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遗老朱舜水,晚年流寓日本,著文反思大明为何灭亡,道出真相

初中语文教材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 《藤野先生》 一文作为课文,里面曾有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 这是明 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通读此文,大家对正直、高尚的藤野先生留有深刻印象,却往往不会去深究朱舜水其人,那么朱舜水是何人?为什么要东渡日本并最终客死异乡呢?

其实, 朱舜水,本名 朱之瑜 ,号舜水,是晚明五大思想家之一 。明朝灭亡前,他不忍面对社稷即将倾颓,为保全民族气节,他背井离乡,流寓日本,并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多年,直至去世。

明朝 末年的五大学者之一、思想家朱之瑜

公元1600年,朱之瑜出生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中,朱家是余姚当地的名门望族。

他的祖父曾三让皇恩而不受,博学多识的父亲也多次谢绝皇恩,不愿为官赴任,最终推辞不过才当了漕运总督。朱家一脉传承思想就是刚直不阿,清白做人。

然而,成为官场清流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朱之瑜的父亲早逝后,朱家上下贫寒度日。家道虽然中落了,但朱家诗书传家的家风仍在,朱之瑜从小就一边帮工一边读书, 懂事沉稳的他学业一贯非常不错

后来,朱之瑜的哥哥考中了武进士,朱之瑜便有了师从大儒名流学习的机会。

在吴忠峦、朱永佑、张肯堂等名师的悉心教导下,朱之瑜很快就 成为了知名的青年才俊 ,按照当时一位学者的话说,那就是 “文武全才第一名”

虽说当时的崇祯皇帝励精图治,勤政操劳,但朱之瑜却看透了晚明政坛的局势——世道日坏、国是日非。他虽有满身才学,却决心放弃入仕拜官之路, 在家乡晴耕雨读,专注于学问的研究

然而清心寡欲也并不能保证生活一直尽如人意,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权臣 马士英 力邀他出山为官, 朱之瑜依旧拒绝 ,却激怒了心胸狭窄的马士英。

马士英想要逮捕朱之瑜问罪,而消息灵通的朱之瑜却早就闻风而动,举家 逃到了舟山群岛

公元1644年,清军的铁蹄踏遍了中原和江南,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已经濒临危亡之际。早有一腔爱国热血的朱之瑜不忍国破家亡,挺身而出, 走上了反清复明的漫漫长路。

他先是成为鲁王政权下的一名谋士,后来又追随抗清将领 郑成功 参加北伐之战,甚至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以支持鲁王的军队和政权。

但日渐式微的明朝,国事仍然频频告急,无奈之下,朱之瑜便大胆地东渡日本, 打算向日本的幕府乞求援兵

只可惜日本施行海上戒严,朱之瑜数次东渡都是无功而返,与此同时朱之瑜听闻清朝政权已然得到巩固, 不愿归顺清朝的他再次凄惶东渡日本, 并最终留在了那里,到死都没有再回故土。

流寓日本,著文反思大明为何灭亡

1659年, 朱之瑜终于在学生安东守约的帮助下 ,在日本的长崎落下了脚。

日本人知道了朱之瑜是一位儒学大师,对其异常地尊重,就连当时的德川幕府也对满腹经纶的朱之瑜重视有加,诚恳地聘请朱之瑜到江户去做讲师,给日本人讲授儒学经典。

安东守约曾经向老师朱之瑜请教过“明室之乱之由”等一系列问题, 朱之瑜为了详述其实、便提笔写下了《中原九述略》一文 ,在文中,他悉数例举了明朝走向灭亡的各种原因,客观地写出了明朝末年社会的乱象及官僚富贵阶层的堕落和腐化, 还以亲身经历说明了为何百姓对明朝的灭亡袖手旁观、坐视不理。

因为朱之瑜撰写此文时身在日本,故而丝毫不用担心因直言不讳而招致祸罪,他实事求是、 持笔直书 ,客观地反应了明末的时局、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怀着怨怼之心,国家危亡之际明末百姓选择袖手旁观

明朝灭亡的缘由,向来是多种多样、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党争,有人说是因为阉祸,还有人归咎于权贵阶层和军队的腐化堕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明朝灭亡与财政的破产关系非常大。

明朝自隆庆年间打开海边通商口岸后,与海外交易日益繁盛,大量白银内流。

据史料记载,从隆庆到崇祯,流入中国的白银总计约3亿两之巨!明朝末期的中国,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生产力提升、商品交易盛况空前,本该物庶民丰, 政府为什么那么穷困拮据呢?

老百姓又为什么会手中没钱,不是闹得揭竿而起,就是心怀怨怼,铁了心想要早点同这个朱明政权同归于尽呢?

朱之瑜以自己的亲见亲闻,在《中原九述略》中如是写道:崇祯末年,缙绅罪恶贯盈,百姓痛之入骨髓,莫不有“时日娼丧,及汝皆亡”之心。 故流贼至而内外响应,逆虏入而迎刃破竹

明末之时,天灾与人祸共同导致很多百姓流离失所,而统治阶层却横征暴敛,一刻没有停息:万历收征矿税、阉党魏忠贤收取商税、崇祯加派三饷, 无不令老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下,崇祯年间的财政情况等于 陷入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 :辽东战士以及镇压农民起义需要大宗银两,国库空虚只能不停地增加税赋。

增税必然就是要搜刮民脂民膏,本就饥寒交迫的百姓忍不下去,就揭竿而起,所以全国各地起义军势如星火—— 此熄彼燃、此消彼长,永无彻底剿灭之时

所以,为了镇压起义军,崇祯帝就需要更多的饷银……这道难题横亘在崇祯面前,永远无解。

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向权贵、士大夫阶层开口募捐。当 张献忠 攻打武昌府时,长史徐学颜请求楚王出金以资助军饷, 可楚王一口拒绝

等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清剿楚王府时发现,其家中黄金累室,用百余辆马车装运也没尽数运完。

当李自成率军逼近昌平府,崇祯帝亲自到外戚巨富王之心的家中请求捐资军饷,王之心也只是拿出了1万两黄金,而当李自成抄了王之心的家, 一共搜出的黄金有15万两之多

对此,朱之瑜写道:莫大之罪,尽在士大夫,而民则无智,徒欲泄一朝之忿,图未获之利,不顾终身及累世之患, 不足责也

当闯王李自成要攻进北京,到处宣扬“均役”、“均田”,老百姓怀着图利之心,还想狠狠地报复明朝,于是都倒戈相向,不予抵抗。就这样, 大明江山彻底崩塌

明朝亡于天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天启年开始,明朝的统治阶层便开始鱼肉百姓,导致了明朝末期 “君不君、官不官、民不民” 的惨状,最终使得大清坐收了渔翁之利,也在意料之中。

唐太宗的谏臣魏征曾经说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就是说: 民心是国家之根本,民心的向背决定了国家的盛衰兴替

这个道理李世民接纳了,所以才有了盛唐的贞观之治,但明朝的那些皇帝基本没有几位能把握好这个道理,所以明朝将亡之际, 百姓袖手旁观、倒戈相向也就怨不得别人

文中素材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葬着一位中国名人,他的后代去扫墓时,德川家族还得亲自陪同
朱棣死前给大明留下一后路,能保大明不灭,可惜被崇祯帝给忘了!
顾炎武辞世三月后,朱之瑜在日本大阪逝世
四先贤-朱舜水
48.朱之瑜朝代:明末清初
为何崇祯刚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因为魏忠贤不把手伸向这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