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象牙塔跌落的孩子告诉我们什么

听说震被大学开除的事,我又惊又疼!

要知道他曾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一个学生。

震是我刚毕业时在一所农村中学遇到的学生。聪明,一点就透;勤奋,总提前预习未讲的内容。有他在课堂上应和、发问,老师们都有一种棋逢对手的快感。自然学习成绩也是遥遥领先,还总代表学校参加镇里、县里的各种竞赛,而且总能拿到可喜的名次,只有一次除外。

那是一次历史知识竞赛,震挤自己的课余时间,把整本只学了三分之一的历史书都背了下来。赶集路遇他的母亲,操着乡音和我说:“小震把历史书都背下来了,让他爸看着书检查,就差标点了!”我笑着说孩子真好。

可那一次,震却没有拿到好名次,农村中学去的孩子都没拿到好名次。听同学们说震参加知识竞赛回来在家里的土炕上打着滚哭,说自己背了整本书,考试的时候一个也没有,考的全是他不知道的。

后来听历史老师说,那次竞赛考得全是课本之外的,比拼的是知识的广博,农村孩子课外书没几本,历史方面的就更少,向图书馆等其他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没有,名落孙山是自然的事。

震因为这事蔫了好几天,上课的时候我只能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心里也越发觉得这个小男生的可爱。

初中毕业后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城里的重点高中,来自农村的他靠着韧劲和聪明很快追上了和城里孩子的差距,考试在全校总是名列前茅。

上高中的孩子们有时会趁回家周到学校探望我们,震也来。有一次和他同来的学生说震现在在学校总拿奖,高中不像初中考得好顶多给个奖状,会发奖品的。震经常得个暖壶、洗脸盆、饭盒、笔记本之类的奖品(这是十五六年前的奖品,现在恐怕更丰厚了),但震从来不往家里拿,都给他同桌的女生了,有的同学还打趣他是不是早恋了。

孩子们上了高中也不在一个班,趁回家周到母校看老师的机会也小聚一下,难免玩笑。

“别瞎掰!(瞎说的意思,我们这的口语)”震锤了开玩笑的同学一把,并没有脸红,我知道他应该没早恋。

后来同来的同学去看别的老师,震晚走了一会儿,对我说:老师,那女孩也是农村的,打小就没爸,家里穷,我才把那些奖品都给了她。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家的事,老师登记贫困生补助她都没报,我也不能说,你别听他们瞎说。”

“我没听,我信你!”听了我的话震才去追其他同学。

多朴实善良的孩子啊,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因为他与那个女孩纯真的友谊暖暖的。

可就是在我记忆中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上了大学后却被开除了,考得还是211的重点本科!

我简直不能相信!

肯定是谬传,怎么会,我不信啊!

(图片来自网络,因为身边的故事,要写这个话题搜索一下,才知不在少数)

可,这是事实!

千真万确的事实!

一次遇到震的母亲,看到我就哭了。

尽管已经时隔十多年,我至今还记得她哭声里的绝望。

她说这孩子迷上游戏和赌博,上大学后经常不去上课,总挂科,大二就被开除了,她以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光门耀祖、飞黄腾达了,打死也想不到还有上大学被开除的。

现在这样,她在村里抬不起头。

我除了陪着唏嘘流泪还能说什么,我和她一样疼啊,也一样茫然啊!

怎么会这样啊,怎么会!

后来再也没有震的消息,不过接下来几年又陆陆续续听到一些孩子被大学开除的境遇。

一个是闺蜜的弟弟,一个是同事的妹妹,还有一个是女儿老师的儿子。

都活生生的在我身边,都曾看着或听说他们的优秀,却又看着或听说他们走上岔路。

闺蜜的弟弟是到大学后,对所学专业实在不感冒,大部分学科几乎都挂了;女儿高中老师的儿子,听说也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考上令人艳羡的清华大学却又被踢出门外;同事的妹妹很奇葩,竟是陷入了传销团伙,学校找不到人,家里好不容易电话联系上,父母亲自去解救都不肯回来,她说正在做挣大钱的事业,直到她被骗个精光,直到她自己看清了挣不到大钱的黑暗,才自己回了家,因为学校早已回不去了。

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曾在我们眼前品学兼优、笑傲学场的孩子,已经登上了象牙塔的顶峰,却又狠狠地摔了下来。

虽然也有乔布斯、比尔盖茨这样的名人没有完成学业的故事,但他们是主动退学的,这和被退学是本质上的不同。他们是认清自己后,主动离开学校,退学却没有停止求学,是向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索;而我前面提到的曾经的优秀孩子们,是从未发现或迷失了自己,在大学期间放弃了学习,走上岔路直到被动离开。

所有外在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本质的内核的原因。

成年后的问题,往往在青年、少年甚至童年时期就埋下了伏笔。

一位同事的孩子今年刚刚考上大学,几天前同事说和儿子通电话,儿子说到大学感觉老师怎么那么不老师呢!

小学、初中、高中都有那么多老师看着,几点到校、几点离校都有严格规定,早自习晚自习午自习都有老师看守,迟到要挨罚,有事必请假,连校徽怎么带,校服哪天穿哪个颜色都有规定。

教室里、楼道里,哪哪都是老师,讲课、奖罚,事事都是老师。

可到了大学,不起床没人管,不去上课没人找,校门可以自由出入,一个辅导员带好几个班,几天看不见人是常事。

孩子说渴望自由好多年了,可在被安排的狭窄轨道里作息久了,突然来到一片宽阔地反而不知道怎么迈腿了。

同事一边转述孩子的话一边笑说着:这孩子,还觉得老师不老师了。

我赶紧提醒她要勤打电话和孩子沟通,孩子圈养了这么多年,一下子散养,千万别跑到悬崖边。

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想起震,考上清华的女儿老师的孩子,都是真真的高智商啊!

可在父母老师的全方位管理,全天候陪伴下,绽放得再美终究是带着镣铐舞蹈。解下桎梏竟无序、自由、狂野得摔下了舞台。

大学的散养式教育没有错,一个人终究要离开学校、离开原生家庭独自走向社会。

错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太包办,太总管;太功利、太切近了!我们的孩子们在全方位服务式封闭式的管制下,和考大学考重点的功利思想熏陶下太久了。

我们实在应该在孩子在我们身边时就进行自律和理想教育,这两者才是最高级的教育。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当孩子离开我们的视线、能够像在我们的视线中被我们管理一样,不放任、自我立法、自我管理,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我们要培养自律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要从他律开始。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由无律到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具有自律能力,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后天习得的。

但在我们作为“他”用“律”规矩孩子时,一定要潜移默化的为“自律”做好铺垫。

立规矩前先讲清道理,规矩越少越好。

成为融合中西方文化的Google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在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曾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做听我话的孩子,要做一个听理讲理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管教,需要规矩,但给孩子立规矩前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这样孩子才不是外在行为上的服从,而是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认同和内化,在认同和内化的长期影响下,“律”成为他的品格,离开他律终将自律。

不讲道理的独裁式命令式规矩,要么养成软弱的孩子,要么养成叛逆的孩子,离开约束要么失去方向而茫然,要么过于放纵而失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但“太多规矩,难成方圆”。过多的教条的琐碎的规矩,只会限制和压抑孩子。

不许把衣服弄脏、不许带伙伴来家里玩把屋子弄乱、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考试不许马虎、不许和陌生人说话、不许上网……太多的不许让孩子体验不到“自由”的滋味,更无法放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发现自己,当“自由”的空气席卷而来,就迫不及待的大口呼吸,迫不及待的任意妄为。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上定几条规矩就可以了,放手让他做一切他想做的事情。不要担心他闯些小祸,不要害怕他做得不够到位,不要为他的无心之过而责备他,不要担心他受欺骗……所有的经历,无论成败,无论好坏,都做他的远远的旁观者,再和他一起沉淀为正面经验。

其实这样做,比处处用“规矩”制约孩子更辛苦,但是却能陪他一起体会多味人生,让精神发育正常,让他慢慢的自我立法。

共同商议,给孩子选择权,会权衡的孩子更自律。

李开复曾回忆自己5岁时的一件小事。他对父母说:我不想读幼儿园了,想读小学。父母告诉他,你去读小学的话可能是全班最小的学生,与你同龄人在一起你觉得哪里不好么?你要去读也可以激励你学的更快,成长得更好,你自己想一想,如果你考试过了可以去读。李开复说这件事让他终身铭记,一个五岁的小孩居然有这件大事的选择权利,他很珍惜这个选择,努力读书,真的五岁考上了想上的小学。

有些事情,虽然做家长的很确定该怎么做,但是你不要包办,不要管制,应该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学习独立决定。他从自己的选择中比从你的规定中学到的多得多。一个教育家曾讲他的孩子有一天不想上幼儿园,他说可以,但你要独自在家,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孩子听后想了想,主动选择了上幼儿园,因为他知道独自在家太无聊。

孩子拥有选择权,才会学会权衡和判断,有一天当他独自面对一件事才会想到事情的两面性,才会更自律。

有时候,一个人主动的严格的自律是因为他所从事的是自己想做的事。

”你为什么来这里,你的理想是什么?”中国好声音节目里,我听到的评委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也往往是问选手的第一句话。

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做家长的有多久没有想过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做老师的有多久没有问过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只是关注每一次考试成绩,紧盯每一次班级排名。我们请专家给孩子规划大学志愿,看就业前景,看薪酬高低,却从没通过与孩子多年的朝夕相处发现孩子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甚至我们也没有让孩子发现自己。

让我的心疼疼的震,曾为历史竞赛名落孙山而哭泣,可他千辛万苦从一个农村学子晋升为天之骄子,却亲手毁了自己!

考高分、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曾是他生命的全部,也是多少学子生命的全部。为了这个全部,忽略了多少生命中更该具有的色彩,扼杀了多少生命中本该得到放大的天性!

可当为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目标实现,人生却沦陷在大学里。

让家长和孩子,让每一个教育者都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考大学?为什么要孩子考大学?

为父母、为前程、为更好的生活,这些确乎可以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实现,也不能完全保证实现。

但这些功利的、切近的目标不会给人长久的动力,只有在长远目标——人生理想的召唤下从事着自己所喜爱的、为之狂热的事情,才有可能乐此不疲、奋战不息。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曾说:在我做出退学决定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了。然后我可以开始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Reed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 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 不必去上正规的课程, 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 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 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种美好、历史感和艺术精妙,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 我发现那实在是太迷人了。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我把当时我学的那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这个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 让Mac有了这么多丰富的字体,以及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因为Windows只是照抄了Mac,所以现在个人电脑才能有现在这么美妙的字型。

看完乔布斯的演讲我就在想如果上大学前,他就报考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他还会退学么?

无独有偶,比尔盖茨退学也是因为对法律不感兴趣,去从事他热爱的软件事业。但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中却说:尽管我中途辍学,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软件事业,但拿到学位更容易确保你在今后取得成功。

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孩子成为乔布斯、比尔盖茨,但我们可以从成功者的身上有所借鉴,让自己的孩子更幸福——那就是让孩子找到自己情有独钟的事业,为心中的那个理想中的自己而学。

乔布斯和比尔离开大学后,更加自由,管理约束他们的是他们的理想,我也同样相信,早日找到这一点,他们会早日给人类作出贡献。

理想教育不是考大学后或考大学前才进行的,更不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而是青少年时期放手让孩子做喜欢的事引导他发现自己,慢慢确立的。

发现得越早,孩子越自律;越自律,孩子越幸福!

让孩子发现自己,为人生理想而考大学,这样才能把大学当成人生的一个阶段,一个在完成 基础教育后,终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向理想迈进的重要阶段。

一个从事着自己所爱的才会更吃苦、更努力、更自律的阶段!

此时无人扬鞭,自奋蹄!

当那么多身边人,在进入象牙塔前废寝忘食,在登上塔顶轰然跌落,成也大学,败也大学!

我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

自律和理想教育,才是最高级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大后,一定要变得很功利很现实吗?1、求...
80后的象牙塔
给步入象牙塔前的娇子八句金玉良言
不功利是一种成全
写给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孩子们!
(4)教育拒绝功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