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 国 忧 民 空 激 烈 报 国 欲 死 无 战 场

为 国 忧 民 空 激 烈       报 国 欲 死 无 战 场

——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深夜,在越州三阴三山,一场风雨,让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久不成眠,好不容易入睡,梦中的战马嘶鸣与窗外的风雨声连成一片,又使老人醒来,梦中的情景和窗外的风雨声又触发了老人的诗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位老人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此前1189年作者因“嘲咏风月”之罪而被弹劾罢官,归隐故居,境遇可哀之处甚多:年老罢官,一可哀也;食且不继,二可哀也;僵卧孤村,三可哀也;时常卧病,四可哀也;无钱而停药,五可哀也;风雨凄凉,六可哀也。然而诗人并不为自己感到悲哀,“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二首)诗人考虑的不是自身的衰老和处境的尴尬,而是如何去收复失地,以身报国。“哀”与“不自哀”之间是诗人的一颗拳拳爱国忧民之心,本可哀而不哀,虽哀而不自哀,“自”凸现了诗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奠定了全诗悲壮的基调。

   第二句“尚思为国戍轮台”正道出了此种境界的思想基础。“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春夜读书感怀》)诗人一直忧的是国家的安危,“尚”说明“为国戍轮台”是诗人一生的追求,诗人二十岁时的抱负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到了六十二岁仍然“安得铁衣三万骑,为君王取旧河山”(《纵笔》其二)即使到了八十二岁,犹能“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为国雪耻,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激动诗人的情感和不断得到表现的思想主题,正是基于此,诗人才能“不自哀”。

   第三句中的“卧”与第一句中的“卧”不是简单的重复,涵义更为丰富,不仅写出了诗人入梦前的情态,还写出了诗人由醒入梦的心理过程,此时的“卧听”,可谓身僵而心不僵,形僵而神不僵,窗外的风雨声使诗人心潮激荡,思绪万千:南渡后的朝廷“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偏安一隅,不思恢复,“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诗人眼前的国家正如窗外的风雨之飘摇。“不自哀”并非“不哀”,诗人哀的是国,哀的是民。虽哀而心不能死,“戍轮台”的平生壮志不能就此罢休,“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弋阳道中遇大雪》)何况今夜“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大风雨中作》)呢?自然会勾起诗人金戈铁马的遐想而忆及当年“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书愤》二首)的战斗经历和“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战斗场面。这遐想和回忆又把诗人带入以下的梦境。

  “铁马冰河入梦来”承接上句,意在笔先,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在一片丹心得不到报国的机会,收复失地的愿望得不到实现时,诗人常常通过梦境和激情想象来得到满足。“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甚至在梦中看到“尽复汉唐故地”,“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师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古代文人喜欢借酒消愁,陆游常借梦抒怀,一生写下了许多记梦诗,使自己的压抑和愤慨在梦中得到抒发,理想和雄心在梦中得以实现,既然“为国忧民空激烈,杀身报主已差池”(《洊饥之余,复苦久雨感叹有作》),那么只有在梦中和敌人厮杀,过关斩将,恢复中原了。

   本诗的动人之处除了高高飘扬的爱国主义旗帜,还有表现这种精神的艺术手法:对比。在短短的一首诗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组对比:(一)、“哀”与“不自哀”的对比;(二)、“僵卧孤村”与“戍轮台”的对比;(三)、报国无路与梦中杀敌的对比。这三组对比又集中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这撞击中,迸发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充满悲壮的色彩,这矛盾贯穿诗人的一生,直至发出《示儿》的绝响,千载而下,荡气回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陆游诗词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痴情化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初一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学(1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及备考集锦
【荷花雅集】风雨梦来!唱出爱国诗人的满腔赤胆忠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