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道埂子 鬼人坊 工程营 盘点南京那些消失的老地名

莫愁湖东路。

原先的工程营现在已变成某高档楼盘。

金贸大街。

老照片里的南京老街巷。

一个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本书,走在街道上便可以阅读这个城市。南京是一座凝聚千百年历史的古城,老地名尤其深入人心。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马永立先生曾形容老地名如“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二道埂子、工程营、新民坊等许多原本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渐行渐远……昨日,晨报记者兵分多路,围着南京的大街小巷刨根问底,探访已经消失的南京老街名的前世今生,搜集到不少南京人不曾熟悉的别样故事。

二道埂子

如今已叫“莫愁湖东路”

现在,打车到莫愁湖东路,一些南京的老司机还会习惯性地问一句,“就是原来的‘二道埂子’吧?”说起这个“二道埂子”,在老南京还是颇为有名的,地处莫愁湖和外秦淮河之间,在2000年前,就是城市当中的一块棚户区。有当时住在“二道埂子”的居民告诉记者,之所以叫“二道埂子”,是因为清代此地常被水淹,所以筑一埂挡水,因水西门外已建有土埂,这里就是第二道埂,故得名。民国的《首都志》已载为街巷名,巷以埂名。在2001年改造前,这里的棚户区一到夏天就下淹内涝,大雨大淹,小雨小淹,长年积水不断,生活环境很差。

二道埂子也是南京首块“招拍挂”的土地,2001年,万科以1.855亿元的总价拿下这块地,这里也成为南京的首个“地王”。当时,业内人士都很惊讶:为什么鼎鼎大名的万科第一次进入南京,会选择这样一个几乎是“鬼见愁”的区域?为了体现地王的“高大上”,2001年,二道埂子的名字也改成了“莫愁湖东路”。如今的莫愁湖东路,已经成为高档小区的聚集地,包括南京较早的高档小区万科金色家园、新城逸境、左邻风度等高端社区林立。路两旁的香樟树,也已经从小树苗长到碗口粗了。再也没有当年一丝一毫棚户区的样子。只有很多老南京还会感叹一句,这里就是原来的“二道埂子”啊!

新民坊

老门东改造,旧民居拆除

从“老门东”的牌坊处出发,沿着箍桶巷向南走了约200米,来到城墙边,顺着城墙往西的一条路就是曾经的“新民坊”。记者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发现路南侧是城墙,北侧均为工地,原先的老房子早已被拆除。走了400多米,就到了中华路,前方就可看到中华门了。

记者发现这条路上唯一保留的一处院落的门牌写着“秦淮区边营1号”。院子大门紧闭,透过栅栏门,可看到院内有一道拱门,拱门里还有一道门,门口牌子上写着“南京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指挥部”。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一片区原来就叫“新民坊”,但后来改成了“边营”。据了解,原来的边营指箍桶巷到城墙处向东的那一段,与新民坊路相对。

据老人们说,旧时的门东沿城墙根一侧很偏僻,成为人们倾倒垃圾的“高屋堆”,历史上这里曾称“鬼人坊”。太平天国时期,大批士兵居住于此,守卫中华门城堡,被称为贵人,故此地改称“贵人坊”。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兵一把火将这些军营焚毁,从此这一带恢复无人居住状态,“高屋堆”上继续倒垃圾,还有丧户将死人埋于此地,或将死婴扔在此处,这里又改回“鬼人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清除了“高屋堆”,沿城墙建起平房,与小街另一侧房屋之间留有四五米宽的街道,路面铺石头,并起街名“新民坊”。50多年前,新民坊西侧紧靠中华东门位置,有两处人家经营棺材,曾有别处娃儿躲猫猫闷死棺材内,而新民坊的娃儿躲入棺材后,晓得不能盖严棺盖,露点缝隙透气,便有了“新民坊的娃儿——不怕鬼”的老南京歇后语。

曾经居住在老门东的南京老人李先生说,南京曾有两处新民坊,另一处在丹凤街附近。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将老门东“鬼人坊”改成“新民坊”,将丹凤街那个“新民坊”改称“新安里“。老门东这处新民坊,取消了非常可惜。

工程营

昔日的军营已成河西地王盘

工程营,因营得名。在南京,类似的地名还有小营和标营,都是指驻军部队的营地。而类似的称呼,在南京还有马标、孝陵卫等——同样是军营,名字叫得或者形象,或者霸气。

南京的工程营,有关这里的回忆都很温馨。这个位于河西,在应天大街北侧靠近燕山路的地方,曾经是南京部队、水边训练团的驻地,也曾经有不少大、中学校的学生来这里军训。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工程营经常放免费的露天电影,方圆六七里地的老百姓都会像过节一样,呼朋唤友、扛着板凳到营房的操场上看电影……

城市建设改变了工程营,青砖青瓦、排列有序的营房逐渐被老百姓盖起来的平房和二三层的小楼房所取代,这里慢慢有了街道,最有名的是“河北大街”。昔日的工程营不再有驻军,也成了老百姓居住的“积余村”和“河北村”。再后来,这里历经几轮拆迁,其中一块地还在去年成了河西的地王,将建成一家高档的楼盘。

昨天,记者依据资料到工程营旧地探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问了七八个人,几乎没有人还记得这个称呼。而关于河北大街的印记,大家能够指出来的,也只有绕过清河路的“河北村经济适用房”项目了。

芦席营

如今已变成“金贸大街”

在鼓北地区,紫竹林路拓宽后,变成了许府巷的延伸段,紫竹林的区域概念被压没了,紫竹林只剩下门牌号。芦席营北段拓宽后,变成了金贸大街,所谓的地名,也只剩下了门牌号。这些老地名的被废,让住在当地的老南京人吴先生觉得非常可惜:“芦席营本是明代军营留下来的名称,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芦席营和紫竹林也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不能说没就没了,应该有所保护。”吴老先生说,在他看来,金贸大街这个名字俗气得要死,应恢复成“芦席营”,而许府巷延伸段应恢复为“紫竹林”。田家炳中学以西的小巷原是个死胡同,为建设新村的一部分,后来辟成了路,建议作为紫竹林路的延伸,而现在的南瑞路应恢复为已经消失的“东柏果园”。

■专家观点

纳入非遗保护名录必要时可激活

对于南京老地名是否要一味强调继承保留,还是完全摈弃使用全新地名?南京地名管理专家薛光的建议是不要拘泥于哪个极端,而是继承与创新并举。“既要重视传统,命名新地名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功能定位。”薛光举例,比如创新园区内道路的命名,如果沿用老地名而比较生僻的历史名人典故,则它的实际功能可能将被掩盖。而像大明路、永乐路,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又被百姓所认可,那么这样的地名本身就需要保留。

薛光表示,自己近日参加了秦淮区南部新城部分新街道的命名研讨会,各路文物、文史、地理方面的专家针对54条道路、29座桥梁、3座公园的命名事宜侃侃而谈。“目前大家的意见还比较集中,对于南部新城的2条主干路、9条次干路、25条支路,15条特色街道的命名,将以南京六朝的经典历史人物的相关名称、字号来冠名。”薛光介绍,比如一些街道将以孙权的字号“仲谋”、司马睿的字号“景文”来命名。而外秦淮的一批桥梁冠以“应淮”、“济淮”、 “长淮”等。以“淮”字为串联,让人轻而易举地联想起它们与外秦淮河之间的关系。“比如御淮桥,那么它就是御道街延伸而来的。”此外,他建议原来的大校场机场道路可以恢复明代的“大教场”,以大教场路来命名主要道路, 把南京一直以来的地理定位和历史沿革一并体现。

但薛光也建议,一些比较生僻的历史事务,需要层层去查找历史根源的,则并不适用于命名新道路。“比如有些建议中提到某条路命名为“飞熊路,实际上是明朝驻军的番号,薛光认为,市民看到飞熊这两个字,一下子也无法将它和史实联系起来,解释起来也颇为周折费劲。”

“老地名是留在大地上的历史,也是探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切口,更寄托了乡愁和情怀,不少市民即使搬迁,也不忘把儿孙辈带回原来的地方,告诉他们要记住原来的地名。”南京地名管理专家薛光告诉晨报记者,南京目前已经有100条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名。如果这些地名消失了,在必要的情况下,将对这些地名启动激活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年,在南京永远消失的100样东西…你知道几样?
1965-2018年,200多条路从南京消失了!
15年消失180个老地名 20120612
南京老地名
探营城市地下风景线 13号线每站都有艺术主题
13号线本月新增3车站 明年或通南京西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