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安:'孝顺'其实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教育头条 | 校园热点 | 育儿精选 | 语数英学习 | 音频资料


写在前面:你被'孝顺'道德绑架过吗?




这是早年李安导演拍完父亲三部曲的《喜宴》之后,接受采访时候说的一段话:




(除李安外的画面皆来自电影《喜宴》)



(李安和儿子李淳近照)


李安提到,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在里面,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它跟现在的普世价值中的“平等”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

看到这个观念的时候我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这些年因为违背父母意愿而产生的罪恶感终于开始消散。


父母和我都是平等独立的人,我的想法也应当获得尊重,不听父母话不是不孝顺,不是忤逆,那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罢了。


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小孩,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背负的成长压力特别大。大人们总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你规划好人生轨迹,一旦你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懂事”的帽子就扣在了头上,并会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把养育你的辛苦作为一个杀手锏,每次谈不拢就放大招。


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那更为现代的观念是什么呢?


父母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模仿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最近两年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大量影视的矛盾主体都是人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比如去年的大热的《欢乐颂》樊胜美极度扭曲的原生家庭环境让她变得不幸,即便樊胜美再努力,再拼,最终还是成为“家庭”的牺牲品。让观众看得无比愤怒而心疼,甚至在豆瓣出现了“父母皆祸害”的夸张言论。


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这种思想包袱笼罩下的小孩,很容易闷闷不乐。


当然,期望父母平等的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要学会正确地对待父母。独立自主,不向父母索取,不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对于养育之恩,要心怀感激。


传统文化宣扬长幼尊卑,大多数父母显得很强势,而她们的强势,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指责、埋怨。


看到很多关于“母亲强势毁灭家庭”的言论,想替我强势的妈说几句话。我承认有个强势的母亲是挺不好过,但如果你用爱去解释她的强势,会变得美好。我曾把一篇关于“强势妈妈对家庭毁灭”的文章转发给我妈,她没有回复我,两天后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后来才知道她看完这篇文章哭了,难受两天不知道该跟我说什么。


我选择站在对立的角度,用一篇文章来责怪她的行为,而非女儿的角度理解她,很残忍。

 



爱和理解,尊重和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妨试着脱离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孝顺”枷锁,让爱而非血缘成为这段关系的纽带,把父母当做朋友,用沟通代替指责,争取把给彼此的伤害降到最低。


在中国式的家庭里,父母一直强调要孝顺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给我们灌输父母说的话一定是对的这种理念。这些中国式的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问:中国式的“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观点一

我是一位初中班主任。在初一家长会上我总会讲一个话题:我们有哪位父母是因为要爱那个未曾谋面的孩子而生下他(她)?我们有哪位父母是经得孩子的同意而生下他 (她),让他(她)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体会幸福还要经历无限苦难和痛苦?


没有吧!!!既然我们已经做了一件对孩子不公平的事了,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未来必须服从父母的意志?!中国人几千年来,一边口是心非的宣扬“施恩图报非君子”的理论,一边却又故意忽略父母责任,从小给孩子灌输“父父子子”的忠孝礼仪!


请问:父母们,你们究竟在害怕什么?难道你们生下孩子就是为了养老这个自私的目的吗?难道你们还想把这套理论代代相传,让孩子们效仿祖辈不思进取,不求独立,把未来寄希望于孩子,把养老风险转嫁给孩子吗?!


观点二

是的,很明显的道德绑架。记得最近看了一个节目,一位父亲年轻时不养育女儿,老了瘫痪了,女儿不肯扶养。主持人第一句竟然就是养老的天经地义的事。凭什么,年轻的时候不负责任,老了还要理所当然的得到别人的照顾。不懂付出却只想回报。


观点三

越来越不喜欢孝顺这个概念了。


爱老人就够了,可以不同意老人的观点,也可以在老人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但不妨碍小辈对长辈的爱,但以孝顺这个标准来衡量,上述都是不孝。


孝子常常把“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挂在嘴上,一旦大家庭和小家庭出现矛盾,便以这句话打压小家庭,要小家庭迁就老人,杜绝了一家人平等沟通的可能性。


孝顺强调一个顺字,要求做子女的顺从老人的意愿,无论子女是处于需要长辈教育引导的童年阶段,还是成年后需要并可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阶段,都把顺字压在子女头上,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需要自己体验人生创造自己的各种可能性,不是长辈的依附和他们希望的延伸。爱应该是快乐的,但子女在顺应老人的时候,是否快乐?


观点四

中国式的孝顺,父母子女都必须是道德完美的圣人才可以。但我只是普通人,希望能受到普通人的对待。


子女父母的关系应是一种建立在平等,自愿上的情感关系,我们只要没破底线怎么相处是自己的自由!我现在养孩子只是希望她将来过得幸福,这个愿望简单又真诚。但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将来我可能各种原因丢掉了初衷,比如过度干涉,过度掌控,亲情绑架之类的。


那我希望她千万要反抗我,因为在此时此刻的我是多么爱她,她要不敢要求幸福才是对不起现在的我。她应有自己的追求,只要对我保留礼貌,尊重和爱就够了。要是那时候我无理取闹了,有一群人跑来拿中国式的孝顺那套来指责我的孩子,给她心理负担,让她被人言围攻。我才死都不安宁。


亲而不密,孝而不顺



阳光充足,我买了数棵玫瑰种下去,照说很容易活,可是我居然给养死了。后来发现可能是浇水太勤,而浇的又都是清水,根部得不到养分,又长期浸泡,最后烂掉。花真是会被浇死的!我也是好心,给花提供它所需水分,可是好心办坏事的情形,何其多也?


人际关系也是这样。比如对孩子,管得太多,提供养料不足,也会制约孩子发展。


心理咨询专家武志红老师常提到国人有不少患有“巨婴症”,虽已成年,在心态上、智力上、情感上、生活能力上都没有走出需要他人扶持的婴儿状态。婚后,离开原生家庭,“巨婴症”带来的各种冲突都会一一爆发。有的人有事不跟自己的配偶商量,跟自己父母嘀咕,把配偶甩到一边不顾其感受。


明智的父母会推掉这种遥控,哪怕子女主动索取,因为这会破坏夫妻之间的关系。可是更多的父母,舍不得放下影响,不了解情况乱出主意,继续扶持成年的子女,使得子女的“巨婴症”自始至终得不到解决,成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么做,也直接或间接地破坏子女核心家庭的团结。


心理学家丹·艾伦德在《亲密同盟》一书中说:“从忠于父母向忠于配偶转变的失败,几乎是所有婚姻冲突的核心问题。”作者认为,在感情上继续依靠父母,具有极大破坏性,“这种依靠会阻碍夫妻之间必须要形成的那种强大的连合。”他说这样提供靠山的父母,实质上是扮演“楔子”的角色。这些活人楔子插在夫妻之间,拉大裂痕,使得夫妻关系越来越疏远。


老公对”婆婆“的愚孝我必须忍吗?





38岁的朱女士终于如婆家所愿怀上二胎,一家人欣喜万分,丈夫邬先生却莫名其妙地变得行为怪异。经医生测试诊断,他得的竟是产前抑郁症。邬先生老家在湖南乡镇,二胎政策出台后,公公婆婆整日向媳妇念叨要她养好身体,再生一个。今年春天,朱女士得偿所愿,一家人喜气洋洋,可丈夫却像变了个人。(《武汉晚报》)


“二胎”大门的打开,可谓让多少家庭喜出望外,调养、备孕,憧憬着一双儿女的天真活泼,而最为之激动的,还要属再抱孙子(女)的家中老人们,恰如这位朱女士的公公婆婆,念叨之下如愿以偿,却没成想让身为“大老爷们儿”的儿子患上了产前抑郁症。


且不详论这类心理病症云云,老小的养育之责,压弯了多少中青年的腰杆,尤其是秉承了款款孝顺者,对待父母一分也不敢亏欠,所盼所望无有不从,宁肯累死也绝不让老人家受委屈。“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几字之间尽显孔夫子的理论精髓,王中书一句“孝为百行首”至今传承如是。生儿育女,父母自然是高兴的,“天伦之乐”恐年轻人体会不来,于是乎亲切期盼转换成了对子女的“劝导”和“施压”,甚至不讲原则、不问情况,毕业逼恋爱、恋爱逼结婚、结婚逼生子、生子逼二胎……有如此“共性遭遇”的大有人在。


《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郭巨为了不使养孩子和孝母亲相冲突,便和妻子将儿子活埋,幸挖出黄金,幼子才得以活下来。郭巨埋儿的典故,一向被视为愚孝的典范,而今,如此糟粕确实难见,但也不免有些遗风弥漫,不少人岂不是为愚孝困住了手脚,反做成全美德的悔疚事。以高考为例,艺术、体育、文学……聪慧而极具潜能者大有人在,而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之下,就得加入高考大军,从众而不专事所长。而今又有多少人,无奈于孝,便要放弃非传统的职业;无奈于孝,便要门当户对去相亲;无奈于孝,便要在最当拼搏的年纪成家生子,甘当房奴车奴。


愚孝的本质,其实便是一种没有原则、不求合理的道德释放,父母养育之恩大过天地,于是乎天地之间万事不如孝心,又岂不知父母也会犯错,甚至错得多、错得重。事例中这位抑郁的先生,“收入低房子小”本是一道应坦然面对的障碍,但掺杂了愚孝,成全了期望,所酿后果很可能便是一生辛劳和压力,子女也不可能得到充足的物质供给。


哈哈酱以为,治好“抑郁”不在如何疏导、沟通,要除病根,首先就该除掉默认于心的愚孝。父父子子,陈习旧俗中等级观念俨然畅通于世,以至于自由和平等于无形中被剥夺,这决然不是小问题。实际上,作为最为普遍也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父子母女之情往往所涉面更广、影响更深。去年10月,安徽某地甚至将“埋儿奉母”的故事制成公益广告,想来令人后怕,而轰动一时的广东“女德班”,更是歪曲了传统,成了弘扬“歪风”的新形式。事实上,不少妻子也为找了一个愚孝的丈夫而悔恨,不少人因愚孝,难以抉择人生去向,最终从众入流,用不适与平凡来为对父母的“爱”埋单。


愚孝不同于尽孝,于传统和道德而言,我们必须承认父母的生养之恩。但父母的付出与奉献,不该是付出成本的“盈利”,更不能成为虏获愚孝的工具,若是被愚孝束缚了手脚,失了原则与决断,误事铸错,乱的恐怕便是一生的步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别把自以为是的孝顺压在老人身上,这比道德绑架更可怕
关于孝顺,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欧美人的处世之道:成年人和父母的关系,应该是“相忘于江湖”
“孝顺父母的6个表现”:中了3条以上,说明你挺孝顺
婚姻中,孝顺父母的前提是,家庭排序不能错位
人到中年,要孝顺父母,但要遵守三条底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