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教杂说”之二十:《家长不要“心太硬”》

“孩子跌倒了,家长要不要把他扶起来?”

这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舆论界和年轻父母,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而且观点惊人的一致:孩子跌倒了,家长“不要心太软”,不要管他,要他自己爬起来!还说“人家外国的父母都是这样!”

有的人认为,这样做是在进行“挫折教育”。如果父母把孩子扶起来,就剥夺了孩子经受挫折教育的机会。

对于这种说法,我一直是抱怀疑态度的。

恰好,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到我这里来访学,出于好奇,我顺便问了她一下。我说:

“有人写文章介绍你们美国的父母,在孩子跌倒了的时候,不管摔成什么样,从来都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家长绝对不扶助。是这样吗?”

她听了我的介绍,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

“不,不。我们美国人是重视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但也不是要把孩子都培养成冷酷无情的‘冷血动物’。小孩子若摔得不太重,不需要扶助,就鼓励孩子勇敢点儿,自己爬起来;当然,小孩子若摔得较重,特别疼痛,该扶还要扶,因为此时此刻孩子需要亲情和关爱。”

原来,有些人写的介绍美国孩子教育问题的文章是主观猜测。

  应当承认,重视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对的,从小让孩子经受一些摔打,不要太娇生惯养,是有远见的,应当给予肯定。但是,不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对于不同情况不区别对待,不管是什么情形,不管孩子年龄大小,身体强弱,也不管跌倒后被摔伤没摔伤,受伤的严重程度等等,主张“绝对”不能去“扶”,这种主张有点儿太绝对化了。

   如果孩子摔得不重,衣服穿得很厚,毫发未伤,看样子他能够自己爬起来,家长就不要大呼小叫地去“扶”他,是应当设法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这样做,可以锻炼、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但是,假如孩子正是蹒跚学步的时侯,年龄太小,衣服穿得又单薄,身体很稚嫩,在行走时摔得很猛、很重,摔了个“满脸花”,头破血流,惨不忍睹。难道,这种情形也不扶助孩子一下吗?若是这种情形,家长也不伸手扶助,那也有点儿太“残忍”了。

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需要帮助、渴望扶助的时侯,没有人伸出热情的手去帮助、扶助,他会感到人与人之间太“冷酷无情”,太没有同情心了。这不仅会给作为弱者的孩子在心灵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当他长大以后,在看到比他更弱的弱者,诸如比他更小的孩子、老弱病残者等,遇到挫折、困难时,他也会“漠然置之”、“袖手旁观”,不会伸出热情的手去爱幼、扶老、帮弱、助残,成为缺乏同情心、冷酷无情的人。假如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没有互帮互助、扶老携幼、扶贫济困,那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孩子是弱者,他们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关心、爱护、帮助、保护,成年人也都有这种责任。小孩子在遇到挫折、危难时,要热情地关怀、爱护,主动地帮助、保护,这不仅使孩子获得了必要的关爱,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有安全感;也会使他们在家长扶助、保护幼小的行为中,学会同情、关爱、帮助别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孩子小时侯所获得的教育和影响,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时侯受到的教育,获得的影响是片面的,长大以后的思想和行为也会出现偏差,甚至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我们家长作为教育者,必须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一种倾向往往会掩盖着另外一种倾向。提出一个教育主张,应当慎而又慎,不能太绝对化。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

若是针对我们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过于“呵护”、过度保护,而有意识地强调一下“跌倒了要他自己爬起来”,“矫枉”必须“过正”,那还是可以的。

但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普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辩证法”,不能搞片面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跌倒了要不要把他扶起来
挫折教育
孩子摔倒时,奶奶马上扶起VS妈妈装作看不见,你觉得谁做对了
12岁之前家长没有做好这3件事!孩子经不起挫折,难有大出息!
挫折教育六岁前慎用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