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琼岛夜话 17 --...


游晋祠留咏          ---- 散淡闲人


表里山河万代壮

晋祠俎豆千秋长

桐叶封弟喜叔虞

奉祀圣母乃邑姜

鱼沼飞梁翩鸿落

难老泉涌证盛唐

了却当年神游梦

我若朗吟唤朝阳

                              20161021日于晋祠 

 

 

圣母大殿



这次朝拜文殊圣地,时令不佳。已逢深秋,霏霏冷雨,台顶飘雪,更显佛国清凉世界。山上的五个台寺院,相距甚远,有的上百里,因安全问题无法驱车,只好作罢,留待下次。正应了佛家认知,娑婆世界,总是留有遗憾与缺陷。

 

 

献殿前  对越坊





20161018日,草草用过早饭,在微雨中登上去太原的长途汽车。车在山间行进。两侧梵宫庙宇不时映入眼帘,既像招手呼唤游子,又似归家小住又别,心宇的留恋,依依难舍。

 

 

水镜台





出山后,两旁绿色越来越多,不时可见零星小块庄稼地,村庄,羊群,窑洞,山西特色农家田园,黄土高坡,七沟八梁像一幅幅画卷争相展现。叫人应接不暇。穿行在坡底沟间近四个小时,到达太原东汽车站,又乘小车转达太原老火车站。

 

 

读过作家吴伯萧游晋祠散文,曾让我神游久矣。今时一游,可谓相见恨晚。

游罢晋祠,关于李渊建立的王朝为什麽叫唐朝,以及唐人街,唐人,山西简称晋等将一一揭晓。

 

 

圣母殿



登朝阳洞








一、表里山河、壮哉山西。桐叶封弟、始祖姬虞。

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称谓,这个称谓最早见诸《左传》。意思是说,外有河,内有山。西有吕梁山,和自北而南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奔泛而下,一泻千里。它的东部边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成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北有恒山横亘,南有中条山与东折黄河拱卫。

 


唐槐







表里山河,表里的意思是内外。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最早用于形容晋国(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山西更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0万年前,山西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日的临汾、永济和夏县。 

 


唐叔虞  正殿







太原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于。出生时有文在手,故名虞。乃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古代弟兄间有序,为伯、仲、叔、季。兄称伯,弟称叔。如伯夷、叔齐。孔子排行在二,生在尼山下,故叫仲尼。

 

我国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晋世家》一篇中,用一段剪桐封弟的故事,古时桐、唐同音记载了周成王是如何把叔虞封到唐国做诸侯的。

 

晋祠大门





西周初年,武王姬发死后,他的大儿子姬诵还很小,就由周公姬旦扶助做了国君,就是成王。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在一块儿玩,他把一个桐叶剪成圭形,送给叔虞说:我拿这封你吧。叔虞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就问姬诵:你要封叔虞吗?姬诵说:我是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姬诵就把叔虞封为唐的诸侯。(唐国,山西境内一诸侯国,是古代陶唐氏部落后裔国,古时部落领袖是唐尧,既尧帝。

 

圣母殿  雕龙




叔虞到唐国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派兴旺景象。叔虞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选择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境晋水流淌,于是,将国号改称为,祠堂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由此看来,晋祠的历史已经有三千年之久。

 





隋朝时,李渊镇守山西太原,为唐国公。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推翻隋朝,建立朝代故叫唐朝。经唐太中贞观之治、唐玄宗既唐明皇开元盛世,大唐帝国空前强盛,万国來朝。故他国把华人叫唐人,把华人街称为唐人街。追根溯源都和唐尧,与唐叔虞有关。

 







晋祠最早有文字记载见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书中这样的描述: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由此可见,早在1500年前,晋祠就具有相当规模了。晋祠自创建以来,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遂形成今日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其中,宋代建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的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二、晋祠的国宝

1 圣母殿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为祭祀唐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

 


圣母   邑姜




邑姜


圣母为唐叔虞之母邑姜
周武王皇后,姜子牙女儿。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


 











晋祠圣母殿前的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068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殿中前后设门,余筑坚厚槛墙,上安叉子,状如凉亭,格外通透宽敞。在圣母殿与献殿的鱼沼泉上架十字形飞梁,既有四通功用。圣母殿前廊木雕盘龙倒影于池沼碧水之中。

 








   献殿是举行献礼、陈设祭品的所在,为开敞或半开敞的空间,有较好的通透性。

寝殿是祠庙中敬神祭祖的神圣场所,设于主轴线的后部,由于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便仿照前朝后寝的形式来建造。圣母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平面广七间,深六间,殿身五间,周匝副阶,前廊深两间,殿内无柱,内置神龛,中塑圣母,四周侍从42尊。

 

1959年,郭沫若先生游晋祠时欣然命笔写下了一首脍炙人的《游晋祠》:

圣母原来是邑姜

分封桐叶溯源长。

隋槐周柏矜高古,

宋殿唐碑竞炜煌。

悬瓮山泉流玉磬,

飞梁荇沼布葱珩。

倾城四十宫娥像,

笑语嘤嘤立满堂。

元代    乐女塑像











 

2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


 


飞梁









鱼沼



鱼沼飞梁



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

鱼沼飞梁前有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保存完整。据说,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走到汾河边想过河。见一条小船,铁人要求船家带他渡河,船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现在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铁人














 

3晋祠三绝

一是周柏唐槐。周柏唐槐,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了。距今已有2800多年,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位于水镜台前,是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周柏



侧周柏


  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众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宋塑 侍女






  

 三绝中最后一绝是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水母洞



难老泉   藻井






难老泉    泉眼


 

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泉,论历史,实际倒是很老的。从地质考察,据说有两万万年或者三万万年呢。据文字记载,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古时候的晋国因晋水得名。

 

难老泉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晋祠北金胜村,有一姓柳姑娘,嫁与晋祠邻村古唐村。婆婆虐待她,每天都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一日柳氏担水半途,遇到一个牵马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柳氏就毫不迟疑地答应了,把后一桶水送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定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老人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水母神像





柳氏提心吊胆回家,试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水了。婆婆见柳氏久不担水,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抽鞭的秘密。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柳氏演化后人祭拜的水母神。这故事叫做《饮马抽鞭,柳氏坐瓮》

护泉和尚





难老泉分水坝,还有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油锅捞钱分水传说。

几百半前,这里南北两渠的农民,经常为争水互斗。天越旱,斗得越厉害。后来官府说要调解纠纷,就在潭边支一口滚沸的油锅,锅里放十枚铜钱,说:哪方有人能当众从锅里取出几枚铜钱,以后就分几分水量,判定之后,永免争执。这时候,从北渠的人群里,走出了一个青年,他勇敢地伸手从油锅里取出了七枚铜钱,于是北渠的农民就永远得七分水量。可是那青年受烫伤过重,当场死去了!

三七  分水坝






青年姓张,是晋祠山边花塔村人,人们称他为张郎。北渠的群众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尸骨埋在了中流砥柱下面。为了分水,在砥柱东面筑了一道石堤,在堤腰凿了十孔圆洞,南三北七。在东堤又筑了一道人字堰,作为南北两渠的分水岭,以免出堤后水流混合。

 

难老泉向前走几步,水潭中有一建筑叫不系舟。水潭四周用汉白玉低栏围成船的样子,因此得名。潭水冬温夏凉,寒天水汽蒸腾,象云雾一样。

不系舟





晋祠背后的山叫悬瓮山,《山海经》里说: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泉水从一丈深的石岩里涌出来,水的流量,一秒钟一点八吨。流水不停,雨涝不增,天旱不减。水微温。通常是摄氏十八度。泉水澄清碧绿,象泻玉泼翠一样。这道泉水,和鱼沼泉善利泉,汇成晋水南北两渠。除了供应居民食用,可以灌溉三万亩农田,开动一百盘水磨。范仲淹游晋饲曾赞美说: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3年8月16日发行《晋祠彩塑》特种邮票1套4枚。 
(4-1)T 如意侍女 80   

(4-2)T 持巾侍女 80   
(4-3)T 奉玺侍女 80   
(4-4)T 歌舞侍女 2   



 

    行色匆匆,游罢晋祠,幕帷已降,月上东山。愿生命之水,永锡难老。

 

20161213于琼岛东方寓所  散淡闲人

 

谢谢欣赏,下次聊 太原永济寺双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祠游记
晋山晋水(四)晋祠
在晋祠 我摄一把山西人的乡根情缘!
山西游(7)~晋祠
山西纪游之一——晋祠
晋祠——太原的紫禁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