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小衔接 | 幼儿的时间观念如何培养?9个活动案例助你炼成时间小主人

编者按

不能迟到早退、听铃响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针对小学严格的时间观念,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时间意识尤为重要。时间知觉的形成与幼儿生活经验联系密切。对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需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更需要家园形成一致的教育。

为帮助学前儿童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上海市教委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2008年出台的《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是其中之一。

本期AGE06微信教师刊将以时间观念培养为纲,从该文件及相关资料上筛选部分教学活动方案与案例分析,供您参考。



感知时间

儿童对时间的认知主要包含时点、时序和时距。儿童对时间概念的掌握和运用,主要是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教育活动中计时、限时、倒计时,以及认识时间等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感知时间点

案例
上学一定不迟到
实录

叶叶班的孩子今天要参观小学,第一件事是看小学生进校门。过了一会儿,陆续来了几个背书包的小学生站在了校门口,小小不解地问同伴:“他们怎么不进去啊?”立立不屑地答到:“门还没开呢,怎么进去?”禾禾神秘兮兮的回头对我说:“老师,校门没开,小学生是不能进去玩的,对吗?”立立和扬扬立马笑起来:“呵,小学跟幼儿园真是不一样。”

7:35左右,我们的孩子差不多都到齐了,我让幼儿站两排,观察小学生上学。孩子们新奇地看着一批批的小学生,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独立而有序地走进校园。孩子们还看到:进入校门口时,每个小学生都有礼貌的向老师、值勤生问好,而老师和值勤生也鞠躬问好回礼。好模仿的小朋友也有意无意地学起了哥哥姐姐鞠躬的样子,引来大家开心一笑……

7:53左右,随着上课的铃声,保安叔叔过来准备把大门关上, 这时不远处有一位小男生已经跑的满脸通红,这下可急坏了叶叶班的孩子们 ,立立带头对着保安叔叔大叫:“叔叔——,等等关门 。” 队伍里 不只是谁朝着那个小男生喊了一生着“加油”,紧接着变成了一片“加油”声,小男生的脸被弟弟妹妹喊得更红了,还好,总算在关门前冲进了校门内。大伙儿这才松了口气。

“好险呢!”整队要进小学参观了,我听见立立对着扬扬、禾禾小声地嘀咕了一句:“上小学,一定不能迟到。”我冲着立立笑了笑,顺着对小朋友说:“上学一定不迟到!”

分析与反思

其实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很强的,让孩子们自己站在小学门口观察小学的哥哥姐姐上学的情景,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孩子们自己就从中发现了很有意义的事情。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具体的,仅仅在幼儿园的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小学的准时规则是不够的,不如让孩子们亲身体会一下小学上学的情景,孩子们自己就能深刻体验到上小学,一定不能迟到。并且这种学习与体验不会仅仅停留在上学不能迟到这一件事情上,只要教师以后能巧妙运用这次经验,相信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其他活动上都会大有裨益。

活动
大班学习:倒计时
活动目标

1.理解倒计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计算倒计时产生兴趣。
2.按照自己的需要尝试计算倒计时,引发对这个特殊日子的期盼。
重点:理解倒计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难点:学会计算倒计时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环境:椅子摆成半圆形、后放4张方桌、方桌旁各放4把椅子(幼儿操作时用)、黑板2块(一块用于张贴“生活中的倒计时”版面,另一块黑板的一面用于呈现幼儿说出的各种倒计时的图片或文字,另一面用于呈现幼儿计算的倒计时牌)

2.材料:①有关“倒计时”的课件(春晚、红绿灯、火箭的录像)、有关倒计时的图片(图文并茂)、日历图(大);②节日小图片若干、操作牌人手一份(已事先放置于方桌中的小框内);③记号笔、固体胶(各人手一份已事先放置于方桌中的小框内);④小日历(人手一份已事先张贴于方桌的各个方位)……>>扫码看详细




感知时间长短

案例
一次意外的收获
实录

幼儿园教研组安排大班幼儿参观一师附小,因预先安排的车辆另有任务,所以临时决定:将原来由幼儿园统一出发去小学参观改为由爸爸妈妈送孩子到小学门口,然后再由老师集中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我想:利用家长送孩子到小学参观的机会,发动每个孩子进行一次上学时间测算。于是,我有意用提问的方式向孩子们摸底,果然,幼儿对上学路途中所需花费的时间概念是不清楚的,他们有的信口开河,有的一问三不知,有的说爸爸妈妈或外公外婆没有告诉过他们。我乘势引导:“其实,小朋友可以自己来测算上学路上的时间,你们愿意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由此我班就产生了结合参观小学之路统计上学时间的活动。

为了便于幼儿路程时间的测算,我还特别要求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次日早上7:45统一时间准时出门。而我则在当天上午7:30就在一师附小的门口等待。对每个孩子的到来,都和爸爸妈妈一一对时间,并让孩子进行记录。

当参观小学任务完成后回到幼儿园,我让小朋友根据幼儿到小学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名时,孩子们不但能够记住自己今天上学所用的时间,而且也能记住好朋友的,在讨论时间与路途的关系时,孩子们发现并自己总结:“家离学校远,上学路上时间用得多;反过来,家离学校近,上学路上时间用得少”。老师问:“玲玲和红红住在一个小区,应该是一样的时间,但为什么一个用5分钟?一个用16分钟”?“因为,红红是坐自行车来的,而玲玲是用脚走的,车子比脚走得快,所以,时间用的少。”当小朋友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真正理解时间与路程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我由衷感到这是一次意外的活动收获。

分析与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一定非得按部就班,在活动因为某些问题被扰乱时,如果教师善于把握机会,从中生成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就是一个开展教育的好契机。我班的孩子除了扬扬和嘉嘉住在外区,其他孩子都住在静安区内的社区里,何不利用家长送孩子到小学参观的机会,发动每个孩子进行一次上学时间测算,从而帮助幼儿了解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感知上学路程中的时间概念。

当然,仅有了一个好的问题是不够的,为此笔者还对孩子们进行了摸底,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以便在活动开展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测算小学路上的时间,既贴近幼儿的生活,还能将家长这一块资源纳入教育活动中,家长与幼儿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其中。并且,孩子们将来很有可能是要到这些小学就学的,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对上学时间有概念,对如何到学校,采用什么交通方式,走那条路线都会有一个感性认识,减少他们将来入学的陌生感,拉进他们与小学生活的距离感。


小编
儿童掌握时间概念有哪些年龄特征?

5.5岁至7.5岁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飞越期,其特点是发展快,并日趋稳定。4.5岁和5.5岁分别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开始发展的年龄。6.5岁儿童初步掌握时间持续概念,其中75%儿童处于中上水平。
心理学家


感知时间顺序

案例
一张课程表
实录

大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我上小学”开展后,班里的孩子们用小课桌、小黑板创设了一个模拟的小学教室的游戏环境。孩子们很喜欢小学游戏,取名为“南西”小学,我发现一连五六天小老师们都在小学里上画画课。在参观小学的出发前,我暗示一个小小的任务:“这几天,我们班“南西”小学里天天上的是画画课,今天去看看真正的小学生们,他们一天会上的是什么课?”

孩子们带着这个任务开始了小学的参观活动。在和小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了晓乐和一个小学生谈得特别高兴。不一会儿,晓乐走到我跟前,带着很神秘的语气对我说:“张老师,我知道了,小学生每天要上六节课,他们上课是有一张表的,上面写好语文课,就上语文课。每天的可有好几种。”“噢!”我追问者:“这是一张什么表呀?你能去问问清楚吗?你问清楚了,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好吗?”

“好!”晓乐忙跑到那位小学生那里,只见他和小学生交谈了几句便又高兴地走来对我说:“是课程表!”

我请晓乐告诉大家他发现的课程表的“秘密”,没想到很多孩子也发现了好多秘密。于是,我将抄来的课程表展示给孩子们看,同时我还将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展示了出来。结合前一阶段我们认识的时钟,孩子们立刻发现了很多的不同——小文说:“我发现小学里要上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上得最多的是语文课,不是画画课。”

大伟说:“小学里上午要上四节课呢!小学生不睡午觉的,下午还要上课”

冬冬说:“我发现,小学有很多老师,上什么课,教室里就来什么课的老师。”

晓乐说:“小学生上一节课要40分钟呢!他们每天上的课都有一些不一样,要看课程表就可以知道上什么课了。” ……

分析与反思

笔者认为,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正是他们的原有经验,虽然他们对小学有向往,但是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又是陌生的。这也就难怪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小学”每天上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画画课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结合参观小学,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让孩子自己尝试与小学生互动,了解小学的课程。

活动中,晓乐发现了课程表的“秘密”,作为教师,笔者立刻思考应当如何回应孩子的发现,引领孩子进一步对照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孩子真正体验到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于是,笔者将那位小学生的课程表抄写了下来带回了幼儿园。于是,又一个活动在我们班开始了——孩子们的“重大发现”,通过互动的交流、对比,初步感受到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在后来的几天游戏中,笔者欣喜地发现:我班“南西”的小学里也有了一张课程表,几位小“老师”正按着课程表上课呢,他们不仅上画画课,还有写字课和数学课……


4岁儿童不能对一日时间排队,5-6岁儿童已经能在感知水平上理解一日之内的时间顺序。
心理学家


珍惜时间

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

活动
留不住的时间
活动要求

对时间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小朋友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操作要点

1.准备:闹钟、日历、故事

2.讲述故事,理解时间的流动性。
(1)讲述故事“运动会”。
(2)提问:为什么运动会没有召开?一定是太阳先落下,月亮才升起吗?
(3)小结:时间是按一定规律向前走的,,永不会停止。

3.情景表演一:迟到的小明
(1)设置情景:小朋友们去秋游,小明睡过了头,小朋友们出发了。小明非常着急,说:“时间请你倒回去吧,我要去秋游!”
(2)时间真的能倒回去吗?
a.钟表上的指针可倒拨。b.日历可以倒翻回去。
小结: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4.情景表演二:快乐童年
(1)离园联欢会上,小红哭着说:“我不要长大,我要永远留在幼儿园,幼儿园里真开心。”
(2)小结:时间是延续的,永不停止,人的年龄便会随之而增加,小孩慢慢会长大。
(3)脑筋急转弯:小红和小兰一起跳皮筋,裁判说预备起,小红跳了10分钟,小兰跳了几分钟?她们一共跳了几分钟?(小结:她们用的时间一样多,共用的时间也是10分钟。

附故事                         
运动会

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啦,小黄莺开始广播:“我们要召开运动会啦,所有的小动物都要参加比赛,那请谁做裁判呢?”大家讨论来讨论去自己都要参赛,就决定让天上的太阳公公当裁判,它高高在上,眼睛又亮一定能做裁判。这时候,小田鼠、小野猫、猫头鹰就不同意了,“太阳公公在天上的时候,我们都还在睡觉,怎么能参加比赛,我们要选月亮婆婆当裁判!”小黄莺一想也对,于是就说:“那我们就把比赛时间定在太阳和月亮同时上班的时候,当你们看到它们一起在天上时,比赛就开始了!”于是大家等啊等啊,等了好久好久,只看见太阳公公升起又落下接着月亮婆婆升起又落下,就是等不到它们在一起的时候,运动会一直没有召开。小朋友,你们说说看,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它们两个人能同时在天上做裁判嘛?


感知时间带来的变化

活动
中班生活:我在长大
活动目标

1.关注自己及身边事物的变化,在比较中体验自己在长大;
2.愿意大胆响亮地介绍自己的发现,为自己长大了而高兴;

活动准备

小时候的衣物、用品、玩具等;
成长照片组、背景音乐、小班与中班的运动录像

活动过程

1.发现照片里的人在变——引发幼儿对长大话题的关注
讨论:照片里有谁?他们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变化?
过渡: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朋友的变化,他们在长大,那你有没有长大?你从哪里知道你长大了?
2.寻找自己的变化——在真实情景的体验与比较中,感受与自身相关的不同变化,体验成长……>>扫码看详细



善用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

活动
怎样安排课间活动
活动要求

进一步了解小学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的含义,知道做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我调整、合理安排休息,做好课前准备。

操作要点

1.围绕“课间十分钟”活动,收集幼儿的问题,形成采访小学生的若干话题。(如:能不能到操场上去玩?要喝水怎么办?应该先做好哪些事?怎样才能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

2.事先联系哥哥姐姐,预约幼儿有关“课间十分钟”的问题,利用小学周五下午早放学的机会,邀请3-4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原幼儿园毕业生)到班级里来,让幼儿分组与哥哥姐姐互动,通过小组采访,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自主生活安排。

3.结合“参观小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幼儿回忆,引发讨论:
在小学里上好一节课后,在上下一节课之前有“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你发现小学生哥哥、姐姐在课间休息中干什么?
为什么要安排课间十分钟休息?
课间“十分钟”你认为还可以做哪些事?

4.观看一段录像(关于三个小朋友在课间休息中对三件事顺序的不同安排的故事),请幼儿和小学生哥哥、姐姐共同评一评、议一议:
你认为哪一个课间休息安排最合理?为什么?
假如是我,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活动?


活动
我的课程表
活动要求

了解小学一天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自主安排活动。

操作要点

1.准备小学一年级的大的课程表一张,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生活的一段录像、各个时间段的图片。

2.了解小学课程表,比较幼儿园活动与小学活动的不同
(1)观看录像: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的生活。
(2)谈话:你们知道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他们一天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呢?
(3)出示课程表,观察课程表横向、纵向表格中各有什么内容?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一周课程表告诉我们的是一周5天的安排,每天上午和下午在几点各上哪些课?
(5)幼儿园一日活动与小学的活动比较,讨论:哪些活动幼儿园会做小学也会做,它们是一样的吗?幼儿园哪些活动被取消了,换成新活动呢?(如:自由活动换成了下课10分钟)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参加新活动?

3.设计我的课程表
(1)我们来做小学生,也来设计一张课程表。出示各个时间段的挂图,上面有钟点的提示,幼儿根据钟点的提示将图片排序
(2)将排序好的图片进行看图讲述:小学的一天
(3)我们把自己的课程表安排好了,从明天开始我们试着做一天的小学生。


活动
我的计划书
活动要求

增强自理能力,养成按时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习惯。

操作要点

1.准备内容:准备人手一份的空白表格;笔;录像(幼儿在园生活的片段:生活、运动、学习、游戏)

2.播放录像,说说每天在幼儿园做些什么?教师跟随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分类。提问:哪些事情必须去做?哪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去做?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后将答案分成两类。

4.自制“我的计划书”
(1)出示表格,制作自己的计划书。

注:“完成情况”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给自己打分,做得好的是三颗★,做得较好的是两颗★,需要加油的是一颗★;我想做的事由幼儿自己填写,如:看书、玩什么玩具、散步等。

(2)提出规则:自己寻找适当的时间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要做好相应的记号;在离园前呈现自己的计划书。


内容来源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Z].2008-4
2.林泳海.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
3.黄希庭等.5-9岁儿童时间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0(1)
4.幼小衔接怎么做 [EB/OL].http://www.age06.com/Age06Public/06zhuanti/201405/31/20140531.html
5.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评优一等奖教师展示[EB/OL].http://www.age06.com/Age06Public/06zhuanti/201404/25/20140425.html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期编辑 / 思齐 如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园共育共同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大班老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准备
大班主题:《走近小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