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昌迦禅师授课《论语》:吃腊肉的养生家
吃腊肉的养生家



                                                                                                                                      -------昌迦禅师著文

《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释文]孔子说:“以口传授而不著写文章,信从和爱好古人的典籍,我私下自比于老彭。”


老彭,又称彭铿,传说中是彭姓的祖先。姓籛名铿,颛顼的玄孙。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传说活了八百年,因擅长烹饪野鸡汤,受帝尧的赏识受封于大彭氏国,喜好养生之道,他是搞男女房中术的始祖。

老彭,又称彭铿,传说中是彭姓的祖先。姓籛名铿,颛顼的玄孙。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传说活了八百年,因擅长烹饪野鸡汤,受帝尧的赏识受封于大彭氏国,喜好养生之道。

晋代的葛洪形容他:“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活身为事。”孔子自誉他有彭祖风范,这无非是在解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直接理由-----放松身心有利于养生。随机口说是简便宜行的事,但著书立说便要伤精力,孔子不愿为“作”而伤害他的养生之道,所以才“述而不作”。

美国的宣化法师认为“述而不作”是‘不表达自己的一种态度,不愿意炫示自己的才华’。但众所周知:老彭的特点在于‘房中闭气节其思虑’的养生长寿,孔子原话即是站在了老彭立场上,当然全句就是以彭祖古籍为‘因’,述而不作为‘果’。所以这与才华炫示无关,孔子已讲明了只是怕“作”的麻烦。原因是传说老彭八百岁后之病故,正是由于“数遭忧患和气折伤”的。另,从孔子一生对饮食十分讲究看,他对老彭的养生古籍有研究,可能就是仿效了老彭“有调鼎之功”的一个表现。

因此,这里的“信而好古”并非用做“述而不作”的理由,而是特意指向对老彭古代专著的信奉。孔子实际上是有养生追求的一个人,他的学术行动也曾在力求与养生导引术配合。

古今儒家经学对“述而不作”所注解的‘孔子有谦圣之德’,是一个天大的误读,错误在于对全句读前弃后的不完整解读。用佛教理论分析:境由心生,儒家后代在对祖师孔子膜拜之心的影响下,所见之境会造成潜意识对文句的拾弃之相。而此文句又正好结构上“老彭”是前二辞之因,便被误会成了前辞“述而不作”为因,“老彭”则成了多余之辞。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释文] 孔子说:“默记而识别之,永不厌倦于学习,教诲他人也不疲倦,有什么难倒我的?”

做个老师孔子这点是合格的,但是,还要看教人的是什么内容,不然也是徒然。孔子只教人为奴隶主做家臣,而没有涉及实业技术,仅是这家臣一业,都教不出跟上进步时代的内容,要想让学生们做好官也是很难的。教的内容不好,教学态度再好对社会发展也没用。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释文]孔子说:“不修习道德,不讲究学习,听到仁义不能实行,行为不善不能改正,是我所担忧的。”

这是标示他教学生时的担心之处。

[原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释文]孔子在家闲居时,衣冠整洁,悠然自在。

孔子在家也时时准备着,象要去出迎周公一样的衣帽鲜亮。这种行为心态,与他所讲学的内容有关,因为它服务于喜好它这个行为的某个利益集团,除此之外别无解释。这就象一个现代人在家居时不穿休闲服,却整日里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皮鞋铮亮的在家里踱来踱去,你不觉得怪吗?即是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这种“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习惯也类怪异,何况古代那时节奏极缓慢的生活家中打扮呢。燕居,又称宴居。我想,这种生活自古到今都是一种摇着蒲扇、穿着汗衫睡着藤榻,儿女绕膝的休闲生活。

看来孔子并不会养生,他是天天在屋里操心着哩!

[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释文]孔子说:“我衰老得严重啊!很久我都没再梦见周公了


看来孔子的天天衣着光鲜,就是在床上也想梦见他的周公神灵出现呢!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至于孔子以为梦不见周公是哀老的缘故,其实是孔子年老心力早不如青年,白日里更注重生活中的现实,少了点少年时的理想主义轻狂罢了。这么白日梦的胡乱想,这可不是在养生哦!不衰老才怪。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释文]孔子说:“立志于道,拥有品德,依托于仁,游戏于艺事。”

这无疑是讲着“时刻准备着…”之类的话题了。孔子对他的学生们,培养着一种周朝‘奴隶主近卫军’性质的奋斗理想,这“道”是努力服务奴隶主之道。“德”是做奴隶主家臣的职德;“仁”是谋划护卫奴隶主利益的人际关系;“艺”是快乐的一辈子去实践这个“梦周公”的理想,孔子认为能这样做了,学生们也象他这样在家中和宫里“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了。好吧!“游于艺”是一个人也可以的,比如玩导引养生。

[原文]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释文]孔子说:“你自己献了腊肉学费上来的,我可从没有不给教诲的啊!”

孔子对于招收学生,自谓“有教无类”,只要每年上交了“束修”就可以入学。什么叫有教无类呢?就是你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他都教。孔子讲的“束修”是什么?不是油也不是钱和粮,而是专门做成的干腊肉条。用盐腌制半片猪身干燥成的腊品,是腊好后再切出的带皮肋肉方条。当时的习惯包装上,用绳子以十条干肉可扎成一束,这种包扎的礼品叫“束修”。


“束修”不是平常人所能交纳得出的,大束修可能得要用十片猪半身来做,五头整猪呢!中束修得是切出带皮的肋肉厚实方条,十条这样的腊肉也得两头猪的份量。我不知道孔子收不收小束修?比如拿些不足半两重的碎肉条子放到房檐下腊干了,拿这种不成型的十根腊碎肉,也扎它们成一束,算算十斤鲜肉腌制就足够了。可能的话,肉铺不好的边角料也能做成腌腊。可是,我们从文献中看到孔子是有“切肉不方则不食”的故事。孔子吃的这些肉应该是腊肉,而且就是学生献上的那些束修肉。所以孔子根本不会收切不成方整的“腊碎肉”束修,他只吃中等束修-----从整片猪身干腊品上开下来的、具有方正条型的腊肉。

“有教无类”的类,是有范围的:不论此人是什么身份,起码一年得有一两头猪的收入,才能来拜孔子为师。奴隶们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个人财产,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孔子只收腊肉做学费,这在一个常年有数十名学生跟着的老师来说,可以算是不菲的收入了!可以达到每餐都有肉食的富裕。所以孔子“吾未尝无诲焉”这句原话,并不是什么随口讲的,普通劳动者一年里都吃不到几顿肉,过上餐餐有肉的教师生活,他也有压力,是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个交代的。

我听说广西巴马地区在1970年前后,百岁的健康老人特多,他们一辈子没得几顿肉吃过,天天都是吃的木薯粉、玉米面这些的粗粮和没油的蔬菜,可他们长寿。但经常吃肉,倒真是古人的养生一法,老北京话也有“面中有肉,才能面上有肉”。不过孔子却因此而导致了教学压力过大,一正一反,养生的功过便抵消了,他还是不如老彭,连巴马山区的贫苦老人们都比不过,孔子七十二岁就因病去世了。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释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给予提醒;不到欲说又止时不给做引导,举示一例不能做到返悟三例的效果,就不要再去答复他了。”


这是孔子专对他很出现的“尝无诲焉”强烈指责的可能,所做出一种技术型的辩解。献来的束修十条腊肉切成方块也吃下肚了,这肉可不是这么好吃的,也要还的。我想:一定是有人会讲你孔子教他的多、诲我的却太少…如果这么说去,孔子也怕吐出肉来啊!他说:你没达到“愤”呢!你也没做到“徘”吧!!你连“三隅反”都不行,所以我才对你施以了“不启”、“不发”及“不复”。

且不去议“还肉”的推想,看来孔子操作的教学技能还是很娴熟的。


[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释文] 孔子吃饭时若有戴孝的人在一旁,孔子从未有吃完饭的。孔子当天哭过,则一日里不再歌唱。

古代戴孝者在服饰上有区别,比如不穿有色彩的衣物,要披一片麻布等等,总之得有不喜庆的表达。如果是这样去作客,当然除了不哭外,必是场面一片灰暗了。古代贵族人士吃饭是要有仆人在一旁伴乐的,但周礼里规定不许在服孝期间宴乐,所以戴孝者与孔子共餐,孔子必然要去废止席间的宴乐。于是共餐场面灰暗又无乐无歌,耳边全是齿喋之声了。孔子的生活原是以老彭“养生导引”为荣的,没有了乐歌又满目丧色,也许周礼还对食品成份都有所不许…这顿饭还有什么滋味?所以他吃不下去,故而不饭饱是一定的。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也一同哭了亡者吧?

孔子也哭,看来他感情还是有的,不过他的感情很不丰富,哭过二十四小时内,都不会笑意重返面颊而唱歌的。这也说明吃饭时若有服丧者在身旁,他会为服丧者的悲痛而一同哀伤,哀伤到真连饭也吃不下去。孔子的心理习惯,应是一种常常在郁积式的状态里,不高兴的心境常会持续上长达二十四小时之久。

这里,有三个推测:孔子服从周礼对服丧者的约束;孔子对服丧者也抱有同情心;孔子就是有些个心结郁郁,一但被感染了要释怀也真慢得很。这样三脚猫的养生家,恐怕收到的效果并不好。八百年老彭养生术的要点,是烦事都不入心,一切都能释怀,可孔子却拿它给做倒了!结果,“述而不作”是有了,倒在了腊肉上,养生目标却没有实现。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述而篇》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论语”新解 “述而篇第七”第1、2、3、4章
论语正义卷八
《论语》第88讲 述而第七 7-9节
述而不作必自谦——《论语》悟读【145】
《述而篇》第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