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学生减负怎样落到实处?(上)金华新闻网

话题背景

    3月30日,本报“记者调查”版 刊登了《还我休息———一封值得深思的高中学生来信》一文。文中谈到,有一个学校以前每个星期上六天课,放一天假。从这个学期开始,该校采用大星期与小星期的制度。学校还把每天8节课的课程改成9节(上午5节,下午4节,晚自修3个小时)当同学们得知此制度时,都显出伤心的表情。
    这些学生说,他们一个星期有六天在学校里学习,可说已是全天候了,现在又要剥夺他们已经少得可怜的一个休息日,是不是太苛刻了!
    本期来稿就怎样将为学生减负落到实处展开讨论。

不要光打雷不下雨

浦江中学 方旭仁:
    欣闻省教育厅发文采取切实措施减轻中小学负担,据说文件规定中小学一律不得在早上8时以前上课,小学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学生不得超过7小时,高中学生不得超过8小时,初中(包括寄宿制学校)一律取消早自修、晚自修,各中学除高三部分学生以外,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在周末、寒假、暑假等假期进行补课,小学、初中一学期只能组织一次期末考试,高中只能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各学校一律不得组织区域性联考,一律不得对学校学生进行排名……对违反规定的学校校长给予警告、辞职、免职等处理。
    应试教育在如今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早出晚归,很多中学生从早上5时30分起床到晚上9时回家,在家还要看书做作业,真是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许多学校中午、傍晚吃饭休息还不到一个小时,有些学校甚至只有半小时。
    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多如牛毛。每到开学时,就是各大书店的黄金季节,在许多学校劳技、音乐、美术只是一种摆设,是印在功课表上给人家看的。
    考试的种类名称还真多,什么期初考试、月考、阶段性考试、模拟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加上平时的各科测验,一次接着一次……
    对这样的教育,难道教育主管部门、各校校长、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这是在摧残青少年的人性、蒙蔽学生的心灵、掏空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摧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吗?
    那么,如今的教育变得如此“疯狂”,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评估体制。这种简单的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制度,已经严重阻碍整个教育改革的步伐,任何的课程改革、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这样的体制面前都只能俯首称臣而流于形式。这一障碍必须靠教育行政部门大刀阔斧地采取强有力措施来扫除。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对学校简单的评价观念,也在助长应试教育。有不少地方看教育部门的成绩,主要是看高考情况。各中学校长的成绩也就主要以高考成绩来衡量。
    现在更重要的不是去寻找原因,而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快地从全面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让生命个体充满活力,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如今,省教育部门出台文件,可谓是在极其关键时刻开出的一副“猛药”。希望不要光打雷不下雨。

这边签约减负
那边多了“活动”

沙漠勇孤鹰:
    我是永康某小学的一名学生家长,深感现在学生的负担太重了。前些天,该小学举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签约仪式后,学生平时的课业确实是减轻了,可是星期六与星期天该校开展的“假日活动”却让我们家长纳闷。听孩子说,这是由学生的平时任课老师利用闲时给学生上的每周半天的课。
    这是为什么?任课老师假如不是为了变相搞收入,这半天课完全可以在平时补上。再说这样的培训虽然不强制,可是是任课老师在搞的活动,小学生敢不参加吗?家长敢不让孩子参加吗?
    你们说这是真正减负了吗?

万名校长减负承诺是场秀?

    连日来,辽宁省各地的中小学校长在一份“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承诺书上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万名校长承诺:“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总量,按规定控制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不给学生留机械、重复、超量的作业;不张榜公布学生的成绩,不按学生成绩排名次或编班。”(《光明日报》4月4日)
    辽宁省组织的这场万名校长承诺可谓空前,假如每个校长都能说话算数,遵守诺言,那在辽宁省,困扰社会20多年的中小学生减负的话题今天终于可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笔者欣慰之余,突然想起了“好事者”在2000年就统计出的一个数字:自建国以来,暂且不说省市县这几级,光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减负令”就达49道之多!49道金牌都难以撼动的“坚冰”,靠这回的这万名校长承诺,行吗?
    承诺不具有法律效力,执行与否,凭靠的是自己的道德操守。而教育部的减负“金牌令”却是规章制度,具有强制力。连“金牌令”也搞不定的东西,靠校长的承诺去搞定,恐怕谁也不会相信!
    一边将教育部的49道减负“金牌令”闲置一边,弃之不理;一边虚张声势搞什么万名校长大承诺,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除了告诉人们在作秀、搞教育“形象工程”之外,还能告诉人们什么呢?像这样的万人大承诺,除了浪费时间、精力、财力外,只能留下笑柄,而对于减负,并没有什么裨益。
                     (惠铭生)

假日活动名不副实

    读了“一些渴望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的信,让人心里戚戚然。是啊,他们还都是孩子啊!繁重的学习不说,让他们过早地失去亲情的抚慰、家庭的温暖,这会是他们终身难以弥补的缺憾。而孩子们又是那样懂事,这让人更觉得心里难受。
    “减负”已经喊了好多年了,为什么却越减负担越重?就说“假日活动”吧,美其名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有一个放飞心情、发挥特长的机会。可是我去看了几个活动现场,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老三篇”———语文、数学、英语的加码课。招生广告上的艺术类、科技类都看不到,想来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吧?
    再有,假日活动宣称是学生“自愿”的,可实际上呢?拿我女儿为例:我女儿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成绩很好。班主任对她说:“你语文这么好,去参加假日活动写作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吧!”于是女儿报了“写作班”。女儿的数学成绩一般,数学老师说:“你数学和语文跷脚,去学数奥争取语数双丰收!”女儿又报了“数奥”。英语总可以不报了吧?因为她妈妈是英语六级,平时在家里都可辅导的。可女儿说“妈妈和老师教的不一样的”。于是还是报了名。
    假日活动虽不是强迫的,但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人家小孩都报了,偏你家小孩不报,万一真的学与不学不一样的话那就惨了。基于这种心理,家长们也就在不自觉中为增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要想有效地给学生减负,首先得停止学生假日活动。除此之外的种种措施和制度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浪费。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关部门不能再患得患失了。咬咬牙,一刀切———停办假日活动。   
             (市区一学生家长)

需要全社会的配合

    减负是个老话题,年年谈,天天喊,但减负形势却很不乐观。而且,随着各学校之间竞争的加剧,学生负担还有越来越重之势。到底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呢?笔者以为,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给予理解、支持和配合。
    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是天真活泼的孩子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可是,很多家长向记者反映,现在的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大,心理特别脆弱,表现出很多过激行为:有的孩子一有机会看电视就恨不得不吃不喝;也有很多孩子变得脾气暴躁,经常和家长吵架、摔东西;很多家长还反映不敢惹孩子,只能哄着,说什么是什么。有的家长甚至害怕孩子离家出走。可家长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竞争激烈,中考就一次机会,别的孩子都补,我孩子不补肯定就落下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定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别人补,我不补,那就吃亏了”。这些都是家长们考虑最多的问题。学校方面面临着升学率的考核指标,对此很无奈。许多地方对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并且采取一年一聘,实施末位淘汰制。为了不被末位淘汰,谁敢去实施素质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出成绩最快,就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手段。于是,拼命地考试,反复地考试,成绩肯定不会低,明年一定不会下岗。所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自身的原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关键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和进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减负这首歌,年年在唱,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风过雨停又恢复了老模样”。一名张姓市民这样说。怎样才能使“减负”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呢?笔者以为:
    第一,制定科学减负标准。学生的合理负担是多少,不能凭感觉或个别现象来判断,需要教育部门深入研究,尽早制定相关标准,使中小学减负工作有据可依。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为了让学生减负,教师应该“加负”,但教师的合理负担是多少,也需要研究。另外,还要考虑很多实际问题,如“奥赛班”、“兴趣班”该不该取消,还有待我们共同探讨。减负有几个层次。就拿参加某些“兴趣班”来说,对此真有兴趣的学生不会觉得是负担,强迫他去学就会觉得是个负担。现在考试是普遍社会现象,当公务员要考试,领导干部提升要考试,应聘要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减负不等于不考试。我们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适应竞争压力。
    第二,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人才观。社会各界要统一认识,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清理整顿好外部环境,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改革评价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减负不只是作业量的减少,也不是对学生降低要求,减负的治本之策是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上突破,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方法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当前的情况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差,需要“亦减亦加”,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劳动技能教育,加强对其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减负要做的事是很多的。
    第三,坚持科学的评价观,坚决纠正以升学率作为惟一标准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做法,不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惟一指标,评价学校要着重从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当前,伴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要加快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让学校重新出现开怀的欢笑声、歌声、读书声,让学校充满幸福阳光、充满鲜花、充满春风。    (何生英)

落实“减负”应注意三个结合

    《一封值得深思的高中学生来信》向社会各界传递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高中学生对“大小星期”的做法不满。校长们要对这种做法的效果作重新的判断,用“疲劳战术”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往往是事与愿违的,甚至会产生负效应。二是高中生利用媒体投诉的意识在增强。这是孩子对成人社会的一些潜规则的过早适应。学生首先应该树立通过正常渠道申诉的意识,向班主任、教务处,甚至是校长提出对“大小星期”的感受和意见,而不必曲线申诉。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学校对学生意见的态度问题。三是各界应帮助孩子形成既要“减负”又要勤奋学习的辩证思想,否则孩子会一味地强调现在是“全天候”学习、“少得可怜”的休息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各界要关心“减负”,但也要科学地引导,否则将会好心办坏事,越帮越忙。落实“减负”工作,当然学校是责无旁贷的,但更需要社会各界为教育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这包括教育经费的到位、科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的建立以及对教育真心负责的监督和支持等。目前,“减负”宣传、“减负”行动中还应注意以下三个结合。
“减负”宣传与勤奋学习教育相结合
    这是从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角度提出的。我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减负’与‘勤学’并不矛盾”的观点。“勤学”与“减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勤学”与“减负”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青少年一代更好地发展,更健康地成长。其次,“勤学”并不会带来过重负担,学习“勤奋精神”是为了激励他们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三,“勤学”与“减负”的对象是有一定区别的。勤学的对象是学生,而在“减负”中,教师、家长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减负的宣传中应做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所区别。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减负的重要意义,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地把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重负担减下来。而受教育者则应以勤学精神勉励自己,调整好学习的心态,不断地汲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
减轻绝对过重负担与减轻相对过重负担相结合
    近段时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明确、具体、严厉的“减负”规定,对学生的绝对过重负担进行了限制。但是,负担同时也是一种个体化体验的结果。同样是写作文,对于才思敏捷的孩子来说是一碟小菜,是一种享受;对于一看到作文两字就发怵的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座大山,是一种折磨。这是负担的个性化表现。所以,“减负”,还有一个减轻相对过重负担的问题。减轻相对过重负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首先,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改变学习者对学习、对负担的感受。其次,关注学生的个性,用多元的观点去考察学生的发展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与作业的量。第三,关注孩子的心灵感受,帮助孩子与老师、与同学、与家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的调查表明,与教师关系紧张的孩子会把放弃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的学习作为报复老师的武器。
学校“减负”与家庭“减负”相结合
    前不久,某校召开家长座谈会讨论“减负”问题,结果是家长一片不放心的声音。家长认为,“减负”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不布置作业的老师是偷懒的老师等等,并表示学校不布置作业,我们家里来布置。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做法更是不妥。过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低效,而且还会养成作业拖拉、不能专心做事等不良习惯,陷入精神不振、身心疲惫等不健康的状态。家长布置作业就更不妥了,与教材的不合拍、孩子思想上的抵触、亲子在言行上冲突的增加往往是这一行为的必然结果。只有学校与家庭都认识到“减负”的重要性,解开“减负与质量矛盾”的心结,相互支持、相互协作落实“减负”工作,我们的“减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减负”面对的是几千年来的“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传统观念。“减负”工作的执行者不仅是校长和教师,而且还包括广大的干部和众多的家长。“减负”的领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而且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减负”的内容不仅包括过重的书包和过多的作业,而且还包括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给家庭带来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工作不仅要关注中小学生负担本身,而且还要关注形成过重负担的众多原因和背景。 “减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的工程。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惠强)

“减负”应因人而异

市财政局 周梅怡:
    近期读了《还我休息———一封值得深思的高中学生来信》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怎样让“减负”之曲弹得更和谐一些,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的家长,也是有话要说。
    现今高考的指挥棒还在高高地挥舞。在没有更好的人才选拔方式的情况下,“高考”是许多孩子不能回避的问题。奢谈“减负”,简直是自欺欺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考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我们曾经都是学生,有谁见过轻轻松松就能考上好大学的。天道酬勤是古训,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蜜罐里长大,一点苦都不能吃,怎么在社会立足?人们常说小时吃苦是人生的财富,怎么轮到我们的下一代就不能忍受了呢?大家千万不要有妇人之仁,君不闻严是爱惯是害吗?!
    政策的执行应以人为本,而不应该一刀切。“减负”政策的初衷并没有错。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本应该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减负”这个“经”却让下面的“和尚”念歪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学习的民族,从来不乏好学之士。我的小孩在读初三时,所在班级自愿上辅导课的孩子为了躲避教育部门的监督检查,自己有教室不能用,而到其他学校打游击。而现在高中的莘莘学子们更是在大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躲在卫生间看书,躲在被子里看书。难道爱读书也有罪吗?!
    当然,我不是说“减负”不好,“减负”也应因人而异。幼儿园该减负,小学生该减负,那些感到学习压力大的中学生也可以减负。而对于那些想学习爱学习的孩子,也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去学好了。学习无罪!

“减负”应从实际出发

平安财险金华中心支公司 汪金明:
    给中小学生“减负”,是有关部门一直在“唱”的一出戏,唱得很好听,感觉却是那么的涩。记得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减负”就已经开始,现在我大学都毕业了,还在说“减负”,真的很不可思议。有些学校认为“减负”就是“减辅”,接着就是什么美术课、音乐课统统“下课”,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补课。现在中小学生的书包真的比那些旅行家的包还要重。难怪有那么多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真想快点长大,丢掉那繁重的课本,去自由地学习。其实学习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如果有了某些束缚,那么学习的本身意义就没有了。当然,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做法不对,如果他们能注重自己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那就好了。老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的放矢,加上适当的作业;家长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总之,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地给孩子增加负担。

不应针对高三学生

偶是大雨: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和来信的学生同一所重点高中。见到贵报关于“减负”的讨论,我也觉得应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减负”年年讲,但额外补课的新闻还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目前的教育体制造成的。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谁都想考取优异的成绩,因此就出现了父母请家教,学校假日补课等现象。这又能怪谁呢,谁不勤奋读书,就会落在别人的后面。
    不要怪学校,也不要怪家长,其实他们都想让孩子让学生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只不过在方法上不对罢了。对“减负”也应该区分对待,对高一、高二的学生,确实不必过分加重负担,但“减负”不应针对高三学生,因为高考实在是太“重”了。
    以上就是我对“减负”的看法。我很佩服学弟们有这么大的胆量,但我实在觉得学校的上课和复习时间,对于我们高三学生是太宝贵了。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复习质量,老师应加强对自修课的监督管理,不能让那些不想好好复习的学生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

先为教师减负

磐安县 庞纪轩:
    笔者家楼下有一个上初一的小孩,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赶着上学,晚上八九点回家,还被家长守着看上一个多小时的书,才让上床睡觉。不管是星期天或双休日,家长还要请老师开“小灶”为其补习。家长为了孩子,可谓用心良苦。笔者家属也曾是一位高中教师,因此对此也深有体会。平心而论,教师们都很辛苦,尤其是一些主课的教师。但是,在现行的学校考核机制下,教师们在自己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不得不违心地去剥夺学生的休息。学生是无辜的,教师是无辜的,学校也是无辜的,关键要改革教育体制。

话题预告

    本版下期继续讨论“‘减负’怎样落到实处?”话题,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来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让学生学习负担降下来,禁令教师容易,管住家长难
(重磅)中小学校长:学生减负不是目的,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
【转载】老师,你为什么越来越忙?
北京四中校长、史家小学校长如何看待中小学生“减负”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问题怎么破
“陪娃写作业”疯传朋友圈,孩子作业是否需要“减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