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夏旅游,为何这么难?
userphoto

2023.11.02 湖北

关注

江夏有两句宣传口号:

老口号——“走遍天下,最美江夏”!但江夏到底美在哪里?一直说不清,道不明!

新口号——“武汉那么大,周末去江夏”!但周末去江夏干啥?依然说不清,道不明!

江夏鲁湖风光

江夏旅游,有点“愁”

还是以宣传口号作为本话题的开始。

武汉的宣传口号——大江大湖大武汉

紧接着,黄陂区跟上了——好山好水好黄陂

没多久,新洲区也跟上了——问津问道问新洲

蔡甸区也在努力跟,虽然暂时没跟上节奏,但起码有了“知音蔡甸”。这个很具体,告诉游客我蔡甸就是“知音故里”,来蔡甸,遇知音!

江夏区也一直在跟,不过还是掉队了。江夏区的两句宣传口号都很顺口,也很丝滑,但却不知道宣传的是啥,似乎放在哪个地方都适用。

为何会这样?因为江夏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帽子”。

其实,江夏过去也有个“小帽子”,那就是“农庄”,只不过在文旅融合的大风口下,江夏的这顶帽子被吹翻了。

江夏是武汉周边最早片区式发展农旅的地方,农业园、生态园、瓜果园、花卉园、苗木园等遍布江夏全域,带动了特色农庄和生态庄园的爆发式增长。“农庄+庄园”集群,一度成为江夏旅游的“标签”。

但随着文旅融合时代来临,沉浸式体验游高歌猛进,家庭式微度假备受欢迎,让传统的快节奏式“观光休闲、生态采摘、农庄美食”等旅游形式日渐式微,江夏旅游一度陷入瓶颈,无法破局。

正因为江夏曾经拥有辉煌的“农庄”旅游阶段,所以为今天留下了大量闲置或半闲置旅游资产——江夏的农庄和庄园,找不到发展方向了,特别是在几年疫情的摧残下,要么关停,要么躺平,只有少量还在苦苦挣扎。

武汉李庄-江夏李家铺(茂康家园)

江夏成就农庄?

农庄成就江夏?

在新世纪初,旅游形式比较粗放,人们的需求也比较低,随便开个农家乐就能备受欢迎。于是乎,更高级的“农庄”,便成了高大上的存在。比如,当年汤逊湖畔的小田园农庄,一颗鱼圆子就爆发了原子弹的威力,武汉市民不分严寒酷暑,怎么也要挤到汤逊湖边尝一尝传说中的鱼丸子。

就连与江夏交界的咸宁贺胜桥,也因为一碗鸡汤带活了一批农庄,“贺胜桥鸡汤”成为武汉市民必须打卡的目的地。举个我自己的例子,那时武汉有一支国内最庞大的“环东湖自行车队”,我是车队一员,当时我们有个活动就是“每周一鸡”——每周末,必须骑单车去一次咸宁地界,干一碗贺胜桥鸡汤再回来。其实那鸡汤也没啥特别,主要是“找农庄吃个饭”,已经成了很多市民周末休闲的习惯性动作。

一时间,各种农庄如雨后春笋,在江夏遍地开花。特别是梁子湖大道,直接成了“农庄大道”,一条直道上聚集了以梁湖农庄为首的,包括锦绣山庄、新华农庄、东篱老屋、龙湾度假村等在内的知名农庄集群。后来,不少农庄结合兴起的农业生态园模式,升级成了“庄园”。

这种“中式新庄园”,不同于“苏式老庄园”,反而是“欧洲庄园”的翻版。“欧洲庄园”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一般由城堡+土地/林地+仓库+马厩+磨坊+酒窖等组成。

这些“中式新庄园”,主要由农庄+生态园组成,内容丰富一点的,也会配磨坊、酒窖、垂钓园和简易版萌宠园等项目,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特别适合周末家庭休闲。后来又植入了各种现代科技农业,缺乏建设用地的,直接打擦边球建设“大棚房”用来接待。

“农庄+庄园”成了江夏周末休闲游的核心载体。那么,到底是江夏成就了农庄?还是农庄成就了江夏?现在已经难分彼此,这就好比谈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

梁子湖鱼庄

江夏旅游难在哪?

江夏作为武汉都市圈最早片区式发展休闲农旅的地方,应该来说拥有较好的升级基础。但为什么江夏旅游总在折腾,就是不见效果呢?江夏旅游到底难在哪儿?

首先,难在资源。严格来说,江夏拥有的天然资源并不算好。江夏的地理格局为“三山三水三分田”——“三山”比较普通,不高不大,不陡不峭,小而不秀,基本找不出特征。旅游就是这样,要么美,要么丑,要么秀,要么怪,“正常”的反而没活路。

江夏的“三水”也一样,汤逊湖、梁子湖、鲁湖,要是放在别的省份,那真能算一流资源。但放在千湖之省的湖北,就太普通了。特别是放在武汉市,有国内湖泊旅游的天花板“东湖”比着,江夏的湖再大,也只能当小弟。更何况江夏的三大湖,还不具备东湖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

江夏的“三分田”更是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难在文化。江夏作为“楚天首县”,原本是很有文化的地方。但江夏的文化优势一直未得到挖掘,特别是没有将文化“旅游化”,这在“文旅融合”的新背景下,无异于自废武功。

最后,难在交通。江夏高速纵横,还通了城际铁路,现在更是在完善观光空轨(网红吊轨),整体的交通基础可谓秒杀黄陂和其他几个远城区。江夏也形成了“梁湖子大道、沿107国道、环鲁湖沿线”三大旅游片区,交通看似很方便。但江夏旅游交通有一致命弱点,三大旅游片区纵向畅通无比,横向却被湖泊切割和断头,导致三大旅游片区各自为战,同在一个区域却“老死不相往来”,无法形成互动和抱团。唯有打通跨湖交通,才能破解这一死局。

江夏茗泉谷茶园绿道

增量旅游转入存量时代

没有资源优势、没有交通优势,也并非不能干出好成绩。如果有金钱优势,也能用钱砸出惊人的成绩。较早的典型案例是深圳世界之窗,什么都没有,直接用钱砸一个世界级旅游项目。还有无锡灵山胜境,也是用金钱铺出来的佛教胜地。包括后来各地的欢乐谷、华侨城、华强方特等众多主题项目,全都是靠钱砸——万达说“我在哪里,市中心就在哪里”!它们则可以说“我在哪里,旅游中心就在哪里”!

江夏也差点拥有了一炮走红的机会,那就是直接用金钱生猛地砸出一个恒大科技旅游城,可惜还没砸完就暴雷了,恒大砸了自己的脚。所以,长远的旅游发展还是要靠自己的内生力量,外力只能是借助,而不能当成攻坚主力。

更何况,今天时代已变,大地主、小地主都没余粮了,旅游正朝着轻资产、主题化、沉浸式的方向发展——不管什么类型的旅游项目,投资越来越小,却要做到更好玩,更有特色,要“花小钱,办大事”,综合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我们说的“越来越卷”。

江夏没有旅游的大资源,那就要靠各种“小而美,小而精”的“小项目”来串线和连片,形成合力,打出一片新天地。江夏旅游的破局点就在于如何“花小钱”,整合和盘活现有的存量项目,然后通过文化赋能,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重打江山。

不仅仅是江夏,全国都一样。国土空间规划后,三区三线已经框死,未来的旅游不再是以增量为主,而是进入到了玩存量的时代。

梁子湖“采菱节”

江夏旅游,以“愁”解“愁”

此“愁”非彼“愁”,前文的“愁”是“发愁”,而这里的“愁”是“乡愁”。江夏旅游,最终还是得做“乡愁”文章,而且是“汉版乡愁”。

为何得出这个结论?再回过头来看这句话——“三山三水三分田”,后面还有半句——“还有一分是家园”!

江夏的落脚点是“家园”,“家园”就是“老家”,老家就是“乡愁”!

江夏作为“楚天首县”,自然也是“楚天老家”,我们把范围缩小一点,至少应该是“武汉老家”。

这就是之前那个疑问:江夏要做什么文化?要戴什么“帽子”?

现在有结论了,这顶帽子就是“老家”——做“老家文化”,现“乡愁意境”,打造“武汉老家”。

这样,武汉的几个远城区,黄陂戴“木兰”帽子,蔡甸戴“知音”帽子,新洲戴“问津”帽子,江夏戴“老家”帽子,汉南过去是大农场,依然可以戴“农场”帽子。

同样作为远城区,为什么只有江夏可以做“武汉老家”?

首先是“楚天首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然后是现状决定的。

黄陂虽属于武汉,但是山区,是大别山一脉,没有“大江大湖大武汉”的氛围。其他几个远城区都有“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底蕴,其中江夏区最明显。

对于蔡甸来说,乡村氛围正在渐渐消失,随着“汉孝一体化”的推进,蔡甸肯定会成为大工业区,成为城市功能外延的一部分。

新洲也一样,阳逻港正在牵引新洲变成国内首屈一指的“港城”,特别是随着长江新区的建设和光谷长江大桥的通车,新洲这座“港城”肯定就和长江新区、大光谷融为一体了。

汉南更不用说,几十年前就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农场,农田道路方方正正,农场村舍整齐划一,很早就没有了乡村氛围。

唯有江夏的农村,保留着乡土风,散落着众多自然保留的村弯,看不到多少“人工痕迹”,这在过去可能叫“发展滞后”,但放到现在就是“宝贵资源”了。不管是围绕“三山”,还是“三水”,或是“三分田”,在江夏的任何空间都可以找到大量自然传承的村弯,它们保存得甚至比湖北省江汉平原其他区域都要原始和自然。

也就是说,在武汉周边,现在只有江夏能看到纯正的农村了,只有江夏保留了“武汉老家”。再加上历史上的“楚天首县”,汉味、汉派的很多文化,本身就发源于江夏。江夏不仅展现着“武汉老家”,也代表着“武汉记忆”。

“武汉老家,和美江夏”——这应该就是江夏旅游的定位!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后面会另起专题,讲解如何做“武汉老家”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今日开启“花城”模式 乡村游与赏花游融合
【湖北武汉】江夏农庄 (下)
武汉3D地图,汉阳,武昌,江夏,黄陂,蔡甸,洪山,新洲三维地图
颠覆你想象,带大家看看武汉郊区很有意思的几个数据。
阅尽秋色,却道秋是武汉江夏山色浓
探索武汉14个行政区,到底哪里才是武汉的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