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督脉
 
 

   

 

    督脉起于小腹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共计29穴。

    邪犯督脉可表现为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

    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舌淡,脉细弱。

    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

    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长强:长,长久强,强盛。该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督脉络穴。

    位置: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清热通便,活血化瘀。痔疮、脱肛、泄泻、痢疾、便秘、便血、肠炎、腹泻、脱肛;腰神经痛腰疼、脊强反折、腰脊、尾骶部疼痛;癃淋、阴部湿痒阴囊湿疹引产、阳痿、精神分裂、癫痫

    保健:长时间坚持按压长强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功效,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腰俞腰,腰俞,输。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

    位置: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臀沟分开处即是。

    主治:调经清热、散寒除湿。腰脊强痛下肢痿痹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

    保健:指压腰俞穴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此外腰俞穴也是治疗腰部、腿部以及内脏疾病的重要穴位。痔可分为痔核、裂痔、痔瘘等,痔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不干净、便秘、慢性下痢、酒精吸取过量所引起。首先我们要重新考虑生活习惯,才能根本治疗。洗澡时应将身体洗净,不暴饮暴食等等都是预防长痔的方法。如果已经长痔,可先指压陶道,再压腰俞。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腰阳关阳,阳气关,关卡。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

    位置: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脊相平。

    主治:祛寒除湿、舒筋活络。腰骶痛、腰骶部病变、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命门人之根本命门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

    位置: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前平肚脐。

    主治:温肾助阳、镇静止痛。腰痛、腰部疾患肾脏疾病、肾寒阳衰、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冷,恢复性功能性功能障碍遗尿尿频泄泻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慢性肠炎、老人斑、骨质疏松、青春痘癫痫,惊恐,手足逆冷头晕耳鸣耳部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

    保健:按摩命门穴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治腹泻,可以用手指按揉,但是最好用艾灸,先灸命门穴,在灸肾俞穴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悬枢悬,吊挂枢,枢纽。名意指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本穴物质为命门穴和脊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由本穴横向外传腰脊各部,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吊挂的水湿之气,故名。

    位置:腰部,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助阳健脾、通调肠气。腰脊强痛腹胀腹痛腰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脱肛。

    保健:本穴位于腰部,近脾胃,故可治疗脾胃虚弱、胃痛、泄泻。本穴属督脉,督脉行于脊中,为诸阳之海,可升阳举陷,故又可治疗脱肛、腰脊强痛。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脊中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

    位置: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壮阳益气风湿痛、腰腿疼痛、腰脊强痛增生性脊椎炎;胃肠功能紊乱、肝炎;腹泻腹胀、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痢疾癫痫、感冒、黄疸、暗疮、红血丝、眼睑肿、面黄、油脂旺盛、嘴周痤疮

    备注:艾条灸脊中穴5-10分钟。

    ●中枢:中,指穴内气血所处为天地人三部中的中部枢,枢纽。中枢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本穴物质为脊中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水湿风气由本穴外输脊背各部,本穴如同督脉气血外输脊背的枢纽一般,故名中枢。

    位置: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健脾利湿、清热止痛。胃肠痉挛、胃炎、胃痛、食欲不振、腹胀满、呕吐、腰背疼痛、肝炎、胆囊炎、黄疸视神经衰弱。

    保健:退烧,进饮食。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筋缩筋,肝之所主的风气缩,收,减。筋缩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物质为中枢穴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此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穴当肝俞中央,考肝属木,在体主筋,该穴主治狂痫瘈疭,痉挛抽搐诸疾。

    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息风定志、平肝熄风、宁神镇痉。胃痛胃痉挛、胃炎脊背强急腰背疼痛筋挛拘急、脊强癫痫,抽搐,四肢不收

    保健:筋缩穴和至阳穴是缓解胃痉挛的重要穴位,治疗各种抽筋的病,针对胃痉挛急性的胃痛,按上两三分钟就好了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至阳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有极的含义。穴属督脉,位于背部,当七椎之下,考督脉为阳经,背亦属阳,七乃阳数,三阳为极,因名至阳。

    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两侧肩胛连线中点。

    主治:利胆退黄、宽胸利膈胃痉挛、胸胁胀痛、腹痛腰背疼痛、脊强肋间神经痛胆绞痛、胆囊炎、心绞痛咳嗽气喘、头痛身热失眠、嗜睡梦游黄疸、乳房松弛烦、虚胖、膈肌痉挛。

    保健: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皮疹以水疱、疼痛为主要特点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疼痛可呈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常持续存在,剧烈难忍,甚至彻夜难眠,一般的止痛药没有效果,因此,止痛成为治疗的首要。
     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安和五脏、补泻兼施之功,至阳穴埋元利针法可以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祛邪扶正、缓解疼痛的作用,该方法起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其确切疗效。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灵台灵,神灵,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

    位置:背部,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清热化湿、止咳定喘。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脊痛项强身热疔疮蜂窝织炎、疟疾。

    健:本穴属督脉,可通调督脉经气,故可治疗脊痛项强。其穴近肺,肺主气外合皮毛,故又可治疗咳嗽、气喘、疔疮。有宣肺通络、清热解毒的作用。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神道神,天之气道,通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神指心神,通路为道。是穴位于脊之五椎下,适当心俞之正中,为心气之通道,主治恍惚、悲愁、心气不畅诸疾。

    位置: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五、六胸椎中央处5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宁神安心、清热平喘。感冒咳嗽、晕眩气喘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痛心悸、惊悸怔忡呼吸困难、情绪不安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神经衰弱颈部酸楚、肩部酸楚、腰脊强、肩背痛增生性脊椎炎、肋间神经痛;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疟疾。

    备注:艾条灸神道穴5-10分钟。

    ●身柱身,身体柱,支柱。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

    位置: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宣肺止咳、宁神解痉。咳嗽气喘、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腰脊强痛、肩膀僵硬抽风、小儿夜啼哭、幼儿体质虚弱、腹泻、婴儿消化不良、吐乳、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晚睡眠不安、发育不良

    保健: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之功效艾灸身柱穴,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病症有缓解作用,并且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虚弱儿童艾灸后可增强免疫力。

    备注:艾条灸身柱穴5-15分钟。

    ●陶道陶,金玉之属,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该穴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陶有乐的含义。穴在大椎节下间,主治郁闷不畅、恍惚不乐。督脉、足太阳之会。

    位置:颈部下端,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和第二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大椎往下的第一个胸椎

    主治:解表清热、镇惊安神。脊背酸痛、颈肩疾病、咳嗽气喘、恶寒发热、血循环、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痔疮。

    保健:按揉陶道穴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所以,患有慢支或者经常咳嗽、自觉肺功能不太好的人,刺激一下陶道穴。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大椎大,多椎,锤击之器,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位置: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肩平齐。

    主治:清热解表、益气壮阳。咳嗽喘逆、感冒发热落枕、项强、颈椎病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呕吐、风疹疟疾、中暑痤疮、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小儿惊风、癫痫、小儿舞蹈病小儿麻痹后遗症。

    保健:本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督脉为诸阳之海,统摄全身阳气,而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里,故本穴可清阳明之里,启太阳之开,和解少阳以驱邪外出而主治全身热病及外感之邪。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热感冒的发生。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哑门哑,发不出声,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

    位置:头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即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开窍醒神、散风熄风舌强不语、鼻血、项强、头重头痛、失眠、精神烦躁、呕吐不止、癫痫、瘫痪暴喑、中风。

    保健:哑门穴是治疗舌强不语,暴音,癫痫,癔症,头痛项强首选穴。

    哑门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府,府宅。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督脉、阳维之会。十三鬼穴之鬼枕。

    位置:项部,在枕后区,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散风熄风、通关开窍落枕、失眠、神经性头痛、项强、目眩、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精神分裂症、癫痫、膝盖痛脑血管病、延髓麻痹

    保健:风府穴对治疗膝盖疼痛有特殊的疗效,风府穴可以祛风。风府穴还可以治疗风寒感冒、中风语言障碍、偏瘫失语、膝关节疼痛。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脑户脑,大脑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督脉、足太阳之会。

    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

    主治:醒神开窍、平肝熄风。头重头痛、失眠、面痛、目黄眩晕、癫痫、项强、枕神经痛音哑舌本出血瘿瘤。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强间强,强盛间,二者之中。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本穴物质为脑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热而化为天部强劲的阳气并循督脉上行,故名。

    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主治:醒神宁心、平肝熄风。头痛、目眩、失眠、烦心、癫痫、颈项强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后顶后,指本穴所处之位为头之后部顶,挤顶。后顶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阳热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冷缩并循督脉下行,本穴如同有挤顶督脉气血上行的作用,故名。

    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主治:祛风明目清头散风、镇静安神。头痛、目眩、癫痫、失眠、健忘、精神分裂症狂走,项直颈痛脱发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位置:两耳尖直上,跟前边中线的交汇处,前发际直上5寸。

    主治:益气固脱、醒脑开窍。头痛眩晕、头重脚轻、失眠健忘、癫、耳鸣、鼻塞、高低血压、痔疮、宿醉、焦躁尸厥、中风不语脱肛、阴挺、泄泻。

    保健: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前顶前,前部顶,挤顶。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

    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主治:熄风醒脑、宁神镇静。头痛眩晕、目痛目眩失眠、头顶痛、目赤肿痛、颜面浮肿、鼻渊、癫痫、小儿惊痫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囟会囟,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此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特征。会,交会。囟会名意指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 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湿,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同肾气有收引特征,故名

    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3寸。

    主治:安神醒脑、清热消肿。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幼儿禁。

    ●上星上,上行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十三鬼穴之鬼堂。

    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熄风清热、宁神通鼻头痛、前额神经痛目眩、目赤痛、迎风流泪角膜炎、近视鼻痔、鼻痈、鼻渊鼻炎、鼻塞、鼻血癫痫、疟疾、热病、小儿惊风。

    保健:中医认为,鼻衄的机理主要是血热气逆,由于肺、胃、肝等脏腑火热偏盛,迫血妄行。按上星穴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是治疗鼻病的要穴。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神庭神,天部之气庭,庭院,聚散之所。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位置: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清头散风、镇静安神。头晕目眩、头痛、呕吐、失眠鼻渊、鼻炎流泪、目赤肿痛、记忆力减退、结膜炎癫痫、精神分裂症

    保健:神庭穴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控神经系统。按揉此穴,可以降低痛风者患肢疼痛的感觉。如果自己时常头脑昏昏沉沉,或者情绪波动很大,可按摩此穴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素髎:素,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位置: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清热消肿、通利鼻窍。鼻塞、鼻出血、鼻渊、鼻中肉、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备注:禁灸。

    ●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沟,水液的渠道。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手、足阳明,督脉之会。十三鬼穴之鬼宫。

    位置:鼻唇沟的中点

    主治:醒神开窍,调和阴阳,解痉通脉面肿、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牙痛、牙关紧闭、消渴、鼻塞、鼻出血、慢性鼻炎腰背强痛、挫闪腰疼、剧烈腰背痛癫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休克、晕厥、暑病、癫痫、黄疸、水肿、霍乱、温疫、人事不醒、心腹绞痛精神分裂症、晕车(船)

    保健: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人中穴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备注:急救穴。不灸。

    ●兑端兑者,口。穴在唇正中之端,故曰兑端。

    位置: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主治:清热散风、开窍醒脑。昏迷晕厥癫狂癔病齿龈肿痛,口疮臭秽口臭,齿衄鼻塞鼻渊鼻炎面神经麻痹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项强。

    保健:用指尖点压兑端穴后轻轻划圈按揉,可以刺激唇部周边皮肤的运动,令双唇紧致平滑,唇纹淡化。

    备注:不灸。

    ●龈交:穴位于唇内上齿龈与唇系带连接处,任、督两脉之会,故名。

    位置: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开窍明目。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口不可开口舌糜烂鼻渊鼻中息肉不利鼻头额痈中痛目痛不明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痔疮、急性腰扭伤。

    保健:经常按摩龈交穴可加快身体淋巴和血液循环,消除因任脉、督脉不通而引起的身体浮肿型下身肥胖从而帮助瘦腿。

    备注:不灸。

    ●印堂经外奇穴, 印堂穴是人体三大经络的汇集之地。分别是起于内眼角的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旁的足阳明胃经;从印堂正中穿过的任脉。膀胱经主宰人体的阳气,胃经主宰血气,任脉则主宰人一身之阴。印堂汇集了人的阳气、血气、阴气所以它的状况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关联。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清头明目,通鼻开窍。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头痛头晕、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疾病高血压、失眠、精神乏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穴位图【督脉】-- 腰阳关穴腰俞穴
腰俞穴:放松括约肌和腹肌,便秘、痔疮、肠炎、遗尿(癃闭)、下肢软冷。
二十八个穴位详解
用打屁股,打通臀部的經絡的方法保健,你要知的经络和穴位作用
【每日一穴】消泺穴:除湿降浊
消泺穴:除湿降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