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象清廉•宁波 | 横石桥:明月清风,相伴一座桥

 宁波老市区东南的鄞州仇毕一带,中塘河和前塘河交汇处,有一座自宋代以来几经改建的老桥,当地人称之为横石桥。宝庆《四明志》记载:“横石桥,县东十二里,隶手界乡”

 横石桥,宋时属万龄手界乡。据宁波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乾道《四明图经》考证,淳化元年,分万龄乡为万龄老界乡和万龄手界乡。其中,万龄手界乡辖赤城里及张村、邓桥村(今下应、潘火、仇毕一带),北隔中塘河,与万龄老界乡相望。

 嘉靖《敬止录》中,对横石桥的独特位置和作用作了说明:“东抵官塘路,西达横溪路”。旧时,人们出行以舟车为主。横石桥独具自然便利,水陆交通俱全,因而成为宁波东南门户。


 465年前的一天,这里曾发生过一段抗击倭寇的英勇故事,至今还在当地人口中广为流传。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有倭寇93人,自象山钱仓、白沙湾入奉化裘村,经横溪金峨窜入横石桥附近,在村中烧杀抢掠。时任宁波百户的叶绅闻讯率身旁少量士兵前去狙击,血战至附近七里垫桥,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为纪念叶绅的抗倭功绩,当地民众在七里垫桥西侧府主庙内,塑造了叶绅神像进行祭拜。

 几乎在同一时期,有一位人称“白斋先生”的明代清官——张琦,用他的诗情画意和独特审美视角,在《横石桥》一诗中描绘了该桥及周围的景致:地觉秋来瘦,舟宜雨外晴。野桥将浦树,扶得夕阳横。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本性高洁、不同流俗的志趣。这是一段描述横石桥人文气息和自然环境的实证。

 张琦(1450—1530年),字君玉,鄞县人氏,生活于明代中期的景泰与嘉靖年间,少负异才,年十二即能赋诗。因家贫,游学授课吴楚间以养双亲。同时寒窗苦读,科场屡败屡试,弘治十一年始中举人,十二年中进士,时年已五十。初授南大理评事,历寺副正。正德十年起,任福建兴化府知府达六年,为政尚简易,务正风俗,负有清誉,因性嗜林壑,数乞骸骨,遂进本省左参政致仕。归老田园近20年,惟以林泉云鸟为乐,操行廉白,家无遗财,人称“白斋先生”,年八十一卒。主要作品为《白斋集》《白斋竹里诗集》,存诗一千余首,其中《横石桥》收录于《竹里馆集》。


张琦《白斋竹里诗集》中的《横石桥》诗

 历经明清两代的横石桥,除了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仍承载着水陆两宜的交通功能。岸上的一马平川,是驰往官塘、横溪两路官道的节点;桥下的中塘、前塘两河,作为城市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连接着宁波四通八达的水系,伴随着舟船,通向城厢的东西两翼。从新河头埠头开来的航船,每天行经中塘河、前塘河,穿梭于横石桥之下,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呈现出一幅江南水乡鲜活灵动的画面。

 桥旁有昙花庵,又名横石桥庵。清同治二年重修,光绪十二年复修。东堍是昙花庵亭,西南行缪家桥,东北行仇毕,东南行潘火桥,西北行宋诏桥。南来北往人们驻足亭中,歇息聊天,作短暂停留。

 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对横石桥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是年,乡贤出资,里人响应,该桥得以修葺一新,并请来本地书法家张琴题额,一时传为甬上美谈。这段历史在民国《鄞县通志》关于横石桥的记述中提及:“民国十三年荷月重修,邑人张琴题额”。

 张琴(1875—1939年),字峄桐,晚号留叟,又名卿岳先生,出生于鄞县古林张家。张琴的隶书师法史晨碑、曹全碑及石鼓文,独创由篆入隶的笔法。近代书法家吴昌硕、康有为对他推崇备至。现代书法大师沙孟海是其入室弟子。上世纪三十年代,张琴在宁波旧城墙拆除中拾得百余块晋砖,装订5册名《留斋藏砖》及《题跋》。陈布雷、沙孟海见后十分赞赏,称先生是“晚清书坛第一人”。建国后他的书帖与晋砖在天一阁珍藏。张琴碑刻作品今存市内的有“去思碑”、“福谦小学落成碑”、“保我黎民匾”、育王寺“冷泉”石刻和新近发现“杨氏碧川房重建祠堂记”等。

 张琴拳拳桑梓之情,热心参与编修家谱、修缮桥梁,多次题写桥额,如“余庆桥”“延芳桥”“澄浪桥”等。民国十三年的题额之举,不仅给横石桥,也给水乡平添了人文雅趣。

 三年后的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14日,在上海虹口元芳路(今商邱路),有一对来自横石桥毕家 (今仇毕)的夫妻生了一个女儿,这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

 因家境贫苦,其父卖掉毕家的祖屋,走出横石桥,靠在宁波至上海的轮船上当船员维持生计。毕春芳12岁入上海鸿兴舞台学戏,1948年参加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后转入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1950年与戚雅仙搭档组建合作越剧团,开启了两人长达半世纪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不断创新,形成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毕派”。2016年8月14日,毕春芳去世,享年90岁。横石桥下流淌着的是越地之水,横石桥一带的人家说的唱的是越地之音,毕春芳的艺术天赋从这里孕育,携带着股宁波人敢于吃苦、勤奋拼搏的韧劲,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一步步走进了中国越剧舞台的最高殿堂。

 “桥前流水声潺潺,年华一去何时还”。一座横亘于城郊河道中的宋桥——横石桥留下的何止是叶绅的抗倭故事,张琦的田园诗情,张琴的雄健笔墨,毕春芳的优美唱腔,还有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

 如今的横石桥其实是一座几经修缮而仍保存“旧朱颜”的老桥,除了部分是水泥建筑,大部分桥体皆为厚重长石,中间横书“横石桥”,两侧分别直书“公元一九六六年七月”和“鄞县邱隘区水利委员会建”,桥下石墩厚实紧密、质朴大气、古意盎然。旁边还有一截桥体,因年代久远、长期失修,仅存一块石质桥栏,质地为梅园石,中间亦横书“横石桥”,两侧分别直书“中华民国十三年”和“里人重修”,字体镌痕古旧、篆隶相参、气度不凡,正是张琴当日所题。风格迥异的两截桥体并存一处,不禁让人感慨岁月的无情和人世的沧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东·列传
光启路78弄1-3号庆安坊
说说江东区的来历
浙江宁波:天一阁千晋斋
京城“鄞县会馆”与陈汝咸
民国三十六年浙江鄞县,古桥雅致、秀丽、时尚、干练的鄞县妇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