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概述明朝兵制的利弊与瓦解

众所周知,明朝后期已经是问题重重。明后期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宦官的专权、朝廷的党争、官员的贪腐、皇帝的消极;地方上,法律无法行之有效,行政系统已然崩塌,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明帝国的覆灭看起来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当时内有农民起义军,外有少数民族大举进攻。除了人事的问题,明朝末年的气候也逃不出干系。据记载,北方当时连年大旱,北京城鼠疫不断。如此天灾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除去这些,有关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可以一言以蔽之。深究下去会发现,任何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可能会推助波澜。明代后期每况愈下的军队素质也是其中的助推器之一,而军队素质的减弱,自然与其兵制脱不开的关系。

明代的兵制起初基本承袭唐朝的府兵制,名字略有不同,谓之“卫、所”。唐朝府兵制里的“府”意思就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是军事上的划分。卫和所也是如此,只不过卫是大一点的军区。在每一个军区都有一定数量的驻军,他们有自己的田地,没有战事时就负责生产。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粮。”凭的就是这种寓农于兵的制度的优越性。当然,府兵制和卫所制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与文章内容并无太大关联,暂不去细究制度上繁复的出入。营兵制也是明朝的军事制度之一,它是脱胎于卫所制度的,是结合了卫所制度为了方便调兵遣将而实施的,虽然营兵制在那时还尚未成熟,但对于明朝中后期的军事依然存在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制度在某一段时期:唐中前期和明初是非常奏效的。两个朝代各凭类似的制度或是开疆拓土、或是击退外敌,一时间凯歌齐奏、威风八面,让两个朝代都在自己的历史阶段上达到了鼎盛。这种制度的利处显而易见:在并未给国家增添负担的同时保持了很高的战斗力和效率。但这样的情况是与明初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关系的。朱元璋是以严打贪官污吏著称的,这一时期可谓百废待兴,政治清明。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制度下的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一丝不苟的实行。另一点要提的是卫所制度的本质是“全兵皆农”,它是全民皆兵下的一种实施形式,结合中原王朝历来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这样的制度才发挥了其最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充分结合了中原农耕王朝的特点,抛开政治上的因素,这可以说是最适合封建王朝的军事制度。

其次要说的是弊端,严格来讲用弊端这个词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这个弊端并非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特定的时空条件之下产生的。首先我们需知,明朝相比其他朝代,不是一个喜欢四处征战、开疆拓土、南征北讨的朝代。我们现在看到的明极盛时期的疆域图,甚至不包括西域,仅仅是在一直以来被汉族政权控制的中原核心区域的基础上增加了西藏和外东北而已,西藏还只是名义上的控制。地缘局势方面,明朝的边患较之唐又少,四方几乎没有可以长期针锋相对的势力存在。四境多数是附庸国家,威胁仅仅“南倭北虏”:北方的蒙古诸部落和南边时有骚扰的倭寇。在朱元璋扫平天下后,有明一代的大战事屈指可数。明中前期只有土木堡之变算的上危机。瓦剌、鞑靼等虽然也有过几次进犯北京城的军事行动,但当时本身是并不具有灭亡明朝的实力的,结果一般是有惊无险。虽说嘉靖年间东南倭患严重,然而倭寇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在日本混不下去的二流武士和中国沿海的强盗组成的一批乌合之众,其组织性仅略微胜过占山为王的流氓土匪。至于其余时间,大都是相安无事。这样的情况必然会造成卫所士兵的懈怠,也就导致了士兵素质的低下。当时的军队之中,靠制度的便利在军中只为混一口饭吃的兵油子大有人在,他们打仗不行、贪生怕死,在军中滥竽充数。倭寇的初期冒犯就是很好的例子,明军面对这样一群零散的乌合之众,竟屡显颓势,无法迅速消灭。因此可以概括,这个制度的弊端就是在该制度下的士兵生活条件太过安逸,当兵可以轻轻松松解决温饱,于是很多人就把它当作了谋生手段而并非一种对精神层面要求极高的职业。机动性差、士兵只顾务农而不知操练成为了卫所制最大的问题,落后的军队素质和糟糕的战斗力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卫所制度的瓦解。

当然,其瓦解的原因还有很多,问题之一就是严重的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是一个一直以来困扰中国历朝历代的问题,每个朝代到了中后期都会出现特权阶级、地主阶级从农民那里侵占土地,农民的土地不断流失的现象。在明朝的中后期,军区的田地被地主阶层、特权阶层垄断着,士兵无田可耕。然而在卫所制度下,田地是保证制度实行有序的一大保证,因为卫所制度的核心是把耕种和军事相结合起来的。因此田地的垄断必然会导致制度的逐渐瓦解。另一个原因就是行政系统的瘫痪。卫所制度中,每逢战事,全国各地的卫所士兵统一调度到中央,分配武器装备。行政系统已经出现了问题,其供应的武器质量也早已参差不齐,而且军队的效率机动性也由于无法有效调度而下降。这迫使政府不得不另寻制度以替代补充。

于是明代的兵制又有了发展。前文提到的营兵制就愈来愈重要,它逐渐替代了卫所制度在军事上的任务,负责军事行动,而卫所制度则充当类似后勤的角色。随后,作为营兵制的补充而实施的募兵制也越来越重要,其专门负责为营兵提供兵源,只不过在军队调度上又相对独立。戚家军平定倭寇,李成梁坐镇辽东,都是募兵制的体现。此时军队的招募和训练都更加有序,能有效保证士兵的素质,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但它也有很大的缺点,当时不堪重负的政府需要巨大预算来养兵,要额外承担粮食、财政上的负担,军队开销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重要的一点是,该制度在明朝很不成熟,又因为行政系统的混乱而导致了制度具体实行时的混乱,于是兵源不继也成为了问题,因此它并没能有效的解决问题。直到清朝,这种制度才逐渐完善。明朝一直到末期依然很混乱,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制度出现。明末才有了拥兵自重的吴三桂、毛文龙等势力,朝廷无法对其有效控制却又不得不依靠他们对抗内忧外患。而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也最终为明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通过尽可能客观地描述一种制度从产生到实行最后废除的事实经过,以及剖析背后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意识到历史是多面性的。网络上有一些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前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马尔萨斯陷阱”这一理论来解释,也就是土地与需求的不平衡关系。这样想固然没有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卫所制度的瓦解也与之有关系,事实上历朝历代都陷入了这个怪圈之中。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一种制度为什么会由行之有效变成废除不行,因为这是和具体的历史情况有很大关系的。不能只单单把现象背后的原因用单一理论或某一因素概括,而应结合不同的时空条件,条件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制度的实施。就如明朝的兵制,初期井然有序,以卫所制度为主体,可是后期却演变成了混乱不堪,没有新的制度能够有效的代替。显而易见的,这是一个由多个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其包含了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方面。


写作 / 杜伯钦 

编辑 / 唐启原

排版 / 张子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戚家军能所向披靡,让倭寇闻风丧胆?
从军事制度发展,看明朝军事制度演变
从赖以生存到全面崩溃,明朝“卫所制”最终走向消亡,原因太复杂
明粉明黑一致差评,明朝卫所制真有那么烂?大明表示都是想省钱才惹出的祸
从卫所制到募兵制,浅析明朝的军制变化
强兵护国:练武报国、全民尚武的大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