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使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究竟什么是使转?孙过庭说:“纵横牵制谓之使,钩环盘纡谓之转”。我的理解,使转肯定是运笔动作,不同的动作形成不同的外观。“纵横牵制”是运笔方向的突然改变,由纵变横或由横变纵,总之是角度的突变,形成方的形态,这样的动作一般叫做“折”或“翻”,这就是“使”;“钩环盘纡”多是圆的形态,是运笔方向的逐渐改变,这就是“转”,是角度的渐变。


一、单一笔画的使转变化。图示:



左边的横起笔由纵逐渐变横,由侧锋逐渐变为中锋,这个方向是逐渐变化的,所以叫“转”。至快收笔处,方向由横突然变纵,只能通过提笔把笔翻到另一面着纸,由中锋变为侧锋,然后收笔,提笔的地方呈现方的形态。这个方向是突变的,所以叫“使”。再看右边的横,至快收笔处,没有提笔突然改变方向,而是逐渐向下改变方向,呈现圆的形态,这是“转”。那么,笔画的书写为什么要运用“使转”的技法呢?


一、为了笔画中部保持中锋,使线条有圆厚、立体的美感和力度。

二、为了线条之间刚柔相济。

三、为了笔法的丰富,提高线条质量。如果不用使转,线条就会单调疲软。


请看下图:


这图例左边是错误的。

1横软,笔管右倾,笔毫向拖布一样顺托过去,只有下按的力量;

2横薄,纯侧锋,其它毛病同1横;

3横肉,按笔只按不提,提笔只提不按,纯侧锋,提则漂浮,按则墨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运用使转。再看右图,都是通过使转使线条保持中锋,笔管向上向左呈逆势。笔毫既有前进的力,又有后退的反作用力,这样才能涩行。按笔要有上挺的反作用力,这样才能不肉。提笔要有下按的反作用力,这样才能不漂浮。谈到中锋,还有裹锋、铺毫。


请看下图:


中锋有铺毫、裹锋之别。铺毫是笔锋铺散开,收笔时如果不做任何动作,只是戛然而止,会出现折铁笔形。这种笔法在隶书、魏碑中常用,后来米芾也常用这种笔法,自称“刷字”,有爽快感;裹锋是笔锋聚拢成锥状,收笔时如果不做任何动作,突然而止,会出现垂露笔形。这种笔法是最古老的笔法,是常用笔法,有圆厚感。清人提出“中实之妙”就是强调中锋,纠正自颜柳以后出现的笔画两端重按,中部空怯的弊端。古人说的锥画沙、屋漏痕,都是形容中实之妙。


单一笔画还有其它变化:见图


笔画过长时,中部可增加波折,以求变化,但波折不可太多,折点之间距离不能相等。如下图:一字。顺逆能增加笔画的涩力,如之字的捺。



快慢能增强节奏感,慢则实,快则虚,有飞白。如洲字,右竖不仅有快慢的节奏,而且还运用了铺毫,收笔出现折铁。有些短线条还可纯用侧锋,如搏字上边的两个横。



虚断指线条的中部笔断意连,如尘的首横,帆的左竖。


二、复合笔画的使转变化。

先看“使”(角度突变的转折)的变化图示:



横折是由横和竖组成的复合笔画,是一笔写成的,因而它是线条的中部。叠是横的收笔与竖的起笔重叠在一起,有侧锋、中锋之别。如下图中字的折是侧锋,同字的折是中锋。


离是横的收笔与竖的起笔不重叠,而是分离,但是一笔连写,魏碑常用此法。如因字。

突是指折的地方突出某一笔画,另一笔画从它里边走,如关字的门突出横,竖从横里走,闻字的门突出竖,横从竖里走。

侧是转折处用侧锋,不叠不离,而是连接,不提笔,直接转成,内圆外方,魏碑、隶书常用,如明和字。

拧如撇折,折处不用提笔,笔锋向相反方向走时,笔尖自然拧转成方折,如竟的口、楼右旁米的折法。这是行草常用折法。

虚断是折处逐渐提笔断开,笔断意连,如风字。实断是突然提笔断开,如国字。

提是逐渐提笔连到折处,如阖字的门。折中有转是折后又向里转笔,如虹的虫字旁口的折处。

再看“转”(角度渐变的转折)的变化图示:

提转是转折处提笔变细,如震字。按转是转折处按笔变粗,如搏字。匀转是转折处不提不按,如提字。

虚断的如霁字。实断的如荡字。转中有折的如碧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常用技法概述
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笔法要领(书法赏析网原创)
笔法,一次给您讲清楚!(图文并茂)
练毛笔字手抖?写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看这一篇就能找到答案!
没有中锋基础哪有驾驭毛笔的能力,书法这样入门才是王道
提、按、转、折、顿、驻、方、圆,邓石如皆有独到之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