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总结)【9-2】

密宗大德在众多论典中都宣说上师跟佛陀无二无别,可以为什么大恩上师在这里却说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呢?这是上师的慈悲,因为我们现代人根器不够,福报不足,很难遇到智慧如佛陀般的上师。

上师开篇先指出如法止上师的功德和不如法依止的过患:

上师讲到:有正知正念的人如果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一定的虔诚依止,因为一位真正的善知识,他的密意如大海般难以测度,他的智慧如虚空般广阔无边;他的悲心犹如江河源源不断。只要虔诚依止,不生邪见,最后上师的智慧会完全融入弟子心田,获得殊胜成就。另一方面也教诫:依止了上师之后要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如果违背了上师的教言,就会直堕金钢地狱。正是有以上殊胜的功德和严重过患,所以上师在这里耐心开示,初学者应如何选择上师?如何依上师?

首先应认识上师在佛教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可见,上师是佛的化现,是佛的代言人。那在寻找这位代言人时,就一定要多方观察祥细了解,而不能凭一时冲动,像世间所谓的“一见钟情”,这样很不慎重也不可靠。因为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智慧不够,分别念炽胜,没有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以及米拉日巴、常啼菩萨那样的根基、精进和信心,所以在最初依止上师时,就不要急着视师如“佛”,最好先把上师看作是一个“人”。在视师如“人”的过程中,对上师进行如理如法地观察对人对己都是负责的举动。因为如果弟子过余盲目和迷信,很可能宠坏上师。本来这位上师开始也有正知正见,但弟子们太愚痴了,天天恭维奉承,上师渐渐生起了增上慢,行为也不刻意约束,这样的上师和弟子,很可能会做出对佛教、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事情,以致最终伤害了自己、殃及了他人,对今世不利,对来世也不利。上师还以世间拜师求学、生意合作等为例,说明世间短暂的事情都如此慎重,何况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解脱的学佛大事呢。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上师是我们学佛的引路人航标灯,他却是以“人”的形像出现的,要慎重寻找,不能盲目依止。

其次,要认识到“视师如佛”是一个渐渐形成的境界。大恩上师讲到:“视师如佛”的观点的确是有,而且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见解。尤其藏地历代祖师,都将上师赞叹为佛,但是,这种赞叹对真正的上师来讲,过去的也好、现在的也好,都不会生傲慢心,对师徒之间也不会构成任何危害。可现在的问题是在大城市里有许许多多的对佛教不利的所谓的“上师”,不是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目的,而是把佛法当作发财的工具。而且弟子们大多福报不大,又没有清净心,在不了解上师、信心未到量之前,盲目依止上师,耗费精力、财力,不仅在佛法上无所得,还生起很多邪见。所以我们先要在世间层面上,分清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作为上师的,按照佛经的意趣,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弟子是资粮道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弟子是加行道的,上师至少应该是见道的。上师是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如果上师的水平不够,只能是以盲导盲。所以上师必须对佛法要有一定的证量,要真正的用佛法来引导弟子。作为弟子,如果有清净心,“狗牙”也能当“佛牙”,但观清净心,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根基。所以初学者,最好先把上师当作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这样慢慢地,依止上师十年八年,精进修行,上师的言行举止扎根内心,从而越依止越有信心,乃至最终得受密宗灌顶,并对上师的所有教授深信不移,那时候,对上师会产生真正的信心,也就是真正相应了,而师徒的密意从此成了一味。也就达到了“视师如佛”层面了。这时修上师瑜珈也好,观修清净发心也好,就要把上师观作佛了。

第三,大恩上师进一步开示:末法时代应该怎样找具有功德的上师

在佛教中的上师,传授的法非常珍贵,一方面源自佛陀,另一方面的确是世出世间的真理,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上师跟佛是一样的。进一步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上师是佛,弟子也是佛,那说视师如佛也是合理的,但这是从究竟的角度来讲的。而我们普通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这种“视师如佛”是在观察、观察后依止,依止后,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高级、超越的信心。所以佛在经中说:“比丘,你们对我的话也要再三观察,就像锤炼纯金一样,再三观察之后,当你觉得有道理时才可以接受,千万不要因为恭敬我而接受。”佛都可以观察,更何况其他的人呢?

尤其在末法时代,所有功德都圆满的上师难找,《妙臂请问经》里说:显宗、密宗要求的一切法相悉皆具足的上师,非常罕见,若是找不到这样的上师,那么这些法相的一半、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具足,也可以作为依止的对境。《集密意续》里又说:如果上师在出世间法上功德超胜,即使世间功德稍有逊色,比如脾气不太好等,也还是可以依止。

所以归根结底,只要上师在法相上具足:以证悟解脱自己的智慧和有饶益他众的悲心,哪怕世间法差点也是可以依止的。因为这两者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位上师,他自己一定要有佛教所讲的一些证悟,如果一点都没有,那要摄受弟子,就成了以盲导盲。有些前辈大德甚至将这种邪师比作“疯狂者”,由“疯狂者”带路,那你好只有堕入悬崖了,不可能进入快乐的绿洲。第二个是悲心,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希望一切众生都安住快乐,并为一切众生远离痛苦不断行持善法。具有这样的大悲和智慧的上师,就是具有功德的上师。

第四,最后上师提出几点殷切的期望:

1、  初学者没有前辈大德视师如佛的境界,所以一定要重视闻思修。当闻思修到了一定的时候,系统地了解佛教的道理,才会明白佛教中依止上师的方法,以及最终获得上师密意的界限。而不能抓住只言片语就用,甚至不分场合、不分析具体情况过度地去使用,对个人对群体都不好,还可能导致一些无法想象的后果。

2、  在依止上师的问题上,希望大家首先如理如法地观察、抉择,抉择好了、依止好了,再加上自己有一分勇猛精进,多多少少会获得成就。而千万不要退下去,也不要摇摇摆摆——今天依止这个、修这个法,明天依止那个、修那个法,这样人的心特别乱,最终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

3、对一些行为不如法的所谓的上师,尖锐的指出:最好以佛法饶益众生,不要把佛法当作发财的工具。

 

总之,大恩上师苦口婆心一再强调:在依止上师时,先要好好观察,而依止了以后就不应该退转,因为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百金身罗汉图【带注释】(下卷)_
五百金身罗汉图【带注释】【500P】(361-380)
五百罗汉及讲解——2
五百罗汉及讲解——6
手机佛教网
清明居家追思,祭祀在心无远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