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人小令鉴赏之九

元人小令鉴赏之九

陈友冰

【南吕·四块玉】闲适(选二) 关汉卿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备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关汉卿(约1220──1300),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的很少,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又作“太医院户”。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安国市)伍仁村(《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关于他的生平经历,据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南宋灭亡(1279)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其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之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在王和卿【双调·拨不断】“大鱼”的赏析中,我曾介绍过王和卿和关汉卿之间的关系。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散曲现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其中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从思想内容看,关剧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著名的《窦娥冤》即是其悲剧代表作;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就是这些普通妇女如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第三类: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象《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

  关汉卿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剧中出色的心理描写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关剧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这在《望江亭》、《拜月亭》、《单鞭夺槊》、《哭存孝》诸剧尤为突出。关汉卿又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臧晋叔《元曲选·序》)。

  关汉卿又是一位散曲作家,在元代散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存关汉卿散曲,计套曲14、小令35(一说57)。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经过七百多年历史的考验,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已被大家所公认。他的创作遗产已成为民族艺术的精英,人类文化的瑰宝,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他的名作品《窦娥冤》被列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也被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58年6月20发行了一套3枚《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念邮票。第一、三图选用了关汉卿的代表剧《蝴蝶梦》与《望江亭》作为图案题材,第二张为关汉卿肖像。紧随其后又于6月28日又发行了纪念邮票小全张1枚。1957年10月28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会议通过了1958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名单,分别为:中国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年)、伊朗诗人萨迪(名著《蔷薇园》出版700年)、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诞生350周年)、日本画家尾形光琳(诞生300周年)、法国画家多米埃(诞生150周年)、英国诗人及政论家米尔顿(诞生350周年)、瑞典女作家拉耶勒夫(诞生100周年)。于是,中外展开了多种纪念关汉卿创作700周年活动。苏联也发行纪念中国文化名人关汉卿邮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墓在今河北省安国市关汉卿故里伍仁村东北500米处,传为元代遗迹。相传村西北角为关宅遗址,俗称“关家园”,面积九亩九分。另有关家渡、关家桥、普救寺等遗址,现存“蒲水威观”石匾,传为关汉卿手迹。另有“关汉卿纪念馆”设在药王庙(在今安国市南关),由时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题写馆名。馆中展出关氏文物、历史资料和国内外研究关氏作品文章及名人题词。关墓原长4米,宽3米,高1.5米,东南-西北向。1958年“大跃进”期间被平,墓碑亦失。同年9月,周扬、田汉、老舍等来此考察后,国家拨款修成砖墓。文革中被红卫兵捣毁,1986年县政府拨款重修。现为直径10米,高3米的砖基大墓,四周遍植松柏,墓前树碑“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之墓”。1993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据网上发的帖子,2012年6月11日一位网友去此处拜谒时,发现

  在伍仁村东北600米的堤弯处有一土坟,坟前有“关汉卿之墓”的墓碑,周围有几座小发现该墓地隐藏在一片庄稼地中,无一条可直达墓地的道路,不仅如此,墓地表面杂草丛生,墓碑字迹斑驳不堪。碑铭《重修关汉卿墓碑记》由中华关汉卿研究会常任理事林炎撰文。在关汉卿坟墓的左前侧,由河北省文物局立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关汉卿墓”石碑,其基座与碑身已经分离,而在1984年9月27日由安国市人民政府立的“安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也已扑倒在地,并拍下照片上传(见下图)(北邙陵园《安国关汉卿墓成三无墓地网友:比窦娥冤》,新浪博客2012·6·11)

  1958年6月20国家邮电部发行的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票一套3枚;苏联于1958年发行的纪念关汉卿邮票

关汉卿雕像及河北安国关汉卿墓

  关汉卿散曲中最具个性也是值得注意的,自然是他自写身世、抒发胸中抱负的作品【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这组套曲描述了一位勾栏艺术家的生活境遇,抒发了一个平民戏剧家的伟大抱负:永远和社会底层的烟花艺伎与书会才人一道,不怕压迫折挠,奋战不息,至死方休。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与抱负,是用极俏皮诙谐、佯狂玩世的文字来表现的,真是神韵独具,妙趣横生,活脱脱显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韧性战斗精神。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尤其是其中的尾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和倔强: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但限于体制,这组鉴赏只能选“小令”,因此遴选两首关汉卿的小令【南吕·四块玉】“闲适”以飨读者。

  【南吕·四块玉】是反映其闲适的生活态度和避世的人生取向,与【南吕·一枝花】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由此亦可见作者的多重性格和复杂的人生取向。共四首,这里选的是三、四两首。

  我们在分析王恽【平湖乐·尧庙秋社】时,曾说及关汉卿在杂剧和散曲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和风格。简而言之,在杂剧中,其入世思想比较突出,表现为刚肠嫉恶、直面人生,积极干预生活;散曲中则出世思想较浓,往往表现为玩世不恭和颓废狂放。当然,这两者在内在精神上是互相沟通、互相关联的。它是元初这个特定的时代、关汉卿这个特定人物思想上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这在后面还要论及。这里要强调的是,关汉卿散曲中所表现出的出世心态,有着多层次的文化意蕴。颓放或玩世,只是他的表面形态或发泄手段而已。这里选的两只小令,可以说是代表着关汉卿出世思想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玩世和愤世。即是以对社会的彻底洞悉和对人生的根本领悟为前提,以一种轻松、洒脱、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荣辱穷通、是非得失,从而达到适意快活这个“乐”的人生终极目的。其内涵似席勒所说的“审美游戏”,也是道家的“贵适意”、“受用”等玩乐心态和佛家的“摒弃世虑”、“空空万物”等佛性的表现。所以,此曲的开头就用了个佛典:“意马收,心猿锁”。《维摩经·香积品》云:“难化之人,性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能调服”。是把人的名心利欲比作狂奔之马,易躁之猿,要将其牢牢套住,才能心性空静,这叫做“收意马,锁心猿”。那么,为什么要“收意马,锁心猿”呢?在作者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世道险恶;二是荣华若梦——“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世路坎坷、风波险恶,这是历代文人的共识,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就感叹过:“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李白也曾高喊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关汉卿感叹的红尘风波,则有他特定的时代和人格内涵。在蒙古贵族在马上夺取天下后,元初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都是空前的:列为等级第三、四等的汉人和南人(原属南宋统治区的南方汉人)不准私藏武器,甚至菜刀也只允许几家共用一把;“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汉人勿还报(不得还手)”。即使把汉人打死,也不过受刑杖,罚一些“烧埋银”(《元史·刑法志》),汉人在元初实际上出于无法自卫、甚至不准自卫、任人宰割的境地。在诸汉人、南人中,文人的地位更更加低下。人分十等,儒初第九,比娼妓还低,只比最末的乞丐高一点,受尽世俗的歧视:“儒其服者,例遭讪侮”,“武夫豪卒诋诃于前,庸胥俗吏讪侮其后”(陆文圭《墙东类稿》卷六)。关汉卿不仅是个具有多种才能的文坛领袖:“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而且也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性格火爆又倔强。这种人文性格使他既不能俯首帖耳沿着奴才的高梯往上爬,又不能如俗人随人俯仰,任意东西。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跳出红尘恶风波”。有人说,这句反映了关汉卿的佛家空幻和灰色人生,这实在是不了解当时的时代和关汉卿的人文性格,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至于“槐阴午梦”一典则出自唐人传奇《南柯太守传》。说的是有位叫淳于棼的书生醉卧槐荫下,梦中成为大槐安国驸马,当了三十年南柯太守,享尽了世间荣华富贵。最后妻死兵败,晚景凄凉,醒来不过一梦。后来人们就用“南柯一梦”指代富贵荣华的虚幻和短暂。“谁惊破”三字内涵极为丰富:首先是诗人惊破了。惊破之因正如上述,是元初那个黑暗时代和诗人高尚又倔强是人格秉性使他看破这场南柯梦;其次,是对世人的喝破。这是等聋发聩的断喝,内含他自身经历的痛苦和愤懑,也包含对众生的警告和期望。下面三句“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即是写他“惊破”后的大彻大悟的自由天地、闲适心态。作者有意用此与前面所说的红尘风波、槐荫午梦构成鲜明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人生选择。这种以玩世自娱为特色的人生选择大概包含以下内涵:尽情玩乐以充分享受人生,追求爱情以体味生命的乐趣,献身艺术以实现人生追求。这三种内涵在关汉卿的七十多首散曲中皆各有表现。在此无法也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这里只想指出两点:第一,它是由元初这个特定社会和关汉卿这位才人特定的文化性格所决定的,是他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特殊的反抗方式,也是自己愤懑和痛苦的一种特殊的宣泄方式。它与关汉卿杂剧中所表现的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反抗是一脉相承的,是同一种思想的两极和两种相反相成的表达方式;第二,这种人生选择带有时代的特征和当时正直文人的群体意识。因为这类收勒心猿意马、跳出红尘风波的思想乃至词句在一些元人散曲中经常出现,如“槐阴下,旋敲冰沉李浮瓜。会受用文章处士家,午梦醒披襟散发;“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风云变古今,日月搬兴废,为功名枉争闲气,相位显官高待则甚底”(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避暑”、“闲居”、“退步”)。“谩说周秦汉,徒夸孔孟颜。人间,几度黄粱饭;狼山,金杯休放闲”;“名缰厮缠挽,利锁相牵绊”;“功名纸半张,富贵十年限。行路古来难,古道近长安。紧把心猿系,牢将意马拴”(庾天锡【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所以,关汉卿的这种玩世,与其说是个人的特质,毋宁说是时代思潮。

  如果说第一支曲集中反映了关汉卿的玩世、愤世,那么,第二只曲“南亩耕,东山卧”则从厌世、避世这个角度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构成了关汉卿散曲的第二个主调。这只曲是诉说他跳出红尘风波后的人生体验。表面上写的是淡泊闲适的归隐生活,实际上还是在暗暗倾诉为什么要归隐的苦衷,内心亦深深掩埋他与这个是非颠倒、愚贤不分的社会的彻底决裂。首句“南亩耕”用的是陶渊明归隐之典:“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陶渊明不愿与刘宋政权合作,辞官而去,过着躬耕南亩、清贫自守的生活。下句“东山卧”说的是东晋名臣谢安,他曾在东山(今浙江上虞)隐居,朝廷多次征召皆高卧不起。曲作者开篇引此二典,一是用来指代自己的归隐生活,自食其力又安详闲适;二是隐喻自己的品格,亦像陶渊明、谢安那样淡泊明志,不愿同世俗同流合污。那么,曲作者为何要做出如此的人生选择,在如此淡泊闲雅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呢?曲作者在曲中告诉我们,这种选择他是经过一番比较和思考后才做出的,并更不是一种偶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这个“世态人情”可能包含上首曲中说的“红尘风波”和“槐荫午梦”的苦痛和彻悟,也可能包含“离了名利场,锁入安乐窝”的轻松和快活。正是元初社会大量的不平现象给作者带来的苦痛,正是作者对长期阅历作了一番比较权衡以后才作出如此人生选择的。正是因为跳出了“红尘恶风波”,才能看得更清楚;也正是因为东山高卧、心态闲静,才能冷静思考作出如此选择!这大概都是“闲将往事思量过”的“闲将”二字的丰富内涵,也是一种人生领悟。至于“往事思量过”的内涵则更为宽广:可能包含范蠡的五湖舟,严陵的七里滩,陶潜的五柳庄,谢安的东山卧等全身避祸的历史经验(这也都是关汉卿在其散曲中咏歌过的),也可能包括王和卿、朱帘秀、白朴、王实甫这些书会才人的现实命运,更包括自己忧世、愤世、抗世、玩世种种经历和人生坎坷。那么,“思量过”后得出什么结论呢?这就是“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表面上看,这是在肯定对方,贬抑自我,似乎是自暴自弃。但如稍加咀嚼,即可品味出内中的几多苦涩、几多愤慨,是对那种蛮横武断、不准抗争、不准申辩的强权社会的控诉,也是对黄钟弃毁、瓦釜雷鸣、是非颠倒的元初社会悲愤地控诉。我在前面已举出若干史实,指出元代社会是个是非颠倒、价值错位的时代。这里想补充的是,对这种错位和颠倒,元曲作家们多有反映,如“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关汉卿《窦娥冤》,这是善恶命运的颠倒;“穷民百补破衣裳,污吏春衫拂地长”(无名氏《陈州粜米》),这是社会财富占有上的颠倒;“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马致远《荐福碑》),这是人才价值观上的颠倒;“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无名氏【醉太平】)更是社会秩序荣辱观的大颠倒。身处这个是非颠倒、价值错乱的时代,还“争什么”呢?曲作者把愤怒之情故意淡化出之,实际上却更加浓重和强烈,使人感到作者心灵深处那痛苦的震颤!

  这两支曲不仅揭示了那个黑暗险恶又是非颠倒的时代,表现了关汉卿这位旷代才人的人文品格,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就是在以隐逸为题材的中国诗史上也有它独特的地位。为了说明这点,不妨引几首前代诗人表现隐逸的作品:

出谷未停午,至家日已曛。
回瞻山下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孟浩然《游精思观回望白云在后》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前人写隐逸,仅仅是对官场的厌恶,对生活还是充满情趣的,上面两首唐宋隐逸诗人的诗作都表现了这一点。而关汉卿的闲适曲,则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全部价值的否定,抨击的范围更广,层次也更深。在此基础上,他所确立的新的价值观和新的人生追求,也不再是传统的枕流漱泉、啸傲烟霞,而是前面所说的玩世自娱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它带有新兴的市民情调,也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叛逆。因此,他在隐逸诗史上可以说是掀开新的一页。

   【仙吕·一半儿】题情(四首选二) 关汉卿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淹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

  关汉卿写了一组【仙吕·一半儿】“题情”,一共四首,写一位年轻女子和她情人的相恋相亲和相思相怨。中国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说:“‘题情’一半儿,没有一首不隽语联翩,艳情飞荡的”(《中国俗文学史》下册,169页)。这里选的是二、三两首。

  第一首,写这位年轻女子和她情人的相恋相亲。

  开头三句,用白描手法,描述她与情人约会时的情形。开头一句“碧纱窗外静无人”暗示幽会之地是在这位女子的住所。“窗外静无人”是通过纱窗向窗外张望,张望的自然是这位女主人公。为何要张望,自然是担心这场违反封建道德规范的幽会被人发现,暗地点出这场约会的性质。结果是“窗外静无人”,的确是个非常适合男女幽会的好时机。“跪在床前忙要亲”则是窗内发生的一幕:情人大胆向女子示爱。一个“跪”字和一个“忙”字,活画出男方此时感情的炽烈和急切;“骂了个负心回转身”则是女子对情人这个大胆又急切的示爱举动的回答。可能是情人的举动过于大胆——“要亲”;也可能是情人的举动过于急迫,没有暗示也没有铺垫便跪在床前“忙”要亲,让这位女子猝不及防。于是,场面气氛陡变,平生顿生波澜。女子的本能举动是拒绝:不但“骂负心”而且“回转身”。当然,这是个颇富于戏剧情节的场面,因为这只是在“表演”,并非这位女子内心的真情实感。首先,这位男子并没有“负心”。所谓“负心”是指对方辜负了自己的爱,这个男子并未负心,而是下跪在地表达真爱;另外,这位女子也并非真的认为对方负心,这句“负心”,就像女方“骂”对方是“冤家”、“该死的”的一样,往往是男欢女爱时的口头禅。因此,“回转身”的原因可能是猝不及防时的慌乱,更可能是心口不一的扭捏。因此,骂非真骂,回转身也并非真正咀嚼,明拒之、实引之也。短短三句,写出如此波悄转折的场面,如此复杂矛盾的内在情感,关汉卿不愧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三句亦正如郑振铎所夸奖的“隽语联翩,艳情飞荡”。

  后两句,是交代产生上述语言动作的原因,也是女子的内心表白:“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话说的很明白:虽然我表面上责怪你,但内心还是半推半就,并不想完全拒绝你。那么,这位姑娘为何要表里不一,又为何要半推半就呢?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心理的形成,就有既有这位女性本人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就其本人来说,这位男性爱恋着她,她也爱恋着这位男性,更何况,这位男性还跪下来求她,她岂能无动于衷?如果弄假成真,伤了这位真诚爱她的男子的心,因此而失去追求已久得来不易的爱情,岂不要悔恨终生?因此绝不能让这位男性彻底失望,这就是她“一半儿肯”、半推又半就的原因;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男子的求爱过于唐突大胆:跪在床前就“忙要亲”。这位纯洁的姑娘未见过这阵仗,更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慌乱之下,转身责备这位男子。可以说是这位姑娘的本能反应。关汉卿确实是位“浪子班头”,将这种场面,这种场面下双方的举动,以及涉世不深的姑娘的本能反应和内心世界,描叙的是如此生动逼真。从社会的原因来说(这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中国古代社会是个男权社会,男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处于支配地位,在婚姻爱情上也是如此。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则必须从一而终;男性可以始乱终弃,社会舆论不但不会责备,还会称赞其“善于补过”;女性如果越过封建礼教允许的范围,就是大加挞伐,被指为“无贞操”或“淫荡”。一位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接受这样的教育,也会不断看到这样的实例:如著名的元人杂剧《西厢记》的原型,唐人元稹写的自传体传奇《会真记》中,张君瑞对崔莺莺就是“始乱终弃”,整个社会还会称赞其“善于补过”;宋代才女李清照只不过写了首酒醉后误入“藕花深处”的《如梦令》,就被道学家们指责为“无顾忌”,丈夫死后改嫁张汝舟,更是被指责为“无操守”。一些诗人们也不断用这样的诗歌告诫女性守住这个底线,不要失身,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首新乐府叫《井底引银瓶》,写一位天真纯洁的女子为男子的求爱所打动,以身相许并决然私奔的过程,以及这种感情冲动带来的屈辱和痛苦。诗的最后作者以第一人称告诫道:“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这些训诫尤其是这些实例,自然会对这位女性起警醒或者说震慑作用,使他即使在情浓之时仍会有着顾忌和担心,这就是她“话儿嗔”和“一半儿推辞”的原因所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担心和顾忌不仅发生在这位元代女性身上,早在南朝乐府中就大量存在,尤其是“非法”结合中的下层女性: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子夜歌》之九

  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之六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之七

  如果说,上面三句是个男子求欢场面的话,下面两句则是为这个场面续上更为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由求欢求爱的爱情描述转为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关注,关汉卿所继承的不仅是传统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更有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批判精神!

  第二只曲写这位女性与恋人别离后的孤寂和相思,由上一首的相会相亲转为相别相思。首句“银台灯灭篆烟残”,不写人而写物。“篆”即带篆字的盘香。灯已灭了,香也快点完了,可见夜已深。但这位女主人公却没有入睡。什么原因呢?从后面的诗句看,是由于情人离去,她不能忍受这孤眠的滋味。原来写物就是写人,是用灯灭香残来衬托这位妇女的孤独心境。“独入罗帏淹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二句,由物到人,写这位妇女的生活感受。“孤眠”和“独入”相呼应,“情兴懒”与“淹泪眼“互为因果。最后两句“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是通过这位妇女生理上的感受来暗示其心理上的孤单。“薄”、“单”、“寒”都是生理上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又是由于情人别离造成的。所以,写生理现象就是写心理现象,写被寒就是写心寒。看来只有情人归来后,人不“单”,被儿才不会寒,心儿才会暖。可是情人刚刚离去,归期不可卜,因而相思也就无穷期了。

  情人什么样儿?为何要离去?这首小令都没有交代。作者为了表现这位妇女的相思,只截取很短的生活画面。这大概是这只小令的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诗协山西部二月份增刊
【风赋散曲】
散曲[仙吕·一半儿]《也谈农补 》
贺涂键老师散曲选出版[[仙吕·一半儿】]
散曲小令 :微信请客 (44#MP)
关汉卿散曲选(元) | 关汉卿著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