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字字行行戳心,基层中医泣泪——十问基层中医(上)

作者  蓑笠翁


    如果谈起中医,话题太大,要说的话太多。今天我们不妨从身边的基层中医说起,关于基层中医,其实也同样是一言难尽,今天笔者想和基层中医从业者谈谈一些实际的话题与心声,而不聊假大虚空的理论。笔者从一个从业多年中医基层工作者的角度,谈谈一直藏在我心中的困扰多年十个问题,“字字看来皆是泪层中医不寻常”!希望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里是否有答案,或者还没找到答案。

 

第一问:基层中医目前到底什么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国基层医疗机构96万余家,中医诊所突破4万家,随着国家支持中医的力度增强,诊所备案制的政策和师承确有专长考核制度的推进,中医诊所还在继续呈迅猛增加势头。中医形势一片大好!但这些默默奉献在一线的市县乡村镇基层中医,究竟是什么现状呢?其实,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据推测,目前在基层从事中医药服务的村医大概有近百万,但是否都取得了“执业中医师”资格?没有取得“执业中医师”资格的从业者长期游离在体制之外,他们究竟算不算中医?他们是不是要被扼杀?他们的一技之长怎么发挥?他们的独特疗效怎么服务大众?这是个严肃的话题,我们回避不了。古往今来,中医在民间萌生,发展和传承,这条线如果断了,多少优秀的中医文化也就可能消亡了。基层有多少患者坚信中医的疗效和价值呢?高手在民间,绝不能只当成个口号喊一喊而已。制度和医技之间的平衡如何在新时代得到正确的处理?

话又说回来,已经取得“执业中医师”的广大基层中医同道们,生存现状又如何呢?他们中有多少能有足够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收益去支撑他们对中医的信心和传承发展呢?我个人乐观的估计不到十分之一。基层中医大部分还处在埋头摸索、辛苦劳作、身心疲惫、缺乏尊重、没有信任、支持很少、收益寥寥、欲干欲退、西化严重、卖药生存、四处求教、回天乏术的真实状态。多少好东西在民间就这样慢慢的消失了,多少好中医就这样在民间就这样慢慢失传了!是患者不配合了?是医院竞争强烈了?是医疗技术不行了?是经济效益太差了?但还是有一大批相信中医、维护中医、恪守中医的基层同道们在奋力坚持,因为有一个理念在支撑着他们“中医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是千百年来的诊疗精髓,中医在基层不可缺失”!如果说在他们是这么多年来的扎根基层的“堂吉诃德”,唯一让他们欣慰的是“群众需要我们”!曾经有一位中医界的长者发过这样的感叹“当年的列强不是靠大炮打开国门的,而是西医的进入,逐渐融入到我们的骨子里了,让我们再也离不开了,不是西医不好,而是西医让我们忘记或淡化了自己的优秀传统手艺和中医文化”!中医不是只能治疗慢性病的,中医不仅仅是保健用的,中医治疗疑难症、危重症、急症、常见病都是有独到的优势的!但今却多不传矣!


第二问:基层中医到底是不是中医的配角?

 

    现今民众基本都是有病去医院呀!有事打120呀!目前的中医诊疗场所无外乎两大阵营“中医院”和“中医诊所”。大家一般的认为看最好的中医,就去最好的中医院。那么,基层中医包括中医诊所,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中医的配角。其实我很想问一问,最好的中医院就有最好的中医生么?基层中医就没有疗效如神的医疗技术么?真实情况是什么呢?从汉代开始一直到民国期间,中医大家都在基层,都在民间。我们可以看到建国以后各大中医院及中医院校聘请的一批中医骨干和流派创始人都来自于基层和民间!笔者认为中医的真正传承和发展,依靠那些靠中医手艺吃饭的一帮人,他们不在医院,在基层,在民间,在诊所!他们不靠论文,不靠SCl,不靠实验室里杀小白鼠,不靠出几本著作,不靠上电视、不靠论坛讲座、不靠论资排辈,不靠虚无的光环,不靠过度的宣传,他们只靠临床疗效才能生存!因此他们才把中医真正当成了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去奋进和挣扎,他们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究临床疗效上了,最终中医才会在他们手中得以真正的传承!

    同样我们看到,很多在大医院里,有些名老医生坐在门诊就又一波又一波的患者排队挂号,而这些自己开诊所的基层医生却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去粘合患者!岂不知,那些在医院里门庭若市的所谓大牌专家,一旦走出了医院,自己开个诊所时,却又门可罗雀了,为什么?因为在医院里,患者是冲着医院的品牌去的,一旦走出来,“临床疗效”其实并不过关,患者的眼睛是雪亮的,看不好病,一切都是白搭,但是去医院他们没得选择!同时我也不十分认可“看病就找老中医”这个论调,因为古往今来的名医大家,都在中青年已经展露头角了,如果路子走对了,年轻的中医也能做到效如桴鼓,如果路子不对,把自己的错误重复50年熬成“伪老中医”也没什么意思!综合而言,其实很多这些所谓的专家已经被我们基层诊所的医生们抛在了后面!如果说很多患者是在大医院里治好的,岂不知还有很多患者是基层中医治好的呢,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患者是从大医院里束手无策后拉回来后在基层诊所治好的!大医院里的中医生可能眼界更宽,接触流派更多、治疗患者数量更大,临床理论基础更好,总结实战经验更广,我不否认,这是基层中医需要提升的。但我不愿以偏概全,针对全国十亿民众而言,如果说我们基层中医是配角,我估计大部分明眼人是不会同意的。

 


第三问:基层中医为什么干不过中医院?

    

    这个问题其实就比较简单了,基层中医是希望,基层中医有高手,基层中医不是配角,但为什么就偏偏比不过中医院的患者量呢?效益不如中医院好呢?这里面又有几个问题可以探讨。大部分基层中医的从业者既是医生,同时又是诊所运营的管理者。诊所可以看作一个小型医院或企业,那么就要有体系化的一套运营管理方案,才能经营好,做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年老店或区域名店。而中医院是一个综合了医疗技术和运营管理的单位,有成熟的宣传渠道、可靠的社会公信力、强大的官方支持、固定的患者流、充足的专家储备、完备的诊疗科室、安全的诊疗保障、完善的服务体系、严格的管理体系、科学的运营体系。而在这方面,我们再回头看看,我们基层中医有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患者宁愿看个感冒都把大量费用和时间放在大型医院,而却不愿意在门口的诊所开个药简效彰的小处方!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精力在思考如何看病,而很少思考患者为什么要来看病。或者我们诊所更多苦恼在思考如何盈利,而没认真总结患者为什么要买单!我们可以认为诊所的客户是患者,那么患者到底在想什么?患者的就诊心理是什么?患者还需要什么?诊所为何竞争不过中医院?患者也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他们的需求和消费就和普通超市购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作为患者他们购买的是健康。患者需要“追求安全”患者需要“趋利避害”,患者需要“物超所值”!那么我们基层中医是否思考过,如何让患者在诊所获取安全感?安全感包括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我们做了什么?患者在诊所趋了什么利?避了什么害?仅仅是拿了几付药么?我们又做了什么让患者感觉到了性价比,感觉到了物超所值?患者节约的是什么?患者又获得的是什么?患者为什么觉得你的药贵或诊所收费高?“贵”就是不值!到中医院花再多时间和金钱他们都会觉得值!这是为什么?究其一切,信任,信任,还是信任!有了信任,接着就有了“追随”,就产生了“尊重”和“值得”!如果我们站在患者的角度而非医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剖析,就会发现我们需要提升的东西太多,而这方面中医院天生的就做的比我们好!咱们“硬”件比不过,“软”件上加强呀!


第四问:基层中医为什么患者少?


    这个问题不代表全部,因为还是有一批基层中医的患者是很多的,因其疗效确切经验丰富或者家传秘方独特疗效,不但覆盖周边村镇和社区,而且还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包括国外的患者。但是大部分基层中医的患者不是很多,主要来源是周边的中老年慢病患者和头疼脑热的小病,很多被西化了以后就简单的处方些中成药甚至开展输液项目。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中医的医疗技术有待提高,无法保证疗效稳定而不能粘合患者。某些病的治疗正好因为症状对上了产生了一些疗效,或者从书本、网络、学术会议、专家病例上学的一招两招的运用得当了也会取得一些疗效。但是不能持续的保证疗效的稳定,也就是说,这次看好了,下次别的患者来不一定能看好。很多基层中医也熟读医书和名家病案,但经常苦恼的是为什么患者不按教科书上的模式得病?或者是专家们的经验我为什么用了不灵?更有一些方子刚开始有效,为什么用一段时间又无效了?正所谓“学医三年,自谓天下无不治之症。行医三年,始信世间无可用之方”,刚毕业时,刚从医时的自信一点也没有了!当我们开始失去对中医的自信时,当我们都开始底气不足时,我们在患者面前如何能神情自若的下方如神?如何让患者真正信任我们?如何让患者下次还来?如何建立口碑效应?因此快速提升我们的临床疗效,达到疗效稳定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那么既然提到了临床疗效,其实也可以再多说几句。有些基层中医确实也有不错的手艺,但是“酒好也怕巷子深”,在患者沟通、健康教育和口碑宣传方面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这也是个大学问。我们经常见街头巷尾很多专门卖给中老年人保健品的小店门庭若市的挤拥不动的人群,虽然我们知道这都是忽悠和欺骗,但是这些打着健康名义的会销活动,为什么能让那么多本应该到诊所诊疗看病的老年人不离不弃的心甘情愿的上当?这说明中老年人心理深处是追求身体健康的,追求医疗呵护的,追求安全保障的,但他们为什么不到近在咫尺的诊所来呢?仅仅是因为我们基层中医的医疗技术不稳定么?再怎么也比那些伤了身体又烧钱的保健品强吧!第一他们知不知道自己有病?有什么病?第二他们怎么知道该接受什么正规诊疗?怎么治疗?第三他们怎么相信你能帮他们恢复健康?让他们真正的感受显著的疗效?因此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是我们基层中医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问:基层中医为什么不挣钱?

  

    好像从事医疗行业的谈钱不但伤感情,而且有悖医德。人常说天下最神圣的职业是医生和教师。可以说这两个职业是国之重器,那么我想问一下了,既然大家都这么重视的两个核心的行业,为什么收入不高呢?收入不高怎么能让这个行业持续的有尊严的体面的发展广大呢?可能很多大医院的医生收入很体面,很多好学校的教师收入很可观,但是又有多少基层中医挣扎在温饱线上?又有多少乡村教师待遇让人心酸?我们常说学雷锋,但是不能让雷锋早死!我们常说学焦裕禄,但不能让焦裕禄早亡!从事中医这个行业,本来要坚持的传统的“大医慈悲”和“大医精诚”,我们要做到“痌瘝在抱”和“惠民济世”,我们要医德第一,医术精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策发“大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我们的中医先贤们和当今世人们对中医的要求可谓很高,但这不代表基层中医就应该清贫的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到哪里说都不太合理吧?古代文人也算清高,但也是“十年习得文武艺,一朝货于王侯家”,我们基层中医利用自己“含辛茹苦以书案“的积累和“膏继且穷年”的沉淀,用一颗心怀苍生健康的情怀,利用中医“效如桴鼓”的疗效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不算为过吧?

   

    笔者有点愤青的感慨了,我们回过来再说基层中医为什么不挣钱。民国时期的中医诊金是普通百姓半个月的生活费,名家出诊是20个银元相当于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费。不是患者变得挑剔了抠门了,而是我们基层中医没做好,因为健康是无价的!当我们深入研究“古中医”时,就会发现真正的古中医前辈们在行医的过程中专门有一门功课叫“作业术”,简单点说就是医技高明之外,还有一整套完整又严谨的“中医经营”之道,从患者心理学入手,从吸引患者、医患沟通、信任营造、风险规避、盈利价值方面都在用心经营,做到了医术与医德完美结合,既有大医精诚之济救苍生的慈悲,还有“好货不贱卖”的技巧!古往今来,医生都是体面的高收入人群,而今天必须更是这样!可是我们基层中医呢?对照上述的标准和经验,除了我们的医疗技术需要快速提升之外,我们的经营之道呢?我们有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医疗技术不高,经营之道没有,因此我们基层中医很多时候沦落成一个“卖药的”了,因此很多基层诊所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中医院了,而是平价药房了,这不可不说是个极大的悲哀!总之,“中医临床疗效+诊所运营之道”必须两翼齐飞,才能改变现状,让“药简效彰、物美价廉”的中医真正为天下苍生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中医馆行业的10个关键词
个体诊所,是中医发展的最好形式
【访谈精华】应象中医创始人杨永晓:谈中医学子发展之路
[心情故事] 诊所
提高诊所知名度的绝招
风雨五十载,漫漫行医路——记江苏省名中医顾中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