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委:《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二)

3 智慧原则——方法的原则

没有智慧的家长让孩子离智慧越来越远,因为没有智慧的家长会教育错了孩子!拥有智慧的前提是闭上嘴,只有闭上嘴才能动脑子。动嘴的教育方法是最低级的教育方法,只有先动脑子再动嘴,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

【智慧原则:智慧=找原因+想办法】

一、智慧的天敌

当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家长总是第一时间使用“要求”、“表扬”、“批评”、“讲道理”四种方法来解决,殊不知,这四种方法是智慧的“天敌”。(比喻为“天敌”,足见对智慧的影响之大,向家长敲响警钟。)最可悲的是,这“四大天敌”是中国家长掌握最熟练、运用最自如、自认最正确的教育方法,正是它们让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让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

 

正确看待“问题孩子”:孩子出现问题很正常,没有问题的孩子反而是不正常的。孩子面对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努力成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获得生存和生活的经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成熟、成才、成功。

孩子不需要喋喋不休的教训,而需要切实可行的帮助。

三、 智慧=找原因+想办法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们首先应该“闭上嘴”,静下心来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们最应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一起探讨怎么解决,除此之外的方法可能都是在“虐待”孩子。

  没有智慧的家长让孩子离智慧越来越远,因为没有智慧的家长会教育错了孩子!

  何为智慧?《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智慧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如此简单:辨析判断就是“找原因”,发明创造就是“想办法”。

  请家长们记住智慧原则的公式:

  智慧=找原因+想办法

拥有智慧的前提是闭上嘴,只有闭上嘴才能动脑子。佛家讲“戒定慧”——错误或不对的做法停止为“戒”,然后让自己心静下来为“定”,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生“智慧”。闭上嘴了就开始动脑,动脑的目的是找到问题的原因、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注意,智慧的前提是“闭上嘴”!

  1.只有闭上嘴,才可能静下心来,更有效地“找原因和想办法”;

  2.没有想到方法之前,只有闭上嘴,才不至于让问题加重,使矛盾激化;

  3.只有闭上嘴,才可能不在第一时间伤害孩子,便于后续为孩子提供帮助;

  4.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时,只有闭上嘴,永远都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5.更为重要的是,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闭上嘴,很有可能孩子会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每个孩子都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原则顺口溜:闭上嘴,动动脑,找原因,想办法,迈开腿,去行动,关心爱人,帮助孩子。

第四章正态分布原则——进步的原则

【正态分布原则: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统计学中一个常用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评价一份试题出的是否科学严谨就可以使用正态分布原则来评价,参加考试的所有同学的成绩统计出来,如果分布曲线是如图4-1所示的“钟形曲线”,10%左右学生成绩较差,10%左右的学生成绩优异,剩余40%左右的学生中等偏上,40%左右的学生中等偏下,说明这份试卷出得好。

家庭教育中,表扬、鼓励、批评和评价四种教育方法也应该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家长应该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

口诀:

 平时多鼓励

  事后才表扬

  犯错少批评

  评价还责任

一、无用的表扬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表扬,滥用或错误地“表扬”孩子:

1.无知型“表扬”

  当得知孩子早恋自豪地“表扬”孩子,“我儿子14岁就谈恋爱了”;当孩子和人打架时“表扬”孩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多有英雄气概”;当孩子撒谎时“表扬”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有谋略,前程不可限量”;当孩子贪小便宜时“表扬”孩子,“我儿子不吃亏,顾家”;当孩子没有礼貌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cool”;当孩子3岁亲吻更小的女孩时,笑不拢嘴地“表扬”孩子,“你真给爹长脸”;当孩子阴沉少语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成熟”……

  无知的“表扬”让孩子以错为对,可能建立错误的生活和学习观念,为未来孩子出问题埋下隐患。这一点尤其要提醒孩子年龄偏小的家长,因为孩子小,很多家长把孩子当“玩物”,家长说话随意,但家长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建立。

2.炫耀型“表扬”

  这类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太聪明了”,“你真是个天才”,“和×××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家那孩子是个神童”……

  炫耀的“表扬”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起初孩子趾高气扬,觉得自己真的不错,一旦经历真实社会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回事”时,就会气馁、退缩、逃避甚至厌世……

3.吝啬型“表扬”

孩子考了第二名,家长会说:“别骄傲,还有第一名呢。”想借此刺激孩子更加努力;孩子刚刚帮助家长做了很多家务,家长却视而不见……

这种吝啬型的“表扬”,家长本希望能刺激孩子更加进步,然而孩子在经过努力后没有被认可,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抑郁,感到自己不被重视,没有成就感,慢慢地失去了自信,不再上进。

5.忽悠型“表扬”

  最具代表的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三个字“你真棒”,与此类似的还有“你真乖”、“你真聪明”……

  这根本不是表扬,如果是事实应该被称为“赞美”,如果不是事实应该被称为“忽悠”。在“你真棒”环境下生活,一类孩子认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心理会出现问题。

  还有一类孩子根本不觉得自己棒,家长还不断说孩子“棒”!这类孩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会和家长说:“想让我干什么?别忽悠我了!”“我哪有那么棒,有话直说!”请家长们停止“你真棒”吧,很多孩子因为“你真棒”对表扬产生了依赖,没有表扬不去做事;很多孩子因为“你真棒”对表扬产生了厌恶,专门和家长对抗。不具体、不定量的表扬对孩子有害无益!

 6.分级型“表扬”

  “如果你考试得了100分妈妈就奖励你,得了90分以上妈妈就表扬你,90分以下妈妈就不爱你了!”这叫“有条件”的爱,给孩子带来的都是伤害。

二、正确的表扬

正确的表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表扬时说的话;第二部分,孩子听了家长表扬后对自己说的话。

正确的表扬流程:

  表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

看到孩子第一次扫地时,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造成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板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这样的话,孩子知道你为什么表扬他,感觉被认同,他心里和自己说:“妈妈这么认同我,我付出是应该的,下次还要扫地。”

  只有真正的表扬才能激励孩子进步,不过尽管如此,表扬也要适度,要少用。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天都在学习,表扬多了,一来孩子可能对表扬产生依赖,为表扬而做事,本末倒置,二来,孩子可能觉得被忽悠,觉得表扬“不值钱”,对表扬产生了免疫力。

三、少表扬多鼓励

什么是鼓励呢?

  就好比两军对战,胜利以后要“表彰赞扬”——犒赏三军,打仗过程中要“敲鼓激励”——浴血奋战。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完了,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

不论孩子做了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不错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这就是鼓励。我总结了鼓励的公式:

  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身体接触)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是很好,家长首先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孩子下次一定会进步”,只有家长有信心孩子才会有信心;指出孩子平时的正确行为或客观事实,“你每天晚上都努力学习到很晚”,或者“这次题比上次难,你其实进步了”;再给孩子方法和方向,“你如果考试再细心一点”、“保持努力”或“加强记忆”;最后给个期望,“爸爸妈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进步”、“没关系,下一次再来”,或者抱抱孩子小声说“努力吧,有爸爸妈妈在你背后支持呢!”

四、滥用批评的后果

孩子也会犯错,他们犯错太正常了,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时,往往会“难过、委屈、痛苦、不安、自责、焦虑,甚至感到耻辱”。这是每一个有自尊的人犯错后的心态,每个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心态,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促使孩子去寻找方法改正错误。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保护孩子这样的心态,然而大量的家长没有这么做,他们看不得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给孩子的是批评!

  孩子做题错了,“怎么搞的,学习这么不认真”;孩子大声喧哗,“喊什么喊,这么没礼貌”;孩子忘带学习用具,“看看,总是丢三落四的”……

  孩子知道“我错了,你批评我”,所以孩子一般都会接受这样的批评。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默默承受,家长看到孩子不说话,气不打一处来,会给孩子更严厉的批评,“怎么不说话了!你聋了!”;自尊心强或胆小的孩子可能会哭,“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错了改了不就完了吗?”;家长批评升级,孩子开始受不了,可能会辩解,被家长视为“顶嘴”,“你还敢顶嘴!翅膀硬了,小心我怎么收拾你!”……孩子不论如何表现,都可能招致更为严厉的批评!

  孩子知道错了,也想改,但他们是孩子,没有那么多生活和学习的经验,没有办法改,这个时候最需要家长的帮助,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是这么做的,批评、批评、再批评,同一件事不断批评,不同的事一样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们犯错后“难过、委屈、痛苦、不安、自责、焦虑甚至感到耻辱”的心态被骂没了!不断批评的结果是:当孩子犯错后,不再难过,不再痛苦……孩子失去了自尊,犯错以后就再也不改了。

五、无用的批评

1.发泄式“批评”

  这种批评根本不是批评,其实就是发泄情绪。

这类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有以下三种对答:第一句:“听明白没有?”孩子立即说“嗯,听明白了”,其实根本没在听。第二句:“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其实根本没记住。第三句:“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肯定会再犯。

这种批评多了,结果就是孩子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总是这样暴风骤雨地发顿脾气,时间长了家长就没威信了。这种情绪化的批评根本不是批评,是家长发泄自己的情绪。

2.翻旧账式“批评”

  这种家长基本上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白了就是“翻旧账”。例如,本来是因为丢了钥匙,家长批评孩子,“你怎么又把钥匙丢了,总是丢三落四的”,由此开始滔滔不绝,“作业做得也不好”,“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妈妈这么辛苦地为了你,你还这样”……这种家长的孩子告诉我们:“他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也不嫌口渴。”

 

主要矛盾被淡化,批评没有针对性,总是说、天天骂,这哪里是批评,简直是虐待。

3.唠叨式“批评”

  场景一:“怎么还不起床呀,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你怎么每天都是这样,看老师怎么批评你”,“你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要是再慢就要迟到了”,“看看你,再这样下去我可不管你了”……家长在这样唠叨式的批评过程中准备书包,帮孩子拿红领巾,煎鸡蛋,准备早餐……直到孩子出门上学,唠叨还不绝于耳。

  场景二:“还不快点写作业!”,“还看电视,每天就知道看电视”,“你什么时候能让我省心点,自己写作业呢?”,“小心哪一天我把电视砸了”,“写作业认真点!”,“快点快点,就要到睡觉时间了”,“你说妈妈爸爸容易吗?累了一天,还要伺候你,你不能心疼心疼我们吗?”……

  这种批评的特点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孩子跟我们讲:“习惯了,背景噪音嘛,她不这样说我都睡不着觉。哪一天她不唠叨了我反而会觉得不适应。”“我看电视的时候,其实早就听不到他们在唠叨什么了,习惯了。”

  家长们,这不是批评是唠叨!孩子根本不听,时间长了家长就没有威信了。

4.急躁式“批评”

  这种批评最为可怕,其实就是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批评了。孩子的表现常常是:“我怎么又错了?”吓得孩子不知如何是好。时间一长,孩子恐惧家长、厌恶家长,家长如果总是采取这种批评方式的话,孩子不出大问题就不正常了!

  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得太多了。在街上、在学校里、在家中,孩子正玩得高兴,家长就把他喊过来,“你怎么回事,怎么又……”。

  你是不是这样的家长?如果你具备“眼到,嘴到,手就到了”这样的基本功,就能确定你是这一类的家长。这种家长屡见不鲜,尤其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正在写18+19=27,他还没发现这道题错了,家长的眼睛就看到了,随即嘴就动了,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你怎么又错了!”忍不住手就开始动了,一巴掌打在孩子头上,“你再这样看我就收拾你!”

  家长总是这样的话,最后孩子会怎么样呢?有两种表现:一种孩子会觉得“我怎么这么笨呀”,一旦孩子认定自己笨那就很难办了,任何事做不好的结论都是“因为我笨,所以这样”;还有一种孩子就憋着气瞪着家长,家长会发现他的眼神真的很可怕,孩子心里想,“我就是笨,怎么着吧?!”

六、正确的批评

正确的批评和正确的表扬一样,大家可以参考表扬的方式:

  描述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结果+表达家长的感受和痛苦

  例如,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了,而且“战胜”了别的孩子,家长知道后不能有情绪,有情绪就先不要教育孩子。批评是要客观和公正的:描述行为“你把×××打了”,结果“×××受伤了,一定很疼”,“你伤害了别人这是不对的”,“妈妈还要请假去看看×××,影响了工作”,最后表达感受“妈妈很伤心”,“妈妈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很失败”。

批评到此为止,孩子会自己和自己说话的:“我怎么让妈妈伤心了”,“我打人了,要是我被打了,会不会也很疼呢?”,“为了不让妈妈伤心,我明天和×××道歉吧”……

七、少批评多评价

即使学会了正确的批评,也要少用,为什么?很多孩子犯错的时候,根本没有恶意或者不知道有严重后果,当他们知道错的时候,不用你批评他都会自己注意并希望改正,这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家长一定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原则下,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被尊重的孩子绝不会“有错不改”的。

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当他们犯错误时,往往不知道怎么改,家长在这个时候最应该给他们提供帮助,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评价”。

   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当他们犯错误时,往往不知道怎么改,家长在这个时候最应该给他们提供帮助,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评价”。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请家长按照以下流程处理:

  1.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自己有情绪就不可能正确处理孩子的问题。

  2.观察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有情绪就不要处理孩子的问题。

  3.分析孩子做错事是不是故意的,孩子犯错时知不知道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如果是故意的,知道严重后果,就要批评,但要遵循下一章的“ABC原则”,如果不是故意的就和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这件事情。

  4.评价这件事:首先,告诉孩子,“你错了,但你不是故意的,没有恶意,爸爸妈妈理解你”;其次,告诉孩子,“错了不怕,谁都会犯错,有错就改才是我们要做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这样做了”;第三,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让孩子养成遇到问题先找原因的好习惯;第四,找到原因,给孩子建议,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唯一的建议和意见,应该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处理起来,爸爸妈妈建议可以用四种方法解决,你选择一个吧?”一定要把责任还给孩子,孩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观察孩子处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重复步骤15,直到问题解决。

最后再提醒家长几点:

  1.表扬批评讲结果,尤其是表扬:当孩子努力做完一件事的时候,正确表扬孩子,孩子会认为努力被认可,更加努力。事前“表扬”是“钓鱼”和“忽悠”,不是表扬,孩子会因为想得到“表扬”而努力,当没有表扬的时候,孩子会停止努力!例如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不错的分数,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你表扬他,孩子的努力被承认,会非常开心;如果“你要取得好成绩你就很棒了,妈妈给你买×××”,这就是“忽悠”和“钓鱼”,后果很严重。

  2.表扬孩子的行为和行为造成的结果,千万不要表扬孩子的人品和人格。 (表扬要就事论事。)

  3.在“你真棒”的背后,绝大部分的家长根本不是这样认为的,这叫做虚伪。

  4.孩子做错了,首次理解,再次谅解,三次再批评。首次后就可以使用ABC原则,没有使用ABC原则,就不要批评孩子。

  5.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方式的使用是有“次数限制”的,家长一定要慎用,很多家长在幼儿园就早早用完了,孩子具备了“抗药性”,以后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和评价,而不是表扬和批评。

  6.一个人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通过自身的努力独立完成了一件事情,孩子也一样。表扬不能让孩子感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孩子自己的实践。

  7.鼓励和评价就是平等和尊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照着做,孩子就优秀
好孩子的标准和培养
一个聪明母亲智慧,只做好这5件事,保证亲子关系差不了!
父母这5句话,句句养孩子;还有5句话,句句坑孩子 ||原创
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家长“罚”孩子的十种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