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届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 中国教育新闻网

第四届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

www.jyb.cn 2010年07月22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行知路上好青年

  ——记江苏省江浦县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

  本报记者 陈宗伟 赵建春

杨瑞清

  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这样赞扬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子以前,无一陶子;陶子以后,亿万陶子。”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行知小学37岁的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模杨瑞清就是这“亿万陶子”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一员。

  摔着一颗心来

  1981年,即将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的杨瑞清,向校长呈上了一封洋洋数千字的“志愿书”,决心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农村的教育事业。然而,当他来到南京市江浦县五里村小学时,现实却是异常的严峻。这所村小只有几间破旧的教室,一些缺胳膊少腿的桌凳,教育质量低下,合格率低,留级率高,一些孩子失学在家,教师则走马灯似的更换,村干部灰心了,村民们寒心了,有办法的家长只好把孩子转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去念书……

  杨瑞清对学校的艰苦条件有思想准备,然而人们的冷漠却使他委屈地流泪了。几十年了,学校没来过师范生,现在来了一两个,能改变学校的面貌吗?村民们将信将疑。杨瑞清通过思考,不仅没有气馁,更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在教育日记中写道:“这里真正需要我们,即使目前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我要用青春播撒理想的种子,用爱点燃农家子弟的希望之火。”

  踏上行知路

  杨瑞清主动要求带一年级,并把这个班取名为“行知实验班”。这个班38名学生中竟有20 个留级生,其中7人是第三次或第四次读一年级。针对这一情况,杨瑞清抓紧开学前有限的时间,挨家挨户对学生进行家访。腿跑酸了、嗓子讲哑了,但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对家长说:“我们一定尽力把孩子教育好。”

  开学了,杨瑞清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遵照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尽到一名教师的职责。他针对班上“差生”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与他们交朋友,几乎每天晚上都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并对学生进行辅导。

  杨瑞清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学龄儿童的失学、辍学。有一个叫徐妹的适龄儿童开学后没来报名,他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得知孩子父母不打算让她上学,孩子天天放鹅,问她想不想上学,她也说不想。杨瑞清一次又一次上门动员,这名学生的父母亲终于让步了,说只要小孩肯上学就让她去。于是,一连几天放学后,杨瑞清带着徐妹的小伙伴和她一起放鹅,并讲故事给他们听。终于,孩子愿意上学了。几年中,杨瑞清不知道跑了多少路,遭遇了多少冷眼,终于使得全村20多个孩子避免了失学,从1981年起,五里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一直都是100%。

  “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启发扬瑞清大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他将“课外”引入“课内”,引进了乡土教材,将活动课列入课表;他又将“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开展“寻找春天”、“记大自然日记”、“好孩子小家务竞赛”,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农村、为农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学校的变化在乡亲们的心中引起强烈的震动。1982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集资7万多元,易地新建了五里小学。杨瑞清也由县里任命为五里小学校长。

  第二次抉择

  1983年4月,组织上调杨瑞清担任共青团江浦县委副书记。这是一个让许多年轻人羡慕的机会,但他舍不得离开学校的孩子们。杨瑞清最终服从了组织调动。这一年,他恰好20岁。

  在团县委期间,杨瑞清勤奋工作,努力熟悉团的业务,还主动请战到长江边防汛一个多月,县委、县政府曾为他颁发了防汛抗洪先进个人奖状。但是,他想得最多的还是教育,还是那些学生。

  这一年的7月1日,杨瑞清与同在五里小学工作的学友李亮一起在五里村农民田大伯的主持下,过了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20 岁生日。田大伯满怀深情地向杨瑞清表达了乡亲们的留恋之情,质朴的话语在他的心中产生极大的震动。杨瑞清又一次作出了重大选择,向县领导递交了一份“思想汇报”,请求辞去团县委副书记工作,重新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县委领导的关心下,杨瑞清终于离开了仅仅工作了4个月的团县委,重新回到了日夜牵挂的五里小学。

  在杨瑞清的感召下,一批有志于农村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也来到了五里小学。1985年1月,江浦县教育局在五里小学召开命名大会,江苏省第一所“行知小学”正式诞生了。同年9月,杨瑞清被任命为行知小学校长。

  针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特点,杨瑞清早在80年代后期就探索进行“赏识教育”,摸索出包括给学生写优点卡、人人当组长、轮流做班委等一系列新举措。杨瑞清提出要大胆解放孩子的设想,全校各班陆续取消了课外作业,取而代之的是“自主休闲”12 多,即“好身体多练,好家务多干;好书报多读,好电视多看;好节目多演,好制作多玩;好文章多写,好信息多传;好朋友多交,好事情多办;大社会多访,大自然多探”。学校还成立了读书社、文学社、书画社、艺术社、科技社、收藏社等6个少儿社团。

  经过近20年的探索,行知小学的教育改革结出了丰硕果实。1990年,行知小学的教育改革成果,荣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国陶行知基金会颁发的“陶行知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成果”一等奖。

  用青春绘就鸿图

  90年代初,随着江苏农村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农民和农业对教育都提出了新的需求,苏南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

  杨瑞清敏锐地察觉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了新的探索。他意识到,农村教育落后的症结是封闭造成的,而惟一的良药是开放,他提出创办“村级大教育”的设想,并得到了村干部和全体教师的支持,一场新的变革就这样悄悄地开始了。

  学校依托与南京晓庄师范的联合,加大培训力度,给教师创造了多种学习、锻炼的机会;学校与五里村幼儿园联合办学,开展幼儿园——小学教育教学一体化实验;学校和成教部门联合,开办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民文化技术业余学校。学校还以家长学习班为主体,增设了扫盲班、实用技术培训班、夜高中班。为了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学校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经济部门联合,形成了一定的校办产业规模。

  1994年,行知小学和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会联合,依托行知小学实验农场,创办了全市第一家让城市孩子了解农村科技与发展、体验乡村生活的“行知基地”,获得投资100多万元投入,拥有200多张床位和配套的生活、活动设施,每年接待五六千城市中小学生进驻基地开展活动,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向往的农村生活乐园。

  20年过去了,古南都行知小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省级“模范小学”。可杨瑞清并不满足,他认为,乡村小学要有志于追求更高的办学目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建设现代化农村小学,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乡村小学要有志于放大自己的办学功能,不能仅仅目光向内,就学校论学校,而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为谋求农民的幸福服务;乡村小学要有志于探索教育规律,用农村第一线的鲜活的研究成果去丰富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教师有做不完的事情。

   《中国教育报》2000年8月11日第2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是朵带笑的花
如何做好一个校长
农村的本真教育,路在何方!
汪春华 | 读见杨瑞清校长
名校长专访 | 一个行知教育践行者的四次选择
南京晓庄学院:点燃扎根乡村的“火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