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本好书,值得分享


秋日
夏已太大太长。 
愿你的身影投落在日晷, 
愿你在原野上把风释放。 
 
吩咐最后的果实丰盈饱满; 
再赐给它们两日更南方的白昼,
催促它们累累圆熟,驱赶
最后的甘甜进入琼浆醇酒。
 
谁此时没有房屋,谁就不再建筑。 
谁此刻孤独,谁就将长久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落叶飘零时分, 
心绪不宁,徘徊在林荫路。


秋日如此美丽。


《里尔克诗全集》《德国天才》《文明中的城市》《汉学书评》4本书入选2016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复选书单TOP50。


同时,这4本书也入选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4本好书,值得分享给朋友。


1.《文明中的城市》: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世界城市”定义的全球权威和“世界工业区”概念之父的经典之作


一部探讨世界历史进程中各阶段城市发展变迁的集大成之作。

百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二十多个经典城市案例,一部城市文明发展的百科全书,回答了城市数千年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显而易见,中国不会停下城市化脚步。中国城市化率将从50%左右提高到60%。但具体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具体发展路径。明确了发展路径,才能具体规划未来城市人口所需的基础设施与住房。

——彼得·霍尔


  • 城市是典型的混乱之地,较小镇或村庄而言极难管理。建立城市秩序——清理街道、收集垃圾、惩治犯罪——消耗了市民大部分的精力,超过了任何人愿意付出的那部分精力。这项苦差事是这些人为获得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好处而付出的代价:正如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这是负外部性。大量的城市创造力,那些最有独创性和最有想象力的市民的创造才能,经常被浪费在解决这种最基本的问题上。有人可能会将之称为无聊乏味的事情: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任务,但这项任务必须完成,因为只有在其完成后,我们才能在城市里优雅幸福地生活,甚至产生人类想象力的伟大壮举。

  • 乡村和小镇的传统道德约束通过关注程度和熟悉度得以施加,通过惯常的社会关系和长期接受的宗教限制得到加强,在这儿却开始衰落:礼俗社会被法理社会所取代;一个大家为一人的社会——至少某种程度上如此——被一个人人为己的社会所取代。  

  • 我们熟悉的社会学上的对疏离感和道德沦丧的不断抱怨涌现了出来。随着传统限制的削弱,犯罪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如今,必须想出逮捕和惩罚罪犯的正式手段,在村子里,这个任务可能会采用非正式和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 它们不是世俗的乌托邦,而是充满压力、冲突和痛苦的地方。那些认为它们是令人厌恶和不愉快的人能够并且会脱离他们,而进入田园牧歌般的城郊和花园城市;如果那是他们想要的,政策会帮他们实现的。城市从古至今都是不断变化的地方是为那些能够忍受厨房高温的人准备的地方,是通过行走在街上激发人们肾上腺的地方;是肮脏的地方,有时候是利欲熏心的地方,但是绝对是值得居住、长久记忆和庆祝的地方。 


  • 我们理应进入一个真正的城市黄金时代,一个大多数人享受空前的财富,享受他们生命中从未出现过的财富的时代,然而大多数人却被困在可怕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之中,结果就是高度的创新性与悲惨野蛮共存。 

为什么伟大的城市应该有这样的黄金时代,这些所谓的美好时代?这些黄金时代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这些燃烧得如此耀眼奇特的创新火焰发生在城市而不是在乡村?在一个特殊时期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一座忽然之间就变得极具创造性,而且是格外创新的特殊之城?为什么这些精神之花只能昙花一现地绽放几年时间,通常只有十年或者最多二十年的光阴?为什么很少有城市拥有不只一个这样的黄金时代呢?它们为何未能夺回曾经点亮其生命朝气的创意火花?


 2.《德国天才》:一封“写给日耳曼知识分子长达850页的情书”,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一本书读懂100余位德国天才。


“天才”这个词在德国有一层特殊的意味,它甚至是一种魔力、一股神秘的力量与活力。德国的成功归因于“文化市民阶层”或“受教育的中间阶层”。这是任何成功的、技术精湛的民族国家的支柱。


从巴洛克时代的结束、音乐家巴赫的逝世到1933年希特勒的崛起,德国从一个文化贫瘠的西方国家转变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强国——甚至比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更具创造性、更有影响力。 


谈起著述缘由,彼得·沃森说,美国和英国说的是英语,但他们很清楚是在用德语思考。这部书力图纠正被纳粹罪行的阴霾所笼罩的关于德国的陈旧观念。追溯历史真相,探索德国天才的起源,深刻分析德国的科技文化何以能蓬勃发展?如何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还将如何持续影响我们今日和未来的世界?


德意志的哲学大师: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谢林、赫尔巴特


德国天才的涌现和德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决于五个因素:受教育的中间阶层、内在性、教化、科学研究、对共同体的救赎精神及文化悲观主义。


这部著作最为出色的品质就是它将科学发现置于文化史的内核,用引人入胜的科技与工业发展将二者串联起来……《德国天才》将成为未来很多年里的基本读物。

——《独立报》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考察,每一位著名的德国艺术家或思想家,以及那些本该更为大众所知的天才,都被收入其中。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她曾是18世纪中叶最不发达的西欧国家之一。这是一部关于这个国家直至民族社会主义的灾难发生之前如何走向更富庶、更强大、更富有文化的引人入胜的史诗故事。

——《金融时报》

 

这是一部旷世之作……这部富于思想性的著作呈现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景画卷。我们期望它可以实现目标,促进更为深入和广泛地认识那个拥有康德、贝多芬、爱因斯坦和哈贝马斯的国度。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星期日时报》

 

彼得·沃森撰写1750年以来德意志长篇思想史的原因颇具说服力,那就是英国人对于纳粹主义的念念不忘使他们无视德国文化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欢迎这部书对于另一种德国历史的介绍。

——亚历山大·斯塔利特 《观察家报》


 


3.《里尔克诗全集》: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之一。汉语世界首部《里尔克诗全集》


首次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

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

译文精准,注释翔实,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诗歌全集

收录里尔克生前正式出版的诗歌


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

而这一朵:她无可替代。



赖纳·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奥地利作家,20世纪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德语文学史上唯一堪与荷尔德林比肩的诗哲,对中国白话诗创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

所有感动我们的,你参与分享。

而你身上发生的,我们却不知。

要变成一百只蝴蝶

才能读遍你全部的书页。


你们中间有些如同辞典;

采摘它们的人们

渴望将全部的书页装订。

我呢,我喜爱信柬玫瑰。






4.《汉学书评》:一门学问之进展,常有赖于公平的评介。这些书评包罗了中国文化史的全部


汉学界第一流学人杨联陞先生,中英文书评首次结集翻译出版。

他是陈寅恪的学生,余英时的老师,汉学界第一流学人。


写书评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这一门学问的现状、行情,这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杨先生的博雅,在他的书评中显露无遗。他总能在书评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可能与被评者不一致的观点,并加以讨论,还能如数家珍般地概述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学者余英时称其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赞其书评“篇篇都有深度,能纠正原著中的重大失误,或澄清专家困惑已久的关键问题,其结果是把专门领域内的知识向前推进一步”。


陈平原:“有无称职而不专权的‘警察’,是学问能否发展的关键。


书评,是一种寻常却又特别的学问表达。杨联陞的学识是最传统的中国百科全书的知识。杨先生自比为汉学看门人,其书评驰誉学界。如何读书,如何评论,杨先生的书评垂范后世。他最精彩的学问,多半见于他写的书评。


“伯希和在同学院任中亚语文讲座)、伯希和三大贤战后只剩下伯希和一位,主编《通报》, 常写书评,对被评者往往失于刻薄, 不留余地,自称汉学界之警犬。我有幸在哈佛听过他演讲(中亚基督教史一题),参加过贾德纳先生请他的宴会。同席有胡适之先生,但伯希和并未表示多少敬意。胡先生大约因为他知道多种语文,目录学很可观,中文颇好,人特别聪明,就让他几分。我是后学,难免有几分不快。”




本书辑录了杨联陞60余篇书评,其中40篇英文书评为首次翻译。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学史、敦煌学等领域,包罗中国文化史,显示了先生学问之博雅。如评刘若愚《中国之侠》:从中国社会史关于侠的传统到社会离心力、向心力之关联等。



广而告之:


2017“锦鸡吉祥”生肖日历来了!

商务印书馆120年馆庆特别奉献。


365张锦鸡精美手绘

每个属鸡的都值得拥有一本,

给父母亲友最好的新年礼物!



2017,岁在丁酉,生肖属鸡。特以锦鸡日历迎新贺岁,寄寓吉祥。
汇集365张锦鸡精美手绘,辅之以精短文字解说。
实为一日一读的博物学小百科全书,在鸡年细详有关鸡的知识与文化。
材质考究,装帧精美:G20国宴瓷色系,华丽不失典雅。独特书口彩绘,360度美好无死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尔特手记》([奥]里尔克)【摘要 书评 试读】
伊沙《现代诗写作》第14讲:外国名诗(二)
那些成为“铁粉”的诗人们 | 袁志英
奥地利
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文学巨匠们
海涅、黑塞、茨威格、卡夫卡……看似“令人生畏”的德语文学,其实很好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