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绍武三部六病讲座(录音版)》读书笔记

                    黎崇裕读书笔记

医学就这两个核心:“准确的辨证,有效的处方”(第8页)

古代医学的辨证,连整体证和局部证也分不清。所谓整体证,就是太阳、阳明病等,就是整体上出现的证,它有易变性,变化非常快,所以治疗要有灵活性。局部病是结构病,就是结构上出现的病,它有稳定性,治疗就得有肯定性,不要换方,因为病本身不变化。(第200页)关于局部辨证,我们分三个方面来谈:局部病局部治疗、局部病局部整体治疗、局部病整体治疗。(第151页)咱们今天所治的这些顽固病都是用了整体疗法,是前无古人的事。(第208页)纠偏疗法的寒证和热证、虚证和实证当然可以分清,但是慢性病、顽固病都是寒热并存,虚实共见,寒热虚实的界限分不清。(第221页)慢性病的局部反应,往往三年五年病情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对于这种的发展缓慢,稽留时间较长的证,称之为顽固证。我们在治疗上“不换方”原则都是针对顽固证。(第64页)

“急性病不出六病,慢性病不出四脉”。要是慢性病,按四脉辨证,以脉为主。“四脉辨证”是由上及下,最上的是上鱼际脉,最下的是长弦脉。“六病辨证”是由表达里,就是三部和六病。急性病辨证是舍脉从证,以证为主;慢性病辨证是舍证从脉,以脉为主。(第246、247页)任何整体病都有半表半里的内在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疾病有内外因,内因以四脉为主。如何知道内因出了问题?要从四脉看。外因以六病为主,外因出了问题要从六病看。我们平脉时,首先要找有无内因,但凡只有外因没有内因的病情非常好治。如果有内因和外因,必须将内因、外因一块儿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第248页)

由于《伤寒论》少阳篇没有一个治少阳病的方子,因此就出现了一个温热派。温热派只学会了少阳病的清法,在治疗上是远远不够的。(第127页)少阳病以清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高热时,用白虎汤;阴亏以后,用竹叶石膏汤或黄连阿胶汤。总体上看,治少阳病就是“清、散、降、滋”四法。(第128页)

什么叫火?什么叫热?火就是炎,热就是体温升高。消炎药是黄芩、栀子、黄连、知母这些,白虎汤不属于消炎药,不是专门消炎的,而是降温药,能压制体温中枢的兴奋。(第127页)

只要伤寒病二三十天不好的,最后退热大都是用小柴胡汤。这种发热不是太阳病,也不是阳明病,发热的稽留性很强,有少阳病的特点但不是纯少阳,而成了半表半里部的并病,因此,大都是用小柴胡汤解决。大凡热性病到最后,解热都是通过小柴胡汤。(第140页)

为什么半表半里部是整体辨证的重心?表部接触空气,里部接触饮食,其实,表部和里部都是“表”,不是纯里,只有半表半里部才是真正的“里”,是人体的重心。因此,半表半里的并病既是本部位的病,也是全身的病,故而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全身的病。这个道理大家知道吗?(第135页)(治疗白血病)要把治疗重点放在半表半里部,因为半表半里是主血液的。从血液论治,血热了按少阳治,血寒了按少阴治。这是白血病治疗的大方向。(第196页)

古今凡是虚证、虚寒证都是用复健疗法,所以关于复健疗法的药和方子也是特别多。我们的认识是:凡是能临时解决的虚证、虚寒证,我们都不用复健疗法。病情一调整就好了,用纠偏疗法就行,不把这样的治疗归到复健疗法中去。我们确定用复健疗法的是“机体再生不能”这种情况,目的是使复健疗法简单化。其实,“机体再生不能”的情况包括面也大了。不管哪个脏器,只要再生不能,出现了退行性变化,一概用复健疗法来解决。(第219、220页)

咱们的核心优势是协调疗法,咱们有六病的纠偏疗法,有四脉的协调疗法,有这样有效的武器。(第215页)纠偏疗法有局限性,在临床运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一个困难是时间上不准确性的问题。(第218页)纠偏疗法的第二个困难是辨证本身难于做到准确。纠偏疗法的第三个困难是医生难以做到准确。因此,纠偏疗法的基础上就存在“三个不准确”,造成了治疗上的不准确。这是“中医看一回病换一次方”,病人屡次看病,医生屡次更方的根本原因。因为疾病一直变化,又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造成了辨证的不准确,医生就必须通过换方来应对病情的变化,即使最好的医生也是这样。这些是纠偏疗法的“三个不准确”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如果医生完全纠偏错了,那是技术问题,说明他对病情研究还没有成功。(第219页)

定疗程有这么一个好处,就是给病人一个莫大的希望,有个盼头,因此就把他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定疗程就是给病人一个鼓舞,给他一个信心,同时也是起到一个精神治疗的作用。(第5页)

治与防是一个本质的两个面,后来发现,(葛根麻黄汤)针对感冒的后遗症,这个方子也治。(第12页)

三阳病皆热皆实,少阳病的实证是胸满,如果不用柴胡是不行的,是解决不了少阳病的。栀子豉汤只是清法,这是不行的。(第11页)

在汉朝的时候没有这个“痰”字,“胸中有寒”就是“胸中有痰”的意思。(18页)痰产生最大的地方是消化系统,其次是肺,肺也能分泌粘液。辨痰饮证最好的一个指标是舌苔,舌苔是黏腻的,像抹了浆糊一样,那就确实是肠道里有痰饮。(第120页)湿的最早症状是“重”,身体自觉沉重,严重时的症状是水肿,“重”与“肿”是一个本质的两个现象。(第97页)

陈修园是个大学问家,他《伤寒论浅注》里的文章是最好的文章,文学价值很高。(39页)柯韵伯以后的人都推崇柯韵伯为古今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43页)清朝有几个大医学家,一个是叶天士,一个是徐灵胎,一个是陈修园,他们都是大实践家,看的病相当多。(第44页)尤在泾、柯韵伯注解《伤寒论》最好,具有代表性。但是,柯韵伯没有医案;尤在泾有医案,却没用过《伤寒论》的一个方子。(第258页)

《内经》治病用的是针灸这种方法,针灸是循经走穴的,只要出现在经络的病,针灸都有办法。汤药治病可以从里达表,疗效可以大面积地辐射扩散,但是针灸却不能这样,因为针灸是顺着一条线来治病的。(第48页)经络是正邪纷争的道路。(第78页)《内经》上对病的区分是按照寒热虚实来分的,针对的是经络的寒热虚实,如寒证扎哪个穴,该用什么手法等。张仲景的六病是对疾病的命名,与经络学说是完全不同的体系。(第90页)

表部接触空气,里部接触饮食,半表半里部接触由饮食和大气互相结合形成的气血。(第56页)从空气进入的病邪属六淫范畴,要定在表部;通过饮食进入的病邪要迫使其定位在里;通过血液进入的病邪要迫使其定位在半表半里。(第78页)三部是身体的结构,也是传播病邪的部位,病邪通过空气、饮食、血液三个途径使机体致病。(82页)

表部的重心是肺,起着主导作用;里部的重心是胃,起着主导的作用。(第95页)半表半里部的重点在血液,重心是心脏,小循环和胸导管的问题也很重要。(第124页)阳明病的重点都在结肠,太阴病的重点都在小肠,一般是小肠吸收功能降低,病人自述是“腹满”,太阴腹满的特点是“病人自觉腹满,但触诊按之柔软,并且不发热”。这是与阳明病的区别,阳明病是通过触诊而不是自述来判断的。(第121、122页)病人肚子里经常“辘辘有声”,说明不是太阴病,太阴病不会出现“辘辘有声”的问题。(第120页)

整体怎么样产生了寒、热、虚、实了呢?都是阴阳二性的失调,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由阴阳掌管机体的平衡。阴阳二性的失调以后,产生了寒、热、虚、实这四个证。(第57页)刺激因子达到了机体,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就产生了阴阳二性,兴奋性和抑制性,兴奋性要扩张血管,升高体温,兴奋机能;抑制性要收缩血管,降低体温,压抑机能。(第109页)阴性反应就是收缩血管,抑制机能,降低体温;阳性反应是扩张血管,兴奋机能,升高体温。所以,今天我们讲阴阳都有实际的物质基础,并形成了高度的抽象。(第109页)(《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是辨阴阳的总纲,分阴阳是以“发热”与“不发热”为基础的。(第113页)张仲景高度概括了阴阳,也很简单,只要“有热就是阳,无热就是阴”,这是分阴阳的办法。所以,真正把阴阳放到临床上运用,要从张仲景开始。仲景根据有热与无热来区分阴阳,解决了临床实践中辨阴阳困难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上是完全能够兑现的。解决表部的热要用汗法,解决里部的热要用下法,解决半表半里部的热要用清法。表寒要用温通法,里寒要用温中法,半表半里寒要用温阳法。(第60页)

仲景辨虚实的原则是“有实就不虚,有虚就不实”“三阳皆实,三阴皆虚”。既分为三部,每部有一个虚、实,因此形成六病。(第61页)只要里部的吸收功能在增强,它的热力在增强,者就叫阳明病;只要它的热力在减低,吸收功能在下降,这就叫太阴病。吸收功能下降必然造成大便溏泻,吸收功能增强必然造成大便干燥,所以“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第103页)像半表半里部,必须是充血,形成“热”证,才能产成少阳病;必须是贫血,形成“寒”证,才能产成少阴病。(第104页)

六病的形成不是因为寒热,而是因为虚、实,寒热是共性,虚实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存在与个性之中。如表实“无汗证”非用汗法不行,里实“胃家实”非用下法不行,半表半里实“胸满”非用散法不行。太阴病是脾虚,肠道吸收减低,治用苍术;少阴病是心虚,治用人参;厥阴病是末梢循环衰竭,治用当归。所以,六病是因虚实而分成六病的,寒热只分出阴阳两个就行了,虚实就必须分成六个。(第133页)

表部辨证时不能离开表部这个部位。在表部出现了阴阳二病,“头为诸阳之会,足为至阴之所”,阳性病以“头”为核心部位,阴性病以“脚”为核心部位。因此,我们在表部辨阴阳时,要先从者两个部位上去辨。在表部分阴阳时,必须抓住这两个纲领:辨阴证就是“手足逆冷”,辨阳证就是“头项强痛,发热”。(第113页)临床上出现“手足厥冷”是一个大病,西医里叫什么病?死亡有这两种情况:一个是心衰而致死亡,一个是微循环障碍而致死亡。(针对微循环障碍而致的休克)我的办法是针刺“承浆穴”,其实是承浆穴下一点的“地颌穴”,用针刺穴,用力挤出血来。我把“针刺承浆穴”当成救命针,我用这种办法救过很多人。(第114页)

我们这些协调方,有病则排,病祛则补,长期吃可以恢复健康,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在运用上非常放心。(第158页)

如果正常人没有什么病,出现了短脉,多半是短寿的指征,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第158页)

在临床上,三阳病都有发热,三阴病也有发热,但是三阳病的发热是热邪,应当用祛邪疗法。三阴病的发热是“真阳外越。”“翕翕发热”的意思是指发热不持续,时有时无,“翕翕”是“一阵就过去,缥缈而散”的意思。《伤寒论》12条是厥阴病的发热,82条真武汤证是少阴病的发热,225条“下利清谷”是太阴病的发热。身体的“阳”收不回来,要出危险的。(第75页)三阴发热皆属于“阳浮”,需要用热药回阳。(第78页)热有太阳之热,少阳之热,阳明之热的区别。太阳之热是“发热的同时恶寒”,是表热,用汗法解决;阳明之热是“发热的同时恶热”,不仅有发潮热,还有自汗出,是里热,用下法解决;少阳之热是介于太阳之热与阳明之热两个中间,“没有恶寒也没有怕热”,是半表半里热,用清法解决。阳明热必须用下法,少阳热必须用清法,太阳热必须用汗法,这是治疗三大热的三大法则。(第118页)因为太阳发热是发热的同时伴有恶寒,阳明发热是发热的同时伴有潮热,单纯发热是属少阳。(第150页)“热”以半表半里为中心,最热热不过胸,所以胸腔这个地带应当多用“清法”。(第124页)因为“咽干,口苦,目眩”这三症三阳病都有,所以不能作为提纲。后来,我们把栀子豉汤证“胸中热烦”确定为少阳病的核心证。太阳病的“无汗”是太阳病的实,阳明病的“大便难”是阳明病的实,胸满是少阳病的实证。(第125页)

腹胀用小承气汤,发热用调胃承气汤,腹胀加高热用大承气汤,这是三承气汤的用法。(第119页)热源物质都是从肠内吸收来的,进入血液引起高烧,特点是“发潮热”,一到下午就高烧起来,者非用调胃承气汤不行,调胃承气汤就是将热源物质排出去。(第118页)阳明发热是由于热源物质刺激引起的发热,热源物质从肠胃吸收入血,如果不把它排出体外,发热就不能退。(第119页)

调心汤用于高血压可以降压,用于低血压可以升压,有双相调控的作用。双相调控是中医治疗上的基本特征之一。(第63页)关于心脏上的一切病咱们都用调心汤试验过。(第157页)脉有间歇是陈旧性心脏病的表现。(第88页)“动脉”的特点就是脉搏跳动“关前一下,关后一下”。我见此脉仍是用调心汤治好的,原则就是“证不变,治不变”。再举一例,给一女性患者的左手诊脉时发现一分钟没脉,过会儿脉又出现。我就问病人,晚上睡觉时看到什么了,病人含羞而言晚上睡觉看到一个男人进到她屋里来,已经持续7年了,我就处调心汤,患者服药120副后症状消失。3年后,患者病情复发,但病之本质仍在,仍处以调心汤而愈。这种病是大脑的一种幻想,波及心脏产生此脉,过去把这种脉叫“鬼脉”,实际还是大脑和心脏的一种特殊反应。又如,调心汤运用,见肝脾大平脐用之,受到惊吓用之,凡见涩脉者都用调心汤。(第79、80页)

上鱼际脉说明脑子不正常,聚关脉、涩脉是胸腔有问题,长弦脉是胃肠道有问题,这都与意识分不开,这和气有关系。我们定上鱼际脉叫气亢,聚关脉叫气郁,长弦脉叫气凝,涩脉叫气乱。(第245页)气亢、气郁、气凝、气乱都是植物性神经紊乱的反应,植物性神经相当于地方政府,无处不管,执行大脑皮层功能的决定。所以,若交感神经过亢,会形成上鱼际脉;迷走神经过亢,会形成聚关脉和涩脉;肠道紊乱是长弦脉。长弦脉、聚关脉形成都是通过迷走神经,这些都是属于意志的范畴。涩脉是一切心脏病的最早现象。(第249页)如遇到“聚关脉”,不论是什么样的疾病,都要用调胃汤,遇到“涩脉”,都用调心汤;遇到“上鱼际脉”,都用调神汤。(第99页)大凡小型聚关脉,小的像绿豆一样,很尖,很小。见这种聚关脉,说明病人心中有很不痛快的事隐藏得很深,对任何人都不说。这样的人多半是“好人主义”,以五六十岁妇女居多,发病率相当高,多半是婆媳关系引起的,表面上婆媳关系很亲密,实际上并不好,不能说,不能讲,闷在心里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聚关脉。一见聚关脉,诊断肝郁不舒,用调胃汤治疗。(第159页)得肝炎的内因是什么呢?多半是聚关脉,有了聚关脉,肝炎病毒进去就发生了病变。(第168页)如果没有聚关脉,就没有心肌梗死。(第160页)如果病人有聚关脉的同时也有涩脉,在用药上就存在矛盾,涩脉是心律不齐,如果传导阻滞明显的情况下,不可用白芍。聚关脉是横膈膜上下的肌肉紧张,白芍是伸开平滑肌的特效药,这个矛盾我们现在也没有把它解决了,我们采取了一个方法就是如果聚关脉聚得厉害,我们要用调胃汤复合调心汤。要是聚关脉聚得不厉害了,还是但用调心汤,不用调胃汤。(第162页)聚关脉一般疗程是70副药左右,70副左右散开的占80%左右,总有20%需要延长疗程。(第160页)梅尼埃病多半用调神汤,凡治过的都好了,要是上鱼际脉很明显,需要把石膏加大量,石膏的量可以加到四两。咱们门诊上几乎每三个病人就有一个要用调神汤,发病率很高。(第195页)

“肝亢”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是上鱼际脉,这是我几十年来的看病经验。有上鱼际脉的人,性格一定要好、要强,有急躁的脾气,不管外表怎么表现得柔弱。有很多文人外表看起来很柔弱,只要有上鱼际脉,肯定是急躁的脾气,这就是肝亢的表现。(第159页)上鱼际脉退下去的时间比聚关脉散开的时间短一些。一般3个月之内会退下去。(第161页)从我们多年来看,发现上鱼际脉和聚关脉者两个脉与肺部感染有直接关系。有些人感冒后咳嗽一直不好,就是因为有这两个脉造成的,尤其与聚关脉有关。(第175、176页)肺受病的内在因素是上鱼际脉和聚关脉,按传统医学的说法,上鱼际脉的机理是“肝亢”,聚关脉的机理是“肝郁”;按西医的说法,叫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第176页)我们观察到凡是得红斑狼疮这个病的人都有上鱼际脉和聚关脉,外因是风湿病毒。(第182页)我们治红斑狼疮的时候,坚决不让病人吃高蛋白食物。荨麻疹等过敏性的疾病也不能吃高蛋白食物,这些病都是蛋白异化产生变态反应引起来的。高蛋白异化是造成风湿免疫病的重要因素。(第222页)

如果炎症厉害,痰太多时,吃上调肺汤不是咳嗽减轻而要加重,必须要加强力量把痰排出去。我们事先要告诉病人,咳嗽要加重,不要害怕。如果痰不多的时候,吃上调肺汤咳嗽立刻减轻,这是我们在应用上所看到的现象。调肺汤对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以及肺气肿等都有效。如果肺气肿,就得多吃药,疗程多半都在100多副,并且还要配“团鱼丸”。“调肺汤没有罂粟壳疗效就差得多”。沙参这个药是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是滋阴,一方面是排痰。(第177页)

所谓喜忘,就是忘得很特殊,遇事随之便忘。(第85页)伤寒病产生的狂乱症,非用下法不能好病。(第85页)

“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实际上就是溃疡的初期。”(第163页)炎症与溃疡是一个本质的两种现象。(第84页)常用中药2000多味,只有川楝子能消这个特定的炎症。毛细血管堵塞也是一个困难问题,不是一般的活血药能解决得了。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特效药是“失笑散”的五灵脂。溃疡面封口一般要吃40副药。(第163页)我们治疗溃疡病的疗程一般就是75副,但是要遵守“清规戒律”的。如果不遵守这个清规戒律,那还是不能好。(第163页)清规戒律共有六条:第一不能吃肉;第二不能喝牛奶;第三不能吃鸡蛋;第四不能吃酸的;第五不能吃辣的;第六不能吃得过饱。现在,我们在门诊上就有意叮嘱病人,病人不能做到这六条,我们不治。(第164页)大概溃疡病好了以后,如果不吃复健散的话,三年以后的复发率要占一半;服复健散的,复发率只有2%。所以,溃疡病好了以后要坚持吃一料复健散。效力就在“鸡内金”上,鸡内金含的成分是胃激素,对胃有重新修补作用,使胃黏膜重新修复。(第166页)

调肠汤是在溃疡汤的基础上加小茴香、败酱草,去掉五灵脂,运用的主要指针是长弦脉。但凡一有长弦脉,就有腹胀等慢性消化不良的表现。升结肠没有十年的黏液潴留,形不成这个脉。只要诊断时看到有长弦脉,就在病人的(十二指肠)球部这个部位按一下,在肋弓下二指靠右处。(第167页)有部分病人,肚子里面黏液多了,会有肠外反应,第一个是脸上起黑印,黏液排完后,他脸上黑印也就消失了;第二个是前列腺炎,我们治疗前列腺炎也是用调肠汤。(第168页)

丹参是消除肝肿大的特效药。(第170页)中药2600味只有黄芪一味药是大脑中枢的强壮药,能够恢复大脑的功能。(第184页)

西医只要确诊了是肝炎,我们采取调肝汤治疗。(第174页)肝病还有一个转氨酶升高的问题。我们治疗肝炎不让病人多吃高蛋白,越吃高蛋白食物,肝硬化、肝昏迷就越容易发生。降低血氨有两种途径,小便与大便。(第170页)从车前子和大黄这两味药的作用上看,血氨的量明显减少了。因此,如果血氨高,调肝汤会使转氨酶很快地降下来了。(第171页)总结调肝汤的效果是:治疗急性肝炎是20副;治疗慢性肝炎是60副;治疗慢性肝炎急性肝硬化是120副;治疗肝硬化腹水是180副。如果肝硬化产生了腹水,我们在调肝汤的基础上要加这三味药:金银花、丝瓜络、车前子。反正是一抽过腹水,肝硬化就治不了。所以,对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我们不同意西医抽腹水的办法。(第171页)我们治胆囊炎或胆结石也是用调肝汤。(第174页)

决渎汤我们用到临床上有很好效果,不管是什么水肿,部分阴水与阳水,也不分肝水、肾水、肺结核产生胸水,等等。决渎汤好在哪里呢?从无副作用!车前子是利尿药里的最好的一味药,具有补肾利尿的功效;白茅根凉血不凉肾,也是一味好药。(第173页)

滑脉标志体内有实有热,热实证多数出现滑脉。滑脉代表的是实证。(第86页)

关于阳明瘀血证,辨证的时候药注意与水饮证区别开。瘀血证有两个特点:一是“小便利”,二是“大便黑”。(第119、120页)

有些病人看着身体也还可以,吃饭也行,就是一直大便溏稀,多半是“下焦”升结肠这一带吸收功能减退造成的,这个问题该用什么方子解决?用“五苓散”。“五苓散”不涉及正常吸收功能障碍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升结肠这一带吸收功能障碍的问题。五苓散是最好的利尿药,但是,在有炎症情况下不能用,因为五苓散是热药。(第123、124页)

降结肠容易出现“直肠利”。一天能拉几十次,这就是桃花套证,要用桃花汤,桃花汤以赤石脂为主,能防止直肠里分泌过剩。(第124页)

我们治阳明病完全讲究排出,排除什么呢?排除痰、水、血、食四个方面。阳明病以消化道为主,因此都是通过大肠排出去的。(第120页)

消化系统的疾病无论轻重,只要见缓脉,就不会有生命危险。(第305页)胃肠病见到迟脉,一般问题不大,如果长期患胃肠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疾脉,则必死。所以,胃肠病见疾脉要小心对待。(第87页)大家要注意,治阳明病最忌讳的一个脉象,大家知道是什么脉象吗?如果出现了这个脉象,不能排血、排水、排食、排痰,否则,吃了阳明证的药能造成虚脱,会出危险,这是什么脉象?“脉滑而疾”。(第120页)阳明病最好的一个脉是“迟脉”。为什么迟脉是好脉呢?因为胃肠道是植物神经统帅,在植物神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迷走神经而不是交感神经。如果迷走神经能主导,出现的是迟脉,是胃家实;要是迷走神经衰弱了,不能主导了,迟脉就变成疾脉了。因此,我们见了阳明病,要很注意这个数脉,出现数脉就不敢用泻药。(第121页)

在遇到危证时,医生不能急着用药,《伤寒论》上“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都是治疗危证的。但是,仲景治疗时都是在摸脉后再治疗,并且要与病家事先协商好。如果不说清病情的危险性,如果病人去世了,那医生就麻烦了,所以要注意这些情况。(第88页)

“胃家实”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实有其物,一个是实证。(第117页)

现在我治帕金森综合征,也是用竹叶石膏汤加鸡子黄,这个方子特别有效。注意,药液切不可热,鸡子黄一受热就无效。(第128页)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怎么办?我们多年来用葛根汤解决了这个问题,效果还是非常好的。(第134页)

里部病辨不清是阳明还是太阴时,尽管放胆用生姜泻心汤,不会有错,我是完全试验过的。从干姜、生姜来看,是属太阴;从黄芩、黄连来看,则属阳明。(第134页)

少阴病就是心衰,“心动悸”一证作为少阴病的核心证。只要觉得心动或心跳,就说明心脏就有问题了。“背恶寒”也是少阴病的特殊的一个症状,“背恶寒”是指后心手掌大小者一块感觉寒冷,是判断心阳衰的最大的特征。甚至在高热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背恶寒,那就是“附子泻心汤证”。现在,我们在临床上见“背恶寒”就加附子5g,吃上就解决问题。人到极危险“脉微欲绝”的时候就不要用人参了,即使用也是配上附子,这是中医抢救方法。关于回阳救逆作用,附子是唯一的灵药,是强心药。少阴病会出现小便不利,真武汤是治心衰性小便不利最主要的方子。(第129页)

三阳或三阴相合只能在寒、热上合,因为寒热是整体性的,寒热不分家。因此,不管哪个部位,在寒热方面,三阳或三阴都可以合。三阳都能用共同的方子“白虎汤”,三阴能用共同的方子“四逆汤”。(第132页)但是,关于合病有一个绝对条件,就是同一部位的阴阳不能合,同一部位寒热不能合。(第133页)

张仲景大凡有兼证的时候都是用了主药或副主药。(第137页)

因为太阳和太阴皆为“表”,两者都是开始,表部病从太阳开始,里部病从太阴开始。(第139页)阳病要转阴病的话,都得有条件,条件就是治疗上采取过汗法或下法。(第139页)

一钱桂枝或一钱川椒或一钱干姜,可以兑掉一两石膏的量。一钱川椒兑掉一两黄芩的作用。(第155页)

有一个注意事项:心脏不好的时候用苏叶代替麻黄。有涩脉,说明心脏功能不好了,要用苏叶,因为麻黄对传导系统是不利的,用上麻黄易产生烦躁。(第179页)

我们治疗结核病用了“竹叶石膏汤”,把竹叶石膏汤与小柴胡汤合在一起,又增加了瓜蒌,组成的方子叫调滋汤,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如果病人有肺黏连、胸膜炎,需要加30克王不留行。治疗肺脓疡要用“甘桔汤”,就甘草、桔梗两味药。(第180页)肺痈很好诊断,病人痰里有臭味,胸中隐隐作痛,弄得屋子里臭不可闻。(第181页)咱们治疗支气管扩张很有效,就是小柴胡汤加竹叶石膏汤,加点儿瓜蒌也行,重要的是竹叶石膏汤,效力很好。(第195页)

眼科病这么严重与整体还是分不开的,因为产生眼病有一个重要的发病基础是“颅压增高”。易得眼病的人都是个性要强,性情急躁。咱们制定“理目汤”这个方子的时间也不久,大概是1971年研究出来的,结果是一试成功,非常有效。这些顽固的眼病,像青光眼、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睫状体炎、虹膜炎、玻璃体混浊等这些病。(第187页)白蒺藜在眼部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决明子能使眼部的充血散到别处去,使眼部明亮。(第188页)

我们治疗癌症也有一个“三大疗法”。首先我们要找出胸导管产生T、B细胞数量不足、力量减弱的原因,我发现癌症发生之前总有“胸胁满闷”这么一个因素,癌症至少也要在“胸胁满闷”几个月以后才能发生,因此T、B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力量减弱,这是癌症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治疗癌症首先用了协调整体的小柴胡汤,把胸胁满闷给解决了,这个我们治疗癌症的第一疗法。第二疗法是解决肿瘤的病灶问题。第三疗法是“清理血液”。肿瘤扩散之后,癌因子顺着血管和淋巴管到处转移,需要通过“清理血液”针锋相对地把它清除掉。(攻坚汤)在治疗甲状腺肿瘤、何杰金氏病(霍奇金淋巴瘤)等肿瘤,以及淋巴结核病上效果甚好,肿瘤都能消下去。(第190页)攻坚汤里王不留行的用量是100克,王不留行用到这个剂量治疗效果才好。(第193页)关于癌症的治疗,只能给大家提点儿线索,咱们的治疗思路是按照“协调整体、攻除肿瘤、清理血液”这三个原理组方。(第191页)关于癌的治疗问题,还有个“忌嘴”的要求,及时绝对忌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是明显加重癌症的(第192页)肿瘤病人可以吃低蛋白食物,像豆腐一类的都可以,最适合吃瓜果类的东西,包括水果类、蔬菜、瓜类,这些都很好,肿瘤病人要多吃这些。(第193页)

只有在机体里有实质性改变或功能性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证”,因而“证”是疾病本质的反映。“证”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表征疾病的。(第69页)病必须是寒热并存或虚实并存,证只是寒或热或虚或实单一的存在。寒证和热证是整体的,虚证和实证是局部的。部证有虚证和实证,整体证没有。六病是按部出现的六病,整体中没有六病,整体就是阴阳二证。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既是热就不是寒,既是寒就不是热,同时间同空间不能并存寒证与热证。一个部产生两种病、四个证,两个证合起来构成一个病。单证只在这个部位出现,是部位中的局部。整体证的“热”是指体温升高,单证的“热”是局部的炎症反应。(第227页)除了部证是模糊的以外,整体证、三部证和十二单证都是清楚的。如病证,热和实构成一个阳病,虚和寒构成一个阴病,分析问题就要从这个病开始,不再去追问其中的虚和寒或实和热。(第228页)整体是共性,三部是个性,共性和个性结合形成六病,也就是三部的虚实和整体的寒热形成了六病。六病是辨证的核心,它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寒热都是指体温而言的,体温高全身都热,体温低全身都寒,这是整体和局部的不同。(第236页)“除了三部没有虚实,除了整体没有寒热”。六病证的虚实是局部的,不分三部就不能认识虚实。因此,定病性要以局部来定,整体的寒热要服从于局部的虚实。充血反应就是三阳病,缺血反应就是三阴病。(第237页)

陈明生的姑娘,卵巢萎缩了,不能正常排卵,月经也不来,治疗该怎么办?必须回复卵巢的结构,咱们用了复健疗法的“团鱼丸”。病人吃了一料,卵巢就恢复正常了,月经也来了。在咱们看来,能够有新生作用的就是鳖,也就是团鱼,其他的都不可靠。(第211页)团鱼丸常用来治疗肺气肿。得了肺气肿,肺泡都消失了,功能也没有了,但是团鱼丸能治好。还有一种情况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也很好。(第220页)我们的原则是只要再生不能疾病就用团鱼丸,用复健疗法解决。只要是再生不能的病情,都是整体性的,都是退行性变,不是局部的病。因此,不论是哪个地方“再生不能”,我们都用团鱼丸治疗,因为每个局部都服从于整体,只有整体协调才有局部改善。(第220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
活人书 伤寒经脉证治
【真传一刻】第145期:杨昌龙-阴阳法读《伤寒论》
全生集辨内外伤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内科:伤寒门一
中医治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认“寒、热、虚、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