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育儿有方,真不在有多少招


1

为什么育儿招数对我的孩子没用?

在和妈妈们交流育儿困惑时,最常听到就是诸如: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我的孩子爱发脾气,不听话,我能怎么做?之类的求助。而爸爸妈妈的急切愿望就是:我们实在头疼死了。你们能不能写点具体的招数,最好一招就能搞定孩子。


的确,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婴儿期愁睡眠,幼儿时期愁行为,青少年时期愁心理。家长们总是心烦不已,希望赶紧找个解决办法。因此出现了以上各种求招的问题。网上无数的育儿文章,提供了各种应对招数,家长学了之后的效果如何呢?



“我还是不会哄睡”

小凯才两个月,爸爸妈妈已经为他的睡眠操碎了心,每天都在在网上和朋友处询问各种哄孩子睡觉的方法。比如在孩子放床上落地醒的问题上,光是放孩子的手势就学了不下三种。可是还是基本被孩子牵着走,好不容易放成功了一次,就欢欣鼓舞,但是大部分时候即使各种方法都用上一遍,孩子还是落地秒醒。最后没办法,还是通过哄睡抱睡奶睡,熬到现在。小凯爸爸妈妈很无奈地说,“这些方法对我们家小凯不好用,只能等着他长大点能好吧。”



“我真的不是熊父母”

小星5岁了,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还总是挑事儿。推小伙伴,抢玩具。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是个熊孩子。其实,小星的爸爸妈妈也很冤枉。妈妈在育儿公众号里学习了各种引导孩子交往和参与活动的技巧,比如孩子和小伙伴交往时应该怎样礼貌邀请,如何分享,父母应该如何介入等。可是,这些小星明明都知道,就是不改。为此,爸爸妈妈也是操碎了心。


“孩子总拖拉,我真着急”

小南总是拖拉。不管是在自己家、幼儿园玩玩具,还是在游乐园滑梯,爸爸妈妈说要走的时候总是不愿意,急了就大哭大闹。爸爸妈妈也看过各种育儿书籍,学习了许多解决孩子拖拉和倔强的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临走5分钟就开始利用闹钟提醒小南,设定目标等等方式,希望能让小南改进行为。可是,效果总是时好时不好。因此,小南的爸爸妈妈平时一旦看到有孩子不听话,拖拉等类似主题的文章,总要点进去看看。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恐怕你也是其中一员。不少爸妈都说:“我们想成为好父母,可是为什么看了那么多文章,了解了那么多知识,学习了那么多技巧,关键时刻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种焦虑心态往往会促成两类父母:一类是如饥似渴学习型,不停地寻找更多的育儿方法;另一类是野蛮生长自由派,对孩子不加干预,希望问题能够自然而然地消失。前一类父母,可能会让自己变得更焦虑,在不断尝试并见不到效果时,更容易感受到挫败感。而后一类父母,对孩子行为不加干涉,可能会让孩子的行为问题愈加固化,等到想采取措施时,已经过了最佳时机。


那么,到底为什么育儿妙招很多时候并不好使,作为家长,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呢?


2

分析问题的根源应是家长的必修课


先举个日常小例子: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为了止疼,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呢?当然是确定牙疼的原因了。同样都是牙疼,一种是因为龋齿,一种是因为发炎。对待发炎有效的办法,对待龋齿就是效果不好,而反之亦然。更别说针对不同程度的牙疼问题,有补牙,拔牙,根管治疗,吃不同程度的消炎药等等方法。因此,对待牙疼,我们要综合考虑到牙疼的原因和牙齿的受损程度等方面,然后选取一种最合适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根治。


而育儿问题也是一样的。影响孩子行为的因素更为复杂,比如孩子的发展水平、和父母的关系、同伴关系、媒体、社会文化等等方面。同时根据孩子个性的不同,孩子的问题行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无法仅凭你作出的简单描述进行具体化的指导。而父母把在网上学到的招数,用于应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就如同用单一的方法对待牙疼:一是靠运气。当你的招数正好对路,那就很有效;而万一对不上,那你只能自求多福了,继续寻找其他招式和孩子斗智斗勇吧。二是即使一时在表面上消除了问题行为,没有从根本上去探求其原因,对问题的进行挖掘和引导,那么很有可能治标不治本,这些问题会以其他的方式再次出现,而且可能会更加严重。因此,这样做效果并不好。


就如同上面的例子,在我们分析和了解实际情况后,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在孩子的问题行为之外。


哄睡的根源不在睡觉本身

小凯无法入睡,问题并不出在睡眠上,而是由于小凯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好,有胃酸逆流的问题。而胃酸逆流并不吐奶,而是每次返到食道又被吞咽下去。因此孩子出现吞咽,舔嘴巴等动作。而妈妈总是以为孩子饿了,于是又拼命地给孩子喂奶,这样更加引起了孩子肚胀不适,因此更是哭闹无法入睡。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妈妈学习再多的手势也只能暂时缓解入睡问题。只有从喂奶规律和控制胃酸逆流上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小凯的睡眠问题。


熊孩子自己可能也不想熊

小星的问题,其实是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因此,孩子以一些负面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从而出现了问题行为。因此,小星的妈妈更应该去学习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并高质量地关注孩子。这个解决办法看起来和孩子的行为本身似乎没有关系,却是碰触到了孩子问题行为的根源。


拖拉也许是父母的问题

小南的问题并不在自身,而是父母在执行规则的时候过于放松。虽然家长清楚各种提醒孩子时间的办法,每次到了时间只要孩子撒娇恳求说:“我再玩一下,就一下嘛。”父母就觉得与其孩子大哭大闹,多玩一小会也可以。于是时间限制仅仅成为了一个形式,而无法达到效果。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那么小南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而父母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有执行力的父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看起来都是孩子的问题,但当综合考虑其根本原因之后,会发现,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方法,似乎和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完全没有关系。如果仅仅从问题表象入手来寻找解决方式,那么这种简单粗暴的“围堵”方式,可能对孩子并没有真正的好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掌握了不少育儿小妙招,可是结果并不理想的原因所在。其实小妙招并不是没有用,而是由于没有触及到孩子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妙招不妙了。



3

为了碰触问题核心,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


那么,你一定会问: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就如同解决牙疼的问题要确诊牙疼的原因,解决孩子的问题一定要碰触到问题的根源。只有小妙招真正的符合问题的根源,才能是真正的有用的招数。因此,如何确定问题的根源在哪是家长最重要的挑战。在各种育儿文章中,我们也总是能看到,“多观察您的孩子,从您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等话语。这些话语绝非为了省力,而是真真切切的需要家长去做到的。我们希望给父母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可是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只能告诉父母基本的原则。在此原则下,家长再辅助以具体的做法和育儿小妙招,效果才会更好。


因此,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说到底,还是要了解孩子。对于了解孩子,家长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整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两大方向:

第一,家长应该了解儿童发展规律。这包括儿童的普遍发展规律和孩子的独特性。

其次,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质量。下面我们来分别说说这两方面。


了解孩子的普遍发展规律和孩子的独特性

为什么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家庭的两个孩子,也由于年龄的大小从而和环境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互动。了解孩子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了解一般孩子的发展规律,了解他们每个年龄的大约能做到的行为,能呈现的心理活动,能表现出来的能力等等。这能有效的帮助家长认清楚自己孩子应该表现的行为和想法的大概范围。同时也能理解有些行为背后所体现的年龄局限性。这样能够很地减轻家长的育儿焦虑。比如,2岁的孩子正好体现出了秩序性和自主性,因此,如果家长了解您的孩子正好处在这一阶段,那么可能就理解了这时孩子表现出来的什么事都不许家长干预这一行为,从而能够放松心态,引导孩子更为合适的表达自己的自主性。


二是了解自己孩子在这些一般性年龄特征外展现的独特的个性,能力和想法。从而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从自己孩子本身出发去寻求问题根源。比如同样是2岁孩子表现出不许家长帮助自己的行为,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气,并跑回屋里不说话。而有的孩子可能会大喊大叫,生气的摔东西。那么对于第一个孩子,父母可能结合孩子的个性,理解是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因此,需要让孩子理解并勇于表达出情绪,并和父母交流;第二个孩子的父母可能需要帮助孩子调整自制力或者合理宣泄情绪。这也是针对孩子的独特性制定不同的育儿方式。


同时,要了解孩子发展中,应该注意的能力,比如说,自制力,语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等。当在观察孩子的行为时,了解这些能力本身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并分析孩子问题的真正原因。例如,当发现孩子和朋友游戏不被接纳时,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在发出游戏请求时表达模糊不清,那么就是孩子这方面的语言能力有所欠缺。家长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当家长对这些能力了解地越清楚,越能够将孩子的行为进行各种能力的分析,越是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当然,家长也不需要成为专家。在平时的文章阅读中,如果能够将文章中展现的能力当做关键词进行分门别类,基本就可以了解大部分孩子具备的能力了。



了解自己和孩子亲子关系的质量


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同时,要关注是否自身的问题导致孩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此外,还需要关注自己和孩子的互动质量如何。正如同前面小星和小南的例子,表面看是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而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家长自身对规则的执行力的缺乏以及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合适的关注。又比如,我们以前的推文《天啊,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倔?!》(点击查看文章),也提醒了家长要结合孩子本身的年龄发展水平,亲子互动和关注,来具体地分析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孩子的“倔”行为。


几个月前我有次去朋友家做客,家里来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孩,在一起玩得很疯,把朋友家一个精美的摆设撞坏了。被问及情况时,孩子A说“都是B干的!” 而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是A弄坏的。A的家长问我,孩子总是撒谎怎么办?


由于是比较熟悉的朋友,我知道他对A十分严厉,甚至会打孩子。所以我分析可能的原因有:首先是家长过于严厉,对A经常采取批评和惩罚的方式,却甚少交流引导。由于害怕被家长惩罚,于是A不敢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其次,由于害怕家长惩罚,A曾多次推脱责任,让TA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可以避免自己受到惩罚,这使TA更愿意用说谎来处理问题,而欠缺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在我的分析下,A的家长才忽然意识到所谓的严厉教育对孩子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之后的互动中,家长努力改善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不再居高临下,严格专制。另一方面,也开诚布公地和孩子尝试去讨论撒谎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培养孩子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请家长放松心情。其实孩子的问题行为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这些问题行为就像是生病的症状一样,其实在跟我们表达着某方面的缺失。也许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父母关系等等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家长去关注,去纠正,这样才能真正地药到病除。所以说,学几个招数,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跟孩子“斗智斗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当父母真正能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关注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才能从更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行为。因此,学习了解自己的孩子,关注亲子互动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在此之上,再去结合各种招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品)家长会家校同心课件PPt (2)
孩子不打招呼怎么办
家中有萌娃,妈妈们的这些招数早已被识破,老套路没用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4招
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姿势
家长应该避免给予孩子过度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