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委:《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三)

5 ABC原则——听话的原则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根本“无话可听” (家长的话不具体,不明白,没有可操作性)。孩子是最讲道理的,孩子不讲道理往往是因为“无理可讲” (家长的话本身就没道理,孩子怎么可能“有理可讲”)而约定好的事情,孩子比家长执行得要好得多!

ABC原则

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

家长主观认为孩子不听话,核心原因有二:

其一,家长不会说话,尽管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说出来的话孩子不爱听。

其二,孩子大部分时候根本“无话可听”,“无理可讲”。

一、孩子是最讲道理的

从情境说起:我们常常在商场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比如小汽车,家长不给买,孩子哭闹非要买不可。怎么办?

非常简单。

在每次出门前和孩子约定好:“宝贝,爸爸妈妈带你去商场,爸爸要买什么,妈妈要买什么,你要买什么,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不能买了,可以吗?”一般孩子会答应的。如果孩子有不同意见,要商量好了再出门。

到了商场,孩子遇到不在计划之内自己还想要的东西时,家长只要提醒他:“我们说好的,不能买其他的”,你会发现孩子非常讲理,盯着想要的东西,满脸渴望地说:“那就下次买吧!”还有些孩子在提醒之后还会要,千万不要答应他,因为是约定好的,这是家长建立威信、“说话算数”的最好时候。

回到家里,再和孩子总结一下,“今天你想买的那个东西,我们讨论讨论要不要下次买”,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好重视我,好爱我!”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被告知要听什么话。孩子是最讲道理的,孩子不讲道理往往是因为无理可讲。而约定好的事情,孩子比家长执行要好得多!

二、何为ABC原则

ABC分别代表事前、事中、事后,ABC原则,就是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可把ABC原则称为“家规”原则。

ABC原则是解决家庭矛盾的最好方法之一。大家仔细想想,家庭矛盾中有多少事情是因为事前没有约定好呢?每个家庭成员都生活在自己制定的“标准”中(不是大家共同制定的),标准不同,矛盾产生,争吵不断。静下心来约定好,问题就解决了。

其一:不伤害,不妨碍

A、事前有约定:永远铭记“不伤害,不妨碍(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如有违背,同一问题,第一次理解,第二次谅解,第三次惩罚。惩罚方式在第二次谅解时要制定好。

B、事中有提醒:全家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相互提醒,我们是否“伤害”和“妨碍”。

C、事后有总结:坚决执行!

其二:不包办,负责任

A、事前有约定:永远铭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出了错勇于承担。

B、事中有提醒:全家人时时提醒,家长不能包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一问题,第一次理解,第二次谅解,第三次惩罚。惩罚方式在第二次谅解时要制定好。

C、事后有总结:坚决执行!

德行和责任是孩子成长、成人、成才和成功的基础。有德行者“不伤害,不妨碍”,负责任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来问题勇于承担”。和孩子约定的过程中,这两个规矩是基础,否则,一切约定都是徒劳。

三、ABC原则应用一:花钱

关于花钱的约定:

约定一:按周给孩子零花钱。(学龄前的孩子,由父母保存,支配权归孩子。)

约定二:孩子的钱=大钱(压岁钱、礼金)+零用钱。大钱存入银行,存折孩子保管,密码家长保存,零用钱按周支给孩子。

约定三:全家讨论,把开销分为三类:该花的,不该花的,可花可不花的。该花的钱全部由家长出;不该花的用孩子的零用钱,如果不够自己攒;可花可不花的,孩子提出理由,全家讨论,如果家长同意买,家长出一半钱,孩子出一半钱(可从“大钱”中出)。

约定四:全家确定购物时间(一般每周一次),其余时间没有特殊原因不购物。正式购物前,大家想买什么写在本子上。好处:其一,家长很轻松,不需要随时给孩子买东西;其二,很多孩子周一想买的东西,到周三可能就不想买了,避免冲动消费;其三,孩子开始有计划地生活。

约定五:坚决执行!出现问题协商惩罚机制,例如剥夺孩子支配几周零用钱的权利。

智力正常,个性成才,决定一个孩子最终成功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控制力、上进心、意志力这六项品质。个性品质的培养只有融入家庭生活中才能有效。通过对花钱的管理,避免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把责任还给孩子,尊重孩子,孩子有了控制力、意志力,就会慢慢地开始自信和上进!

四、ABC原则应用二:看电视

电视到底要不要看,把责任还给孩子!

前提: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沉迷于电视。

A、事前有约定: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合理的看电视时间。有一妈妈约定的时间是20分钟,没有用。这不是约定,这是“霸王条款”,20分钟连一级动画片都看不完!约定一定是双方同意的。

B、事中有提醒:及时提醒孩子“宝贝,时间快的了”,但提醒不能过多,以免孩子厌烦。

C、事后有总结:提前约定好,如果第一次超过了时间(不论超过多少时间),第二天不能看(孩子怎么缠你都不能让他看,用行动告诉他说话要算数,言必行,行必果),第三天让他看(小小的惩罚即可,惩罚不能太重,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自己负责就行了);如果第二次发现超过时间,那从第二天开始两天不能看,第三天可以看;如果第三次发现超过时间,从第二天起三天不能看。要注意,不能一直累计,惩罚三天是一个循环,从头再来。不要和孩子辩论,不要说话,坚决执行就好了。

(技巧)

只要这样坚持,孩子就会知道约定是要遵守的,慢慢就会守规矩,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家长必须定规矩帮助孩子。

需要指出,假如约定为60分钟,但孩子说:“妈妈,再看5分钟行吗?这个节目马上就完了。”家长让不让看?一定要让孩子看。

五、ABC原则应用三:报兴趣班

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有理由可以不学,但孩子自己要报的兴趣班,他也会半途而废。家长很生气。

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想学钢琴是自发的,愿望是好的,但学之前并不知道这么苦,老师还会批评。一个曲子学完马上又来一支生曲子,还要每天坚持练!孩子想学跆拳道,本来想打别人的,谁知道学了要先挨打呢!要相信孩子报兴趣班时是出于真诚并下定决心要学好的,但学什么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更多的帮助。

报兴趣班的口诀:干、看、站、要、压、约。

第一步:干。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想让他干什么?

第二步:看。先带孩子去看,学钢琴,先看演奏,听音乐会。

第三步:站。他觉得好,就会站在那儿看,如果看得入迷,说明他很感兴趣。

第四步:要。如果孩子感兴趣,想要,一定让孩子自己开口!家长千万不要主动提出,或者孩子一说喜欢就马上同意。

第五步:压。孩子要,不要马上答应,要“逆”着孩子说,激发孩子的欲望。“弹钢琴太辛苦了,每周都要去一趟。”“老师挺厉害的”。孩子肯定会说:“我不怕!”把可能性向他讲清楚,但要有技巧,恰到好处,别做得太过分,把孩子吓回去。

第六步:约。“勉强”答应他,签订书面协议,提出要求。当孩子想退缩时就看协议。孩子是最讲道理的。

孩子遇到问题是正常的。家长使用正态分布原则就好了,核心是鼓励:“今天比昨天好,再努力些就行了。”如果孩子说不想学了,家长不要理他,他只是发泄情绪而已。

六、ABC原则操作要点

ABC原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原则。

1.ABC原则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没有平等和尊重就没有真正的约定。因此约定要合情合理,双方同意,切忌霸王条款或忽悠签约。

 

有一妈妈带孩子去商场,事先约定不让妈妈抱,结果到了商场就让妈妈抱。妈妈虽然用了ABC原则,但违反了平等和尊重原则。带着孩子逛商场,大人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是美女和帅哥,自己高兴了,可孩子跟在后面看到是什么?他那么小,满眼都是人们的大腿和屁股。你蹲下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孩子都喜欢在空旷的地方玩,商场里那么多人,他怕被踩着呀,他让你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没有乐趣。

2.事中提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孩子磨蹭家长,也一定要坚决执行约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建立规则意识。

3.事后总结,使用智慧原则:“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4.家长要说话算数。孩子说话不算数往往因为家长没有说到做到。

第六章

认真原则——教导的原则

认真原则

目标明确,程序完整,结果达标

一、从“认真”谈起:

什么是认真?

答案:“专心”,“用心”,“一丝不苟”,“不要马虎”,“专注的态度”,“一心一意”、“全神贯注”……

“认真”对孩子来说是个抽象的词,孩子很难理解,再用更多抽象的词来解释,孩子就不理解了,时间长了“似懂非懂”,就永远不会“认真”了。

二、什么是认真

认真就是:目标明确,程序完整,结果达标

要把任何一件事情认真做好,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达标的结果”,更为核心的是“完整的程序”。只有程序完整,才能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达到满意的结果。

以洗手为例,目标明确——洗手,结果达标——把手洗干净,程序完整——只有按照正确的洗手程序去做,结果才会达标。

在孩子洗手的过程中,首先,给孩子多做示范,让孩子基本了解流程;其次,定量和定性地告诉孩子每一个步骤的行为标准;再次,确定孩子按照流程把每个步骤都做规范;最后,在21天内监督孩子按照标准操作形成习惯。

再如,吃放可以看出孩子是否有“德行”,也是一个家庭是否有家教,家长是否教育有方的集中体现。

以“筷子”为例演示家庭教育的“认真”:

1.和孩子说,筷子的正确使用体现一个人的教养,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

2.告诉孩子,吃饭时用筷子有“十忌”:

叉子筷——把筷子当叉子叉菜吃;

挑食筷——在菜里面挑挑拣拣再夹菜;

流汁筷——夹菜过程中菜汁流到桌子上;

奶头筷——吃饭的时候用嘴咬筷子头;

牙签筷——拿筷子当牙签剔牙;

撕咬筷——用筷子夹住食物撕咬(要放到嘴里咀嚼);

窥视筷——筷子随着眼睛窥视食物,迟迟拿不定注意;

指人筷——吃饭时拿筷子指别人;

铲刀筷——用筷子翻菜品;

叮当筷——吃饭时筷子和盘子碰撞发出声音。

3.逐步演示给孩子看,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好。

4.把责任交给孩子,让孩子监督全家人,看谁会犯错,孩子被赋予权力,自己会先做到。

5.坚持一段时间,直到确认孩子完全掌握。

三、不教而杀谓之虐

◎当着外人的面说孩子不好,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

◎“喜欢看什么节目?”

“我也不知道,就是拿着遥控器一个一个台看,我也不知道看什么节目。”(可以初步判断,孩子是一个“把解脱当幸福”的人,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没有人生目标,现实也不快乐。)

她不断地指使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让“自己脸上有光”!可恶!

◎反思:在要求孩子的时候,我们真的“认真”告诉过他们怎么做吗?如果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做,却不断地要求孩子、忽悠孩子、给孩子讲道理,那都是在伤害孩子。

四、认真原则的要点

1.教孩子“认真”做事情的流程,其实就是“平等和尊重”,孩子最需要大人的帮助。

2.“认真”这个词,应该在家中的话语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我有没有告诉孩子程序如何完整”。

3.认真原则三步走:教环节细节,盯环节重复,促养成习惯。也就是说,教孩子各个环节,孩子的操作过程中盯着孩子重复,因为只有重复才能养成习惯。

4.运用小技巧,让孩子教家长“认真”,和孩子一起找“完整的程序”。

5.耐心是认真原则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7

交换原则——公平的原则

“公平协商,说话算数”是交换原则的全部内涵。在公平的前提下,做好“人与人”交换和“事与事”交换,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事半功倍!

交换原则

人与人,事与事,千万不要拿责任进行交换

一、交换原则的核心

场景:

1.妈妈用“酸奶”和孩子“睡午觉”进行交换。

2.爸爸用“去野生动物园”与孩子“自己起床”交换。

3.妈妈用“奖励一百元”与孩子“考双百”交换。

4.妈妈用“自己的辛苦”与孩子的“将来”进行交换。

5.爸爸用“钱”与孩子“洗碗”进行交换。

6.儿子用“不打架的承诺”与妈妈“不要告诉爸爸”进行交换。

7.女儿用“刷碗”与妈妈“收拾房间”进行交换。

8.儿子用“好好写作业”与妈妈“不要唠叨”进行交换。

亲子关系中,家长能够科学有效地使用交换原则的话,会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最终影响孩子的人格培养;但家长如果错误地使用交换原则,不仅不能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甚至会对孩子的人格培养造成负面影响,遗憾终生。

科学有效的交换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商量并达成协议;第二阶段,根据达成的协议,双方交换“标的”进行转移。

二、家庭中交换原则的两种类型

第一种交换方法:人和人的交换——你要求我,我也要求你。

第二种交换方法:事与事的交换——我要求你,我也满足你。

在家中有效使用交换原则,会让被要求的家庭成员感到公平,可以接受,因此愿意去执行。

三、千万不要拿“爱”和“责任”进行交换

◎不要用爱进行交换

妈妈说:“妈妈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你将来有出息吗?”

爸爸说:“爸爸这么爱你,你就不能好好考试,给爸爸考个好成绩吗?”

孩子说:“妈妈我爱你,带我去超市吧。”

爱是无价的,是神圣的,是不能用来交换的。如果用来交换那就是“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不是真爱,是交易。

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是一种天性,是没有条件和理由的,家长爱孩子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然而在生活中,常会听见这样的话:“你要乖,要听话,妈妈才爱你,才给你买玩具,你要是不乖,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也不带你出去玩了!”

这样的说法也许可以取得管束的效果,但同时也会让孩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我乖,妈妈才爱我;我不乖,妈妈就不爱我!”这样,父母对子女的爱自然而然地被冠以某些条件和前提。用爱交易,孩子是不会感觉到爱的,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

◎不要用责任进行交换

家庭成员必须承担的责任,是不能用来交换的。

学习、家务、生活自理都是孩子的责任,这些不能用来交换。如果这种交换养成了习惯,其实就是养成了孩子为了“标的”而放弃“责任”的习惯,一旦“标的”得不到,就再也不负责任了。

很多家长都会用钱和孩子的成绩进行交换,这不符合家庭交换的原则,因为它交换的是孩子的“责任”。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事先承诺奖励,孩子可能会因为奖励而努力学习。奖励应该是在孩子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家长为了肯定孩子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而给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父母真的爱他。

四、交换原则使用要点

1.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事与事”的交换,都是平等和尊重的体现。

2.千万不能拿“爱”和“责任”进行交换。

3.交换不要变得“正式”,经营家庭不是经营公司,交换不是合同,交换的过程最好游戏化。

4.使用交换原则的过程其实就是互相妥协、互相让步、互相包容的过程。

5.交换要公平,双方都同意,标的明确,执行坚决。

6.交换双方最好引入第三方监督执行,避免“耍赖”现象出现。父母交换,孩子监督;母子交换,父亲监督;父子交换,母亲监督。大家都快乐,其乐融融。

8

改变原则——核心的原则

家长先改,孩子后变!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孩子;只有自己改变,才能改变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改变自己就是重塑良好的亲子关系。

改变原则

要想别人改,自己先要变;要想别人变,自己先要改。

一、想要别人改,自己先要变

从皮鞋的来历说起: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几。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 于是立刻收回成命,改采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小哲理: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将自己的双脚包起来」。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作法,以抵御外来的侵袭。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不要奢求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帮助你改变爱人和孩子,如果真有的话,那就只有一条路——改变你自己。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很容易!记住:成熟的人是要改变自己来面对自己的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改变的很多:我们要改变自认为正确的教子观念,我们要改变对孩子已固定的成见和看法,我们要改变和家人的沟通方式……你会发现,通过你正向的改变,你的家庭,你的爱人,你的孩子包括你自己都会发生让人欣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让你生活得更加惬意,更加美满,更加幸福。

孩子做了错事,不要大发雷霆,先冷静3秒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有两种情况不能惩罚孩子:一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了;二是他做这件事情前并不知道结果并且没有恶意。

二、改变自己,就是重塑关系

教育孩子没什么奥秘,教育好孩子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大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的。什么是亲子关系,说白了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的一种行为与行为之间互为因果的习惯,也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的“行为习惯模式”。亲子关系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却牵引着父母和孩子的行为,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得亲子之间形成和谐、亲密和愉悦的行为习惯。不良的亲子关系使得亲子之间形成猜忌、冲突、无序的行为习惯,造成很多孩子问题的出现。如下图:

上图中:黑色部分“改变前”代表家庭中不科学的亲子关系,孩子和家长之间形成了错误的“条件反射”关系,家长错误的行为会造成孩子错误的行为,孩子错误的行为反过来会造成家长的错误行为,时间长了,形成了习惯,造成了家庭问题和孩子问题的出现。

因为家长和孩子必须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相当长的时间,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社会很难脱离家庭脱离父母,亲子之间必须要形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称之为亲子关系,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是不正常、不成熟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伟大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家长”是人类持续时间最长、承担责任最重的一个“职业”,这个职业的根本是要把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培养成才,最终走向社会去承担社会责任。然而,中国家长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家长们凭着“传统的经验”和“自己的认为”教育着孩子,大量实践表明,“传统经验”和“自我认为”绝大部分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这样就形成了“传统家长”不科学甚至错误的教子方法和教子行为,孩子没有选择的必须去适应家长错误的教子方法和教子行为,双方最终形成了行为上“条件反射”,以至于在这样的亲子条件下孩子不断的出现问题,甚至成为“问题孩子”!

上图中:绿色部分“改变中”代表家长“先不管孩子”“自己先改变”,通过系统的学习,家长改变了错误的观念,建立了“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等一系列正确的教子观念(《从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长》一书中对这三个观念做了详见阐述),在正确的观念指引下,家长们不断的学习正确的教子原则和方法,逐步让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智慧的家长”。家长持续不断的正向改变,会让孩子不适应,孩子使用以往的“条件反射”对待父母时,发现一切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反射”回来行为,孩子惊讶了,孩子迷茫了,父母怎么变了?!因为孩子必须要与家长形成关系,在家长不断的正向改变下,孩子为了适应家长这种改变,必须自己改变,慢慢的,孩子也跟着变了。

上图中:红色部分“改变后”代表在家长持续不断正向改变下,孩子为了适应家长的改变也发生了正向的改变,持续一段时间后,双方行成了新的习惯,建立了科学正向的“条件反射”,最终形成了正确的科学的“亲子关系”,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作用下,家长和孩子之间和谐、亲密、美满的生活。

正如图中所示:家长先改,孩子后变!在这个改变过程中,家长并没有去改变孩子,而是不断的改变自己,因为家长的改变,孩子需要适应家长的改变,这样家长就触发了孩子内心中“自我改变”的阀门,孩子随后也发生了改变。

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孩子,只有我们自己改变,才能改变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改变自己就是重塑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改变就像“打开一扇门”

改变原则又称为“开门原则”,以“开门”来比喻“改变”。

改变前:不良的亲子关系就像孩子在我们面前竖起了一扇门,门关得很严。孩子关上心门并不是不愿意和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扇门是家长关上的,如果希望改善亲子关系,希望孩子改掉缺点和毛病,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最终取得成就,那么自己行动起来——“开门靠自己。”

改变中:想看到孩子的改变,需要先改变自己。从某一件事下手,围绕这一件事不断改变自己,让孩子看到你的变化,千万不要贪多,不要什么都想改;千万不要着急,不要急于看到孩子的变化。在自己改变的过程中,不要关注孩子的感受,“自己坚持是最重要的”。当孩子发现你真的变了,他也开始发生变化,但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你坚持改,孩子才会不断改变。

改变后:持续地改变,最终让自己养成习惯,这样就固化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孩子随着你的改变慢慢迎合你的改变,自己也开始变化,直到他也养成了新的习惯。

9

行知合一原则——行动的原则

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使用才是力量,知识的坚持使用才是真正的力量。这就是行知合一原则的内涵。无论是在学习成为智慧家长的路上,还是在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人的路上,让自己行动起来,让自己能够坚持,幸福会离你越来越近。

行知合一原则

即知即行,即行即坚持行,一定行!

一、行知行&知行知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来的基本理论。我不断地告诫家长:“知道了一定要去做,去做了一定要坚持做,有了问题赶快问,问了就赶紧去实践。”而不要“学习的时候激动,想起来的时候冲动,回到家就一动不动”!只有应用并坚持应用“教子知识”的家长,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智慧的家长。

学习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学”指“学知识”,“习”指“去实践”,“学知识”本身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实践”也就是“学以致用”才是一件让人快乐无比的事情。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们都不是每天坐在“研究室”里研究教育,而是“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再到实践中去”,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理论”。这些理论不空洞、不学术,这些理论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操作性,他们不是“知行知”,而是“行知行”。

二、行知合一贵在“坚持做”

4%:别看现场家长们认真、专注并热情洋溢地听讲座,但根据“二八法则”,课后只有20%的家长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在按照要求去做的家长中只有20%的家长会“坚持做”。

20%×20%=4%:只有4%的家长在不断实践和坚持后,体会到了喜悦,寻找到了幸福。这4%的家长的共同点是:愿意学、改变观念快、行动力强、能坚持、不断实践、有毅力和方法……

21: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坏习惯需要改吗?——坏习惯不需要改!因为“一个好的习惯养成了,坏的习惯就自动消失了”,所以不论是你还是孩子,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建立好习惯”上,而不是“怎么改掉坏习惯”。把坏习惯忘掉吧,它们并不重要,如果每天看着自己和孩子的坏习惯,对新习惯的建立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着眼如何建立好习惯,这才是你要做的!

行知合一的途径——法财侣地

从“法、财、侣、地”四个方面着手,可以帮助家长努力去“坚持做”。

“法”即方法,要让自己坚持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财”即钱财,要让自己坚持需要“花一些钱”;“侣”即伴侣,要让自己坚持可以“找人陪伴”;“地”即环境,要让自己坚持可以“换个环境”。

适合的方法是人“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

花钱是增加“坚持做”动力的有效途径。(除了肉疼就是钱疼了)

让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很难,但一群人“坚持做一件事”就容易得多。在“有效”伴侣的陪伴下,能让你增加“坚持做”的动力。

特定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共同进步”的氛围,也能增加“坚持做”的动力。

三、“五子登科”体会“知易行难”

根据内容编写的顺口溜:

早晨起床“叠被子”,(一天开始,要努力)

洗漱完毕“刷池子”,(是对家人的一份爱心表达,也是家风修养的体现)

下班回家“静机子”,(现代人文明行为的体现)

吃饭喝茶“用垫子”,(一份修养,一份互相尊重)

站起身来“复位子”。(将椅子复位,避免杂乱无章)

10

爱与幸福原则——结构的原则

爱与幸福原则

一颗充满爱与幸福飞的红心,指导着我们生活

一、“爱与幸福”结构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因为“爱”成了家,成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

◎关于真爱,用三句话可以概括:

第一,爱是付出不求回报的,没有条件的爱才是真爱。看看我们现在的夫妻之爱、亲子之爱有多少是有附加条件的,这是家庭不幸福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二,别人能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大部分人无怨无悔地爱着孩子和爱人,但对方根本感觉不到,更有甚者,对方感受到的都是负担。

第三,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不会爱还要爱那是伤害,每个成人都应该花时间学习如何去爱,这是人生幸福的必修课。

◎何为好家长

有了父母才有了孩子,有了孩子才有了家长。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好家长的基础是与孩子平等、尊重孩子,好家长的核心是智慧,遇到事情要“找原因+想办法”。

◎怎样经营好家庭

做好三件事:生活、学习和沟通。生活靠智慧,学习靠策略,沟通是关键。

生活靠智慧:智慧=找原因+想办法

学习靠策略: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

家庭出问题,根源在沟通。沟通的流程:相互了解→处理情绪→认真倾听→有效表达→运用智慧→无输处理→执行调整。

想要家庭幸福,有两条必经之路:“改变观念”和“行知合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家教在餐桌上
教养是什么?这21个礼仪习惯应该在10岁前教给孩子
为什么要孩子从小养成阅习惯,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幼乐教育——教育孩子10原则
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把握三个原则,孩子学习更轻松
孩子同样是玩手机、电子产品,学会这些方法,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