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样孔子
                                                                        别样孔子

—《论语》闲札

寒假无事,闲翻《论语》,走近孔子,观其言行,越发看清:脱却冠冕与神圣的光环之后,孔子是一位语言和善而不乏幽默的长者,是一位可亲可近可敬可爱的老人家。于是便札了一些比较合意的文字和故事,略约的勾勒一下对孔圣的印象,竟也戏谑出一篇文字,希望能改善一下孔夫子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形象,毕竟他老人家在那端坐了两千多年了,也厌烦了吧,换个更近人的姿态,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他。并希望各位解语君子在解颐消乏,喷饭共赏之余,像孔夫子一样率真而坦荡,得到仁者的恬然,与智者的快乐。

谦而好学,精勤不倦

孔子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生授徒无数,传说“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作为一名老师,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他,那就是:太有才了!他的爱徒颜回赞叹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颜回望孔子如仰高山,想要攀登却找不到路径。太史公也有类似的论述,他引诗经赞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把他比作入云的高山,宽广的大道。而孔子的魅力在于,他从不把自己神化,不说自己是天才,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说的是实话,之所以他能掌握如此广博的学识,是因为他的勤奋与谦虚,为了求取他所喜欢的知识,他辗转各地,“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习琴于师襄”,方能精于六艺,博采百家。他说,君子不求温饱,不图安逸,做事勤勉,言行谨慎,接近有道的人使自己匡于正义,这样的人应该说是好学的了。(《学而》)而他叫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师时,也不过是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直至晚年,夫子仍手不辍卷,精研易道,《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孔子勤于学而乐于学,朝暮不改,日有所进,他以自己的行动,给《周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脚,也给后来的儒学弟子树立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典范。

锦心秀口,循循善诱

但作为一个老师,仅有满腹的才学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于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在他眼里,没有不能教育的人,只不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从不做机械的说教,也不做大话西游里的唐僧,絮絮叨叨,索然寡味。他很善于在无形间使人获益,在日常的谈话和交流中传达思想,起到教育的作用。有一次,冉有问孔子:听到好的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当然,听到就去做。不久,另一个学生子路也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孔子却说:有父兄在,你怎么能不跟他们商量一下,听了就去做呢?而恰好两次提问公西华都在场,他问孔子:为什么两个人问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孔子说:冉求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子路为人鲁莽,所以我压制他。用中医的术语说,这是典型的“辨证论治”,只不过上医医国,孔子是在医心啊。

爱徒若子,用心良苦

他是如此的聪明睿智而又用心精微,他深深的喜爱和关怀着他的每一个弟子,《论语》中他很少骂人,批评的最多的一个人便是子路。他认为子路勇武过人,这不是君子所应有的品质,也不是长久安身立命的方法。一次,几个徒弟侍立一旁,孔子看到闵子骞正直恭顺的样子,子路威武雄壮的样子,冉有、子贡滔滔雄辩的样子,心里很高兴,说了一句:我看子路会不得好死吧。(“若由者,不得其死然”)这是一种规劝,也是一种告诫。又有一次,孔子感叹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于?”子路听了很高兴,心想老师终于夸我了,就去问为什么,夫子道:你这个人啊,好勇斗狠,跟人打架比我强,其余就没什么可取的优点了。(“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我可以想象到当时子路的表情。但我们或许只见到了孔子对子路的批评和讽刺,却看不到他对子路的爱,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不知子路死前是否能想起老师的话,是否能体会到恩师的良苦用心。师者父母心啊!(背景音乐《懂你》,起)

言传身教,知交相惜

作为一个老师,言传重要,身教更重要,孔子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思想,而且不固执,不自是,爱自己,更爱真理。有一次他带弟子去武城,听到市井之间有“弦歌之声”,夫子莞尔一笑,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教化小民,用得着这样高雅的音乐吗?子游反驳道:以前我听您教诲说,君子学习礼乐就会更加的热爱人民,百姓学习礼乐就会更加容易役使。(“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言下之意是,您这样说不大对吧?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啊,我刚才在开玩笑呢。(“前言戏之尔”)多么可爱的老师!

孔子深爱着他的学生,学生们也更加敬爱着他们的先生,他们既是授业习业师徒,又是诚挚的朋友,在人生中更是难寻的知己。这是一种知交的相惜,更是一种生死的追随。有一次,孔子带弟子周游时,被困于匡(地名),颜回在后,晚到了一会儿,孔子见到颜回,说:怎么才来?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说:您不死,我哪里敢死啊!读完这一段,有种莫名的感动涌在心头。他们好像是在说笑,但其中又蕴含着多么深挚的情感啊。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有友如斯,生复何求;有友如斯,死而无憾。

晏如恬淡,表里如玉

生活中的孔子吃穿讲究,但不尚奢华,追求一种恬淡的生活。他讲究吃穿,也不过是认为,作为士大夫,衣食住行要符合礼仪规范和养生之道,在《乡党》中有大篇考究衣食的论述,十分有趣,喜欢的不妨看看。君子时时处处都是表里如一的,生活中的孔子也这样,他“出门如见大宾”,穿着得体,落落大方,言辞文雅。即使闲居时,也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身心舒展,恬然快乐。此可作为人前淑男淑女,闲来无事挖鼻孔者之戒。闲居亦必合礼,表里皆当如玉,孔子真君子也。

方才说孔子不尚奢华,曾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与物质的享受相比,孔子认为本心的快乐更重要,如果违背本心,即使富有,也不会真正的快乐。他对快乐的理解是“一无所有,而又一无所缺”吧?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羁绊,因为一无所缺,所以内心充实,物欲的满足不会给人带来恒久的快乐,快乐也与贫富没有必然的联系,子贡问孔子:贫穷而不奉迎谄媚,富有而不傲慢,这样如何?孔子说:可以啊,但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好礼的人啊。两种人都不错,只是境界不同罢了。孔子赞叹:颜回,他真贤良啊!“一箪食,一瓢饮”,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世人都不能忍受的忧愁,而颜回却始终不改他的快乐。颜回的快乐是什么呢?是心中的美好理想吧,是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吧,于是誓死捍卫,至死不渝。孔子为什么如此喜爱颜回?大概是颜回像极了孔子了吧,在那个礼崩乐坏,民不聊生的年代,他们坚守并快乐着,而在这样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年代,我们快乐吗?不是我们没有快乐,是我们没有坚守吧。当本心离开这躯壳,我们陷入惶恐与迷惑中时,是不是还能听到一位和善的老人家,“抱着名为文字的琴,独自唱歌”。我翘首企盼,希望能一见这样的君子。

率真的性情中人

孔子不是以道窒欲的腐儒,也不是一个道学先生,他从来都是用他认为合理的方式最确切的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是所有性情中人的通性。由此观之,孔夫子是个彻头彻尾的性情中人,有着常人般的喜怒哀乐,且不加掩饰。比如他想表达对《韶》乐的喜爱时,用“不知肉味”来比拟,韶音多么的高雅,而吃肉多么的寻常啊,只是因为孔子喜欢吃肉,所以他用这生平最快意的事来比衡,多么率真,后世不肖的孔学门生整日满口道德文章,几人能如此?哈,“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他有不可容忍的事情,他也会愤怒,宰予白天睡觉,违背了孔子学要于勤的训诲,孔子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当季氏僭越君主之礼,使“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成了后世儒生宣泄愤慨的口头禅。当与子路讨论正名的问题时,孔子训斥道:“野哉,由也!”往往他能用简短的几个字把自己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他不是个诗人,却有着诗人率真的气质,这使人更喜欢他,感到他真实的存在过,并一直真实的存在着。

从孔子对弟子的爱护与教诲中,从他恬然的快乐中,从他在颜回死后“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中,从他对世俗的愤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而可爱的孔子。孔子就是这般谦恭而好学,博学而爱人,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在此,向所有可敬可爱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希望这片不成体统的文字,能够或多或少的让大家了解一个别样的孔子,甚或喜欢上他。便是我的幸甚之事,望外之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孔子学习如何成为真正的学霸——《论语》阅读心得
向孔子学习,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见证中国崛起—庆祝建国70周年】入围作品:国学班精读《论语》有感 || 李明雪
融堂四书管见 卷三 论语
为人子女,爱惜身体,不让父母担心,就是最大的孝。
《论语》名言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