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0多年前最细腻的关中农村笔记

 1934年,一位文学家从江南来到关中。对于关中,他既有历史文化上的亲切感,又有远在他乡的陌生感。通过细致的观察,他将80多年前的关中农村生活细腻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文学笔记,拥有不朽的意义。

鲁彦(1901—1944)

这位文学家是鲁彦,他是民国时期对中国普通百姓具有深切同情心的作家。1934年,他到合阳县(民国时写作郃阳)一所中学教书,大约两三个月后,他经过华山、临潼,到达古城西安旅行。他的这篇文章,既是对80多年前关中农村的记录,也有自己的路途见闻。

本文原名《关中琐记》,发表在1934年《中学生》第47期。

一、古旧的潼关

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夜深,火车进了潼关。几分钟后,我踏着了关中的土地。

在以前,这里才算是真正的中国,我的故乡是南蛮,是外国。所以历来由东方来的人,一进河南灵宝县的函谷关,就叫做“进关”。所谓“出关”,乃是指东出函谷关,或西南出散关,东南出武关,西北出今甘肃之萧关而言的。这说法,现在似乎必须变换了,尤其是在我这个南方人看起来,西过函谷关,仿佛是到了关外一般。

潼关城内

  潼关的夜,冷静而且黑暗。除了从火车下来的很少的旅客和几辆人力车外,便没有别的人迹。街上没有路灯。城门已经关了,等到了一辆要人的汽车,才给开了,一齐进城。气候并不觉得冷,似乎和上海的差不多。

  第二天正是阴历正月十六日,街上一队一队的走过高抬和高跷,人非常拥挤。店铺很少,有几家柜台里装着炉灶,煎熬着鸦片,有几家正在县政府的邻近。原来鸦片的买卖,在这里是公开的。

  下午到东街看了一株大槐树,据说就是马超刺曹操的古迹。树干一半在药店里,一半在布店里,墙壁拦着,辨别不出多少大。据说五六个人还抱不住。离地一丈多,树干上有一个洞,说是枪刺的痕迹,三角形,直径有一尺多,里面分成两个小洞,不晓得多少深。我爬上特设的梯子,抚摸了一下,哄骗着自己遇到了古迹。

出了东北门,循着冯玉祥所辟的汽车路,不久就到了金陡关。金陡关一名第一关,在豫陕分界的地方。关在两岗间,不很高。据说游人都到这里来观赏,想是历来战事所必争的缘故了。火车隧道就在关外的右侧,上面设有天井通烟灰。

自潼关城望风陵渡

走上关,北行一二十步,底下就是黄河。对岸山西境内的高山即伯夷叔齐饿死的那个首阳山了。那面的河边有一个市镇,叫做风陵渡,说是从前有女娲墓,女娲姓风,所以叫做风陵。山西有汽车直通那里,为陕晋交通的要道。

潼关外的黄河岸边

  潼关城厢的后背是华山脉,往东去叫做崤山,起伏重叠,形势很险。但和郑州以西的山一样,没有草木,没有石头,都是灰白色的粘土,山上一层层的平地,是种麦子的,一个一个的洞,是住人的窑洞。

古旧,冷落,衰败,这便是现在的潼关。

二、荒凉的旅程

三月二日,坐着人力车,由潼关西行约十五里,即折向北行。村落渐行渐稀渐小。每个村落都筑着土堡。

朝邑县大庆渡

由潼关到朝邑县(后来并入大荔县)都是平原,计程六十里,过了两条狭窄的河,在南的是渭河,近朝邑县的是洛河。这两条河都没有桥,洛河上连系着几只船,和浮桥一样,水大的时候,这浮桥就变做了渡船。过渭河有一只很大的渡船。几辆牛车、骡车、人力车都用这渡船载着过了河。

  朝邑县城在黄河滩上,地势特别低,背后有三个土堡在高原上。远远望去,以为那就是县城。

第二天早晨,坐着一辆骡车往郃阳。朝邑到郃阳有一百十里,渐走渐高,是上坡的路,还要翻沟,因此人家叫我天才黎明就起行,给我雇了一辆快车。所谓快车,就是两个骡子拉着走的。但是我虽然起得早,车夫却来得很迟,出发的时候,已经七点半了。而快车也很慢,我的两个骡子和人家的一个骡子一样,一小时只能走十里路。这骡车,虽然从前在别的地方常常见到过,却还是初次坐,因此坐着也不舒服,睡着也不舒服,老是在车里碰着头,心像快被摇了出来,肠子震动得要断了一样。

朝邑县灵应观

  一路往北,村落愈稀,差不多五里一个,十里一个,小的村落只有二三十家,没有街市,没有店铺,只有到了市镇,才有卖吃的。这一百十里中,车子只经过朝邑县的一个市镇,叫做两女镇。十时半到那里,车夫问我要不要吃点东西,我不晓得这种情形,觉得肚子并不饿,没有吃,因此一直饿到下午二时半,车子特地多走了十里路,弯到郃阳境内的露井镇去休息。

朝邑县政府

  四时从露井镇出发,离县城尚有三十里。翻了一个很长的沟,天将黑的时候,到了金水沟。过了沟,到县城只有五里了。但这个沟是最不容易翻的。

  所谓翻沟,原来就是过一条河道。但因为现在这河道没有水,所以就成了车路。

郃阳民国时期交通状况调查表

  金水沟一上一下,约有一里路。坡很陡峻,没有转弯休息的平地,没有攀手的东西,两边高耸着峭壁。头上的天是长的,只有一丈光景宽。我下了车步行着,车夫扎紧了车内的行李,用一根木棍,绑住了一个轮子,只让一个轮子转动。他一路用另一根木棍随时阻挡着那一个转动的轮子,不让它走得太快,一面又紧紧地拉着骡子的缰绳,随时勒住它们的脚步。上坡的时候,去了轮上的木棍,加了一匹牛拉着走,车夫又在后面随时用木棍阻挡着轮子的倒退,一面叱咤地鞭打着牲口。骡子悲惨地喘着气,仿佛要倒毙的模样。

没有山水草木,地上全是灰白的粘土,找不到一块石子,荒凉冷落,如在沙漠里一般,这旅途。

三、郃阳

郃阳古莘公园摄影  

据《郃阳县志》,唐虞夏商之世,郃阳为莘国。县志上说郃阳城东西二里,南北二里,但实际走起来,南北不到一里,东西最多也只有一里半。从城墙上遥望,城外一望无际,看不见什么村落。县城西北约四十里有梁山,但为高原所遮住。天气晴朗时,可以在城墙上隐约地望见百七十里外的华山。

曹全碑

  城内文庙中存着一个曹全碑,明万历年间出土,为汉碑中最完全的一个,当时只一“因”字半缺,现则历经拓摹,损缺的颇多,且搬动时受伤,断裂为二,拼合之后,有十余字损缺。但在所有的汉碑中,它仍算最完全,最清楚的一个。字为八分体,清逸而遒劲,琢字亦无刀痕,没有书撰人姓名。

  教育局中又存着观音佛塑像一个,为隋开皇四年所造,石纯如玉,面貌和装饰颇似印度人。此像前在城外某村中,没有人注意,前几年一个古董商人偷卖了出去,已经运到黄河边,大家才知道它是件古董,把它夺了回来。

郃阳县长(左)受训照片,1939年

  和潼关、朝邑一样,郃阳的街上开着许多卖大烟的店,一元钱可买二两多。据说每一家人家都有一二副烟具,自吸或招待客人。有些人吸的是四川的卷烟,或者兰州的水烟。未到陕西以前,听说陕西人有熬烟油点灯,有三五岁小孩子吸烟的,但在郃阳,并没有听到这种情形,据说这样的事情是有的,但不是郃阳,吸大烟最厉害的说是要算山西的有些地方,那里的人多吃白丸,那是烟土中最强烈的一种。今年陕西政府禁种鸦片似颇认真,三申五令,逼着县知事亲自到乡下去铲烟苗,所以我一路来去,官堂大路旁都没有看见罂粟。

郃阳没有酱油店,只有醋店;挂着醋店的招牌的,并不带卖酱油。大家都不很爱吃酱油,买来的酱油味道是苦的,墨汁一般浓黑。有一次,我们的厨子在檐口滴下了几滴酱油,它便像漆似的凝固在那里,太阳晒了几天,愈加胶固了。只有醋,是大家不能少的作料。一碟醋,一碟盐,有时一碟辣椒油或大蒜,便是很好的下饭的菜。

郃阳县境内没有水,许多井掘挖到七八十丈深,有的地方甚至吃沼中的污水。大家都爱惜水,有一家七八口共用一盆水洗脸的。只有离县城三十里的夏阳镇是在黄河滩上,且有瀵水,“瀵”的字义是从地下涌出的泉水。瀵水边种了一些菜蔬。郃阳人几乎没有东西下饭。

民国报纸上的郃阳旱灾

一年到头很少下雨,井水很混浊,茶水里全是灰土,白的衣服愈洗愈黑,做出来的豆腐是黄色的。猪肉很便宜,一元钱可买六斤,鸭每只值大洋二毛,然而郃阳人也不常吃。夏阳镇的瀵水出鱼,大家不爱吃,也不敢吃,说是有毒。鸽子成对成群地栖宿在每家的屋梁上,没有人捉来吃,连它们的卵也不收。大家已经习惯了不吃菜的生活,只要有醋,有盐,有蒜,有辣椒,一个一个的馍,无论冷的硬的,都吃得很有味。

明代郃阳县医学记拓片

  郃阳没有什么工业品,店家贩卖的布、帽子、袜子、鞋子以及一切的消耗品,几乎全是河东来的,所谓河东,就是指的山西。只有羊毛毡子是它的特产品,但不及俄国货的美而柔而轻,所以它的销路也有限,而出产这毡子的地方又很多。

  郃阳的土地全是粘土,一粘在衣服上,便不容易把它刷掉。随便哪里的土都可以挖起来烧砖瓦,用不着像江浙一带挖得很深,而且还只限少数的土地。大家用的土砖,做起来非常容易。在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底里撒一点灰,从地上铲起土来,放在木盒里,只用棍子轻轻一敲,倒出来便是一块土砖,所有的屋子几乎全用这种土砖做墙,屋上瓦下衬的也是那种泥土。

  房子的构造是这样:朝南的有三间祖堂(他们叫祠堂),两边是朝西朝东的厢房,中间一个很狭窄的长方形的天井。人都住在厢房里,每一个房里有一个大土炕(夫妇睡的炕叫做配),横直都可以躺上好几个人。冬天一到,底下就生起火来。女人家做女红的一天到晚盘着腿坐在炕上,据一个医生说,郃阳的女人特别多病,就是这缘故,因为坐在那里血脉不活,生火的时候,下身特别热,光线空气又不佳(纸糊的窗子和天花板)。但大家还是最爱住窑子,造屋的时候,里面特别用泥土造成窑子,有的甚至没有窗子,黑洞洞的,大家说更加舒服,冬温夏凉。

郃阳民国时期农田水利调查表

  地广人稀,是陕西一般的情形,郃阳已经接近陕北,所以在旧关中道中最甚。天时坏,种田的人愁收获不多;天时好,愁工作的人少。牛车、骡车、驴子,拖的负的又非常迟缓。大家想人口兴旺,结婚得很早,男子十六岁,女子十三岁,都结了婚。某一个中学校,初中二三年级学生总数为三十八人,年龄以二十岁以内的占多数,没有结婚的只有三人。结果怎样,是很容易知道的:妇人多病,生育不多,子女羸弱;加上天气过热和太冷,饮食缺乏养料,不讲卫生(妇人生产时坐在灰袋上,故产妇常多危险),没有医院,要生存是很不容易的。

郃阳民国时期义务教育调查表

和其余地方一样,郃阳最多的是农人,其次是商人,再次是读书人。因为读书人历来是做官,做绅士,因此地位最高。学生出门,学校里写一张护照,完全照着军队里所发的一样,命令着“沿途驻军不得留难,切切此令”。上面再用朱砂在“为”字上涂下一个大点,在有些字旁边加上几个红圈。于是拿着这护照的学生便可通行无阻,不受检查盘问了。在中学校里毕了业,便有人送捷报到他家里,贴在他的门口,说要由教育厅厅长省主席”转呈国民政府大学院以小学教师及普通文官任用”。但是否有小学教师或普通文官可做,要看命运,要看会不会钻营了。

四、送穷鬼

  阴历正月初五,在南方是接财神的日子,但在郃阳,却是送穷鬼的日子。一送一迎,一惧一喜,一个是消极,一个是积极,目的都是一样。南方接财神,年年奉行的多是商家,一般住家大都没有什么表示。而郃阳的送穷鬼,却是家家户户都做的。

民国关中农村情景

  这一天天还没有亮,大家就起来,争先恐后的放鞭炮,有的从房内一直燃放到大门外,把穷鬼吓了出去,一面举行大扫除,把房内的尘土全扫到大门外。平常扫地都从外面扫进来,把尘土当做了财宝,这一天把尘土当做了可怕的穷鬼,所以往外扫。虽然过年才五天,窗纸才新糊过,但时常起大风,有一二天便被刮破的,这一天早晨必须补好,地上如有洞,也得塞住,怕穷鬼从这些窟窿里钻出来。这叫做塞穷窟窿。这一天大家要吃馄饨,也叫做塞穷窟窿,因为喉咙也是窟窿之一。

明陈耀文所作《天中记》云:“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按池阳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和郃阳同属旧关中道,故风俗略同,但日子却差了许多。又因为郃阳没有水,所以只把尘秽扫到大门外,不投水中。

五、招魂

  阴历正月初七,旧称人日,郃阳俗呼人七日,是招魂的日子。凡出门在近处的人,这一天都须回家过夜。大家吃一顿馄饨,叫做吃寿星馄饨。天将黑的时候,在土地神像前点上一对长烛(每家都有一尊泥塑的土地像,置在大门内墙龛间),房内也燃蜡烛,好让魂魄回来时,容易辨别门径。就寝前,家长在门口喊着家里的人的名字,叫他回来,房内有一个人代替着大家回答着“来啦”。

关中农村

  这情形颇像我的故乡的招魂。故乡的招魂并没有一定的日子,而是在谁生了病,以为吓走了魂魄而举行的。招魂的时间也在晚上,但在灶神的前面点着香烛,请灶神帮忙的。灶上取去了镬子,放一米筛(通常把米筛当做避邪的法宝),一碗清水,一只空碗上覆着一张皮纸。一个人喊一次某人回来,用小指钩一滴清水到覆纸的碗上,一个人在灶洞口回答着”来啦”。待纸上的水越滴越多,纸将破未破时,纸上就显出一二颗晶莹的圆滑的水珠,以为那就是魂魄了,便端着这碗,一路喊着应着走到病人身边,把纸捏成团,用它拍拍病人的额,再将碗内的水给他喝一二口,就以为魂魄回到病人的身上了。

  但在郃阳,不论有病没病,是都须在正月初七日招魂的。

《西清诗话》载《方朔古书》云:“岁后八日:一日鸭,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荆楚岁时记》云:“人日剪彩为花胜,或镂金箔为人胜以相遗,故唐人谓人日为人胜节”。现在这种风俗似已不易见到,今人亦多不知人日为何日的,郃阳人虽保留了人日的名称,但风俗却完全不同了。

六、逐雀儿

  雀儿在农家有着很大的害处,它成群结队飞来,可以搬走许多稻麦。中国人向来对它没有办法,只好听其自然,郃阳人却年年一度,在正月十一那一天要赶逐一次。

这一天清晨,天才发白,一个人就在房内燃放起鞭炮来,另一个人乱挥着鞭子赶打着,从每间房里赶到天井,从天井赶到门口,又从门口赶到土堡外的晒场上(每一家人家,都有一块空地作为打麦晒麦用),随后又把雀儿从自己的晒场上赶了出去,让它进了别一家的晒场。虽然这一天的雀儿早已飞的飞走,躲的躲开,但大家相信这么做一番,一年里就不害农事了。

七、老鼠嫁女

  老鼠和雀儿一样,是一种有害的动物,它最会损耗人家的东西,所以在北方,它的名字又叫做耗子(但在关中仍叫老鼠)。这东西昼伏夜出,灵捷狡猾,很有一点神秘,所以许多地方的人怕它,无法奈何它,便想出了一种方法,客客气气的想把它送了出去。郃阳的老鼠嫁女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关中农村

  正月十二那一天,郃阳人把磨支了起来,让老鼠们去吃磨内剩留的麦粉之类的东西,给它们做喜酒。大家又煮了一锅杏仁,预备正月十五吃,十二那一天先把它煮熟,捻下杏仁衣,撒在地上。杏仁衣是有点红色的,给新娘子戴在头上做凤冠。到了晚上,大家在天将黑时就睡了觉,不点灯,让老鼠们大胆地出来吃喜酒,嫁女儿。到了半夜,姑娘们常蹑着足走到磨边,耳朵凑在磨中的洞口,倾听老鼠嫁女的消息。据说可以听到老鼠们的脚步声、说话声、嘻笑声。

  浙江永康也有老鼠嫁女的风俗,时间是在正月初二,和郃阳的差了十天。他们也不点灯就睡了觉,放一点残烛在床上,作为送嫁的礼物,给他们做花烛,那里有两句话云:“你把它静一夜,它把你静一年”。

宁波没有这风俗,但正月初一也不扫地,也不点灯,意思是尘秽和油都是财,一年第一天不扫出去,不消耗,全年便积得很多。而实际,这种风俗也暗中给与了老鼠们放肆的机会。

本文由终南山故事独家整理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过年习俗 古画完整版(附文19篇)
解读民国时期服饰特点
民俗专家勾勒“春节日历”:初一到十五都有讲究
农村大年初五有着送“五穷”,“破五”的说法,你知道哪五穷吗
正月初六风俗有哪些?送穷迎财大扫除
传统节日风俗(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