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语知道(五)

第27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2)



  比如头痛,按经络图查找,如果疼痛部位在胆经上,那就要考虑疏肝利胆。

  有脚气的朋友查看经络图时,如果发现炎症部位正是胃经末端,那就说明您胃经气血湿浊多,渗出来滋生了病菌,因此健脾胃、除湿浊可作为治疗的思路。

  推腹时,您如果发现痛点在脾经上,那么在耐心推腹、揉散痛点的同时,您还应该按摩腿上的脾经,帮助打通瘀滞。

  再比如,天气一冷就感冒,说明您阳虚不能御寒,养血气是关键;咳嗽气短,是因为肺热及肾不纳气,泄肺补肾就是治疗思路。

  至于鼻炎,如中里巴人老师所说,“不能怪鼻子”,跳开鼻子看问题就容易找到答案。比如您还怕冷,说明体内寒气重,蕴积在肺,所以总流鼻涕。而《黄帝内经》上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因此肺部有寒气也只是表象,这种怕冷型鼻炎的真正根源在于肾气不足。

  除了有不适的感觉,身体还会提供大量的信号给您,把它们联系起来,就能找到调治方法。

  3.养血清血法

  如果用了以上两个方案,您仍然无法找到调养的思路,那么还有这最保险的一招——养血清血法。踏踏实实把血气养足,同时利用推腹法、膀胱经刮痧和取嚏法等排除三浊,就能使血气变得清洁。

  从内部的五脏六腑和骨髓经脉,到外部的皮肤、毛发和角质、指甲,它们都依赖于血气的润养。有了干净充足的血气,身体这架智慧的机器自然会修补从前的漏洞,而且非常聪明地按着由内而外、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

  如果有些新的症状在您调养休息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不要担心,这是血气增长以后的排病反应,是身体在自我修复,偿还以前欠的账。

  血气有没有增长,可以通过精力是否提升、头脑是否更清晰,牙龈和嘴唇的血色、指甲月牙、毛发光泽度、耳廓圆润度、面色进行判断。

  得了不熟悉的疾病或者有不适的感觉,就像一个厨师要用陌生的食材来烹饪,心里有些茫然是正常的。这时您不要慌,细心观察,思路自然就会渐渐清晰了。

  每类食物都有各自的做法。先看食材是肉类、禽类、水产还是蔬菜;再看它的纤维粗细,以考虑火候长短;最后看它气味是否腥臊,决定是否用酒和辣椒,是清蒸还是红烧……

  治病调养也是这样。如果想得太复杂,我们常常会头昏脑胀,迷失在散乱的表面现象里,不知所措。要是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化繁为简,就能跳出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易传》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相信指标,更相信身体的真情诉说

  如果我们只是针对指标治疗,而不管导致指标失常的深层原因,不调整人体内部的整体环境,那很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顾此失彼。虽救得一时之急,却阻挡不了更猛烈的暴风雨!

第28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3)



  医疗仪器检测出来的指标虽然有它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可在现实之中,我们却常常只听命于冰冷的机器,忘记了自己是个鲜活立体的生命,全然不顾身体发出的信号。即使身体很不舒服,可如果体检的指标正常,我们就经常掩耳盗铃地欺骗自己说:一切正常,忍忍就过去了。

  等到有一天,仪器检测出的指标真的不正常了,我们或许会被告知得了不能治愈的疾病,只能靠终生服药来控制病情!我们顿时像个闯了祸的孩子,惊慌失措,只好老老实实服药,这个不敢吃,那个不敢喝,走路吃饭、睡觉做梦都惦记着指标的波动,唯恐病情进一步发展,生活一片阴霾。

  可是,如果不是外伤和急性传染病的话,那些个不正常的指标难道像孙猴子一样,是从石头缝里凭空蹦出来的吗?《易经》上说:“履霜,坚冰至。其所由来者渐矣。”意思是说,早上起来见到地上有霜,说明寒冬就快来了。冰冻三尺,是渐渐形成的。树叶的枯落,大雁的南飞,昆虫的消失,黄昏的提前……每个人都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天地之气的运转流变。

  然而,对于自己,我们却总是纠结于几个枯燥的体检指标。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听听身体的诉说吧,每时每刻它都在向您吐露真情:

  1.时常口苦。那是肝气郁结,致使胆经瘀塞、胆汁外溢造成的。

  2.觉得口干,咽喉干,喝了水还是干。一般人情绪激动,动了肝火,心火盛,就会口干舌燥。您不激动也觉得干,说明您肝火旺,心火盛,或者是肾虚。因为肾主水,肾气不足,无力推动水液上行到咽喉和口腔,所以口会觉得干。而且心肾不交、心火盛和肾虚常常互为因果。

  3.喜欢熬夜、脾气暴躁。说明肝火旺。

  4.生闷气、情绪压抑,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5.皮肤干燥不润。烟瘾大的人,通常皮肤干枯,这好理解。您不抽烟皮肤也不好,说明您肺热而焦,运水到皮肤的能力差。这通常又是肝火旺、心火盛,(肝)木(心)火刑(肺)金的结果。“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诗,算是木火刑金的最好注解了。爱美的女士们可要注意啊!

  6.尿频、尿急、小便难。肾主水,开窍于二阴,肾气不足,所以水道失常。

  7.四川人喜欢吃辣,是因为那里气候闷热潮湿,汗黏在身上发不出来,无法排出血液里的湿浊,所以多食辛辣,借以发汗除湿。现在川菜风行全国,连我所在的上海(这里的人从前很少吃辣),火锅、麻辣烫也到处都是,并且生意红火。这是不是说明现代人躲在空调房里反季节生活,该出汗时不出汗,血气湿浊盛,而身体渴望通过食用辛辣来发汗除湿呢?

第29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4)



  8.现代人口味较重,也有报告称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偏多。中医认为,咸味入肾。这是不是说明有的人肾气不足,所以身体喜欢咸味以自补肾气呢?

  9.虚胖的人往往赘肉、肥肉多,肌肉却越来越少,脾虚应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脾主肉。

  10.贪食冷饮等寒凉食物,一方面表明人们虚火旺,燥热难挡,身体渴望降温。另一方面又会导致体内寒湿加重。

  11.常看色情电影,有手淫的习惯,或者性生活过度,容易导致肾虚。

  12.饭后容易腹胀,或者大便不成形,常常拉稀,这是脾虚的缘故。

  13.心事重,思虑多,导致心包经不通畅,知识分子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正和此有关。

  14.吃了不洁的食品,别人拉肚子,您却没有,说明您的脾胃要么极好,要么差到已经麻木了的地步。

  15.嘴唇白淡,说明血气不足。嘴唇或牙龈颜色深而暗,说明血气浑浊。

  16.头发干枯无光。肾之华在发,说明肾气不足,所以头发干枯没有光泽。

  17.牙釉容易掉落,露出内部深色部分。肾主骨,齿乃骨之余。肾气不足,牙齿滋养不够,所以变脆易落。

  18.伤口不容易愈合,说明血气营养差,无法很快修复创口。脾胃是营养化生之源,说明脾胃不好。

  19.身体僵硬,不能做大幅度弯曲。肝主筋,肝的疏泄功能不好,筋没得到充分的润养,所以筋的柔韧度变差。

  20.血管脆,容易破裂,说明血液营养差,血管滋养不足。进一步来说,心主血脉,心包经瘀塞,心脏推动血液运转的效率降低,新鲜血液更换率低,导致血管润养不足。

  21.声音嘶哑,说明声带缺少水分润泽。肺主布水,肺热而焦,使肺脏布水的能力降低;或者肾气虚,水液升腾不利,到达声带的水量不足。

  22.声音厚而不清,表明声带沉淀了杂质,是三浊堆积、血气浑浊的原因。

  23.脸上痘痘不断,下面的腿脚却总冰凉。这是上热下寒,血气瘀滞难下,虚火旺于上,真阳虚于下,应该引血气下行,引火归元。

  24.总是打嗝,却很少放屁。这说明一方面脾胃不好,消化不充分;另一方面肠道三浊堆积,气路不通。

  25.一喝酒就醉,胡言乱语。酒性热散,刺激心脏加速搏动。心主神,舌为心之苗,说明心脏机能较弱或心包经不畅,一有负担就心乱神昏,舌头不再灵活。

  26.怕冷显然是血气不足,难以御寒;怕热表明虚火旺,身体能量加速燃烧,所以热;又怕冷又怕热,说明血气既不足,虚火又旺。真正血气丰盈的人是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身体的信号还不够多吗?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毛发、甚至一颦一笑都在透露着身体当前的状况,就看您是否乐于倾听,善于解读了。

第30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5)



  如果我们只是针对指标治疗,而不管导致指标失常的深层原因,不调整人体内部的整体环境,那很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顾此失彼。虽救得一时之急,却阻挡不了更猛烈的暴风雨!

  如果您不再困惑于表面症状和指标数值,而是透过表象找到它们在五脏六腑和血气经络的深层次原因,那么您离真正的“求医不如求己”就不远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开中医的百宝箱,把众多的宝贝分分类,肝郁的咱们就疏肝,肾虚的咱们就补肾,三浊堆积咱们就除三浊。有的放矢,标本兼治,身心同调,何愁不能走上健康的大道呢?

  打开中医的百宝箱——对治方法精粹

  大医曰:“举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来路,掌握了得心应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标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晓玄机,双拳啸出剑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信可乐也!

  病症不会凭空产生,一定有它的来路。如果您能了解这一点,再辨明疾病的根源是五脏失调、经络瘀塞、血气虚弱,还是三浊堆积。接下来自然就能找到得心应手的工具,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外治其标,内治其本了。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倚天剑和屠龙刀。

  现在,就让我们就打开中医的百宝箱分分类、找找看:

  调情志、静心安神类

  《黄帝内经》上说:心就像一国之主,如果昏庸无道,底下的大臣(其他脏腑)再贤明,国家(身体)也治理不好,必然危机四伏,乃至丧邦灭国。可见,有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多么重要!而我把“调情志、静心安神类”列为第一,用意正在于此。

  调情志、静心安神的方法有鼻端调息法、打坐法、金鸡独立、听古琴曲、引气血下行等。

  疏肝类(肝胆类)

  1.推腹法

  沿两肋下往下推,侧面腰腹部向肚脐方向推,有很好的疏肝作用。

  2.推腰法

  双手反掐腰,然后提到接近腋下的位置,顺着腰腹部向下直着推摩,推到臀部侧面就可以了。肝经是属阴的经络,因此除腿上的部分以外,大部分线路都在身体的较深层循行。胆经是肝火冲发的通道,离体表较近,所以,通过胆经疏泄肝火是很好的选择。对照经络图就会发现,推腰法所过之处正好覆盖了胆经在腰腹部的循行路线,能够降胆经之火(肝火的外现形式),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3.把指甲削平,掐按太冲穴,把痛点转移到行间穴

  这是疏泄肝火最直接的方法(偏重左脚)。太冲穴是肝经原穴,是疏泄肝火极重要的端口。为什么要把太冲穴的痛点按摩转移到行间穴呢?

第31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6)



  《黄帝内经》上说:肝气郁结不舒的人,常常两肋隐隐作痛,针刺行间穴就可以疏解这种郁结。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针刺疗法比较专业,自己不容易操作。用按摩的方式把太冲穴的痛点转移到行间穴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且易于操作,所以适合推广。

  身体健康的朋友掐按太冲穴时,应该是有酸痛感的。如果您掐按太冲穴完全没感觉,就是此处肝经阻塞到了麻木的程度,可以向上顺着肝经寻找敏感穴位,然后重点按揉。也可以推揉腿上的整条肝经,以打通经络。您觉得哪个好用就可以选哪个。

  4.金鸡独立法、转脚腕法、热水泡脚(最好用桶泡,水线高些)

  这些方法都可以引血下行,进而疏泄肝火。这是因为肝火旺会导致血气逆行上冲,引气血下行的各种功法恰能反其道而行之,非常对症。

  5.敲胆经+拨阳陵泉穴

  前面已经讲过,肝胆相照,肝经胆经互为表里,胆经是肝火的出气筒,因此疏通胆经可解肝之郁气,降肝之燥火。另外,按摩三焦经手臂上的敏感穴位或者循经刮痧,都有很好的降肝火效果。3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大多三焦经瘀塞严重。您现在就可以沿三焦经按摩一下,看看堵得厉不历害!

  三焦经与胆经同为少阳经,只不过一个在腿上,一个在手臂上。二者内有通路,同是肝火的出气筒,因此疏通三焦经与疏通胆经作用相同。

  6.健脾胃、固肾强肾都有助于疏肝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余下的残渣就会进入气血,大幅度加重肝脏解毒代谢的负担,可见脾胃好坏与肝脏关系密切。

  肾气虚的话,肾脏分清泌浊的功能减弱,浊物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的机会减少,滞留体内,会增加肝脏的解毒压力。另外,肾为伎巧之官,它决定了五脏六腑是否能高效并充满技巧地运转,当然也包括肝脏。

  健脾胃类

  1.推腹法

  能直接促进肠胃蠕动,还能按摩经过腹部的脾经和胃经,除三浊、通肠道,一举多得。

  2.按摩小腿脾经(血海穴以下)上的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

  这些穴位用处多多,能直接温脾补气血,提高脾的运化能力。

  3.按摩胃经上的穴位

  能增加肠胃的气血供应,促进消化吸收。足三里是养生大穴,对调理胃病非常有效。但要注意一点,胃经气血是从头流向脚的,所以按摩足三里要从上往下推揉,这样的效果才好。

  按摩足三里,加中脘穴拔罐,再加按摩脾经公孙穴,可以调理脾胃问题,效果也很不错。

  胃经的上巨虚穴可调理大肠,胃经的下巨虚穴可调理小肠,再配合按揉足三里,整条肠道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

第32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7)



  4.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

  对于胃寒、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健脾胃的效果非常好。胃热的朋友灸中脘可能会感觉不适,这种情况可以用在中脘拔罐或按摩的方式来替代。

  5.小米粥和牛肉汤

  粥类(小米粥最佳)、汤类食物滋养脾胃,牛肉汤补虚损、健脾胃,又容易消化,是养脾胃的佳品。肉块、干饭和干果不容易消化,易伤脾胃。

  6.疏肝即能健脾

  因为肝是个大血库,如果肝火旺或肝气郁结,就意味着肝血被透支上逆。这一方面会导致脾脏供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血液回归肝脏,肝的解毒几率减少,供给脾脏的血液就会浑浊不清。双方作用下,脾脏的运化能力必然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生气(肝火旺)就吃不下饭(脾虚),甚至胃痛的原因(脾虚运化不利,导致食物积存在胃,化腐化热灼伤胃壁)。

  现实生活中,肝旺脾虚的人相当多(尤其是女士),所以疏肝和健脾要两手抓,配合进行,效果最好。

  7.肾虚脾也不会强

  《黄帝内经》里讲:“肾为做强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说,肾气的充足与否,决定了五脏六腑能不能高效并充满技巧的地转,当然也包括脾脏。脾肾双虚是很多男士的体质特点,尤其是胃寒、大便不成形的人,必须健脾与补肾同步进行。

  固肾强肾类

  肾(气)为先天之本,就像树种里蕴含的生命力,如果它饱满,树就长得笔直高大;如果它干瘪,树就可能长得矮小弯曲。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就是告诫我们,如果年少之时只图一时之快,放纵不加节制,到了壮年就会未老先衰,百病丛生。

  所以补肾固肾的前提是节制。比如,不看色情图片或电影、戒除手淫、性生活适度等。这就像一个漏水的池子,如果不先减少漏损,注入再多的水也只是浪费资源而已。

  另外,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个补肾的方法。

  1.金鸡独立法

  能静心补肾,身心同治。练习时,听古琴曲等宁静的音乐,收心补肾的效果更佳。

  2.坠足法、“引血下行三部曲”、热水泡脚、马步站桩

  这些方法补肾的效果都不错。引血下行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补肾和降肝火。而在中医看来,肝肾同源,肝火之根就在肾,肝火旺常常是由于肾的收藏能力下降导致的。肾阳不固,因此容易摇动外泄。

  肾又主管腰部以下的气血循环,所以肾虚的人常常感觉腰膝酸软、下肢清冷,引气血下行刚好能引来新鲜气血,培补肾元。

  3.温灸关元穴

  现代人多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其中虚火旺于上,肾阳耗于下。温灸关元穴,正好收上炎之虚火,补肾中之真阳,引火归元,破肾中的寒邪,壮全身的元气。

第33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8)



  4.在后背肾俞穴拔罐(隔一段时间拔一次),同时按摩复溜穴和太溪穴

  膀胱经纵贯整个后身,是人体排毒的大通道,因此刮痧、拔罐等排毒之法总是首选膀胱经。膀胱经上的各种俞穴,比如肾俞、心俞、脾俞、胃俞等,实为各脏器在膀胱经上的排毒口,所以在俞穴上拔罐或刮痧,就是在帮助各脏器排毒,肾俞自然也不例外。而按摩肾经上的太溪、复溜两个补肾大穴,更是引导血气补肾的好方法。这边厢拔除内藏之邪毒,那边厢补以新鲜之血气,新旧更替,营入浊消,实乃妙招也。

  另外,单独按摩复溜穴和太溪穴也可以补肾。用温灸法灸太溪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5.打坐

  静心、疏肝、补肾。腰为肾之府,盘膝打坐可使气血自然汇聚到腰腹部,因此能够补肾。肾主收藏,疏泄过旺的肝火、平静散乱的心神,都有利于减少耗损,加强身体能量的收藏和润养。

  6.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可以补肾

  养血气类

  1.早睡觉、敲胆经、按摩心包经

  这些养血气的方法自出现以后,已经过很多人的实践。尤其是早睡觉,顺应自然生息的法则,让身体自我修补、增长血气,可以说达到了“无为而治”“无为自化”的最高境界。

  脾胃乃后天之本,是血气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补的食物也无法转变成足够的血气,反而容易成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体内到处为患。所以调理脾胃是养血气的重中之重。

  2.健脾胃

  脾胃乃后天之本,是血气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补的食物也无法转变成足够的血气,反而容易成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体内到处为患。所以调理脾胃是养血气的重中之重。

  3.生姜大枣红糖水

  生姜六七片,大枣四五枚,红糖一汤勺,加水煮开成一杯即可。这个食疗方能温胃散寒、温经补血,对于脾胃虚寒的人非常合适。强调一下,此方一定要早晨或中午之前喝,因为过了中午,人体的血气就趋于收藏(下降)了,与本方温通之意相违。经常腹胀的人煮汤时可不加红枣。

  4.牛肉汤或清炖牛肉

  《黄帝内经》说:“脾之畜为牛。”也就是说,牛是与脾脏最相配的牲畜,牛肉是脾脏喜欢的肉类。

  《本草纲目》认为,(黄)牛肉性温味甘,安中益气,养脾胃。中医认为,牛肉还可治虚损羸瘦,脾弱不运等症。将牛肉炖烂(三小时以上,这样容易吸收),去除浮油,喝汤食肉,能大补虚损。

  如果您脾胃很虚,牛肉就让家人去吃吧。毕竟,牛肉的纤维比较粗,对于您那很虚的脾胃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您只需去掉浮油,喝汤就可以了。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炖煮,牛肉的营养基本上都在汤里了。

第34节:第五章 养生有术,心想事成(9)



  5.小米粥

  小米,古时称稷(粟)。《黄帝内经》说:“脾脏对应的谷物是稷。”也就是说,小米是脾喜欢的谷物,有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的作用。适合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本草纲目》还记载,有个非常虚弱的人,没有用药,只是每天吃小米粥,结果不久后身体都恢复了。小米粥之功,可见一斑。

  有朋友说,小米是偏凉性的吧,会不会伤到脾胃的阳气?没错,小米性凉,不过做成粥以后就属于温性的了,且味道平和清淡,易于吸收。

  6.当归、大枣和阿胶能补血,黄芪和党参可以补气,灸甘草有补脾益气、调和脏腑的功效

  以上食材,大家可根据自身状况,在炖汤、做菜时适量放入。

  保护心脏类(含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按摩心包经(偏重左侧)能排除心包积液

  如果您觉得这个方法太麻烦,还有一个简化版,就是先按摩膀胱经上的昆仑穴,再按揉任脉上的膻中穴。

  另外,心包积液,其实就是浊气久聚心脏的产物,而昆仑穴是火穴(心属火),膀胱经又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按摩昆仑穴可清心中之浊气。

  2.按顺序依次在后背的厥阴俞(心包的俞穴)、手臂上的心包经和任脉的膻中穴刮痧

  在这些部位刮痧,就是用物理的方法把沉淀在相关血管壁上的瘀血浊物“刮”出来。而有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它们往往为了疏通个别部位,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扩张全身血管,得不偿失。刮痧的方法不仅效率高,更有针对性,而且比较安全,副作用小得多。

  要注意的是,刮痧也会消耗一些血气,所以对于血气很虚的人或老人来说,要准备些人参生脉饮备用,以防“晕刮”。

  3.金鸡独立等引血气下行之法

  上实下虚的体质,往往是上半身血气偏于雍滞黏稠,下半身则虚衰不足。引血气下行,正好泄有余补不足,能增加上半身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液的更换率,减少血管的瘀堵。

  4.固肾补肾

  如果肾气虚,心火就会虚旺,出现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多梦失眠等情况。肾气充足的话,心脏跳动就会舒爽,不急不缓,心肾相交,气定神闲。补肾静心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应配合进行。

  5.疏肝即能保护心脏

  因为肝经和心包经同为厥阴经,肝经在腿上,心包经在手臂上,就像一条路的两端。肝经畅通平和,心包经也会安定,不易堵塞。

  疏通经络类

  按摩、刮痧、拔罐、形体导引和意念导引均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前面各类都已提及,此处就不重复了。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前面介绍的瑜伽“拜日式”功法,具有综合性疏通经络的功能,简单高效,一举多得。

  大医曰:“举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来路,掌握了得心应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标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晓玄机,双拳啸出剑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信可乐也!

第35节: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1)




  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

  为什么细菌病毒喜欢在您身体里“安居乐业”

  “大家知道,夏天拉肚子吃点藿香正气就好了。这是因为身体处于寒湿状态会使人拉肚子,藿香正气是散寒祛湿的药物。但在实验室里,把大肠杆菌放进煮好的藿香正气水里,却一个都杀不死。相反,藿香正气水是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但是,人喝到肚子里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藿香正气的作用本来就不是杀死大肠杆菌而是调整您体内状态的。”

  ——中医教授樊正伦

  一头健壮的牛,身上是不会长疮腐烂的。但等它衰老生病了,就很容易这里长个疮,那里烂块皮,伤口也不易愈合。如果赶在夏天死去的话,几小时后就会开始腐烂变臭,发霉生蛆。

  蛆虫也好,细菌病毒之类的微生物也好,本来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孕育的万类之一。它们的繁衍生息也是有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同样遵循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细菌病毒之所以泛滥成灾,是因为它们得到了适合的生存条件,找到了“安居乐业”的栖息地。

  大家都知道,向阳的的墙上是不会长苔藓的,而阴湿的角落却常常“苔痕上阶绿”;清澈的太湖水是不会暴发蓝藻灾难的,但污染了的太湖即使不暴发蓝藻,也会暴发红藻、绿藻或黑藻。

  民不聊生的国家,常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起义遍地,即使残酷镇压,也往往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国富民强的国家,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即使有野心家蛊惑人心,煽动造反,也只能是光杆司令,孤掌难鸣。

  恩爱的夫妻是不会让“小三”得逞的。即使有妖艳的美女,一时迷惑了丈夫的心,即使采花大盗甜言蜜语,千般逢迎,软化了妻子的防线。可是,每当回到家里,往日的点点滴滴,温存关爱,都会让出轨者心有愧疚,深感不安,最后总能反思自我,重归于好。

  同理,如果您血气丰盈,内心平和,体内环境很好,病菌病毒是不会泛滥成灾的。《易传》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同气相求、异味相殊的规律的。如果您的正气强盛,病菌病毒之类的邪气自然就会受到抑制。

  和睦的家庭也会有争吵,但那只是生活的点缀、亲情的调味品;从前的太湖也不是没有蓝藻,但那更像是优美风景的一处点缀。同样,健康的人体也不是没有细菌,但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虽大风苛毒,弗能害也”。抵抗力强,病菌病毒之类的邪气就难成气候。

第36节:第六章 见微知著,何其快哉(2)



  总想着用药物把病菌病毒赶尽杀绝,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病菌反复发作,到后来甚至有了抗药性,一发而不可收拾。是药三分毒,过度用药还会损伤肝肾等器官。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全球死亡病人中竟有1/3死于不合理用药。另外,像大家熟悉的聋哑人节目“千手观音”,21名演员中有18人因药物致聋,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在两岁前后,因为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

  药物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过度依赖药物,忽视了身体本有的调整和修复能力。更令人担心的是,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两年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不去倾听身体的苦衷,不去改善体内的环境,一味地喊打喊杀,与病菌病毒血拼到底,就像一个本已衰败的国家,不知道休养生息,反而好战杀伐,四处用兵,结果必然是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动乱四起。所以《道德经》说:“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我们可以用刀刮去苔藓,可是只要阴湿的环境存在,它们终究还会再长出来。不如引一束温暖的阳光过来,阴湿消除,苔藓自退,或许还会招来向日葵,茁壮繁茂,向阳绽放。

  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防流感、急性传染病、瘟疫

  中医在开药方时会告诉您,这味药是温热的,那个是寒凉的,这个能除湿,那个能润燥,目的就是把人体的失衡纠正过来。人体系统运行正常了,体内环境改善了,正气提升了,病邪自然也就退却了。这是一种铲除敌人生存的土壤、断其粮道水源、掐断补给线的策略,正是兵法上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道家有句话叫“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说的是当世人巧遇神仙,只与他们呆上一会儿,再返回时,人间却早已过了千百年。

  如果把病毒病菌比作人的话,那我们自己就是神仙了。

  一般的细菌繁殖一代只需要20分钟左右,病毒复制的周期也非常短,而人类从出生到繁衍下一代却需要近20年的时间。我们人类的一天,相当于细菌的上千年。相对于单个细菌和病毒的生命周期,我们人类的确是像神仙一样“寿与天齐”了。

  几千年来发生在人类身上的变化,换成病毒病菌,可能也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事。如果条件适宜的话,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或一天的时间甚至更短。所以,我们时常会听到“XX病毒发生了变异”这样的消息。有一些变异后的病毒危害巨大,还会造成全球恐慌,比如,一般性的肺炎病毒变异出“非典型性肺炎”病毒。

  由此可以看到,病毒病菌之类的微生物繁衍变异的频率和速度非常快。但归根结底,无论是变异还是繁衍,较稳定还是受抑制,都取决于其生存环境,比如温度、湿度等等。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给点阳光,它就容易灿烂”。但是,我要再加一句“给点严寒,它就容易枯萎”。

  为什么流感、瘟疫和急性传染病等容易发生在季节变换和气候反常的时候呢?

  因为,气候变化导致人和动物体内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就造就了适宜病菌病毒产生或变异的体内环境,于是流感、瘟疫、急性传染之类的病便发生了。

  比如,天气潮湿闷热,人的汗黏在身上,出不透,三浊外排受阻,体内便产生湿浊。天气骤然变冷,会造成风寒袭(体)表,而肺主皮毛,肺气要与寒气对峙相搏,就会导致肺热。天气久热不雨,人体气血会向体表和上半身流动,内脏供血必然减少,就会导致中气虚衰。所以,夏天容易拉肚子、得肠胃疾病。

  人们常说“大灾之后有大疫”。一方面天灾人祸使生存环境发生剧变,一方面人们因为失去家园和亲人而痛苦惊恐,精神遭受打击造成正气薄弱,病菌病毒于是趁虚而入。

  气候变化在中医里叫“六气”,也就是《黄帝内经》提到的“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看待流行性感冒、传染病、瘟疫时并不是从病菌病毒的角度,而是从其产生和泛滥的根源——气候变化或气候异常的角度入手的,因此我们会听到“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暑温”和“湿温”之类的中医名词。

  在中医看来,病邪(含病毒病菌)盛衰的背后其实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的,那就是天地的变动(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天地之气的变动会影响人体发生失衡。

  因此,中医在开药方时会告诉您,这味药是温热的,那个是寒凉的,这个能除湿,那个能润燥,目的就是把人体这个小天地的失衡纠正过来。人体系统运行正常了,体内环境改善了,正气提升了,病邪自然也就退却了。这是一种铲除敌人的生存土壤、断其粮道水源、掐断补给线的策略,正是兵法上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推测,先贤们应该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的方式,找出了病邪(含病菌病毒)与天地运转间的深刻联系的,并创立了“天人相应”的中医体系。这个体系很好地避免了病毒变异和抗药性带来的困扰,并可以从问题的原点着手,以至简应对纷繁,八面玲珑,条理清晰。也许只有明代大医张景岳的话,才能道出这深邃智慧背后的秘密吧。他说:“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而后有真医。医之为道,岂易言哉!”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简单阅读,同样精彩,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开中医百宝箱
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下)
学习养生(六)之寻找问题之所在_
找出自己的病根在哪里,才能目标明确的进行调理
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脾胃篇
倾听自己身体的诉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