织部队开展防毒教育和化学防护的骨干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先后对解放军部队使用化学武器100余次,解放军各部也注意加强防化训练和着手组建防化分队。如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从每个步兵营抽调1人,组织了一次为期20天的短期防化集训,随后在师和团都组建了防化班,后改编为纵队的防化排,共有30余人,并装备有缴获的美军防毒面具等。


1951年3月,化学兵学校第1期开学典礼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不断使用化学武器、细菌武器和进行核威胁的严峻形势,使得尽快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能担负对化、生、核武器进行防护保障任务的人民防化兵,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人民防化兵的组建,经历了一个先创办学校、后成立兵种的过程。1950年11月,军委军训部部长萧克建议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化学兵学校,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批准。校址最初选在四川省江津县,后迁河北省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至1955年,化学兵学校共开办4期,培训了1788名学员,并为全军集训防化专业干部1170人,被誉为“防化兵摇篮”。这一时期,全军的防化业务部门也陆续组建起来。1953年4月中央军委颁发的编制方案中,规定陆军的军、师、团均设化学主任,营设化学指导员。1954年5月,又规定将各级化学主任(化学指导员)和化学防御连、排,改称防化学主任(防化学指导员)和防化学连、排。各一级军区的司令部均下设防化学兵处,二级军区设防化学兵主任。1951年2月,坦克第3师建立师属化学防御连,下辖2个化学排,这是全军最早组建的队属防化分队。至1955年底,陆军各师均组建了直属的独立防化连、防化排,部分军区组建了独立防化学营。同一时期,海军、空军和志愿军中的各级防化部门和防化分队也相继组建起来,并广泛开展专业训练和“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武器)训练,在执行演习训练和作战任务中不断提高部队作战能力。


1957年彭德怀为防化兵题字

  随着人民防化兵的建设发展,建立防化兵领导机构的时机成熟了。1955年1月,萧克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化学兵建设问题的建议》。同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防化学兵部,统一领导化学兵部(分)队的训练、战备、建设等事宜。5月20日,国防部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部编制表。9月28日,周恩来任命张廼更为防化学部副部长兼化学兵学校校长,具体负责防化学部的筹建工作。1956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各军兵种防化业务工作均由该部统筹指导。同年3月26日,张廼更被任命为防化学部部长。1957年5月,防化学部更名为防化学兵部,增设政治委员和司令部机构,标志着该部正式成为直属军委的兵种领导机关。1958年11月,萧学林被任命为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1959年4月1日,防化学兵部改属总参谋部建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1960年10月,总参谋部决定调整和扩大防化学兵部的编制,正副部长改称主任,下设司令部、政治部、科学研究部和器材部。1961年1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总参防化学兵部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既是兵种领导机关,又是总参业务部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器材部、后勤部。这也是防化兵历史上编制部门和人员最多的一个时期。至60年代,各大军区先后组建了防化学兵团,并组建了直属防化学兵部领导的防化学兵第1团,防化兵的编制体制,主要包括总部、军区、海军、空军的直属防化兵部队和分队,以及陆军军(师)、边防省军区、海军和空军部队的队属防化、喷火分队。这一编制体制,基本适应了当时整军备战的形势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防化兵适时实现兵种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理顺编制体制,狠抓科研装备,大力培养人才,搞好群专结合,把防化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各项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1987年,总参谋部防化部在征求全军防化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新时期防化业务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点,即以现代化为中心,以提高整体防护能力为目标,重点抓好教育训练、科研装备和理论研究,逐步完善以群防为基础,军民结合、军兵种结合、平战结合协调发展的防护体系,积极为增强现代国防力量服务,为合同作战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方针反映了新时期人民防化兵的建设特点和规律,对推进防化兵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90年代,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防化部等合并为总参兵种部,下设防化局。新世纪以来,防化兵依据“平战结合、积极兼容”的原则,积极推动兵种建设转型,由单一的核化生防护保障型向全维防护型、信息主导型、应急处突型、国际合作型转变。2010年,国家核化生应急救援队正式建立,其后地区级的核化生应急力量建设也稳步推进,人民防化兵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人物篇:“降魔神兵,英勇无畏”

        防化兵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兵种,也是一个与死神搏斗、与危险相伴的特殊兵种。几十年来,防化兵将士英勇无畏、降魔制敌,在特殊的战场上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顽强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英雄群体和先进个人,如第一任防化部长张廼更、防化兵中第一位博士黄新民、从西点军校走来的教官汪逢栗、以身试毒第一人陈效祖、最先走进蘑菇云的葛才夫、最早上报核爆数据的王坚、第一位防化兵院士毛用泽、第一位专业技术女将军钟玉征、最先研究核化救援的专家张雪鹤、首次登上国际防化讲坛的高方、防化第1团团长张照泰、模范团长刘桂成、从老八路到全国劳模的刘克忠等等。


张廼更

  张廼更生于1914年,河北平泉人。革命战争年代,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政治教员、教导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1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和华北敌后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以及张家口保卫战、大清河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160师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张廼更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这样的学历和专业,在当时我军高级领导干部中可谓凤毛麟角。因此,经萧克向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推荐,于1951年6月被任命为化学兵学校第一任校长兼政治委员。他上任后,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艰苦创业,边建边训,很快培训和培养了一大批防化干部,有力支援了朝鲜战场的军事斗争。1955年防化学兵部成立后,张廼更先后任副部长、部长、主任、顾问等职,直到1985年7月离职休养,为人民防化兵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


葛才夫

  葛才夫生于1924年,江苏丹阳人。1944年入伍,同年入党,曾任总参谋部防化部科研处处长等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时任防化学兵部学术处参谋的葛才夫立即率领侦察分队向爆心开进。他们头顶放射性烟云,脚踏放射性尘土,四周是遭受严重破坏、杀伤的效应物,在一派爆后景象之中,沉着镇定地按规定要求进行作业,仅用半个小时,就准确完成了沾染地域的发现、测量和标记任务。防化侦察分队在爆后10多天里连续作业,取得了大量重要数据,为保证参试人员进场的安全,研究地面沾染分布和衰变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指挥部为侦察分队记集体一等功,为葛才夫记个人一等功,张爱萍也称赞葛才夫等人立了头功。


“英雄喷火手”罗兴元

  罗兴元生于1958年,曾任某部防化连喷火排班长,参加过对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79年2月17日,广西边防部队4连向203高地、大弄公安屯等地进攻时,遭到敌火力点压制。配属该连作战的罗兴元带领副手连续作战,近敌攻坚,摧毁敌多个火力点,为部队前进开辟了通道。他在头部、脸部、身体多处烧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奋勇杀敌。这次战斗中罗兴元共消灭敌火力点9个,毙伤敌20余人,被广西边防部队授予“英雄喷火手”荣誉称号。


钟玉征在颁奖仪式上

  钟玉征生于1930年,广东顺德人。1950年,她投笔从戎,应征入伍,成为我国第一代防化兵队伍的一员,被分配到防化兵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实验室主任、教授等。1990年,年逾花甲的钟玉征受命带领一个化学专家组,参加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化学武器特设委员会组织的第二轮国际裁军核查比较测试(简称国际联试)。这是我国首次参加国际联试,意义重大,不容闪失。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带领专家组日夜奋战,运用并不先进的仪器,甚至是很原始的方法,破解了一个个高科技难题,按期将29个神秘样品分离出全部结果,形成了206页的英文实验报告,并一举夺得第1名。1991年、1993年,钟玉征领导的小组又连续在国际联试中夺得第1名,实现“三连冠”,震惊了国际防化界,她本人也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99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当时全军唯一的专业技术女将军。

装备篇:“攀登科技高峰,

提高保障能力”

        防化兵的武器装备,主要包括为减轻和避免核生化武器毁伤而对其实施防护的各类装备以及防化兵专用的发烟、燃烧等特种装备。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就非常重视防化装备的研究和发展,中央苏区1933年成立的化学研究室,可视为防化装备发展的萌芽。这一时期我军主要借助缴获的装备以及利用就便材料自制的简易器材实施防化保障,比如自制防毒口罩、防毒炭包、护眼镜、避风镜等呼吸道防护器材等。这些防护装备以简易器材为主,技术含量较低,制式化程度也不高,而且主要针对呼吸道进行防护,品种十分有限。

        20世纪50年代前期,是我军防化装备的初创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以组建防化兵为契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一江山岛作战需要,通过收旧利废、对外引进、仿制自研等方式,初步实现了防化装备的系统保障。收旧利废方面,至1953年共收集、修复各式防毒面具30余万具,防毒口罩、防毒眼镜30余万套以及少量防毒衣、防毒油膏等,总计约100余万件。对外引进方面,自1953年开始,从苏联引进的各类防化装备陆续到达,共有44种30余万件,主要包括化学防护器材、侦察器材、化验器材、气象器材、喷火器材、发烟器材、检修器材等。仿制自研方面,先后研制生产了“石鹰1号”侦毒器、“石鹰2号”侦毒器、轻便型背负式野战化验箱、个人消毒包等装备器材,仿制试制了数千套防毒衣、射线探测仪、服装消毒车、地面消毒器、毒剂嗅样盒等。1954年10月,在化学兵学校研究室基础上组建化学防护研究所,推动了防化装备科研工作的发展。


防化研究院专家高方(左)和李家骅在研制防毒面具

  1956年1月防化学部成立,专门下设装备器材供应处(后改器材部),1959年又成立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我军防化装备进入统一领导和快速发展时期,装备建设迅速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形成了第一代以仿制为主的防化装备系列。至1959年,国产防化装备达40多种,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宣告结束。至1963年,第一代防化装备品种初步形成系列,旧杂式装备随即全部淘汰。这一时期,除各类基本防护装备外,化学侦察装备研制成功并形成系列化,主要包括侦毒器、野战化验箱、色法毒剂报警器样机等;以我国成功进行导弹发射和核试验为契机,核监测装备得到迅速发展,研制生产了个人剂量检查仪、乙丙种射线探测仪、放射性取样测量车、高空(烟云)取样器等专用仪器;洗消和烟火装备取得重大发展,先后研制生产了兵器消毒车、喷洒车、服装消毒车等洗消装备和喷火器、发烟手榴弹、发烟罐等烟火装备。“文化大革命”时期,防化装备建设排除干扰、曲折发展,至1975年底,我国自行设计、全部实现国产化的第二代防化装备相继定型并陆续装备部队。


经过50余年的发展,人民防化兵的装备已形成了以指挥装备、侦察装备、防护装备、洗消装备、烟火装备和防暴装备为主,以技术保障装备和消耗配套装备为辅的装备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防化装备的建设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世纪七八十年代,防化装备建设按照“以群防和防化学为重点,多研制、少生产、压缩过渡性装备,保障重点,发展先进精良装备,新老并存、梯次配备”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以基本品种为主、专业配套、适应国情军情的现代化防化装备体系,部队列编的各类装备在品种配套和技术性能上更趋完备。进入21世纪,随着防化兵使命任务的拓展,防化装备也由应对传统领域核生化威胁向应对核化事故、核生化恐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核生化威胁延伸,装备类型不断增加,装备性能稳步提升。目前,人民防化兵的装备已形成了以指挥装备、侦察装备、防护装备、洗消装备、烟火装备和防暴装备为主,以技术保障装备和消耗配套装备为辅,能够基本适应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的防化装备体系,主要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装备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征程篇:“保卫和平反侵略,

永远跟党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前,人民军队的防毒工作已经普遍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防空防毒工作可谓家喻户晓、全民参与。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注重健全防毒组织、开展全民防毒,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肆无忌惮地对根据地军民施放毒气,贺龙、陈赓、王震、陈锡联等高级将领在作战中相继中毒。我军培训的一批防化干部分配到各部队后,在部队普遍开展防毒教育和训练工作,使各部队初步掌握了化学武器知识和防护方法,大大提高了在敌使用化学武器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多次对解放军使用毒气,我军针对这一形势加强了防毒工作,各战略区和部队还开办了各类防毒培训班,对组织部队开展化学防护产生了积极作用。


志愿军化学观察哨严密观察敌情

  20世纪50年代,奠基和初创时期的人民防化兵,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的各个战场上。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军自1951年2月开始向中朝军民进行化学袭击,志愿军司令部专门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迅速进行防毒教育,采取各项防毒措施,积极做好防毒准备。1952年,志愿军组织后勤部门,用旧米袋、面袋、棉衣等制作了7.3万件防毒门帘,在坑道工事出口设置防毒坑,有的还安装了滤网通风设置,对防止敌人毒袭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志愿军各部门也积极想办法,加强战地防毒的指挥和管理,并创造了许多简单实用的防毒方法。战争后期,志愿军的防化骨干力量和防护器材有了很大加强,更加有效地抵御了美军对我前沿阵地进行的化学袭击。

        1955年1月,华东军区陆海空三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对盘踞在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仅10个小时即全歼守敌、占领全岛。解放一江山岛作战中,全军第一支喷火连首次协同步兵作战,创造了运用防化兵作战的范例。在登陆部队向纵深发展进攻时,喷火分队以猛烈的火力摧暗堡、烧洞穴,给敌军以大量杀伤和巨大震慑,为步兵清除障碍、开辟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浙东前指登陆指挥所司令员黄朝天称赞说,喷火兵在作战中的作用之大,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前指总指挥张爱萍称赞说:“喷火兵打得好!”


喷火兵在庆祝解放一江山岛大会上

  20世纪60年代,防化兵圆满完成中国首次核试验的辐射安全防护、辐射技术测试以及放射性化学分析测定当量的取样等任务,深入沾染区域,立下特殊功勋,被誉为“蘑菇云下的尖兵”。1964年6、7月,参试的防化兵指战员和科技人员分批开进试验场区,进行艰苦的适应训练和爆前准备。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防化兵开设的有线遥测站测得的地面放射性沾染数据,在爆炸后半小时最先报到指挥部,证明是原子弹爆炸而不是化学爆炸。指挥部当即决定,为防化兵有线遥测站记集体一等功。在首次核试验总结时,指挥部对防化兵的工作表示满意,称赞“防化兵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胜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这次核试验任务也带动了防化兵的现代化建设,为以后执行历次核试验保障任务和开展防化效应试验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防化兵侦察分队在核爆炸区进行侦察检测

  在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斗争中,以喷火兵为代表的防化兵也为人民立下了功劳。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期间,参战的防化兵4个喷火连和1个喷火排,配合步兵分队英勇战斗,敢于抵近喷火,充分发挥了喷火兵在攻坚近战中的独特优势,创造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战例。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枪等,是印军在克节朗河地区侵占的一个重要据点,印军在这里构筑了以地堡群为基础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我边防部队某团5连在突破前沿、向纵深发展进攻时,遭到敌地堡群交叉火力的猛烈阻击。关键时刻,配属5连的喷火4班主动请缨,派出喷火手连续摧毁敌多个地堡,为连队扫除了前进的主要障碍。在瓦弄方向反击作战中,9连2排的喷火手李统全奉命消灭当面敌堡,由于射击距离近、火柱与发射孔呈45度斜角,除直接喷中目标外,部分火柱又窜入邻近的另一个地堡中,创下了一瓶油料消灭两个地堡的罕见战例。在西段的天文点地区,我边防部队11连奉命向敌红山头据点发起反击。在遭敌地堡火力阻击、两次冲击均未成功的情况下,喷火连副排长张虎生和喷火手何汝亮居高临下,连续喷火,一举摧毁4个地堡,我步兵趁机冲击,全歼盘踞该要点之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防化分队共消灭目标81个,出色完成了作战任务。步兵指战员称赞喷火兵是克敌制胜的“火神”。边防部队对6种近战攻坚火器进行评比时,喷火器名列第二。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喷火分队积极配合步兵,利用丛林、沟坎以及敌战壕、交通壕和火力死角,灵活运用技术、战术,在消灭敌军地堡、洞穴、坑道等火力点和指挥所、弹药库等目标中,再次发挥了近战歼敌的威力,并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喷火手。


2015年在俄罗斯举行的年度国际军事比赛防化兵专业课目道路侦察项目中我参赛官兵夺得第一名

  防化兵不仅在战场上为我军保驾护航、令敌人闻风丧胆,而且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屡建殊勋。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导致24.2万人丧生、16.6万人受重伤。根据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总参防化学部和北京、沈阳军区所属防化部队的洗消分队,以及救灾部队队属防化分队指战员1000余人,紧急出动喷洒车47辆、沐浴车28辆、防化侦察车6辆,携带沐浴帐篷106顶、防毒面具2.8万具及若干物资器材,迅速赶赴灾区,以车组为单位配属到各救灾部队,执行救援、消毒灭菌、供水等任务。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防化兵经受了准实战环境的考验,以兵种专业特长和技术装备优势发挥了独特作用,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向各防化部队洗消分队授予了“舍生忘死战震灾,一片丹心为人民”的奖旗。1987年大兴安岭扑火战斗中,某部防化连风餐露宿,奋勇拼搏,连续转战千余公里,先后参加了12场灭火战斗,扑灭火点30多个、火线近40公里,保卫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被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誉为“一把不卷刃的钢刀”,并荣立集体一等功。21世纪以来,防化兵在2003年“非典”疫情处置及历次重大灾害救援行动、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都发挥了急先锋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国际维和、核化生应急救援、反核化生恐怖等重大行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5年,在俄罗斯举行的年度国际军事比赛防化兵专业课目道路侦察项目中,来自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的参赛队克服地域陌生、语言不通等困难,以近乎完美的动作率先完成比赛,一举夺得金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防化兵的风采。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化兵专业训练
【大兵论器】识别化学毒剂的“高手'—防化装备大揭秘(2)
生化部队是干啥的?
实验室手套必备的特性,你知道几个?
防化兵
1954年粟裕任总参谋长,毛主席配备10位助手,粟裕:这3人就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