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喻经【白话译文】(22)

百喻经【白话译文】(22)

百喻经【白话译文】(75)·驼瓮俱失喻


    七十五、驼瓮俱失喻


    原典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后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之人,世间所笑。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悕心菩提,志求三乘,宜持禁戒,防护诸恶,然为五欲,毁破净戒。既犯禁已,舍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造。乘及净戒,二俱捐舍,如彼愚人,驼瓮俱失。


    译文

    从前有个人,先是在瓮中盛了谷子。骆驼伸头进瓮中吃谷子,过后伸不出来了。如此,这人很是忧恼。有一位老人来对他说:「你不要愁啊!我教你怎样弄出来,你听我的话,必定能快快弄出。你应斩掉它的头,自然可出来了。」就采用了他的话,以刀斩头。既杀了骆驼,又破了瓮,如此愚人,世间所笑。
    凡夫愚人也是这样,一意向往正觉,志在求得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果,那么,就应该受持禁戒,防止种种恶行,然而为了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享受,毁破了净戒。既犯了戒,又舍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作。三乘和净戒,两样都丧失了,如那个愚人一样,骆驼和瓮都失掉了。

百喻经【白话译文】(76)·田夫思王女喻


    七十六、田夫思王女喻


    原典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颜色瘀黄,即成重病。诸所亲里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不别时节春夏秋冬,便于冬时掷种土中,望得果实,徒丧其功,空无所获,芽茎枝叶一切都失。世间愚人修习少福,谓为具足,便谓菩提已可证得,如彼田夫悕望王女。


    译文

    曾有一个农夫,至京城游玩,见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世所稀有,便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渴望与她接近,又没有路径可以达到,便思念得面色瘀黄,遂即成了重病。亲友邻里便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答道:「我往日见及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渴想着与她接近,不能办到的缘故,这就病了。我若是得不到,必死无疑。」亲友说道:「我们会替你想好办法的,让你得到她,先不要愁呵!」大家日后见了他,对他说:「我们为你想的办法以为是可以得到的,只是公主不肯。」田夫听了,欣然而笑,高呼着必可得到的,必可得到的。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不分别春夏秋冬的时节,便在冬天将种子掷撒土中,祈望得到果实,却是白白浪费功夫,一无所获,芽茎枝叶之类都不会有。世间的愚人修习了一点点福业,便以为圆满具足了,菩提道果已可证得,就像那位渴望得到公主的田夫一样。

百喻经【白话译文】(77)·构驴乳喻


    七十七、构驴乳喻


    原典

    昔边国人不识于驴,闻他说言驴乳甚美,都无识者。尔时诸人得一父驴,欲构其乳,争共捉之。其中有捉头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复有捉器者,各欲先得,于前饮之。中捉驴根,谓呼是乳,即便构之,望得其乳。众人疲厌,都无所得。徒自劳苦,空无所获,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外道凡夫亦复如是,闻说于道,不应求处,妄生想念,起种种邪见。裸形自饿,投岩赴火,以是邪见,堕于恶道,如彼愚人妄求于乳。


    译文

    从前,边远国家的人不认得驴,听说驴乳甚美,也都没有尝到过。当时一些人得了一头公驴,想捋挤牠的乳来尝尝,便争着将牠捉住。其中有捉头的,有捉耳的,有捉尾的,有捉脚的,又有捉生殖器的,各人都想先得,就上前去,吮吸了一番。其中有捉住驴鞭的,叫道,啊哈!这是乳了,随即捋挤起来,祈望得到乳汁。众人一无所得,疲厌了。徒然地劳苦了一番,毫无结果,遭到世人的嗤笑。
    外道凡夫也是这样,耳闻了修道的方法,却不知道怎样实行,在不应修求的地方,妄生出迷念来,形成种种邪见。于是裸露身体,自忍饥饿,投身悬崖,赴于火中,以为可以得道,由于这种邪见,便堕落于三恶道之中,如那些在公驴身上妄求乳汁的愚人一样。


    源流

    《大智度论》卷二十三:所求不以道,不识事缘,如(上壳+下牛)角求乳,无明覆故。(《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二三二页)

百喻经【白话译文】(78)·与儿期早行喻


    七十八、与儿期早行喻


    原典

    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儿闻其语已,至明清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饥渴欲死。寻复回还,来见其父。父见子来,深责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来,徒受其苦,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设得出家,即剃须发,服三法衣①,不求明师谘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疲劳,形似沙门,实无所得。


    注释

    ①三法衣:一是僧伽胝,梵文Samghati,系三衣中最大的,所以称为大衣,此衣由许多布条缝合而成,所以又称杂碎衣、复衣,凡入王宫、乞食、说法时,须穿僧伽胝。二是郁多罗僧,梵文Uttarasanga,系上衣,由七条布制成,所以又称七条衣。三是安陀会,梵文Artanvasaka,系下衣或内衣,又称五条衣。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夜中对儿子说:「明日与你一道到那村落去,有些东西想去索取。」儿子听了,至次日清晨,竟不问父亲索取什么,独自直奔那儿去了。到了那地方,身体疲惫极了,却一无所获,又吃不着东西,饥渴得要命。随即又往回跑,来见父亲。父亲见儿子回来,训责道:「你这愚痴的人,没有智慧,为何不等等我?空空地来回跑,白白地受饥苦,被众人嗤笑!」
    凡夫俗子也是这样,倘若得以出家,就剃除须发,穿上三类法衣,却不向明师谘询道法,失掉了种种禅定道品的功德,沙门应有的妙果都失掉了。就如那个愚人一样,空佬佬来回跑,徒然受疲劳,外形虽似沙门,其实一无所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喻经【白话译文】(76)·田夫思王女喻
百句譬喻经 原典及译文 (3)
田夫思王女喻:百喻经中英今文(76)
田夫思王女喻
《百喻经》【白话译文】(01.愚人食盐喻...-20.人说王纵暴喻)
《圆觉经》白话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