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游(7)~晋祠
晋祠创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是为了记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据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晋世家》记载,西周初年,武王长子姬诵在叔父周公姬旦辅佐下做了周成王。任内,唐国发生叛乱。平叛后,成王将弟弟叔虞封到唐国做了诸侯,并赐姓唐。叔虞来到唐国以后,励精图治。他利用晋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唐国庶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国泰民安,一派兴旺景象。叔虞身后,人们为了记念他,选择了现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并取名“唐叔虞祠”。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人们将国号“唐”改为“晋”,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如此算来,“晋祠”至今至少也有2500年的历史了,但它究竟创建于何年代,专家们说法不一,尚待考证。现有“晋祠”的建筑,除圣母殿、鱼沼飞梁及三个“金人台”的铁人是北宋遗物外,其余都建于金、明、清,但它仍被众多学者誉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是山西省著名的AAAA级景区。
“晋祠”正门,从此门开始,景区有一条由东往西的中轴线,“晋祠”的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这条线及附近。游览“晋祠”就是要游好这条线及附近,并做到观三绝、看三宝、赏三匾。其中:“三绝”是宋代彩塑、周柏唐槐、难老泉;“三宝”是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三匾”是水镜台匾、对越匾、难老匾。
走进“晋祠”,只见古树参天,雄伟壮丽;亭台池沼,星罗棋布;楼阁殿堂,巧夺天工;文物精品,目不暇接。
在古树林荫之下,首先投入眼帘的是这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它那二扇圆圆的窗户,就像二只充满灵气的大眼睛,令我马上想起了动画片《大闹天宫》里孙悟空变成的那座小庙······这就是“晋祠”里著名的水镜台的正面。
水镜台的迥殊之处在于一座建筑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正面看过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又是殿;从后面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部则是宽敞的高台,是个台。这种形式的建筑在国内极为罕见,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
水镜台正面上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代康熙武举杨延翰所书,字体清秀,笔力遒劲。而其后面所悬的这块横匾:“水镜台”,则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的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延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建筑增色不少。
从“水镜台”继续向西,有一条小河,叫智伯渠,又名海青北河,是晋水的一条干渠。照片照的就是跨河的小桥“会仙桥”。
过了“会仙桥”,就到了“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中央是一座明朝建的琉璃瓦小阁,四角各立一位身高二米的铸铁武士,传说此台专为镇水而建。由于铁为五金之首,所以铁人即金人,矗立铁人的这块地方就叫“金人台”了。
台上四座铁人除东北隅的铁人为民国二年(1913年)补铸,其余三尊均为北宋时期铸造,在这三尊中又数西南隅(右下角的那位)铁人铸造水平最高。
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经历900多年的风雪雨霜,迄今明亮不锈,且背上的字都清清楚楚,它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时期我国较高的铸造水平。这尊铁像也有“太原守护神”的美称。
明书法家高应元为母治病,到“晋祠”求得“添砖加瓦”一签,无奈“晋祠”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不少,独缺牌坊。故他出资在“金人台”正西建造牌坊一座,亲笔题词“对越”。
“对越”一词源出于《诗经》,大意是要报答、宣扬祖先的恩情。此“对越”横匾也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对越”牌坊往西有一座看似凉亭的建筑,名叫“献殿”。“献殿”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它始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面宽两间,进深也是两间,被誉为“晋祠”的三宝之一。
“献殿”匾未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但我看这二字写得相当不错,特列此处,供大家欣赏。
“晋祠”的三宝之一“鱼沼飞梁”,它位于“献殿”以西。古人以方为沼、以圆为池,因面前的水池是方形,池中又多鱼,故名“鱼沼”。
该水池上架立了十字形桥,正如古人曰:“飞梁石蹬,陵跨水道”,故此类桥亦称“飞梁”。
“飞梁”,最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已经建成。现在我们看到的“飞梁”是宋代的遗存,距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仅有一例,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有极高的价值。
过了“鱼沼飞梁”就看到了“晋祠”三宝之一“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晋祠”原为“唐叔虞祠”,后宋朝皇帝加封唐叔虞的母亲邑姜为“昭济圣母”,这主殿就成了祭祀邑姜的地方,“唐叔虞祠”反倒搬到“晋祠”的一角。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历史上曾有关于她“贤于内治,明胎教之道”的记载。“圣母殿”是“晋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迥殊宽阔,进深达二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所独有。在中国同存古建实物中,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二间者,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广大的前廊、巨大的屋顶、飞扬的檐角、盘龙的木柱,使整个“圣母殿”肃穆而空灵,再组合着左右的周柏唐槐,殿前的鱼沼飞梁,殿后的悬瓮山峰,整座建筑更显得蔚然大雅。
“圣母殿”匾额。匾额下有一块横匾“三晋遗风”,据说此匾乃慈禧太后的御笔。
北宋皇帝敕封的“昭济圣母”匾。究竟是哪位皇上敕封的,查不到资料,无从知晓。望有兴趣的朋友帮忙找一找。
“晋祠”三绝之一是宋代彩塑。“圣母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她凤冠莽袍,端坐在凤头椅上。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这张照片上站立的是三位侍女。
此照和前照配置不一样,圣母左侧有一名宦官、三位侍女。
这张照片里大部应是侍女,但左边几位似乎是宦官或女官。
此照可能就是前照的左边部分,据说这几位彩塑是整个“晋祠”里做得最好的彩塑。
大殿上共有八根立柱,据有关资料显示,这八根立柱很有讲究,中间两根最短,外边两根最长,层层涨高几许,巧妙地修补了人们的视觉,展现了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可视为宋式殿堂建筑代表作。
“圣母殿”前廊八柱上有雕饰木质蟠龙8条,蜿蜒自如,盘屈有力,是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原物。常见的蟠龙柱大都采用柱上雕刻的方法。而在此,龙和柱并非一体,每条龙由几十段拼接,而且各段又用木榫相连曲绕于柱上,于是八龙各有各的姿态,充满灵气。虽每条龙都精雕细琢,尽显匠心,可惜年代久远,又没有好好保护,八龙都已经有些残破了。
大殿飞檐的一角。
从顶上俯瞰“圣母殿”。
在八根蟠龙柱的后面,大殿的两角站立着两员大将,每人都有三米多高,怒目圆睁,威风凛凛。
由于年代久远,他们那年老的双腿已经支撑不了自己那健碩的身躯,今天人们只好用铁架子顶住他们肥肥的将军肚了。
“周柏唐槐”是“晋祠”三绝之一。“周柏”,周初所植,距今已逾三千年。“圣母殿”左右两侧各有一柱,这是南侧的一柱。
“圣母殿”的北侧也有一柱周柏,和南侧的周柏同时所植,人称“齐年柏”。北侧的周柏树身已向南倾斜40度,不知何时,一颗唐槐拔地而起,托住周柏,令人称奇,令人感叹!倒在唐槐上的周柏,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宋欧阳修有诗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难老泉”是“晋祠”三绝之一,位于“圣母殿”的南面。“难老泉”亭始建于北齐天保(公元550~559年),八角攒尖顶。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的石洞中滚滚而出,常年不息,昼夜不停,故北齐时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难老泉”水出自断层岩,常年水温保持在17度左右,每秒流量1.8立方米,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这是悬挂在“难老泉”亭里边的横匾“永锡难老”。
非常遗憾的是,因为长年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及煤炭资源,“难老泉”终于在1994年老去了。现在喷涌出来的泉水是靠水泵泵出来的。
“难老”还是“晋祠”三名匾之一。难老泉中匾额甚多,其中以明末清初的傅山所题“难老”匾最为著名,他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被誉为“神奇之笔”。
“难老泉”亭西面有一座石楼叫“水母楼”,又称“水晶宫”。它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23年),全楼分上下二层,楼上坐西朝东设一神龛供奉水母。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故神人赠予神瓮、神鞭。小姑心怀不测,乱用神器,瓮发大水。水母问讯赶来,持鞭坐于瓮上,救了百姓,但她再也未离开水瓮。
水母神龛两侧各有四个侍女塑像,体态优美,衣纹飘逸,造型别致,也属难得的艺术佳品。这是神龛左侧的四位侍女塑像。
这是神龛右侧的四位侍女塑像。
这是设于下层水母柳氏塑像。她端坐在瓮形座位之上,受人供奉。
“真趣亭”。民国六年秋建成的“真趣亭”,位于晋水源初出石塘北岸,临流制高,为“难老泉”景点临流揽胜的最佳之处,是游客最喜逗留的处所。
“苗裔堂”,就是奶奶庙或子孙殿,是百姓祈供生男育女、延续香火的地方。它位于“圣母殿”右侧,创建年代无考,元致和元年(1328年)重建,明正德六年(1511年)再修。
“苗裔堂”里有神像七尊,中间是‘’子孙圣母‘’,旁边是“培胎娘娘”、“癍疹娘娘”、‘’送子娘娘‘’等等,分工很明确。
“善利泉”,它与“难老泉”南北对峙,为“圣母殿”的左右两翼,属晋水的第二源泉。善利,取义于《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利泉”亭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
“善利泉”亭旁,有台阶自“苗裔堂”北侧通往悬瓮山腰。抬头仰望,危蹬陡立,宛若云梯,俗称七十二圪台,道家称“七十二福地”。显然,此处是道教建筑。拾级而上,原是天然“朝阳洞”。后经人工开凿修缮,洞前覆盖飞阁,廊檐前的横匾为“别一洞天”,檐里有榜书“朝阳洞”。
“唐叔虞祠”,它位于“献殿”北侧。最初的“唐叔虞祠”早已毁坏了,现存的“唐叔虞祠”是清乾隆三十六年新建的,距今也有200多年了。由于圣母是唐叔虞的母亲,而中国的传统又是以孝为先,“圣母殿”自然就成了“晋祠”的主殿,而原先的主殿“唐叔虞祠”只踞于“晋祠”一角,寂寞冷落。
“唐叔虞祠”虽已不是主殿,但仍很有气魄。
“晋祠”北线上的“关帝庙”。
这里是“晋祠公园”的大门,“晋祠公园”是免费游览的。
“晋祠公园”里面很大,也很美。
夏日里的“晋祠公园”绿荫葱葱,值得一游。
结束语:“晋祠”很大,我们去时,游了一半,碰上大雨,少“玩”了不少地方。除了“中轴线”及附近的几个景点,南区、北区的不少游览地和“晋祠公园”都没有好好游览,所以本集制作也不够完全,留下了不少遗憾。只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何时能去一趟,以帮我了结“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纪游之一——晋祠
晋祠游记
【山西老建筑-太原:晋祠】
题晋祠
【原创】晋祠竟美
【经典】太原晋祠:时间累积而成的建筑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